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我的文学观论文1000字

2023-02-21 17: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的文学观论文1000字

我眼中的文学。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愿意提“文学”这个字眼。它看起来过于严肃。这个词语的概念已经在喧嚣的现实中逐渐模糊。而在我眼中的文学所抵达的疆域却以一种旁观抑或是客观的角度来欣赏。它可以屏弃所有的规则和束缚。它的魅力却足已弥补你所有的残缺。它充满着激情,桀骜。并从中体现了辛辣的讽刺和隐匿极深的意味。而如今,人们更愿意以一种平淡简单的姿态来观望它。“文痞”一词,现在已经失去了一个定型的概念。甚至没有人能充分的理解它的寓意,且不愿查究清楚。所以,如今的文学,大家更愿意称之为文字。纯粹的,没有桎梏的,不属于任何人的文字。 J.oWyoa.
QZm yPR
   以此看来,网络文学相对之下却更加接近文字这个字眼。它是现代人对文学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它容易让人们接近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全面的扩大思考范畴。它是一个自由不羁的空间。这是一场以文字为工具的叙述革命。记录着不同人所理解全面的人性,这才是纯粹的人性。搁浅了以往的造作。更不必涉及造诣的存在。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肆无忌惮。它完全的渲染了我们沉默的灵魂。它让人们可以在更加广袤的舞台上自由的扭动腰姿。因此,人们便自然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没有任何窒碍,拼命挖掘灵魂的游戏。 A:j-.S
]RZ%<63O
   文字。我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感受它。无论是黑暗或光明。我们品味着它的气息。充满狂野以及颓靡的气息。血液的芳香与诡异的凛冽相交织出的奔放。它始终都处于自由的状态。 sP9BAh 6
M"R:5 B
   你的文字,只要写给自己。对一切评判你的所谓资深文学家们说:“滚你妈的狗屁!”让他们听到你的强硬,让他们听到你无限的自我。让他们听到他们是多么渺小。如此,你便是最成功的记录者。 Nj&JMhty
l=RK<DR
   你的文字或许残缺。你的文字或许支离破碎。但,你从中得到了无比的愉悦。是自由所带来的快乐。让快乐迅速燃烧吧!让快乐骚动起来吧!看,多么纯粹。这个世界不再有绝望

急求!论文:浅谈中国文学!!1500字左右,急!

  ——《浅谈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的历史是一个光辉的历史,它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虽然也曾经历了一些劫难,但仍然影响不了它那古老的韵味。如果你能醉心于中国文学的研究的话,一定能感觉到它的渊博。综观世界文学的发展史,唯一能与之相匹配的并只有古希腊的文学。然而我认为古希腊的文学就相当于黄酒,入口很甜但回味起来却不是那么的深长。而中国的文学则不然,活脱脱的就象白酒;入口虽然有点难度但回味起来却是那么的深远悠长。

  古希腊的文学与中国的文学的差异,就缘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而造成文学上的差异。本应没有什么值得比较的意义,但文学的发展就是一个相互发现;相互借鉴的过程;以此来看的话就有点价值了。古希腊是一个航海国家,他们研究大多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关。他们的商贸往来频繁,所以对数字的研究比较热衷。再加之航海上的一些需要,一些自然现象;以及一些物理上的知识并成了他们的研究对象。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认为世间万物是由水构成的,后来逐渐的发展为;火;土;原子等等;这一个个物质代表了他们一个个循序渐进的时代和奋斗的历程。而中国的早期哲学家认为基于阴阳两方面的平衡而生出万物的,接下来并发展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成就似乎比古希腊要先进一步!同时中国是一个陆地国家,生活的比较稳定。所以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一些思想上的东西比较热衷。

  中国文学的主流莫过于文学,而文学的鼎盛期莫过于唐宋两代。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曾对我说:“如果想写好文章,必须潜心于唐诗宋词的研究。将其读熟,以致于会背。把它读精,以至于会运用”。然而我则认为这句话说的不全面,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岂是《唐诗宋词》可以概括乎?单就中国文学的起源《诗经》与《楚辞》来说,虽没有《唐诗宋词》那样的华章词句;但也体现了最早的文学思想。如《楚辞》的大胆设想,不正对应着李白的恣意妄为嘛!还有《元曲》的乐律,《孔孟》的深邃教义;多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抹却的辉煌;是每一个研究中国文学的人不可或却的东西!综观中国的文学史是广袤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时代的成就可以替代的。

  同时中国文学的发展史又是一个大起大落的历史。从《诗经》《楚辞》的起源,至《唐诗宋词》以及《元曲》的兴盛。再从明清两代的衰落,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后的变革。接下来就是文革时期的停滞,然后才是新世纪文学的产生。再从文体的形式来看又是逐渐向“民俗化”“大众化”发展的,发展成为每一个国人都可以研究的东西。最早时期文学的探究只限于“奴隶主”和“贵族阶级”,所谓“礼不上小人”“刑不上大夫”。这里的“小人”指的并是百姓,是最底下阶层。后来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而导致了宫廷政变,致使一些文人流落民间。这些流落民间的文人为了生存并开始“授徒讲课”,后来并形成了“十家”最后演变成“六家”。即:“儒,道;墨;法;名;以及阴阳家”。同时也为了适应新的“社会体制”,在隋唐年间并产生了科举制度。随着一些文人的“流落民间”和“科举制”的产生,中国的文学逐渐的向大众化民俗化发展了;不再属于贵族阶级的专利。从《唐诗宋词》的字斟句酌,到《元曲》的民俗化。再从明清时代的“老八股”,到五四新文学后的“白话文”;无不体现了这一种转变。

  在此以前缘于秦朝的残暴,而秦朝的建立得于“法家”的帮忙。所以在汉代建立后并贬低了法家,同时缘于“儒家的仁治”;儒家思想并唐而皇之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学。淹淹大国五千年孔老夫子的门生几乎占据了各个时代的政治角落,成为统领各家的主流文学。然而一种文学的思想是不可以长盛不衰的,儒家的文学在于不断的汲取各家的精髓来充实自己。唐诗的鼎盛期过后,宋代的诗已经没有太多的发展余地了。当时“禅宗”的思想十分盛行(禅宗实质上是佛学与道学的联合体),于是一些士大夫并吸取了“禅宗”的思想。将其灌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宋词》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次创举。明清两代呈现一种闭关自守的状态,许多士大夫视西方的新文学为“夷狄“。直至鲁迅等人发起了新文学后,才又正视西方的文学。创造新的文学体裁,创造了又一个高峰。今天我们吸收了来自各个国家的文学精髓,同时又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各国;创造了世界文学的鼎盛局面。

  鲁迅先生曾在他的作品《狂人日记》中写道:“翻开中国的历史,血淋淋的两个字;吃人“!然而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包括鲁迅先生以及许多的文坛先辈。历史的发展需要有不同的文学思想,来适应当时的政治格局。思想难免会迂腐,有了迂腐就需要变革。于是并在这一代代的文人的推动下,文学才得以进步!

论文:我的大学语文观。

内容提要:大学语文的独立学科地位与教学目标是由其本位价值、外延价值和运用价值所决定的。这一价值谱系与人类普世价值谱系之间呈现出一种既是个别与一般,又是相互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任何试图以后者削弱、取代前者的构想,都是不现实的,其结果只会两败俱伤。

关键词:大学语文;本位价值;外延价值;运用价值

重设大学语文以来,我们渐次发现,这门课的耐受性、覆盖率及亲和力竟如此优异,以至于谁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指挥它,利用它,改造它。这看似其它学科难以企及之荣耀,实际上却潜伏着极大的混乱与危险,如不及时正本清源,势必给这门课带来灭顶之灾。

就以近几年时兴的大学语文普世价值派来说吧!他们以为,近二十余年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教学水平,仍然停留在古代“小学”、现代中学、甚至民国阶段。只有冲淡知识性,舍弃工具性,以人类普世价值谱系改造之,最终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这门课才能使大学生“精神成人”。我们且不理会这些同志对重设大学语文二十余年历史的主观武断,单看这种主张的实施效果,便可悟出如下结论:这些同志的所谓改造,恰好从根本上解构了大学语文的价值谱系,从而将这门课取而代之以人类普世价值教育课。

何谓人类普世价值?我们以为应该是全人类普遍信奉的共同价值标准,即一般价值哲学观。因此,人类最高的价值理想、人类创造性的结晶、人类文化的核心、人类进步的向导……都可以成为它的同义语。然而,它不过是依次包孕的人类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分支,其完全形态尚需共同人性与大同世界的最终形成。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所能见到的,大都是个人的、民族的、阶级的、国家的个别价值现象。有时候,好不容易发现、创造出来的人类普世价值观点,立刻就会惹来一连串的非议,甚至攻击。比如,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价值总根源,每个活着的人都离不开它,这该是人类普世价值了吧!然而,诅咒太阳者有之,意欲射落太阳者更有之。又比如,生产力标准是最高的价值标准,不管是哪个国家,发展生产力总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吧!然而,某些西方国家就是要拼命阻止中国发展生产力,信口雌黄什么中国是对周边国家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威胁。但是,我们也无需大惊小怪。其实,人类普世价值正是相对于人类个别价值、局部价值而存在的,即使将来正果终成的时候,它也无法脱离个人、民族、社会共同体及种种具体的价值活动而独立于地球之上。这就是说,人类普世价值的存在形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作为一切个别价值现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抽象物(但绝不是一切个别价值现象的混合物),以整体观念的方式存在于主体的意识之中。在这里,它可以包容、概括直至超越所有个别价值,却无法取代、消解个别价值,因为每一种个别价值都有相对独立的价值谱系,都有非同一般的存在意义。另一方面,它又巧妙地将自己化整为零,以元素的方式融入一切个别价值活动中,成为一种无限的、动态的价值发展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所谓人类普世价值只能流离失所。在这里,它可以指导、检验一切个别价值活动,却不能越俎代庖。反过来讲,在一切个别价值中,总会或多或少、或正或反地找到人类普世价值的踪迹,即一切个别价值都是、或者有可能是人类普世价值的一分子。

人类普世价值与个别价值之间的上述辩证统一关系,同样存在于大学语文之中,只不过情形更为复杂罢了。意欲领略,须先从大学语文的价值谱系说起。

其实,重设大学语文二十八年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完整的大学语文价值谱系似应由其本位价值、外延价值与运用价值所构成。大学语文的本位价值全在语文二字。语文者,语言文化也。(此说涵盖了以往对这一概念的所有解释)它是与物质文化并存的精神文化,其外壳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材料——语言所包裹,其内涵为人类一切外在、内在活动及其成果之反映,其实质乃人类创造性的语言显现。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显性文化、精神文化的直接基础和逻辑起点,因而堪称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前提文化。在这一文化中,语言(当然包括其书面形式的文字,虽然二者尚有许多不同之处)乃人类生命成熟、繁衍之文化符号,象征着人类自觉意识与精神自由的开始,是人类认识、思维、传播与交际之重要工具,是一切学科、学说之建筑材料与载体。因此,语言文化也是一种符号文化、载体文化。没有语言文化,便没有人类显性文化、精神文化,因而也没有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大学语文的外延价值即是其本位价值的存在形式。我们知道,语言文化除了自身的概念以外,没有任何独立的形体。那么,我们该去何处寻觅其芳迹呢?首先,由于语言有声性的特征,决定了语言文化必须存在于不断运用的动态传播的语言实践中。从自体传播、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无一不是语言文化运动的过程。鸦雀无声,或者虽有佳文而无人阅读、聆听,都将意味着语言文化的消失,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死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即使非常满意的文学作品默读,也很难有效地发挥语言文化增强大脑细胞活力,激发思维、情感潜能,提高审美鉴赏水平的功用。其次,由于语言表意性的特征,决定了语言文化必须同一切语言活动及其成果休戚与共。小至说话、喊叫、讲故事,大到集会、演说、广播电视节目、一切文字著作,皆为其栖身之所。就是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号称第五大媒体的网络传播活动,照样是语言文化的天堂。其中所承载的的语言文化知识、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论观点、文学艺术的形象、思想、情感,都是大学语文的涉猎对象。人类普世价值观自然也包括在内,成为众多教学内容的一个分支。先秦文章的文、史、哲、美、德、法不分,正是彼时语言文化的典型存在状态。这种状态正好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性和极端丰富性,是先辈们整体和谐思维的结晶,自然应该是大学语文的首选教材。但是,有人却以为,那是国人思维及中华文体不够成熟时期的产物。实际上,不够成熟的恰好是这一看法。再次,由于语言社会化的特征,决定了语言文化必须存在于一切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语言文化既是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纽带和动力,又受到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明显制约。且不说语言文化一定要随着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与时俱进而日新月异,就是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名作,其价值也会随着编者、传者、受者、传播手段及传播氛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或增值,或贬值,出现“公婆仁智”的局面,以及根据个体、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目的、需要而灵活取舍的局面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况,现在已经进入了“主导多元”的学术时代。故而意欲将大学语文教学对象的整体价值、普遍价值人为地分解成许多小块,再对各个小块统一定性定量,加以机械的编排,这些都是既困难而又限制教学双方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改革”。

在语言文化的存在形式中,最值得称道的乃文学艺术。文学乃语言文化的代表,它不但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更是人类创造性及最高价值——审美理想的集中显现,被誉为“百学之首”、“生活教科书”及人类由现实通向未来的重要桥梁。大学语文教材为什么要以文学作品为主,就是为了突出语言文化的知识性、工具性、创造性和审美性。如果有人类普世价值的话,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理应作为大学语文的看家法宝而传诸后世。特别是审美性的获得,舍此世界便会失去光彩,历史便会徘徊不前,人类素质便会永远低下。

大学语文的运用价值是在其本位价值与外延价值的具体实践中派生出来的。它虽然是语言文化的客观功能同主体的目的、需要相统一的产物,但是,在这一复杂的碰撞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审美性却始终具有相对的决定意义。反言之,大学语文运用价值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开发、强化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与审美性。那么,大学语文运用价值的主要内容表现何在呢?

1.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开掘认识潜力,养成网络状的、超网络状的思维品性。大学语文的知识结构虽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人本精神、哲学智慧、历史的逻辑、文学的想象、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方法,特别是天人合一、万象和谐的观念,世界大同、普天皆乐的理想,无不给人们旧有的认识能力与思维定势以极大的震撼。于是,以往在这些方面所形成的“套板反映”,不得不让位给新的内容。这样的震撼次数多了,再加上其它科学技术新发现、新发明的启示,更高级的认识能力与思维品性便应运而生了。

2.可以自觉熟练地掌握语言的发展规律与传播的技术技巧,习得良好的语言传播与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应该是人类使用频率最高、作用最强的能力。在当今与未来的社会中,就是语言能力稍逊的人,也终将难成大器,更不用说低下的人了。而大学语文的重设初衷,就是要以典范的中国文学语言规范、美化母语,使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他们的思想成就及社会需要统一起来。现在看来,这一初衷仍然需要坚持,而且要一直坚持下去。

3.可以有效地打通人文、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路,切切实实地提高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它们都不可能是“独生子”,而且必须同其它学科结伴而行。大学语文内容的人文综合性,恰好为它们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品。感性材料、理性材料、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功利榜样、非功利榜样,可谓一应俱全,定能帮助它们修成正果。

4.可以供给体味人类精神、心理及人格丰富性的多种参照系,促使主体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实现全面发展目标。高尚、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全、进取的心理状态,独立、完美的人格理想,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价值核心与高标,自然也是大学语文着力追求的价值核心与高标。如果这些价值也算作人类普世价值的话,大学语文正是让它们变为现实的行家里手。如果这些价值完全被主体所占有的话,那么,他们的全面发展(仍然是相对的)就是指日可待的了。

大学语文的运用价值可以惠及任何主体、任何学科,可以满足人文社会素质教育的多种需求。对大学生来说,大学语文运用价值的优势则在于除了为其提供“精神成才”的平台外,又能为其提供“智能成才”的广阔天地,促使他们成为各种专家和有才能的劳动者,而后者恰好是前者的基础和保证,必须特别加以重视。否则,所谓纯粹的“精神成才”者,不是精神贵族,便是精神骗子,无法进入德才兼备、做人与做事统一、心术与学术统一的境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大学语文的价值谱系是一个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千百万师生所认同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完整体系,容不得半点的随意宰割与局部膨胀。否则,它不是无家可归,便是异化变质。比如,按照人类普世价值派的构想所冲淡、舍弃的,正是大学语文的本位价值,正是大学生“智能成才”的决定因素,于是,这门课便片面地凸现为价值教育课,而且只能是缺胳膊少腿的价值教育课。同样,如果我们片面地膨胀大学语文价值的其它任何一种要素和功能,这门课势必分蘖成文化概论、哲学、美学、文艺学、伦理学、民族学、比较文学、传播学、新闻学、写作学等课程。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近二十余年来大学语文的亲身经历。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大学语文研究室也相应地改组、升格为人文学院、社科学院、新闻学院、文秘学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比如,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价值虽然具有多元性,可以作多学科、 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但是,受大学语文本位价值的制约,我们首先必须顾及一个作家驾驭语言文学的才华、文学成果及其整体人格魅力。否则,如果只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或者只将王维当作画家、隐士,将苏轼、郭沫若当作书法家,将红楼梦当作政治历史教材而大讲特讲,这样做的结果,讲授者的主观意图确实突出了,且“得意忘形”了,然而,大学语文的其它价值却被挤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整体的语言文化价值体系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该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大学语文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但是,无论如何,它的价值谱系,尤其是本位价值决不能轻言放弃。

既然如此,大学语文普世价值派的同志们何以提出自己的改造主张呢?如果我们的猜测尚能自圆其说的话,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是否将人类普世价值看得过于高尚、过于万能,以至于忽视了人类个别价值、现在价值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是这样,人类普世价值的目标则因为缺少一系列的过程支持而难以确立,难以实现。要知道,对于任何价值,知其然已属不易,而要知其所以然,尤其是要将其付诸实践,再创造出新的价值来,没有大量、系统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工具)的储备与运用过程,简直匪夷所思。

2.是否忽视了大学语文的独立性和本质特点,又从欧阳修的“文道并重”退回到韩愈的“文以载道”?如果是这样,不独几代大学语文人的心血要付之东流,还意味着中国文学的苦难史将会重演。要知道,大学语文之文,决不是徒有其形的“空筐艺术”,也不能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利。

3.是否对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化水平的实际缺少了解,以为有关语文知识及能力,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应有尽有,到了大学便可以“得意忘形”了?如果是这样,只能用大错特错来形容。不要说当代大学生,就是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的语言文化水平,仍然问题多多,更何况,意与形是从来不分家的。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了意,而不细究此意何以成形之道,那就是只要鸡蛋不要母鸡的举动。大学语文也不是只有形,没有意,而是意形兼备,难以割裂的。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学教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从类群的角度来划分 中国 古代 文学,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有民间文学、妇女文学、宫庭文学或者贵族文学等,还有臣妾文学和圣哲文学等提法。然而,一个十分显著的文学类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帝王文学。不过,主要从 经济 效益着眼的世俗的看重如出版帝王诗集、文集的现象也有一些,但都谈不上深入的 理论 认识评价。在中国文学经二十世纪初开始质的大变革至今历经百年、正待飞跃 发展 为新的中国文学伟大形态的今天,应当从文学自身本质 规律 出发来解析这一独立于中国文学主流但又起着特殊作用的文学类群。

一、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类群中国古代帝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群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客观存在。

在先秦文学中,帝王文学的现象已经非常突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名姓的文学作品竟然是帝王文学。《古诗源》一书的开头,第一篇作品就是舜帝的《南风歌》。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是,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画"出了我国 哲学 和文学融为一体的最早作品——八卦。在我国第一部 政治 议论 散文 集《尚书》中,收集了孔子这个伟大的 教育 家和编辑家之前历代帝王中产生的最有名的 文章 ,如《尧典》、《大禹谟》、《秦誓》等。而在孔子编辑的文学教材《诗经》中,包含了不少帝王所作的诗歌。

在中央集权制的封建 社会 中,皇帝重视“文武之道",大都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诗歌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表情达意的工具,作为“万物皆备于我"的帝王 自然 也不例外。从中国文学史上看,封建专制社会自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起,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籍、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有名的帝王,尽管“稍逊风骚"、“略输文采",但还是大都有诗歌创作传世。帝王之中,也应当包括农民起义领袖中自立为帝的黄巢、洪秀全等人。他们大都是书生出身,有一些“咏菊"之类霸气十足的“言志"诗作流传于世。

封建专制社会全盛时期的清代的皇帝更是接受了严格的孔孟之道的教育,讲究“文治",重视诗歌创作。据说乾隆皇帝是写诗最多的人,有四万多首,不过他的诗作质量不高。漫长中国封建社会中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可以说是 秘书出身,诗作颇有可观之处。至于那些“守业"的皇帝,在接受教育时都 学习 了诗教课程,在政治生涯中也就写出了不少的文学作品。

从上述认识已经可以看出,中国帝王文学是一个不容忽视却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现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帝王文学还出现了中国文学中出类拔萃的作品。

中国帝王文学虽然大部分作品质量不高,但少数的一些文学精品却在各方面都达到一流的文学水平。特别突出的是魏晋时期三曹的诗歌散文。魏王、后被儿子追封为“魏武帝"的曹操,所作诗歌和散文在帝王文学中是非常显著的。他的作品,胸襟阔大,苍凉悲壮,其层次之高即使终生从事创作的“专职"文学家也很少人可以企及。他的大儿子、篡汉称帝的曹丕,不但是一个诗人,而且文学评 论文章更为知名。被封为王的曹植,诗歌尤其哀艳凄绝,水平高超。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现象——父子三人既是开基创业的帝王又是文名卓著的文学家,还竟然开创了一个 时代 的文学——建安文学。

南唐末代皇帝李煜,诗词达到一个高峰。作为退职的帝王却抹不去帝王的烙印,但在诗歌中也就没有了忠君爱国的传统和偏狭的政治志向,以致于上升到人生悲剧的哲理境界。由于帝王大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只要他们认真去创作,其诗文同样的超拔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帝王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无意中形成了一种被人们敬而远之的现象。人们不大愿意也不大敢于玩赏和评议帝王文学。帝王文学那股唯我独尊、凌驾群伦的雄风和霸气,使得处于弱者地位的人们在本能上就已经产生排斥拒绝的 心理。而封建等级观念重重束缚的臣民更不敢公开地指点评论,须知“大不敬"的罪名是要受到株连九族的处罚的。这就是帝王文学之所以没有得到正视的突出原因。

但是,模糊了帝王文学这一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不是完善的文学系统。因而中国人的心理世界的反映也就明显地缺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拿创作观念和主导思想来说,恰恰是帝王文学很少存在那种以孔孟之道为指导的封建观念。这样,人们常用不同的称呼的“龙凤文学"、“天子文学"、“政治文学"、“圣哲文学",其实也就是帝王文学,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正视了,进而还应认真地剖析它的本质。

二、畸形的阳刚文学的产生

在 中国 历史 上,所谓帝王这些极其重要的几百个人物,统治了世世代代的亿万臣民。以他们的名字作为皇朝的代号,本身就是文学 研究 中的一个重要的 社会 因素课题。而他们的文学作品,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需要认真对待。可以说,不认识中国帝王文学,便无从把握中国文学,也就无从深入地探究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无从建构新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笔者认为,中国帝王文学是一种畸形的阳刚的文学,其产生是一种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

帝王文学反映了一种人类个体和群体生命所独有的精神现象。从精神上进行心理 分析 ,凌驾群伦的帝王文学表现了帝王作为个体对于群体无以复加的高傲心态,也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心理深处本能极度膨胀而又与封建理性高度统一的意识。古代中国 政治 心理的特点,是一种二律悖反,一方面是常规的理性即儒家的教化——对于帝王来说只是治理他人的工具,另

一方面是政治中心首脑的权力的无限制发挥和本能的极度发泄。与之相对,臣民只能有阴柔女性的态度,只能在自虐的俯首贴耳中产生“移情"式的或者阿Q式的精神满足。帝王则在俯视芸芸众生中得到人生无与伦比的快感。刘邦的回归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宋太祖的咏月诗句“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等等,都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帝王都是要统一天下的,正所谓“天下一家",而且都憧憬着“系之万世"。“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任何他们所知道的大地上的生物都要受到帝王的统治和宰割。在人类历史上,他们居然也能长达数百年地做到这一点。这样少见的古代文学所反映的心理现象,难道不应当进行认真的分析吗!须知,由中国特有历史性条件所决定的这种心理所 影响 的群体心态,今天仍然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

中国帝王文学有着一致公认的 理论 基础即孔孟之道。如果寻找中国帝王文学在理论层面的东西的话,那么只能说孔孟之道是其集中的 发展 形态。而反映帝王心态深处最本真的法家的帝王之道,在帝王的口头上也在文学的主张中一般是不会被明白道出的。尽管孔孟之道实际上只是帝王教育之道和辅弼帝王之道,但它确实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封建观念系统,如“内圣外王"等。封建帝王是很乐于表白自己符合这一儒家教条的。其实,真实的帝王之道是“道儒法并举"、“霸王道杂之"。道儒法的理论深处都存在着高人一等的统治、制约、教导民众的圣王心态,都属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特定的 经济 、政治、地理等条件产生了帝王文学。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自耕自足的小农 自然 经济,但因此也就需要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皇帝来保障统一,消除战争。于是,帝王应运而出,他们的志向都是统一天下,传世无穷。他们的文学主要表达这种志向。在帝王之下,一切人都成为被统治的和被宰割的,包括文学家。这些文学家,都只能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臣服忠诚心理,或者只能在这种心理的前提下抒情言志。尤其是男性的文学家大都是如此。倒是个别的女作家,由于没有了政治发展的可能而注重人生的欲望和情性,反倒写出更多真实情性的日常生活题材的作品。

无论如何,应当承认中国古代帝王文学有充足的理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类群受到重视。

三、帝王 文学的特征

中国 古代帝王文学有着显著的区别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当然,有的特点和一般文学的特点有相同之处,如 政治 性,但即使是政治性在帝王文学中也是更为突出的。

(一)政治化极强的文学 内容 。

这一点,与一般中国文学是相同的,只是帝王文学所反映的政治内容处于最高层次,无人敢于摹仿效法。帝王文学是 社会 政治需要即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愿望和统治内容的表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早在黄帝 时代 就有了天下一家的政治主张。“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的诗歌,是当时任何人也不敢唱出来的。这种帝王政治,正如王夫之所说“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越是独裁专制,越是追求家族世袭,反而小农 经济 的社会越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因而,帝王的吼叫成为 历史 的巨响,这在文学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文学和政治关系上的认识上,同孔孟之道出于一辙,帝王们完全把文学当作政治的附庸。不过,文学家也大都是这样认识的,正像孔夫子一样他们毕生最愿从事的是政治事业而不是“雕虫小技"的文学。文学,对他们来说是政治事业的一个工具,不可能是一种专门的事业。这一点,也是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不同的地方。西方文学家将文学作为生命投入的人生大事业,这一事业在改造社会的人类大道上是和政治事业并驾齐驱的。

(二)唯我独尊的个体精神 心理现象。

佛罗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最深处存在着本能核心。这种本能具有扩张性、残忍性、盲目性,以追求快感为最高真理。帝王在封建理性的辩证统一中,无限度地扩张其本能,以致明目张胆地认为自己——儒家也极力鼓吹——是天下一人,唯我独尊,凌驾群伦。宇宙万物尽为所驱,狂妄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帝王成为一种畸形大写的人。他们的诗歌,也表现了这种妄自尊大而又是社会需要的心态。霸王项羽狂歌:“力拔山兮气盖世……"魏王曹操吟诵:“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看来,此类人物都需要这样一种自大到了近乎疯狂的心态。而一般的文学,谁人敢于如此狂妄!

(三)主体表现的阳刚雄壮。

中国文学,已经有学者称为“臣妾文学"和“阴柔文学",笔者认为用“ 秘书文学"来称呼更为确切。秘书这种社会 组织的特定职务,具有从属性、服务性和被动性。几乎所有著名的文学家,都做过皇帝的秘书职务。第一个有名有姓的文学家屈原,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仙"李白,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道儒佛并举的苏东坡等,都有正式的秘书职务。一般文学家,无不以秘书职务的获得为进取之道。因而,他们也就带上了秘书的特性。再加上,封建社会遵从孔孟之道,将文学作为政治的附属工具。这样一来,与欧洲文学家相比,中国文学家群体不能不表现出一种更为欠缺独立自主的弱势来。

就连称为豪放派的登上词作最高峰的辛弃疾都把自己比喻为受到皇帝冷遇的美女。他在《摸鱼儿》一词中写道:“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年轻时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也发出弃妇一样的哀叹:“日暮倚修竹,天寒翠袖薄。"。大诗人被称为“诗仙"、“诗鬼"、“诗圣"等,却没有像西方诗人那样被称作“诗帝"或“诗王"。而帝王文学却正好相反,其阳刚亢奋到了变态地步,为所欲为,不可一世。以“天子一怒,伏巳百万"的凶残,以抢夺“天下之妻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的淫威,以“宁可我负天下人"的告白,傲视着匍伏在脚下的臣民。 自然 而然,在文学中的表现,主体性最为强烈,阳刚与雄壮就“舍我其谁"了。

(四)符合 艺术 本质的自我表现。

帝王对于文学作品的 理论 认识以及艺术 分析 是很少的,但是他们流露出来的理论主张和艺术手法却往往符合艺术的本质,而文学成为他们的艺术表现。帝王文学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理论主张是“诗言志"。 历代帝王所作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言志"。这一理论出自于《尚书·尧典》,据说从舜帝那儿流传下来,为孔子所肯定并确定为正统诗歌的理论。言志说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定义,至今仍然有不少人认可。人们广泛认为它是对于诗歌的准确的理论认识。尤其是豪放潇洒的诗人们,无不以言志为自己诗歌创作的唯一主旨。直至毛泽东在五十年代给陈毅的一封信中仍然认为这是诗歌理论和创作的正宗,而他的诗歌也确实是“言志"的,气魄雄伟,有着前所未有的豪放潇洒。言志说抓住了诗歌的一种重要内容,即志。志,是一种人生对于事业、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对于政治事业的远大而又执着的追求。也就是说,是一种特定的明显的心理活动。言志,对于诗歌创作来说在许多情况下是可行的。 但是,整体的诗歌不仅仅言志,有的是抒情的,有的是写诗人 其它 心理活动如感觉的。因此,言志说虽然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对于诗歌整体来说又是片面的。特别是,一些政治性强的“志",是规范化的理性化的情感和认识,往往表现为社会化抒情化的议论,显得直白单调。我们所知晓的帝王诗歌,大都是“言志"的。但这也就避免了纯粹讲究“反映"社会生活的误区,使得诗歌更加主观化。

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表现手法。和一般文学相比,帝王文学在诗歌中更加突出地使用象征手法。“言志"的诗歌,主观性很强,所借助的形象十分单调,常常是人们熟悉的传统意象,例如日月、山河、草木等。帝王诗歌中很少铺陈式的细部描绘。与上述相联,帝王诗歌中的意象比较阔大。全部形象可以说是帝王意志所统治、所“照耀"的万物。从时间上看,往往是千年万载;从空间上看,常常是山河宇宙。不过如此一来,这些诗歌确实给作者和当时的人们以斗争的精神力量。

但是,帝王是从事政治的,日理万机的繁重政务使他们不可能将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文学创作。偶有所作,也常常是有所为而作。这就使得帝王文学不能在艺术上产生突破。帝王文学属于传统的文学艺术,不重视艺术的创新。好在帝王文学的本意大多不在使用艺术来从事教化,这倒使得作品更多情性的表现,更接近于文学本质。

四、帝王文学与今天文学发展的关系

帝王文学,与今天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却也被置之度外。中国文学的发展,需要批判地吸收帝王文学的一些宝贵的因素,甚至可以说,帝王文学会在一个新的阶段脱胎换骨,更生出来一个新的英雄文学的样式。在这21世纪古老中国仍然处于落后局面、忍辱负重、任重道远的时刻,我们需要这样雄壮激昂的文学来鼓舞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心志,正像我们永远需要原始神话及其英雄一样。

(一)帝王文学中进取的自尊的极致个性在新的中国文学中可以辩证发展。

帝王文学中的精神特质,能够更生为个体生命中的自由创造本质。这种新生命培育的文学“屠龙技"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应当批判地吸收帝王文学中进取有为的特质,映照其生命的大美。从“内圣外王"的传统主张,转换为个体生命自尊自爱同时又是雄心壮志的博大精神。

毛泽东诗词是继承创造中国古代帝王文学的一个最好的典范。毛诗中的诗句成为千千万万人的人生警铭。在困难的时候,在辗转奋斗的时候,现在处于中老年的人头脑中往往无意识地出现了毛泽东的诗词,顿时感到了精神的力量和生气。就像帝王文学一样,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一些缺点,如单调直白的 语言,重复使用的数字,普泛化的意象,确有一些单调、“张狂"和“霸气",甚至在晚年诗作中还出现了“戾气",但在整体上却有着前无古人的豪放潇洒,有着横绝千古的阔大境界。毛泽东的诗词,可以归属为浪漫主义文学。这种浪漫主义,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所需要的。更可以说,毛泽东诗词渊源之一是帝王文学,它是一次帝王文学在新时代的迸发和新生,给我们后来的文学以宝贵启示。

再如鲁迅作品,也可以说是帝王文学的一种再生。不少人评论了鲁迅文学在心理本质上的“内圣外王"的潜意识情结。鲁迅作品改造国民性的伟大使命,的确是只有那种古代称为“圣王"或者“素王"的人才能担当得起。读了鲁迅的著作,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会像参与了中华民族的某种典仪一样,感到一种灵魂的新生,羞耻于那种心灵扭曲的荒诞的“阿Q精神胜利法"。

透过“世纪诗人"毛泽东和鲁迅的作品,我们看到天地间矗立着比起帝王还要伟岸的身影,不由人不去有意无意地效仿。只不过正像对待帝王一样,新的时代会有新的人的特质和要求而已。例如,无论对什么样的巨人,都会有 现代 公民的民主政治、人格平等的更加 科学 理性的要求。

(二)帝王文学的主体意识的吸取。

当代文学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几百年从未有过的繁荣和更生,但是大家仍然认为没有大师级的文学。其中一个原因,可以说是缺少那种“内圣外王"般的主体意识。在外国文学中,人的主体性非常突出。自亚里士多德起,“圣哲文学"独立自尊,有意识地俯瞰、隔离一般政务,整个人生都清醒地从事著述,与尘世君王比肩而立,耳提面命,甚至希望取而代之(柏拉图表述了“哲学王"统治“理想国"的政治幻想)的主体意识。这,确是中国文学所欠缺的。而在我国当代文学中,就连“内圣外王"的一般要求也因为其陈旧而被排斥。中国古代文学中主流的阴性化(表现为忠君)、作家最为追求政治及地位的人生,在新的时期有了极其类似的表现。看来,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改造民族心理精神、人的个性自尊和公民权利等等认识,还需要强化——不但在文学评论中,还应该更多地进入文学家的心态。

(三)帝王文学显著地成为个体生命的表现,这是今天的文学应该强调的。

十分可悲的是,文学创作最基本的理论还没有澄清。文学究竟是反映、再现还是表现?帝王文学对于这一 问题 的答案是明白清楚的,即“诗言志"。今天的文学,不仅要“言志",而且要“言"自己的内在世界、生命本质及其投射下的外在世界。这样,文学才能承担起提高和美化个体生命以及人类整体生命的层次的任务。文学可以商业化、产业化,但不能以金钱为目的,要与人格化、理想化辩证统一。这就要求,作者要“善待"自己的生命,首先提高自己的生命境界和人生追求,在生命的表现——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帝王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特有的成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与科学理性辩证一体的新文学,要想承担起创造新的一代中国人的伟大使命,就必须批判地继承这一遗产。

中国 素称「诗的国度」。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诗人和作品流派林立,数量众多,而且诗歌在中国 社会 生活和 文化 发展 中一向占有特别和显著的地位。中国诗歌史的专著已有多种,但本篇的角度立意稍有不同。

大约十年以前,曾在荣宝斋看到启元白先生题的一幅字,记得是这样几句:

「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

唐诗是嚷出来的,

宋诗是讲出来的,

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启功先生集大俗大雅于一身,他自己的诗词作品结集,也只以《启功韵语》名之。这几句白话,大约是他多年悟出的心得,言简意赅,可谓一部简明中国诗歌史。我的 体会,这是讲唐代以前是中国诗歌的发韧期, 自然 天籁,朴拙浑成;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宋代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宋代以后则是中国诗歌的滥觞期,流派繁多,然而缺乏原创。

我们不妨以此为线索,从社会文化史发展中撷取若干片断,来回顾一下中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及其内在的缘由。

一,诗源于巫

诗歌和其他 艺术 的起源一样,是令艺术史家、 哲学 家和人类文化学家们颇伤脑筋的事情。上一世纪以来,便有「劳动」、「模仿说」、「游戏说」、「移情说」、「冲动说」等多种说法的争论,外人不足与论。中国典籍上,也恰好有帝舜时期的「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竹书纪年》帝舜元年条)「昔葛天氏之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卜商《毛诗正义·诗序》)「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越绝书》)等等记载,以备各种阐发西来学说之某一派系的学人们共同征引,好在中国的 语言文字有着充分的模糊性。我揣测,这些争论也许永远没有结论,也许只有模糊的结论,也许结论是各种说法的中和。因为不管这些学科今后将以什么样的人类状态作为模型,是与世隔绝,至今仍然过着原始生活的部族呢,还是以婴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状态,这些实验和举证,都永远不可能确切模拟出人类原始创生 时代 的文化活动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