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负面清单

2023-02-21 18: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现代农业科技杂志负面清单

该杂志是正规刊物
[杂志简介] 《现代农业科技》是由安徽省农科院、安徽省农委、安徽省农垦局等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创刊于1972年。大16开本,136页,封面250克铜版纸。2005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主管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编:王洪江,地址:合肥市西郊农科南路40号,邮政编码:230031,电话: 5160716,电子邮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5739,国内统一刊号:CN 34-1278/S,邮发代号:26-41,单价:4,定价:96,刊期:月刊,创刊日期:1972-01-01年创刊,开数:大16开
评定职称应该杂志社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评定职称只有国家机关才可以评定的.

农业科学类论文可以发哪些期刊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农业科学类论文在下面几个期刊中均可以发表:

  1.现代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现代农业科技》于1972年创刊,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部级农业技术研究性期刊,每月10日、20日出版,大16开,彩色四封.

  《现代农业科技》系全国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安徽省科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来源期刊、全国农业领域职称评定认定期刊、2008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科普科技期刊第4名、2009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海内外阅读排行TOP100期刊、2009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分类阅读农业类期刊海内外入榜期刊、2010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阅读排行TOP100期刊、2010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海内外阅读分类排行农业农村类入榜期刊.2013年期刊影响因子0.333,经验丰富国内同类期刊!刊号:CN34-1278/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5739,邮发代号: 26-41.

  2.南方农机杂志 省级期刊

  《南方农机》(双月刊)创刊于1970年,由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江西省农业机械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颇有南方特色的农机化技术刊物,以推介南方适用农业机械,大力普及实用农机科技为宗旨,谒诚为广大农村机手、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基层农机工作者、农机科技人员服务.主要读者群为南方15省市各级农机工作者及广大农林机手、拖拉机驾驶员.涵盖面广、发行量大,是贵单位宣传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特别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媒体.

  《南方农机》获1993-1994年度全国农机科技期刊一等奖、中文核心期刊(1992).

  3.现代园艺杂志 省级期刊

  《现代园艺》(半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江西省经济作物局、江西省双金柑桔试验站主办.荣获江西省科技期刊.

  《现代园艺》本刊是我省的国艺实用科技期刊,主要以传播先进实用的果树、蔬菜、花卉、西甜瓜等良种良法为主.始终贯"推广变及先进实用的田间载培技术"为宗旨,以其学术的权,时效性和一贯取信于民、讲求实效的作风在国内园艺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内容主要表达了什么?

围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明确设立衔接过渡期,提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等重点举措。

围绕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出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明确要求“十四五”时期各省(区、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

围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提出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重点举措。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部署一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行动。

围绕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对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针对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问题,提出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等。

针对乡村振兴资金需求量大的问题,提出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等。

针对农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提出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两个决不能”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强调设立衔接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明确要求各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两个开好局起好步”就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都要开好局起好步。农业现代化方面,突出部署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现代化方面,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部署一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消费、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和行动。“一个全面加强”就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对健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

农业农村部拟如何遏制农业面源污染?

2018年7月26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期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主要任务有: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减少化肥农业使用量,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空间,就地就近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廖西元介绍,农业农村部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摆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2015年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目标任务。

廖西元说,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浇地”变“浇作物”,正在告别“大水漫灌”,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为62.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步提高,为0.542。

在化肥农药减量方面,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国化肥使用量提前三年实现零增长。2017年农药利用率达到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

“目前,全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60%。”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高尚宾介绍。秸秆利用方面,目前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左右,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地膜“白色污染”近年来备受关注。为此,农业农村部推动出台了地膜新国家标准,从源头保障地膜可回收性。

田间沟渠流水淙淙,层层稻谷随风起伏。7月19日,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建兴镇,烈日下,几个农户正在县植物保护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往禾苗上置放诱虫板。“杀虫灯可以让稻田每季少用一次以上的农药。”南部县农牧业局植保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南部县已在建兴、三官等乡镇建立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点2.3万亩,在东坝镇建立柑橘绿色防控示范点5000余亩。除了使用诱虫灯,示范点还选择优良抗病虫害作物品种,提高自身抗病虫能力,利用天敌和微生物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及推行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中,有一些是久治不愈的老问题,这就需要创新思路,走出一条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子。高尚宾指出,要紧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实施绿色发展行动,点面结合、整县推进,着力解决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截至目前已支持了300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实现畜牧大县、规模养殖场监管全覆盖,对大规模养殖场进行在线监管。

安徽省怀宁县是全国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当地持续开展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等多种模式的综合治理,2017年末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1.6%。“污水处理后,一部分用作沼气,一部分经过6级沉淀,沉淀出来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用于农田灌溉。”怀宁当地畜禽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样既减少了污染,也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尚未根本遏制,支撑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至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重点研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等具体要求。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廖西元说,在技术上,单项技术多、综合技术少,传统技术多、替代技术少,科技支撑能力总体不强。在政策上,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金融、价格、用地、用电等政策还未取得明显突破,亟待建立农业绿色政策支持体系。在机制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市场主体少,市场培育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制约了社会资本、企业主体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为此,廖西元认为,要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耕地休耕轮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制度。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推动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构建多元环保投入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推动财政资金投入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推动农业农村污染第三方治理。

高尚宾认为,要推进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和技术需求对接,开展“集团军”式科研攻关。发布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开展示范展示,组织观摩交流。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廖西元介绍,下一步要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摸清农业污染源基本信息,掌握不同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和产排情况。以农田氮磷和畜禽养殖排放为重点,完善农业环境监测网,开展农业面源污染例行监测,构建数据库和信息化平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机制。

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关键在于什么?什么是发展绿色高效农业?

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关键在于什么?

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关键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百姓增收致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持资源节约、生态良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农业目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进程之中,肩负着现代化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什么是发展绿色高效农业?

绿色高效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应当结合区域实际,以绿色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体来说,要切实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