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2023-02-21 01: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投稿要求

刊名: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主办: 哈尔滨体育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8-2808CN: 23-1243/G8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83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是cn和issn统一期刊吗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
ISSN:1008-2808
CN:23-1243/G8

这是合法正规的期刊,但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的,就是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的介绍

本刊遵照既定的办刊方针和宗旨,坚持以学术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化战略,开放办刊,广泛吸纳、传播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刊发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稿件,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全国体育学术期刊中具有较大的影响。是中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全国体育院校优秀学报。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是核心刊物么?

是的

急求一篇有关乒乓球的标准论文?

题目暂略。。。见谅

目 录
1前言 1
1.1选题依据 1
1.2文献综述 2
1.2.l 对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经验的总结 2
1.2.2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界大赛的总结 3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5
2.1研究对象 5
2.2 研究方法 5
2.2.1文献资料法 5
2.2.2专家访谈法 5
2.2.3个案研究法 5
2.2.4逻辑分析法 6
3结果与分析 6
3.1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界三大赛的回顾 6
3.1.1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回顾 6
3.1.2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奥运会的回顾 10
3.1.3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界杯的回顾 11
3.2总结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三大赛中的经验教训 12
3.2.1 组建乒乓“集团军”,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12
3.2.2认真研究乒乓球运动发展规律,在技术上学习、求精、创新、再学习、再求精、再创新,是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法宝 13
3.2.3在大赛前和大赛中,认真研究战略战术,只有选准突破口,才能确保胜利 15
3.2.4 注重乒乓球运动员打法多样性的培养,注意团体赛参赛队员打法配备的多样性,是中国乒乓球队克敌制胜

正文

1前言
1.1选题依据
从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中国乒乓球队始终站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最高峰,独领风骚四十多年,成了中国体育界一大奇观,在世界体坛也属罕见。乒乓球虽小,但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份量很重,被誉为国球。
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三大赛事中夺得133.5个冠军,在世界锦标赛中三次夺得“大满贯”,在奥运会中两次夺得“大满贯”;培养了八十多位世界冠军,创造了几十个经典战例,技术创新的总量占世界乒坛创新总量的58.7%。
从1926年至2004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共举行了47届,中国队从1953年起,共参加了24届。24届中共有冠军168个,中国队获95.5个,占总数的56.8%,居第一。
从1980年至2003年,乒乓球世界杯共举行男子单打23届,女子单打6届,男女团体4届,男女双打2届,共有37个世界冠军,中国队获得25个,占冠军总数的67.5%,又居第一。
从1988年乒乓球第一次进入奥运会至2000年,共4届,共有16个冠军,中国队取得13枚金牌,占冠军总数的81.2%,再居第一。
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三大赛中虽然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但也不乏失败的战例,如在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男队在男子团体、男子单打、男子双打比赛中,均与冠军失之交臂,仅和女队合作获得了混合双打一项冠军;又如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男队在男子团体比赛中更是跌进参加世乒赛以来的历史最低谷,仅获得第7名,中国女队则失去了连续蝉联8届的考比伦杯。在男子单打、男子双打比赛中,也无中国运动员进入决赛,最后仅获得了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三项冠军。

以下暂略,给分后,补充完整

[参考资料]
[1]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星光灿烂40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徐寅生.中国乒乓精神:纪念中国乒乓球队建队50周年.[M].北京:线装书局.2002.
[4]苏丕仁.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5]里苏,王崇理等.国球长盛探邃.[J].乒乓世界.1997,3:4~18
[6]王鼎华.乒乓球启示录.[J].乒乓世界.1985,2:2~6
[7]李富荣,庄家富,梁友能.展望和希望.[J].乒乓世界.1981,3:2~4
[8]李富荣.挑战与对策.[J].乒乓世界.1987,2:2~5
[9]中国乒乓球男队.吸取教训,重振雄风—国家乒乓球男队参加40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89,3:8~11
[10]中国乒乓球女队.认真备战,志在必胜—国家乒乓球女队参加40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89,3:2~8
[11]中国乒乓球男队.狠找差距,奋起直追—国家乒乓球男队参加41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91,3:2~7
[12]中国乒乓球女队.团结奋进,再立新功—国家乒乓球女队参加41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91,3:8~11
[13]中国乒乓球男队.跃上新台阶—国家乒乓球男队参加42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93,3:12~14
[14]中国乒乓球女队.居安思危,再图宏愿—国家乒乓球女队参加42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93,3:8~11
[15]中国乒乓球男队.新的突破—国家乒乓球男队参加43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95,3:14~23
[16]中国乒乓球女队.精心备战,再创辉煌—国家乒乓球女队参加43届世乒赛总结.[J].乒乓世界.1989,3:10~13
[17]陶冶等.11分制比赛的技战术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2002,2:83~85
[18]徐寅生.中国乒乓运动四十年.[J].乒乓世界.1989,4:2~6
[19]李富荣.中国乒坛三思.[J].乒乓世界.1987,3:2~3
[20]杨李丽,韩雪梅.使用大球对乒乓球技术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1:88~89,92
[21]王鼎华.国球长盛考.[J].乒乓世界.1995,3:4~8
[22]袁大任.痛苦与欢乐凝聚的思考—第41届世乒赛回瞬.[J].乒乓世界.1991,2:4~9
[23]王鼎华.国球断想录.[J].乒乓世界.1986,4:5~6
[24]刘丰德.乒乓球改用大球后可能引起的变化.[J].天津体育学院报.2001,2:75~76
[25]郭亦农等.乒乓球11分制的特点与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69~70
[26]王鼎华等.乒乓球长盛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5:6~11
[27]张晓蓬.对中国乒乓球队适应发球新规则训练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396~397,403
[28]初雪.球小理大.[J].体育工作情况.2000,21:2~8
[29]于庆川.乒乓球规则的演变对乒乓球技术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0,3:425~427
[30]陆元盛.削球打法纵横谈.[J].乒乓世界.2000,3:29~30
[31]王鼎华.再说中国乒乓文化.[J].乒乓世界.1996,3:1
[32]中国乒协调研组.重攀高峰再创辉煌:第43届世乒赛技术调研报告.[J].乒乓世界.1995,4:30
[33]李富荣.九十年代的乒乓球训练学之研究.[J].乒乓世界.1994,4:8
[34]杨李丽.从40届到43届世乒赛看我国男子乒乓球技术发展趋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