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英国《柳叶刀》杂志认为中国

2023-02-21 04: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英国《柳叶刀》杂志认为中国

高钠饮食、食物过于精细、喜欢高脂肪食物、水果摄入量不足等都是要改正的饮食习惯。

中国有众多的美食,但也有错误的饮食习惯,根据柳叶刀的介绍,中国是错误饮食习惯的重灾区,有很多饮食习惯必须要改正,其中高钠饮食就是必须要改正的一种不良习惯。我国现在是世界上摄入钠最多的一个国家。平时的饮食偏重于重口味,喜欢多放盐,特别喜欢吃腌制食品,如果不改掉这种习惯,会让身体摄入过多的钠,容易导致血压不稳定,而且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食物过于精细也是人们应该改正的不良饮食习惯。米饭和各种面食是是我国居民最常吃的两种主食,但这两种食物都属于精细类的食物,还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经常吃这样的食物,会让身体摄入过多的热量容易出现糖尿病等多种基础性的疾病,而且不能让身体吸收充足的营养,不利于营养平衡,最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多吃粗粮吃五谷杂粮,让身体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

喜欢吃高脂肪食物,也是应该改掉的饮食习惯。人体摄入过多脂肪以后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异常而且会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还会让大量的脂肪和油脂在身体内堆积,容易让人力体重异常增加,这时人就会出现肥胖,而肥胖症状发生后,身体各器官压力都会增加,身体患病的风险会增加很多。平时要保持清淡饮食,不要吃高脂高热量的食物。

水果摄入量不足也是应该改掉的不良习惯。国内居民大多数都喜欢吃大鱼大肉,喜欢吃海鲜,却忽略了对水果的补充和摄入,很多人一天也吃不了一种水果,这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只有多吃新鲜水果,才能让身体吸收膳食纤维和果胶,以及叶酸还有多种维生素才能满足身体对不同营养的需要。平时多吃水果能加快身体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生长更新,更能增强身体素质和人体免疫力。

《柳叶刀》说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175吗?

是的。

《柳叶刀》(The Lancet)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Thomas Wakley)。是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

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据2020年7月7日ScienceDirect显示,《柳叶刀》影响因子为59.102。据2020年7月7日《柳叶刀》杂志官网显示:《柳叶刀》根据2019年期刊引文报告与Clarivate Analytics 2020分析,影响因子为60.392。

1823年,托马斯·威克利(Thomas Wakley)创办国际综合医学周刊《柳叶刀》;同年,《柳叶刀》出版第一刊。

1823年—1989年,《柳叶刀》的卷号每年都会重新设定。1—6月的发行量在第一卷,其余的在第二卷。

1990年,《柳叶刀》采用了一种连续的卷编号方式,每年两卷。卷号被追溯到1990年以前的年份,1990年第一期被分配到335卷,1989年最后一期分配到334卷。ScienceDirect上的目录使用了这种新的编号方式。

1996年,《柳叶刀》设立威克利奖。

2019年,《柳叶刀》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设立威克利·伍连德奖,授予每年度医疗卫生领域重要话题的最佳论文。

如何看待医学期刊《柳叶刀》揭露中国人主要死因?

2019年6月,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文章中研究了1990-2017年中国近三十年全国各省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该项研究由中国CDC、北京协和医院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共同完成,对于揭示中国人健康状况及患病情况意义重大。

该项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变化,威胁中国人健康也在发生变化,如今主要死亡原因已不再是传染病,而是慢性疾病。曾几何时,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新生儿疾病是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医学水平提升,死亡率已经降到第十位。取而代之,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症成为中国人五大主要死亡原因,其中“中风”更是成为国人健康头号杀手。除此之外,肝癌、胃癌、高血压性心脏病、食管癌等疾病也在危害中国人的健康。

十大危险因素,膳食因素占主要

目前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以及空气污染是引发过早死亡的排名前四位的危险因素,诸如高血糖、高血压、高钠饮食、肥胖、高胆固醇等都是和膳食紧密相关,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疾病死亡都是不良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导致的。吸烟更是成为中国各地区导致寿命减少的首要危险因素,提倡禁烟、低盐、减食是未来健康趋势。

整体而言,经济越发达地区、越靠近东南沿海,疾病负担越小,这主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医院基础设施相关。

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出现70-80%大幅度下降,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疾病负担从传染病向慢性疾病的转变。

读“中国人均用药量为何比美国高”有感

最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说,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年均
2.5-3.3
瓶的水平,这种过度用药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卫生部对此做出反应。
又一则消息披露,中国乱用抗生素较为普遍,中国近些年每年产销各类抗生素计21万吨,平均每人用药162克,人均消费量是世界人均消费量的10倍,超过美国人的6倍。
两组数字触目惊心,改革开放3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人均用药量却大量攀升。中华医学会指出,滥用抗生素将导致各种严重后果,中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40%的人与滥用抗生素有关。中国有60%的失聪儿童是滥用链霉素所导致的。
笔者分析目前滥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症。
一、滥用药物的成因分析1.
传统文化和旧观念的影响所致。
中国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是喜欢攒钱,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二是喜欢攒病,中国也是世界上用药量最高的国家。中国人平常不注重锻炼养生和保健,等积劳成疾才想起来去看病,花多少钱都在所不惜。急于“治现病”不善于“治未病”。今后要倡导新观念,保健重于医疗,防病胜于治病,平常花点钱拿出点时间,多锻炼身体,多保健养生,才能少得病不得病,少花钱少用药。劝君今后把财力精力多用在过程中(日常保健),不要用在结果上(最后治病)。2.
中国人习惯在家中常备大量抗生素药品,家家都有小药箱子,而且用法不当,
到了感冒季节,常常吃药,没病先吃,小病大吃,过早过量用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习惯和误区。
特别是中国独生子女,两代人溺爱一个小太阳,有点风寒感冒,就去打点滴,抗生素成了常用药,用药量焉能不高?!3.
现在医疗体制改革不到位,从医院到医生都对患者搞过度诊断(如盲目做CT)、过度治疗(如盲目上支架等)和过度用药,开大处方,多卖药,以药养医。
对患者能用常规药的非得用高档药或进口药,用药量越来越大,用药档次越来越高,医疗费越来越多,根子就是目前这种医疗体制造成的。前不久我小外孙感冒咳嗽,到了一家国有大医院就诊,医生让住一个月的院,每天给三岁的孩子打6瓶点滴,孩子受不了,七天就出院回家了。真实感受到了患者到了医院就成了取款机,一切听候医生发落,直到吃干榨尽为止。这就是目前吃药贵看病难的体制性原因。
二、滥用抗生素药物的危害和后果1.
浪费药品。
各家自购和备用抗生素药品过多,一旦过期就丢掉了,是一种浪费。有资料证实,现在医生给70%的患者应用抗生素药品,但其中80%属于滥用,此外药房也经常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向患者销售抗生素药品。2.
滥用抗生素药品,伤害人的身体特别是人的免疫系统。
点滴输液使患者面临不良反应的风险较大。因为药物被直接注入血液中,绕过了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伤害健康的脏器和细胞。俗语说:十药九毒。抗生素药品的副作用很大,一般都伤肝伤肾,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劝君一定用药慎之又慎!3.
滥用抗生素,导致大量细菌、病毒产生抗药性,从而变异重组为新的细菌和病毒,为人类带来新的危害。
英国《柳叶刀》杂志2009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指明,中国人大约有75%的感冒患者通过抗生素治疗。医疗临床和农业上(农药)的大面积滥用抗生素行为已经在中国导致细菌耐药性提高。例如5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从30%提高到了70%
,后来在抗药中变异出现的非典、莎斯等新传染性病毒的传播不能说与此不无关系。
真该到了人们应好好反思和理性用药的时候了!如愚感言:
以上是陈永昌教授的文章,如愚以为,
如愚以为,社会就这样了,众生共业所感,谁都无能为力,要想避免任人宰割,最好最实用的办法还是赶快来接受圣贤教育,儒、道、佛都好,比如真正去践行一个“仁”字,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仁者寿”真实不虚,“仁者不病”也是真实不虚,然后就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疾病不暴发或者不至于暴发那么快,自己的健康就可以自己作主。纵观当今人类,疾病除了业障病之外,大都是吃出来和气出来的,接受圣贤教育,特别是佛法教育,并依教奉行就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比较靠谱的比较低成本的生存法则。如愚自从相信佛是大医王后,就不再打算接受医院的过度医疗了,想想也真是,有钱做什么不好,非得送给医院?
人是可以无病而终的,有病也是可以自己治疗的,只是你信不信,愿不愿意接受佛陀的教化,严格按佛陀所说的去做而已。
如愚如果前世业障不是太深重,今世念佛得力,说不定真的可以象很多大德一样,预知时至,无疾往生。
如愚期待着。

为什么中国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 3 倍?

“中国自杀率陡降”让人惊异这里面很详尽的解释了相关问题。其中一段:“这和中国农村恶劣、残酷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可能想不到,之所以女性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后自杀率显著降低,最大一个原因是远离了以往在农村唾手可得的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除草剂和混合农用制剂)。根据香港大学的研究报告,发生在农村的女性自杀案例中,有将近60%的自杀者是喝农药寻死,“中国农村75%的农药是一直存放在家里,不是特意为了自杀去买的,如发生和配偶吵架之事,农村妇女到家里拿农药就喝了,根本没有思考,其中62%的人抢救失败。”如果一个人真正的想死,方法有无数种,但是自杀者中,一大部分并不是这种情况,而是“想死想活没有确定”,处于一种冲动和纠结并存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家里正好就有唾手可得的农药,显然会不利于想死者挽回生命。而“打工妹”从农村来到城市后,这样的农药“便利性”显然就失去了。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出身农村的年轻女性而言,前往城市工作成为“打工妹”,可能会遭到“二等公民”的待遇,但即使是这样的处境,也比她们留在农村要好。首先,农村女性的迁移,使得她们在一年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离开了既往的来自农村的普遍家庭纠纷,比如就学、就医、饮食、家庭内部劳动分配、婚姻及财产继承。她们在城市与雇主形成的关系中,虽仍然处于从属地位,但那是不同于农村的从属地位,她们经济独立了。即使是面临城乡歧视、性别歧视、就业歧视、性骚扰、工资克扣、搜身检查、剥夺产假、社会保险覆盖率低下等问题,她们往往有对应的策略,当然主要是忍耐,但这和她们来到城市视野变开阔也有关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