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综合因子为:0.331。
从综合因子可以看出,自己投稿几乎炮灰。不过还好有我,急你所急,做你所想!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快捷分类:科学基础科学综合
出版地区:北京
国际刊号:0476-0301
国内刊号:11-1991/N
创刊时间:1956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A4
审稿时间:1-3个月
所在栏目:基础科学
综合影响因子:0.331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 社会同情与公民形像等[1]石中英,. 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石中英,. 20世纪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回顾与讨论[J]. 教育学报,2011,(6).[3]石中英,. 交易还是赠予?——关于一个价值教育案例的理论思考[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4]石中英,. 全球化时代的教师同情心及其培育[J]. 教育研究,2010,(9).[5]石中英,. 谈谈育人为本[J]. 教育科学论坛,2010,(6).[6]石中英,. 关于当前我国中小学价值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 人民教育,2010,(8).[7]石中英,. 中国传统文化阻碍创造性人才培养吗?[J]. 教育文化论坛,2010,(2).[8]石中英,. 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3).[9]石中英,程从柱,. 尼采“精神三重境界”思想的教育学意蕴[J]. 皖西学院学报,2009,(6).[10]郭海燕,石中英,王远,魏遵峰,.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措施与反思[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11]石中英,. 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种批判性考察[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12]石中英,. “狼来了”道德故事原型的价值逻辑及其重构[J]. 教育研究,2009,(9).[13]程从柱,石中英. 论尼采的历史教育观[C]. 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2009[14]石中英,. 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成长的摇篮[J]. 中国教育学刊,2009,(8).[15]石中英,. 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文性[J].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6]石中英,. 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7]伊斯雷尔·谢弗勒,石中英,涂元玲,. 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4).[18]石中英,. 和平教育的哲学思考——学习池田大作先生有关和平思想的体会[J]. 中国教育学刊,2009,(3).[19]石中英,. 论学校的价值[J]. 中小学管理,2009,(1).[20]石中英,. 价值教育的时代使命[J]. 中国民族教育,2009,(1).[21]伊斯雷尔·谢弗勒,石中英,涂元玲,. 学习的能动性是一种特别的潜能[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2).[22]石中英,. 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J]. 中小学管理,2008,(10).[23]石中英,张夏青,. 30年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4]石中英,. 中国传统文化阻碍创造性人才培养吗?[J]. 中国教育学刊,2008,(8).[25]石中英,. 教育公平是社会的基础性公平[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8).[26]石中英,. 交换还是赠与?——浅谈市场经济时代中小学生的价值教育[J]. 基础教育,2008,(6).[27]石中英,张夏青,. 当代国外发展理论述评[J]. 学术界,2008,(3).[28]石中英,. 自杀问题的教育哲学省思[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9]石中英,.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 中国教育学刊,2008,(3).[30]石中英,.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公平观[J]. 皖西学院学报,2008,(1).[31]石中英,. 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其政策意义[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32]石中英,. 谈谈校长的价值领导力[J]. 中小学管理,2007,(7).[33]石中英,.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观研究[J].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4).[34]石中英,. 论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35]石中英,. 把握难得历史机遇 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第2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考察广东省高等教育报告[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36]石中英,.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37]石中英,. 石中英:加强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38]李润洲,石中英,. 人·学习·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哲学思考[J]. 教育学报,2006,(1).[39]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2006,(1).[40]顾明远,石中英,. 学习型社会:以学习求发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1]石中英,. 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J]. 教育科学研究,2006,(1).[42]石中英,. 教学认识过程中的“错误”问题[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43]石中英,. 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J]. 人民教育,2005,(24).[44]石中英,余清臣. 关怀教育:超越与界限——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4).[45]石中英.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J]. 教育科学研究,2005,(8).[46]石中英,余清臣. 论良心及其可教性[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47]石中英,梁卿. 20世纪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批评[J]. 教育学报,2005,(1).[48]钱志亮,石中英. 农村教育:我们关注什么?[J]. 中小学管理,2005,(2).[49]钱志亮,石中英. 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路向——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13届年会综述[J]. 中国教育学刊,2005,(1).[50]石中英. 中庸之道:超越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1]钱志亮,石中英. 关注中国农村教育[J]. 教育科学,2004,(6).[2]石中英. 行动研究本体论假设的再思考[J]. 教师教育研究,2004,(4).[3]石中英. 论国家文化安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石中英. 关注缄默知识 深化教学改革[J]. 人民教育,2004,(Z1).[5]石中英.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 教育研究,2004,(1).[6]石邦宏,石中英. 诚信教育的价值与方法[J]. 人民教育,2003,(24).[7]石中英. Learning to be:译法与意义[J]. 人民教育,2003,(20).[8]石中英. 文化多样性与学校文化建设[J]. 教育科学研究,2003,(10).[9]帕特里夏·怀特,保罗·赫斯特,石中英. 分析传统与教育哲学:历史的分析[J]. 教育研究,2003,(9).[10]石中英. 从SARS看人生教育[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3).[11]石中英. 教学:一种理性的探险[J]. 教育科学研究,2003,(5).[12]石中英. “蜡烛精神”过时了吗?[J]. 人民教育,2003,(9).[13]石中英. 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2).[14]孟繁华,周洪宇,石中英,叶之红,罗汉书,曾天山,王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教育改革[J]. 教育研究,2003,(3).[15]石中英. 自由教育三题[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1).[16]石中英. 理性的教化与教学的理性化[J]. 高教探索,2002,(4).[17]石中英.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J]. 人民教育,2002,(12).[18]石帮宏,石中英. 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6).[19]石中英. 关于推进教育理论创新的若干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02,(5).[20]石中英,. 论学生的学习自由[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4).[21]劳凯声,石中英,朱新梅. 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育学原理学科[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22]石中英. 论教育的民主化[J]. 教育科学研究,2002,(8).[23]石中英,. 什么知识最有教育价值[J]. 教师之友,2002,(Z1).[24]石中英. 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J]. 教育研究,2002,(6).[25]石中英. 20世纪美国教育哲学的发展[J]. 比较教育研究,2002,(6).[26]石中英. 过程与因素:教育改革问题漫谈[J]. 教育科学研究,2002,(4).[27]石中英,. 论教育哲学的必要性[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28]石中英. 论教育学的文化性格[J]. 教育研究,2002,(3).[29]钱志亮,石中英. 中青年学术视野中的中国基础教育[J]. 教育科学,2002,(1).[30]石中英.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论思考[J]. 人民教育,2002,(1).[31]石中英.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若干认识论问题[J]. 学科教育,2002,(1).[32]石中英. 加强教育改革背景和理念研究——对教育改革的理性反思[J]. 教育科学研究,2002,(1).[33]石中英,. 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教育变革[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4).[34]石中英. 20世纪英国教育哲学的回顾与前瞻[J]. 比较教育研究,2001,(11).[35]石中英. 本土知识与教育改革[J]. 教育研究,2001,(8).[36]石中英.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37]石中英. 知识性质的转变与教育改革[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38]石中英. 论蒙田的教育思想[J]. 教育科学研究,2001,(6).[39]石中英. 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40]石中英. 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41]石中英. 缄默知识与师范教育[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42]石中英. 教育公正与正义理论[J]. 现代教育论丛,2001,(2).[43]石中英. 学校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44]石中英,. 20世纪中国教育哲学的回顾与展望[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45]石中英.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0年回顾和展望[J]. 高等教育研究,2000,(4).[46]石中英. 教育信仰与教育生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47]石中英. 思想深刻语言朴实——品《个性教育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4).[48]石中英. 教育民俗:概念、特征与功能[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5).[49]石中英. 现代教育哲学研究的两个主题[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50]石中英,尚志远.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 教育探索,1999,(2).
期刊文章:1. 成刚,我国民办教育产业战略研究—基于境外上市教育机构的SWOT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第1期2. 佐藤宏著、成刚译,民族视角下社会资本对收入的影响,《民族研究 》,2013年第3期3. Gang Cheng and Jin Xiao. “The Effect of Intergovernmental Grants on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Evidence from Jiangxi Province,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PA) 73rd Annual Conference, Redefining Public Service Through Civic Engagement, March 2-6, 2012, Las Vegas, Nevada4. 成刚、萧今,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县域基础教育供给的影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第2期5. 成刚、萧今,省以下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基础教育供给,《教育与经济》, 2011年第1期6. 成刚,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投入体制研究,《教育科学研究》, 2011年第6期7. 成刚、李婷、朱庆环,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关系的探析,《第一资源》,2010年第9期8. 丁建福、成刚,义务教育财政效率评价:方法及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 Cheng Gang,Study on Provincial Compulsory Education Financial Equity Based on School-Level Data from One Province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2009,Vol.42,No.05.10. Cheng Gang, Lin Tao, Lin Qiaozhen, and Zhu Qinghua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Equ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Finance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2009,Vol.42,No.05.11. 成刚、崔盛,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教育,《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6期。12. 孙志军、王善迈、成刚,论现代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13. 林涛、成刚,国际视野中的我国主要城市基础教育公共投入研究,《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14. 吴克明、成刚,教育的收入效应新探:劳动力工作流动的视角,《教育与经济》,2008年第4期15. 成刚,省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研究—基于西部某省小学数据的经验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16. 成刚、林涛、穆素红,基于SFA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成本效率评价,《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17. 成刚,省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第7期18. 成刚,我国高校成本效率的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9. 成刚、孙志军,我国高校效率研究——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数据的分析 《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7卷第3期20. 林涛、成刚,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的经验研究——基于浙江省普通小学数据的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1. 林涛、成刚,我国教育经费公平程度的经验研究,《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6期22. CHENG Gang, WU Keming,The internal efficiency in higher educa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economies of scope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8, 3(1)23. 成刚、袁佩琦,构建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24. 成刚、吴克明,我国高校的内部效率研究——基于范围经济的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年第2期25. 成刚、袁佩琦、陈瑾,北京市人均GDP的时间序列分析及预测,《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3期26. 成刚,公共财政框架下教育预算制度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第6期27. 成刚,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经济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6年第12期28. 成刚,国外高等教育规模经济的研究方法述评,《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第6期29. 成刚,我国高等教育学科成本的计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30. 成刚,我国高等教育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6年第5期31. 成刚,高等教育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研究述评,《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第5期32. 成刚,中外高等教育成本函数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33. 成刚,促进教育发展的税收优惠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34. 成刚,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基于复合成本函数的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35. 成刚,对我国留学贸易的统计研究与数量分析,《财贸经济》 2005年第5期36. 成刚,新世纪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恢宏巨篇——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高等教育》 2003年第 7期37. 成刚,对我国留学经济的分析,《教育科学》,2003年第5期38. 成刚,运用金融手段扩大非义务教育经费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39. 成刚,金融新产品开发的思考与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40. 成刚,浅析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营销思路,《企业经济》,2000年第12期著作专著1. 成刚,《中国高等教育成本结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2. 成刚,《中国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经验研究》,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出版参著:1. 参与《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王善迈等著,2012年2. 参与《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杨东平主编,2012年3. 参与《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杨东平主编,2010年4. 参与《中国义务教育财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杜育红、孙志军等著,2009年5. 参与《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杨东平主编,2009年6. 参与《深入推进教育公平(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杨东平主编,2008年7. 参与《中国教育发展与政策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张秀兰主编,2008年翻译:1. 参与《中国教育》第十三章翻译,袁贵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2. 第二译者 《高等教育财政: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3. 第二译者《学校财政-战略规划和管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