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高中化学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2023-02-21 10: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中化学建模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不仅为论文写作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丰富了我们论文的内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化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一)
  [1]管用时.导线内交变电流趋肤效应近似分析[J].邵阳高专学报.1994(03)

  [2]李海元,栗保明,____,宁广炯,王争论,杨春霞.等离子体点火密闭爆发器中火药燃速特性的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4(02)

  [3]谢玉树,袁亚雄,张小兵.等离子体增强发射药燃烧的实验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1(03)

  [4]张洪海,张明安,龚海刚,杨国信.结构参数变化对等离子体发生器性能的影响[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4(03)

  [5]孟绍良.电热化学炮用脉冲电源及等离子体发生器电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6]戴荣,栗保明,张建奇.固体含能工质等离子体单药粒点火特性分析[J].火炸药学报.2001(01)

  [7]赵科义,李治源,吕庆敖,段晓军,朱建方.电爆炸金属导体在Marx发生器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3(10)

  [8]弯港.基于格子Boltzmann 方法 的流动控制机理数值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9]李海元.固体发射药燃速的等离子体增强机理及多维多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10]王争论.中心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及其在电热化学炮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11]成剑,栗保明.电爆炸过程导体放电电阻的一种计算模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12]李海元,栗保明,____.膛内等离子体点火及燃烧增强过程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02(03)

  [13]龚兴根.电爆炸断路开关[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2(04)

  [14]戴荣,栗保明,宁广炯,董健年.SPETC炮等离子体发生器自由喷射放电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01(04)

  [15]刘锡三.高功率脉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核物理动态.1995(04)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二)
  [1] 林庆华,栗保明. 等离子体辐射对固体火药燃烧速度影响的研究[J]. 弹道学报. 2005(03)

  [2] 李倩,徐送宁,宁日波. 用发射光谱法测量电弧等离子体的激发温度[J].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11(01)

  [3] 狄加伟,杨敏涛,张明安,赵斌. 电热化学发射技术在大口径火炮上的应用前景[J].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2010(02)

  [4] 杨家志,刘钟阳,牛秦洲,范兴明. 电爆炸过程中金属丝电阻变化规律的仿真分析[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0(02)

  [5] 郭军,邱爱慈. 熔丝电爆炸过程电气特性的数字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06(01)

  [6] 苏茂根,陈冠英,张树东,薛思敏,李澜. 空气中激光烧蚀Cu产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5(03)

  [7] 李兵,张明安,狄加伟,魏建国,李媛. 电热化学炮内弹道参数敏感性研究[J]. 电气技术. 2010(S1)

  [8] 赵晓梅,余斌,张玉成,严文荣. ETPE发射药等离子体点火的燃烧特性[J]. 火炸药学报. 2009(05)

  [9] 杨宇,谢卫平,王敏华,郝世荣,韩文辉,张南川,伍友成. 含电爆炸元件电路的PSpice模拟和实验研究[J]. 高压电器. 2007(06)

  [10] 郝世荣,谢卫平,丁伯南,王敏华,杨宇,伍友成,张南川,韩文辉. 一种基于电爆炸丝断路开关的多脉冲产生技术[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08)

  [11] 伍友成,邓建军,郝世荣,王敏华,韩文辉,杨宇. 电爆炸丝方法产生纳米二氧化钛粉末[J]. 高电压技术. 2006(06)

  [12] 林庆华,栗保明. 高装填密度钝感发射装药的内弹道遗传算法优化[J]. 弹道学报. 2008(03)

  [13] 王桂吉,蒋吉昊,邓向阳,谭福利,赵剑衡. 电爆炸驱动小尺寸冲击片实验与数值计算研究[J]. 兵工学报. 2008(06)

  [14] 林庆华,栗保明. 电热化学炮内弹道过程的势平衡分析[J]. 兵工学报. 2008(04)

  [15] 蒋吉昊,王桂吉,杨宇. 一种测量金属电爆炸过程中电导率的新方法[J]. 物理学报. 2008(02)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三)
  [1.] 詹晓北, 王卫平, 朱莉. 食用胶的生产、性能与应用[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20-36.

  [2.] O'Neill M A, Selvendran R R, Morris V J. Structure of the acidic extracellular gelling polysaccharideproduced by Pseudomonas elodea[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83, 124(1): 123-133.

  [3.] Jansson P. E., Lindberg B, Sandford P A. Structural studies of gellan gum, an extracellularpolysaccharide elaborated by Pseudomonas elodea[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83, 124(1): 135-139.

  [4.] Morris E R., Nishinari K, Rinaudo M. Gelation of gellan–A review[J]. Food Hydrocolloids, 2012,28(2): 373-411.

  [5.] Kuo M S, Mort A J, Dell A.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of L-glycerate, an unusual acyl substituent ingellan gum[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86. 156: 173-187.

  [6.] 张晨, 谈俊, 朱莉, 等. 糖醇对结冷胶凝胶质构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4. 35(9): 48-52.

  [7.] Kang K S, Veeder G T, Mirrasoul P J, et al. Agar-like 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a Pseudomonasspecies: production and basic properties[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82. 43(5):1086-1091.

  [8.] Grasdalen H, Smidsr d O. Gelation of gellan gum[J]. Carbohydrate Polymers, 1987, 7(5): 371-393.

  [9.] 詹晓北. 结冷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1999, 2: 66-69.

  [10. ]孟岳成, 邱蓉. 高酰基结冷胶 (HA) 特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8(5): 45-49.

  [ 11. ]Chandrasekaran R, Puigjaner L C, Joyce K L, et al. Cation interactions in gellan: an X-ray study of thepotassium salt[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88, 181: 23-40.

  [12.] Arnott S, Scott W E, Rees D A, et al. I-Carrageenan: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acking ofpolysaccharide double helices in oriented fibres of divalent cation salts[J]. Journal of MolecularBiology, 1974, 90(2): 253-267.

  [13. ]Chandrasekaran, R., Radha A, and Thailambal V G. Roles of potassium ions, acetyl and L-glycerylgroups in native gellan double helix: an X-ray study[J]. Carbohydrate Research, 1992, 224: 1-17.

  [14.] Morris E R, Gothard M G E, Hember M W N, et al. Conformational and rheological transitions ofwelan, rhamsan and acylated gellan[J]. Carbohydrate Polymers, 1996, 30(2): 165-175.

  [15.] 李海军, 颜震, 朱希强, 等. 结冷胶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 2006, 7(12A): 3-8.

猜你喜欢:

1. 化学论文参考范文

2. 化学论文范文

3. 化学毕业论文范例

4.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5. 有关化学论文报告范文

浅析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浅析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

化学学科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自然学科,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学生进入社会必备的知识积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浅析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论文,希望您能喜欢。

摘要: 在新课改前提下,化学课程对教学方法及过程越来越重视.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将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师要实现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注重化学教学基本活动积累经验,对于学生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引导者,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学实验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实验巩固提高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水平,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化学能力,并且通过思考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实现自身全面均衡的发展.本文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简要分析.

一、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含义

化学学科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自然学科,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学生进入社会必备的知识积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新课程下化学教学理念,主要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研究.高中学生在身心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教师要革新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程是高中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探索能力以及创新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活中要接触到许多金属制品,飞机、船舶、汽车、硬币、铝合金门窗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会用到这些金属以及它们具有哪些属性等问题,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研究,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金属变化的知识.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师生互动式教学

在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提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无论教师的教学方式多么好,还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要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中.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达到化学课堂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采用和学生互动的模式,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教师都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而不是让学生回答问题成为思想负担.通过问答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在生活中有哪些物质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研究它们的性质?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互相传递自己思考得到的答案,进而启发学生更多的想法.

3.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的教学理论不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填鸭式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同时,也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而不是让学生沦为只会考试的机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理论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自主进行化学实验.在自己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肯定比平时看教师演示实验的问题要多得多,这时学生就会自己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实验学习,从中学到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更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讲“金属与水的反应”时,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倡导学生自己做实验,给学生提供试管、水槽、蒸发皿、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让学生自己画出实验设计图,通过自主实验发现问题,并且结合实验结果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大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中化学是基础学科,不仅为学生以后学习知识做储备,更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曹向华.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第4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建模论文山东省比赛时间

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通知
[日期:2011-11-01] 来源:泰安教育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各区县市教育局,高新区、泰山风景区社会事业局,局属有关学校:   “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展现青少年学习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活动重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察,旨在为在创新实践和学科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展现才智的机会,同时也为各高校自主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优质资源。
为了稳健开展此项活动,作为试点,我市组织部分学校参加了第三届展示活动,并组成代表队参加了全国的总决赛,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根据《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通知》(中青少联发〔2011〕9号)要求,经研究,决定举办全市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并选拔成绩优异者继续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总决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比赛形式
为了方便选手参赛,大赛采用分赛区制度。具体赛区分为局属各学校、泰山区(含泰山景区)、岱岳区(含高新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
二、参与对象: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各年级学生。
三、活动组别  (一)数学: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  (二)物理: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  (三)化学: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 四、活动内容  (一)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  (二)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展示  (三)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展示  (四)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展示五、实施步骤  (一)组织报名(2011年11月11日截止)  全市各级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择优推选报名,参照全国组委会统一要求填写报名表,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汇总后将电子版报市组委会邮箱。  (二)初赛解题技能展示(2011年12月11日)  1、考试时间、内容、活动费参照全国组委会有关要求进行。
2、区域:以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
3、试题、试卷及阅卷:全国组委会统一命题、印发试卷,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负责组织初赛方面的工作并将试卷上报市组委会,由市组委会统一组织阅卷。  (三)论文(或实验报告)提交(全国2012年3月1日截止)  1、论文(或实验报告)按全国组委会有关要求提交。
2、论文提交方式及截止日期:由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统一收稿,市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交稿截止日期为2012年2月20日。
(四)确定参加全国总决赛学生名单(2012年5月10日)  (五)全国总决赛(2012年7月下旬)  全国组委会将举办内容丰富多彩的总决赛,同时举行颁奖仪式,向获得优异成绩的参赛选手及教练员颁发证书。其中荣获“金牌教练员”称号的老师将被《高中数理化》杂志社特聘为名誉编委,颁发相关聘书。
五、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泰安市教育局团委
通讯地址:泰安市政大楼C9065
联系电话:、(全国组委会)
、(泰安组委会)
全国官方网站:(理科学科能力评价网)
泰安组委会邮箱:
联系人: 王亮 单雯 严萌萌
                

泰安市教育局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1:中青少联发〔2011〕9号文件
附件2: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统一组织
附件3: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初赛报名表

附件1: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

中青少联发〔2011〕9号

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
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是一项展现青少年学习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活动重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各地青少年踊跃参加。
为了更好地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所倡导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等相关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创新型青少年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也为各高校自主选拔优秀人才提供参考依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联合决定,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
二、承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社
三、组委会官方网站
理科学科能力评价网()
四、学术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
王梓坤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高中数理化》杂志首任主编
刘若庄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何香涛 北京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天文系教授
刘来福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北京数学会副理事长
宋心琦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化学会前理事长、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主编
高盘良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申怀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人教版高二数学主编
高凌飚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郑进保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秘书长
周春荔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
忻汝平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副主编
束金龙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春凤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编委
冯增俊 全国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黄仁寿 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教科院基教所数学研究员
李其斌 化学特级教师、桂林市中学化学研究会副会长
袁开标 数学特级教师、安徽省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肖增英 山西省教育学会物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高中中心主任
沈明哲 原深圳市数学教研员、数学特级教师
郑克强 化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
丁益祥 北京陈经纶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孟卫东 物理特级教师 、“翱翔计划”项目办公室主任
曾军良 北京十一学校原副校长,物理特级教师
五、组织委员会
主 任:
孙 柱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副主任:
李 伟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陈浩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
廖 平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执行主编
组委会办公室
主任:
任四巧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素质教育部部长
副主任:
蒋秋月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素质教育部副部长
陈 雄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副主编
秘书长:
尹晓洁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社总策划
秘书处:
彭四娃 廖海霞 高大平 刘永梅 王海荣 丁非
六、 活动内容
(一)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
(二)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展示
(三)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展示
(四)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展示
七、组别
(一)数学: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
高二组
(二)物理: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
(三)化学: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
八、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1年8月—2011年11月)
组委会下发通知,各地承办单位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广大青少年踊跃向各地方组委会报名参加展示活动。
(二)组织培训
各地组委会可根据活动的普及性、创新性、实用性相结合的要求,适时有组织地开展辅导教师培训、青少年培训等。
(三)解题技能展示(2011年12月11日)
具体办法和形式另行通知。
(四)论文(或实验报告)提交(2012年3月10日截止)
(五)确定参加展示活动总结学生名单(2012年5月10日截止)
(六)展示活动总结(2012年7月下旬)
具体时间和组织办法,组委会将会另行通知。
望各地从实际出发,根据所在地区青少年的特色,结合活动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认真扎实地做好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各项组织工作。

附件: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织办法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
2011年7月30日

主题词:中学生 数理化展示活动 通知

(共印2000份)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2011年7月30日印发

附件:

附件2:
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
统一组织办法

展示活动由全国组委会统筹安排,在各地以省市(或地级市)为单位成立地方组委会。各地方组委会在全国组委会的授权和指导下,开展各地组织工作,包括宣传、报名、组织解题技能展示、组织复试、组织参加展示活动等相关工作。
一、参与对象: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各年级学生。
二、组别:
数学: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
物理: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
化学: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
三、解题技能展示说明:
1、时间: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
数学8:00-10:00 物理 10:30-12:30 化学 14:30-16:30
2、内容 :各学科进行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笔试)。
3、活动费:40元/人/科(含报名费、资料费、试卷费、证书费等),学生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参加。凡是订阅教育部主办的《高中生数理化》杂志(全年96元)的同学可获得免费参赛资格。
4、区域:以省、直辖市和地级市为单位统一组织
5、试题、试卷、阅卷及成绩上报:组委会统一命题、印发试卷,各地组委会负责组织阅卷,各地组委会于2011年12月25日前将学生成绩上报全国组委会。
四、初赛奖项说明:获奖比例为各地区参加活动总人数的30%,其中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分别由组委会统一颁发省级一、二、三等奖。
五、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说明:
1、时间:2011年12月下旬起至2012年3月10日止。
2、资格:在初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同学即各年级各学科参加解题技能展示活动赛区排名前30%以上的学生有资格提交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
3、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说明:
(1)形式:
数学组:数学建模论文。
物理组:物理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
化学组:化学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
(2)要求:
①主题不限,言之有理,题目自拟。
②数学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写成建模论文并提交。
③物理组: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当中的现象或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写成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并提交。
④化学组:运用化学知识通过实验解释生活当中的现象或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写成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并提交。
(3)论文(或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
①写作顺序:标题、作者所在省份、城市、学校名称、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②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
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时间或发表年、卷、期号。
③实验报告中须包含实验的目的、构想、步骤、结论,并提
供证明实验结果的数据及照片等。
④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
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⑤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正文用四号字体;页
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他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⑥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⑦打印纸张规格:A4 210mm×297 mm。
⑧必须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版。

标题(三号粗宋体)
××省××市××学校××班级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五号楷体)
摘要及关键词(五号楷体)
正文(四号宋体)参考文献(五号楷体)

(4)说明:参评论文的作者必须是作品的合法拥有者,具有著作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组委会对获奖作品具有无偿展示权、宣传权、使用权。
(5)论文提交方式及截止日期:由当地组委会统一收稿,并组织专家评审。交稿截止日期为2012年03月10日。
六、展示活动总结说明:
1、时间:2012年7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选手选拔: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成绩(60%)+建模论
文或实验报告成绩(40%)比例进行综合评定,由地方组委会根据选手的综合得分,按获奖总人数的30%选拔参加全国展示的选手。
3、报名方式及时间:由各地方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报名
截止日期:2012年5月10日。
4、内容:
(1)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笔试)(按年级、学科分组)。
(2)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展示(按年级、学科分组)。
根据选手提交的论文或实验报告进行现场答辩。
(3)学科计算机应用能力展示:
选手在计算机上按要求或使用指定软件完成。
(4)创新实践能力展示:
通过多种形式考核选手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实践运用和动手能力。
(5)团体对抗:以省、市为单位组织团体参加。
5、奖项设置:
▲学科知识能力展示: 按解题技能展示成绩50%+建模论文答辩成绩30%+学科信息技术能力展示20%的综合成绩排名,一等奖占该组总人数的10%,二等奖占该组总人数的15%,三等奖占该组总人数的25%。
奖项积分: 一等奖积50分,二等奖积40分, 三等奖积30分。
▲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展示: 各环节均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
奖项积分:一等奖每位学生积30分,二等奖每位学生积20分,三等奖每位学生积10分。
▲个人金、银、铜奖:每个学生按照个人积分总和进行综合排名,每个年级每个学科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3名。(若选手积分相同则以学科知识类积分排名为准)。
▲团体对抗: 设团体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两队,三等奖三队。
▲优秀教练奖:获金奖选手的教练颁发“金牌教练员”证书,获得其他奖项选手的教练颁发“优秀教练员”证书。
▲优秀领队奖若干: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的代表队的领队获得“优秀领队奖”。
▲优秀组织奖若干

组委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号青东商务区A座东9层 邮编:100089
联系人:蒋秋月 联系电话:
组委会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北师大科研综合楼203室 邮编:100082
联系人:彭四娃 廖海霞 高大平
电话:010-- 62205108 62200406
电子邮箱:
网址: (理科学科能力评价网)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官网)
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

化学论文参考文献怎么找

首先选定你的主题,通过主题找到一两篇最新最好的文献,然后通过这一两篇文献的阅读,你可以从前言介绍中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其它文献,逐级查找,文献收集工作就可以完善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