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 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 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法则为: = 。
【注】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三、分数乘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用乘法计算,解题规律是:
【例1】 一杯纯果汁,小民第一次喝了 ,然后在杯里加满水,又接着喝去 ,哪次喝的果汁多?为什么?
【分析与解】 很显然,小民第一次喝的果汁多。虽然小民两次都喝了一杯果汁的 ,但是它们的单位“1”各不相同。第一次是喝了纯果汁的 ,然后加满水,此时剩下的纯果汁为1- = 。而第二次是喝了 的 。通过比较可知,第一次喝的果汁多。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使学生学分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
1、分数除法的计算;
2、分数除法问题的解答;
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算理;
2、比的应用.
1、分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指导并初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4、掌握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教学难点】
1、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3、对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百分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改进和加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使其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践性,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教学中我探索出一些解决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技巧和策略,将其运用在常见的一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进行分析,使之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例:实验小学现有男生500人,女生400人,
①男生是女生的几(百)分之几?
②女生是男生的几(百)分之几?
【方法】:比较量 ÷标准量 =对应分率
【分析与解】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当它们的倍数等于1或大于1的时候,通常称为“几倍”;当它们的倍数小于1的时候,通常表示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跟整数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致的,要求学生掌握谁与谁相比较。如:甲是乙的几(百)分之几,甲与乙进行比较,乙就作为标准,乙是甲的几(百)分之几,乙与甲进行比较,就把甲作为标准。
在问题①中男生为单位“1”的量,即为“标准量”,女生是与男生进行比较的量,暂称为“比较量”。“女生是男生的几(百)分之几?”用整数方法表示则为“女生是男生的几倍?”故用男生的量除以女生的量便为女生是男生的几(百)分之几。
问题②中女生与男生进行比较,男生为“标准量”,女生为“比较量”所以要用女生的人数除以男生的人数。
解:①列式:500÷400=5/4 (125%)
②列式:400÷500=4/5 (80%)
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例1、实验小学现有男生50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实验小学现有女生多少人?
【方法】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
【分析与解】从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的信息中得知男生为标准量(已知), 女生为比较量。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也可以说女生人数是“500”人的4/5。(即:标准量×女生对应分率=女生人数) 这里学生应比较熟练地掌握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解:500×4/5=400(人)
例2、一本故事书有1000页,小明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5,第二天又读了这本书的1/4,①两天共读了多少页?②还剩多少页没有读?
【方法】当标准量为总量(即一堆煤的总重量、一本书总页数、一条路的总长……)时(标准量×谁的分率=谁的量)
【分析与解】此题中这本书为标准量,“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5”,这本书有1000页,也就第一天读了1000页的“1/5”(1000×1/5); 第二天又读了这本书的1/4,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两天读的页数相加得出两天共读的页数。进一步分析题意,这本书为标准量,同时也是总量,不管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读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他们共读了这本书的“1/5+1/4”,所以,用总页数×两天读的分率=两天读的页数;用总量×未读的分率=未读的页数。
解:①1000×(1/5+1/4) =450(页)
②1000×(1-1/5-1/4)=550(页)
三、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例:1、实验小学现有男生500人,是女生人数的5/4,实验小学有女生多少人?
【方法】比较量 ÷分率=标准量
【分析与解】这是分数乘法应用题的逆向应用,也是学生容易与分数乘法相混淆的问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弄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由“是女生人数的5/4,”可以看出女生为标准量(未知),男生为比较量(已知), 男生对应的分率是5/4,也就是知道比较量和分率求标准量的计算。根据(比较量 ÷标准量 =对应分率) 得出:(比较量 ÷分率=标准量)
解:500÷5/4=400(人)
例2、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5,第二周修了960米,这时还剩2080米没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方法】对应数量÷对应分率=标准量
【分析与解】这道题知道第一周修了的分率和第二三周修了的路程,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出各量之间的关系,可画出线段图(略)
这时我们就会发现,第二三周共修了(960+2080)米,如果能知道二三周修路的分率便可根据,比较量除以比较量对应的分率算出总路程,通过观察可发现第二三周修的分率为总路程“1”减去第一天修的分率“1/5”,这样无从着手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 (960+2080)÷ (1-1/5)=3800(米)
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增加)或少(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例:实验小学现有男生500人,,女生400人,
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百)分之几?
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百)分之几?
【方法】多(少)的数÷标准量=多(少)下的分率
【分析与解】问题①中女生为标准量,男生为比较量,求多下的分率。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了多少呢?(500-400) 多下谁的几(百)分之几呢?(女生)这时也可以说“多下的数是女生人数的几(百)分之几”,于是就可用 多下的数÷女生人数=多下的分率
问题②中男生为标准量,女生为比较量,求少下的分率 即:少下的数÷标准量=少下的分率
解:①(500-400)÷400=1/4(25%)
②(500-400)÷500=1/5(20%)
五、求一个数增加(减少)它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方法】标准量×(1±几(百)分之几)
例:1、实验小学合唱队有80名队员,因六一演出需增加1/4,这时合唱队有队员多少名?
【分析与解】增加1/4在这里指增加合唱队原有队员的1/4 , 这时合唱队的分率应是标准量 “1”加上增加的“1/4”也就是“1+1/4”,问题是“这时合唱队有队员多少名?” 这时合唱队的人数是原合唱队人数的“1+1/4”。
解:80×(1+1/4) =100(名)
例:2、实验小学合唱队有80名队员,因六一演出调走1/4,这时合唱队有队员多少名?
【分析与解】首先要理解,调走1/4,其实是少了原来的1/4,,就是比原有的人数还少了“1/4” 这时人数比合唱队的总人数“1”还少了“1/4”即剩了原有人数的“1-1/4”。
解:80×(1-1/4)=60(名)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都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找出“标准量”,观察标准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如果已知时,可以确定用乘法计算;如果未知就用除法计算。
2、分析题意,找出各个信息所对应的量。并能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有根有据地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思考的,这样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3、 根据(比较量 ÷标准量 =分率)(标准量×分率=比较量)(比较量 ÷分率=标准量)各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
4、检验
如下:
4月12日 星期日
下午放学时,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
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 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
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地笑了。
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分数乘法教学 反思 ,望大家喜欢。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范文 一
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操作,直观感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先通过对整数乘法的复习,使学生明确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充分利用直观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推理相结合,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尽量加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多给学生创造对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在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方法 ,进而概括出分数乘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 学习态度 。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困难,但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其认真审题、注意运算顺序、观察数字特点,、选择简便方法等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在联系和比较中找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获得探索知识的体验。
还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内推力。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第一单元的教学也基本上完成了。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 学习方法 ,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习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习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三
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等活动,即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操作,直观感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扩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教学时先通过对整数乘法的复习,使学生明确整数乘法的意义,再充分利用直观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与抽象推理相结合,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我尽量加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多给学生创造对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在推导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而概括出分数乘法的法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不困难,但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其认真审题、注意运算顺序、观察数字特点,、选择简便方法等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在联系和比较中找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获得探索知识的体验。
还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内推力。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相关 文章 :
★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文【五篇】
★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优秀篇】
★ 分数乘法的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 数学分数乘法教学反思范本4篇
★ 小学数学课堂反思3篇
★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五篇】
★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案例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 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 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 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