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 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1、“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
2、“双减”背景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3、“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4、“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教育的实践探索;
5、中小学优化作业设计实践;
6、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实践研究;
7、中小学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实践研究。
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自己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提升。目前随着我国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在课本内容上统编版小学语文的教材有着较为突出的特点,其顺应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十分利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统编版教材在课程设计上更加科学合理,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下文将重点对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进行探讨。
阅读能力是贯穿人一生的一个必备技能,而语文作为一个集合了阅读和写作的综合性科目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可以说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任何学科的基础。如果在小学阶段就能拥有良好的阅读基础能力,对于其之后的任何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阅读技巧作为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要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之后更深入的学习早日奠定深厚的基础。同时教师们需要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过于古板和枯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感。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形成以思引学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学生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建立灵活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让学生将语文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逻辑思维形成一个互有贯通的体系,促进三者共同发展的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文字优美、语句通顺,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时的优选教材之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着学生去鉴赏课本中的文字、语句,学会阅读和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搭船的鸟》这篇文章中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将鸟的外形描写作为授课的重点。但是让学生理解和想象出鸟的美丽是远远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来体会作者写作的手法和观察的角度。通过这样的引导,使他们知道作者在描写鸟的外形时是按照羽毛、嘴巴的顺序进行描写,这与作者观察的角度有很大关系,因此作者用日常见到的鹦鹉作为对比。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后,教师在引导他们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方式和观察的角度来对自己熟悉的鸟类进行描写,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同时还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小学语文的统编版教材中,许多文章内容的表达十分独特,例如《花的学校》、《秋天的雨》等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需要有敏感的洞察力,能挖掘教材中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感悟其中的知识并且进行发散运用,这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变得十分简单。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守住学科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以此来提质增效。那么如何来守住教学内容之正呢?下面我以语文学科为例,来谈谈我的看法,守教学内容之正,我认为:
一、是要“聚焦语用” 一课一得
“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一堂好的语文课,要聚焦语用,充分发挥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说了什么,更要知道课文是“怎么说”的,让学生感知文本的遣词用语之妙,体悟作者的布局谋篇之法,从而习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不同学段,教师要找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会取舍,一课一得。第一学段要突出加强识好字、写好字、读好课文,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句,积累语言。这个阶段,让学生感受什么是规范的、好的语言,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最重要的基础。部编小学语文的课后练习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引领,老师要加强研究。如《四季》一文课后练习:“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仿照课文说一说”就是在引领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可以利用文本信息或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仿说。课文只是个例子,老师要借助这个例子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用课文教语文,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点,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要“读”占鳌头 静待花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话:“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守住阅读这个根本,树立“读书为要”的自觉,让“读”占鳌头 。“读”占鳌头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孩子感兴趣了,才能迸发出阅读的持久力量。教室里可建立班级图书角,精选孩子感兴趣的书籍,让孩子们课余时间有书可读;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发布阅读打卡任务,每月给打卡天数较多的孩子颁发奖状,以此来激励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另外学校图书馆布置好以后,一定要多带孩子们去阅览室自由阅读;超星电子墨水屏阅读器以高度接近纸质书本的阅读体验,缓解孩子视觉疲劳,利于学生健康。 “读”占鳌头 ,还特别要有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方法很多,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整本书阅读等等,各有各的技巧方法,需要指导学生一一掌握。如老师在教学生默读时,要给具体的方法指导,应教会学生如何做到不动唇、不出声、又读得快。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外,还需给家长很多阅读上的建议。比如每天可以固定睡前阅读时间给孩子读故事、不要让孩子的阅读带有功利性,成天想看到孩子的进步、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看书、孩子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不喜欢看什么书,大人可以引导,但不可过分干涉等等。“双减”之后,学生“自由”的时间更多了,有大量的时间进行海量阅读。老师和家长应该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阅读,以此来增长智慧,提高素养,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来出教学形式之奇呢?
一、“分”出精彩 “层”次不穷
“双减”背景下,通过精准研究学生学情,不断优化、创新语文作业的设计,分层设计作业,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科学减负、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抓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的作业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效果上都应体现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智能。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在达到作业目的前提下追求新颖,增强趣味性,让学生面对作业跃跃欲试,不做不快。一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如何预习课文已经掌握得很好了,那么在一年级下册的课文预习环节,老师就可以通过如下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了。在基础性预习环节,主要通过读一读、圈一圈、记一记、写一写等方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展性预习环节,不做硬性要求,可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完成。在《比尾巴》作业设计时,可设计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的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作业。一星级作业设计对象为全体学生,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会认、会写字的掌握情况;二星级作业增加了词语的听写和句子的练说,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三星级作业则需要亲子合作共同完成,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最后推荐学生阅读《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身上不同部位对于他们的独特功能,增加了学生的科普小常识。教完《项链》这篇课文后,可让学生进行绘画创新作业。分层作业不仅能巩固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作为一种开放性、创造性较强的活动,它还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心理。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身学习情况的作业, 赢得了成就感,满足了个人需要,展现了自我的长处和价值。
二、是优化课服 提质增效
课后服务应遵循“作业优先”的原则,以学生能在校内完成作业作为课后服务的头等大事;“兴趣为本”,以学生兴趣出发设计课后服务课程;“活动育人”,应以活动实践来体现。一、二年级虽然没有书面家庭作业,但老师们要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疑答惑,同时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老师批改作业时应注意:哪些学生作业全对,等会提出表扬;哪些作业有典型问题,等会讲解;哪些作业有错但没有太大问题,属于正常犯错;哪些作业题目意思没弄明白,需要和学生单独讲解。“先批后改”,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老师可以定期展评优秀,让孩子感受榜样的力量。课后服务“提质”,关键在课程,要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设置的社团课程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打造“益智课堂”,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开设飞行棋、五子棋、魔方、华容道、象棋等益智游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又温度的课后服务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更有效的成长。俯拾仰取皆收获,进而有为再出发。让我们乘着“双减”的东风,用心、用情、用爱成就有温度的教育,让“双减”政策在我们的课堂生根,发芽,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