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鸭绿江杂志2021年第9期

2023-02-21 11: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鸭绿江杂志2021年第9期

给《鸭绿江》杂志投稿发往杂志投稿邮箱即可。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鸭绿江杂志社
邮编:110041
电话:024-88501314
电子信箱:
《鸭绿江》杂志简介:
《鸭绿江》杂志是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纯文学期刊,自1946年创刊伊始,一直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倡导现实主义风格,努力推举老、中、青作家高水准的艺术精品,刊登各种体裁的文学新作。刊社努力培养文学新人,并挖掘出大量优秀作品。
1946年12月,《东北文艺》,即《鸭绿江》的前身诞生。刊物的宗旨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指引下,努力反映工农兵的火热斗争生活。
《东北文艺》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这些作者中的很多人都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周立波、赵树理、罗烽、公木、肖军、塞克、舒群、白朗、严文井、刘白羽、西虹、周洁夫、范政、史松北、张东川、宋之的、戈宝权、金人、马加、雷加、谢挺宇等。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文艺》先后更名为《文学丛刊》、《文学月刊》、《处女地》、《文艺红旗》。许多50年代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诗人都是从这里起步的。比如杨大群、浩然、胡昭、刘真、木青、厉风、刘文玉、陈玙、邓友梅、杨麦、阿红、李云德、李惠文、李敬信、胡景芳、崔德志等。
受文革冲击,刚刚改名为《鸭绿江》的刊物停办。后来又更名为《辽宁文艺》。文革结束后,刊物重新命名为《鸭绿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如金河、熙高、李宏林、胡小胡、胡世宗、徐光荣、达理、邓刚、王中才、刘兆林、李松涛、李占恒、谢友鄞、马秋芬、于德才、林和平、孙慧芬、刘元举、田永元、张涛、边玲玲、吕永岩、柳沄等。为了鼓励文学创作,刊物从1980年开始设置了鸭绿江文学奖项。2005年的鸭绿江诗歌奖和小说奖的评选受到了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在过去六十年的历史里,《鸭绿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曾经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而创新是《鸭绿江》一贯的精神,刊物不断适时改版,向更有益于文学发展的方向迈进。2007年,《鸭绿江》经过全新改扩版后,除原有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外,增添了“创作之履”、“文化辽宁”等栏目,推出后广受好评。同时,为了适应文学性期刊发展的需要,《鸭绿江》杂志社创办了下半月版,使《鸭绿江》杂志展现出新的精神面貌,进而步入了一个新的探索发展时期。
《鸭绿江》下半月版在保持大部分上半月版的栏目的同时,更突出了通俗性和贴近生活性,所刊登的小说、散文等作品强调了故事性、可读性,并与中央振兴东北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刊登一些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对各种经济热点、各种经济团体的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探索和文学性宣传,以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意识,达到以文化力助推经济发展的目的。
本刊多次在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优秀中,短篇小说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奖,辽宁省期刊优秀作品奖,辽宁省文艺创作奖等各类评奖中获奖。

鸭绿江杂志投稿难度

鸭绿江杂志投稿难度不大,小于读者等一线纸媒。

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的杂志为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行时间延续5年多,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本样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号纪年。

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

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与报纸相比,杂志的优点是“它能够更广泛地研究各种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杂志可以详细地科学地研究作为整个政治运动的基础的经济关系”。

由VIVA无线新媒体制作的《2013年度中国数字杂志阅读报告》2月25日在京公布。《报告》指出,通过以手机为主的无线智能终端阅读杂志的中国用户已经超过1.5亿人,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接在线阅读而不是下载阅读。

娱乐、时尚、新闻、数码是用户首选的阅读内容,用户在手机上看杂志越来越投入,阅读每本杂志的平均时间从2012年的63秒增长到230秒。

杂志发展到当前早已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而人们也不只限于通过报刊亭等实体店去购买。在当当网、淘宝网、杂志铺等网站上,就可以订购一期或者是一年的杂志。

省去了中间购买的不必要环节。杂志按时邮寄到订阅者手里,省时省力,而且还有很多额外优惠,这些优势决定了杂志订阅走向电商是一种趋势。

2021-09-21

渌水诗刊‖新诗高地作品展

新诗高地

本期作者 :罗占艳  王相华  李光镜  付丽萍 田富春  樊建华  毛文文  问渠 杨孝洪  晨叶

饕餮纹

罗占艳(天津)

起初,只是觉得它好看

无法与它的渊源,有任何关联,它被刻在

我常用来鉴赏的香炉

把它当做护法,怒目圆睁

竟然透出特有的灵性,在客厅里

从一炷香开始

与我的生活拉近距离

有一次,擦拭它的纹理,突然觉得

与我有相同的性情

方正之气,双眼皮和倔脾气

所不同的是,我们

生在两个时代,对于它的身世

保留悬念,和我的情绪

波动时,在它怪异的表情里惊醒或转身

作者简介 :罗占艳,笔名雨嫣,天津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中国诗人》《天津文学》《作家天地》《辽河》《鸭绿江》《青海湖》等多家报刊杂志。

棱角

王相华(山东)

收起它,在中年后被生活磨平

藏在内心,只坚守着

正义和硬度,对应它善恶的两面,有时如箭

在黑暗,多次射向

可能障碍黎明出现的几块乌云

这并不是它

再次停止生长的原因

它有时是柔软的,弯曲,向内转身

刺痛自己,或警示

把一切不平等的事物看作正常

——而这些年,多次反省

自悟,成为习惯

成为你对岸,蜕化成飞过沧海的翅膀

作者简介 :王相华,笔名清心如云,山东省作协会员。有诗发表《诗刊》《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绿风》《中国诗歌》等海内外三百余家刊物。获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全国十佳新锐诗人奖,出版个人诗集两部。《新诗高地》诗社社长。

井边的人

李光镜(重庆)

九月的风宽得,像两道大开想象的门

几把居家的椅子

可靠的信号也是宽的

此刻,挂在日历上的中秋

正在试着让一个村名

坐落于整面墙包容的底色

而老家和我们的关系

我已舍不得再用,井边打水后

溅出一些养活井沿的青苔,比喻

我不是一个

有圆圆的井边可以坐着仰望天井的人

作者简介 :李光镜,笔名南木子,重庆人。《新诗高地》执行主编。有诗发表于《青年文学家》《鸭绿江》《校园文学》《青海湖》《中华文苑》《营口日报》《南湖晚报》等纸刊和网络媒体。

母亲的镜子

付丽萍(云南)

我一低头,就看到自己的长坠子耳环

和云朵挂在一起

变成细波纹

灵灵湖的水满了:

连续下了三场雨后,又清澈见底

像要贯穿万物。像青春

又回来

更主要的是:母亲竭力利用它,制造出

更多色彩

在周围的地里,种上西红柿,土豆,茄子

日夜跋涉。用它发出的光

照着生活下去

作者简介 :付丽萍,彝族,笔名云沐蝶。云南红河人。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人民日报》《诗歌月刊》《辽河》《青海湖》《鸭绿江》《作家天地》等。《新诗高地》杂志主编。

午后的阳光

田富春(河北)

午后的阳光

燃起掀翻城市的热浪

风也有了温度

蟋蟀躲进了墙角鸣叫

流浪的狗把舌头吐得老长

写字楼里,人们正争论着

空调的温度不能低于26度

绿荫下,裙子不能再短

蒲扇不能再长

悠闲的人们正等风来

七嘴八舌地诅咒着气候变暖

一栋大楼即将竣工

高高的吊篮在蒸腾的热气里摇摇晃晃

农民工瞥一眼亲手植下的绿荫

舔舔干裂的嘴唇

抹下一把汗水

开始涂抹高楼的绿色幕墙

作者简介 :田富春,笔名永远的心,河北省迁西县人。河北省散文学会、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新诗高地》执行主编。有散文、诗歌、小说等散发于《当代人》《散文风》《花溪》《诗选刊》《辽河》《青海湖》《鸭绿江》等数十家报刊。有诗歌入选《野火诗刊》《白孔雀诗刊》等年选诗刊。

旧色光景

樊建华(安徽)

走到这里,思绪在风中凝结

一声悠远呼唤,从岁月的深处喊出来

足步刚刚好,落在青石板的印迹里

往日的温度,还没有散尽

马头墙一再张望

从泛黄故事中出走又折返的人

归来的忆念,被一些旧物定格

犁铧、风车、蓑笠,母亲的灯盏

斜倚一段旧时光中

泊岸许久的话题

投进池水,浮上来又沉下去

一束夕晖,越过年代越过沧海桑田

正襟危坐在一堆陈年往事上

作者简介 :樊建华,安徽黄山人。作品散见《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探索》《中国诗人》《鸭绿江》《辽河》《青海湖》《奔流》等刊物和诗歌选本。现任《新诗高地》副社长。

长江大堤

毛文文(江苏)

村庄婉转蝉鸣还在

大堤树林和麦地交织的泥土里

一条路拓宽修建不再颠簸

而江水颠簸初夏的快意

洗亮轮渡的嗓音。村庄离得不远

只一段相爱的路程

逝水孤迥,饮一枚太阳播撒在

堤下急着长高的庄稼之地

村头的古渡口递过一个眼神

某种心跳,被水光照耀

大堤无需对峙一段氤氲别离

时光的拂尘,美了隐忍

在小轿车奔跑和船舶拍岸时

北方南方流经的古道西风

将远山的马蹄踏响

大堤葱茏,村庄和江上过往人

喧荡的心田梦想华年

以自豪的名义,追堤千里

作者简介 :毛文文,男,汉族。中年后爱诗,习作散见《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山东文学》等报刊。

孤村里的老人

问渠(江苏)

天没亮

就忙活在田间了

水稻已经抽穗

他依然小心翼翼地

拔除争养分的稗子

刚过年,村东头的小学

被并到镇上

村庄突如半道上熄火的高铁

所有的呼啸、激情和速度

都停在了轨道上

黑夜来临,三两处的灯火

在黑暗中瑟瑟发抖

每当看到孤鹜般的炊烟

从村东飘到村西,他就抱一抱

小时候亲手栽种的

那棵白杨

点上一根烟,然后跑去田间

与那些长满荒草的土丘

说出满腹的光阴

作者简介 :问渠,原名渠慎涛,江苏丰县人。华中文学书法美术主编,词赋界书法美术主编,中诗报云南分社副社长。有诗文发表于《今日作家》《当代作家》《今古传奇》《渤海风》《齐鲁文学》《华中文学》《彭城晚报》《诗歌报》等。诗观:写诗是一种流泪的幸福。

孤岛

杨孝洪(江苏)

被水包围,簇拥

在天水之间立一道竖梁

撑起天空的半径。也为

柔情植下骨骼里的坚强

每一天看一遍太阳,星星和月亮

期待疲惫的小舟和受伤的鸟儿

栖进我的绿地,树林,港湾

来吧,其实你只需一个深呼吸的勇气

我们之间,只不过是

一滴水的,距离

作者简介 :杨孝洪,南京市溧水区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星星》《扬子江诗刊》《青春》《青海湖》《辽河》《散文诗世界》《金山》《作家天地》《扬子晚报》等报刊杂志。著有诗集《被风吻过的季节》小说、诗歌多次获奖。

一双旧鞋

晨叶(四川)

一双旧鞋放在墙脚,头朝上

它以为终于找到了一条最平坦的路

但鞋带却拴住了自己

这双鞋像两条船

失去了帆和桨

显得空空荡荡,寸步难行

母亲说,鞋太旧了,该扔了

父亲说,下地做农活穿它

让它也啃啃粮食的味道

再看这双旧鞋,越来越像

两滴干瘪的眼泪

作者简介 :晨叶,原名陈业,系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四川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成都作家协会会员。其创作的诗歌、散文、散文诗散见于《散文选刊》《诗刊》《星星》《中华辞赋》《青年作家》《解放军报》《神剑》《中国乡村》《四川日报》《长江诗歌》等报刊,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出有诗集《折叠的情思》等。作者现供职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跨过鸭绿江》王挺:我的离异父母,我的带泪亲情

2020年12月,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成为最火爆的跨年大戏。著名演员、“荧屏硬汉”王挺,在戏里扮演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擅长塑造军人的王挺,将“旋风司令”韩先楚刻画得入木三分。

王挺12岁时父母离异,他判给了父亲,姐姐判给了母亲。为帮父亲还债,他砸碎铁饭碗转行拍戏。父母离婚后都没有再婚,你一个家,我一个家。王挺的亲情背后,浸透着泪和痛……

王挺1972年出生于贵阳市,父亲王衡、母亲姚欣都在贵阳市钢铁厂上班。王挺有个姐姐叫王玉琴。

王挺的母亲性格情绪化,爱憎分明,经常因生活琐事与丈夫发生磕绊。王挺从小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的。

父母感情不睦,给王挺带来了心理创伤,他怨恨父母为什么不能好好相处。可他又不敢对父母说,只得在内心里与自己较劲。

因家庭原因,王挺变得自卑、内向,感情脆弱。上小学时,王挺的个子比同学高,还担任班长。但因为父母经常吵架,同学们都欺负他。

有时他在校园里走着走着,同学扬手就给他一个耳光。为保护自己,王挺10岁时去贵阳市体校练拳击,一天要练四五个小时,直到累得瘫在地上。

两年后,王挺身体变结实了,出拳虎虎如风,没有人再敢欺负他。

但父母的争吵还在继续。1983年,王挺12岁时,一个曾欺负父亲的同事,带着礼物来家里赔礼道歉。母亲下班回来了,直接将对方拖了出去,并将对方带的礼物扔到门外。

王衡觉得妻子过分了,与她爆吵,夫妻感情彻底破裂。也就在这年秋天,王挺的父母离婚了,他判给了父亲,姐姐跟随母亲生活。

离异后,王衡辞职赴北京经商。王挺进入贵阳市体校练击剑。因身手出众,王挺16岁时被吉林省公安学校破格录取。

毕业后,王挺被分配到海口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做了一名刑警。不久王挺结婚了。因从小父母离异,王挺特别没有安全感,脾气急躁。几年后,王挺离婚了。

由于工作出色,王挺后来被调到国家公安部工作。于是,他离开海口,来北京工作和生活。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王挺一直在心里怪父母,怪他们没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

因此参加工作后,王挺很少回贵阳看母亲,对父亲也有些冷淡。尽管父子俩都在北京,但王挺很少与父亲见面。

身为父母,王衡和姚欣内心是有愧疚的。可命运将他们推到了这一步,他们也无可奈何。儿子不来看自己没关系,只要王挺工作和生活顺利,父母就知足了。

2000年,王衡经商失败,背负着上千万巨债。债主追得他东躲西藏,在王挺的门后、衣柜里躲过。

父亲惨淡的处境,刺痛了王挺的心。毕竟父子连心,毕竟自己身体里流淌着父亲的血,王挺决定帮父亲还债。可他在公安部从事文职工作,每月工资有限,即便工作几辈子,也还不清父亲的债务。

王挺身高1.81米,外形帅气、硬朗,身手矫健。几年前,他偶然参演了电影《燃情狙击手》,得到了几千元片酬。王挺觉得拍戏收入高,有能力帮父亲还债。

于是2001年,王挺29岁时,果断砸碎铁饭碗,开始转行拍戏。因不是科班出身,加上年龄偏大,又没有人脉资源,王挺一直在黑暗里穿行。

那时他住出租屋,买几块钱一条的裤子。为了省下机票钱,他整整7年没有回贵阳看妈妈和姐姐。每拿到一部片酬,他除留下微薄的生活费,剩下的全交给父亲还债。

在王挺和父亲的努力下,他终于在38岁那年,帮父亲还清了巨债。父亲含泪对他说:“儿子,爸爸对不起你,从小没给你一个完整的家,这些年又给你添了这么多负担。”父亲哭了,王挺也哭了。

还清父亲的巨债后,王挺回贵阳看望母亲和姐姐。走到家门前,看到小时候攀爬的皂荚树,王挺突然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

妈妈搂住王挺的身子,哽咽着叫了一声“儿子”,也哭成了泪人。在自己和母亲的泪水中,王挺在心里彻底与自己和解,不再责怪父母。

随着《火流星》《断箭》《兴国,兴国》《战士》等影视剧的热播,王挺成长为著名演员。他长相帅气,形象气质硬朗,扮演的多是军人角色,被媒体誉为“荧屏硬汉”。

03

2010年春天,王挺主演的电视剧《战士》,在四川、贵州、河南等多家卫视热播,获得广泛好评。就在这时,他一连签了3部戏约。开机前,电视剧《高粱红了》剧组,借王挺过去拍10天戏。

前9天平安无事,最后一天却出事了。当时王挺背着一个战士跑炸点,结果爆燃弹在他两腿中间爆炸,王挺头发、眉毛被烧焦了,脸黑成了锅底,大腿和下身没了知觉。

透过金杯车的后视镜,王挺发现自己成了一个“炭人”。导演吓坏了,赶紧派人将他送往北京一家烧伤医院。王挺以为自己的下身毁了,而自己还没结婚,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医生为王挺做过检查后,说他的下体功能正常,王挺痛楚的心有一丝慰藉。

王挺躺在病床上,整张脸的皮都掉了,两只胳膊也严重烧伤。他嘴唇皲裂,无法进食。几天后,王挺用手一摸嘴巴,掉下了一个坚硬的焦化壳。

王衡来医院看望儿子,哭得很吓人,边哭边责怪自己:“是我害了你,如果不是帮我还债,你也不会辞职当演员。”

王挺安慰父亲:“爸,我没事,这不是好好的吗?”

这时王挺刚交了一个女朋友,为不拖累对方,他主动提出了分手。

王挺被烧伤毁容,属严重的意外事故,因剧组的赔偿金太少,他不得不与对方对簿公堂。3个月后,王挺的脸部基本恢复正常,但心理的创伤是巨大的。

本来王挺没有将受伤的事告诉母亲,但母亲还是从网上知道了,与女儿来北京看望儿子。

生活磨砺下,姚欣的性格改变了很多,她含泪对王挺说:“儿子,妈妈对不起你,要是我年轻时性格柔和些,咱们的家也不会四分五裂。”

想起一路走过来的艰难,王挺眼睛湿润了。他告诉母亲:“我以前怪你和爸爸,但现在彻底走出来了。人生每种经历都是财富,我不会再抱怨过往。”

因忙于事业,王挺一直单身。王衡担心儿子的婚事,姚欣也在电话里催儿子早点结婚。

2016年7月,王挺终于再婚了。这时他已经44岁,妻子是圈外人,性格温和。

婚后,王挺将父亲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妻子善良柔和,善待公公,王衡跟随儿子儿媳生活很幸福。

2018年,妻子为王挺诞下一个女儿,王挺喜做父亲。孙女降生后,姚欣每年都会来北京看望儿子一家。如此一来,她不得不面对前夫王衡。

而今他们老了,时光流水磨去了两人身上的棱角,他们不再互相指责埋怨,彼此能平静地面对对方。 有时看着父母一起给宝宝洗澡、换尿不湿,王挺就会感慨落泪:如果父母不离婚,他们是完整的一家人,自己的人生该多么圆满!

每次送母亲坐火车回贵阳,王挺心里就别有滋味。母亲老了,有了白发,可始终单身一人。王挺能想象得出,母亲这些年是从孤独寂寞中走过来的,生活中一定有许多辛酸。

而父亲也始终单身,尽管自己和妻子很孝顺,但父亲心里还是有寂寞。父亲一个家,母亲一个家,可他们却不能破镜重圆,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

2021年1月,《跨过鸭绿江》热播期间,王挺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家里追剧。父亲每天都要给王挺说剧情,称赞儿子的演技。王挺每天也会接到母亲的电话,听她讲述追剧的感受。

王挺已不再执念父母是否破镜重圆,只要他们晚年幸福开心,哪怕父亲一个家,母亲一个家,他也能坦然接受。

-END-

跨过鸭绿江豆瓣评分

截至2021年12月30日,《跨过鸭绿江》豆瓣评分8.5分。

《跨过鸭绿江》开播至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5分,不同于《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刻画人性为主要风格的战争剧,《跨过鸭绿江》旗帜鲜明地歌颂抗美援朝战争和的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非常直白地表现了中国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剧情紧凑,文戏值得称赞,台词精炼质朴,细致还原了历史教材中的故事,感人肺腑,常常能催人泪下。老一辈演员的表演着实精彩,情绪把控得很到位,深度还原了领导人的伟大形象。

《跨过鸭绿江》创央视收视记录

《跨过鸭绿江》首播期间,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始终高居榜首。该剧累计观众规模超12亿人次。据CSM全国网数据,全剧平均收视率1.3%,平均收视份额5.89%,单集最高收视率1.73%,单集最高收视份额7.87%,创下近两年一黄收视最高纪录。

广大电视观众、追剧网友也予以高度评价,全剧在央视频总体播放量超过4000万,被观众誉为“2021首部爆款剧目”“年轻人最该追的电视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