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历史小论文150字秦始皇

2023-02-20 23: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历史小论文150字秦始皇

历史论文:我心中的秦始皇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这是《过秦论》对秦始皇的描述。

有许多影视作品,都将秦始皇视为一个凶残暴虐的反面角色。

就连相对客观的《史记》,在《陈涉世家》中也透露出对秦始皇剥削百姓,大兴土木的厌恶。

然而,无论再怎样描述他的残暴,也无法否认他是一个极有能力的君主。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争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至少在我心中,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一提到秦始皇,许多人会想到“焚书坑儒”这个词,后世的学人恨不得将他掘尸鞭之。

然而这几乎成为铁的事实,真的是秦始皇所为吗?且待我一一分析。

首先是焚书。

焚书,即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私藏的《诗》《书》等。

这里需注意,并不是将全部的书烧毁,无论秦始皇出于什么理由,他还是让《诗》,《书》得以保存至今。

用朱熹的话说,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

这比在那场十年浩劫中损失的书籍着实要少太多了。

我们都知道,秦朝时代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等各家争相齐放,而秦朝采用的是韩非子的法家之说。

焚书是为了统一天下思想,如此,一个国家才能真正统一。

这种法治思想在我们当今社会仍在延续。

作为一个有才能的统治者,统一思想是绝对必须的。

汉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目的与秦皇完全相同,只不过一个是“硬暴力”,一个是“软暴力”。

而得到的评价却太不相同,实在想为他鸣不平啊。

至于“坑儒”,观点就更五花八门了,首先我想说,我们对任何一种思想学术都不能用绝对的好坏来说明。

几千年来,人们已经不自已地将儒学看作是“好”的学派,正统的思想。

这使人们对“坑儒”格外反感。

《史记》中原文中写的是“坑术士”,后人多解释为,秦时的儒士与术士多混为一谈,这里的“术士”便是儒士。

而事实上各史上记载各不相同,甚至有完全没提到坑儒的,如此解释未免太过武断。

另有观点认为,此术士是“江湖术士”的术士,可能是指观看天相,占卜算卦的阴阳术士。

总之无论怎么看,《史记》中记载的史实缺少细节,且很多因袭《说苑·反质》的传闻,并不完全可信。

因此,“焚书坑儒”这个记载,并不完全可信。

且天下的统一为历史大势所趋,即使“焚书坑儒”真实存在,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所以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标签都贴在秦始皇身上。

“大兴土木”这一词用在秦始皇身上确是恰当。

比如长城,阿房宫,咸阳宫等。

有诗歌曰:“秦皇宫,燕王台,高楼坍乱余尘埃;千万载,君见何人得重来?”说到长城,难免会提到千里送寒衣的孟姜女。

奴役百姓,凶残暴虐……人们若将长城与秦皇放在一起,定会想到这词。

而将长城与劳动人民联系起来,则定会是“智慧的结晶”之类。

然而古往今来的君主,几乎没有不兴土木的。

埃及的金字塔,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几乎大多是为了满足君主的一己私欲,而秦长城,至少是为了保卫疆土,防止外敌进攻,而且它也成为了中国强大意志的象征。

只是秦皇身边没有能进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臣子,定也没有料到人民的力量能强大到几乎推翻了他一手建立的秦朝。

再说阿房宫,甚至至今都没有任何实物能证明它真实存在过,目前无从考证。

至于功,这根本不必一一细说了。

修灵渠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

或许,秦始皇不是个开明的皇帝,不是个爱民如子的皇帝。

然而谁也不能否定他的功绩和才能,他“世代最有作为的皇帝”的称号决不是子虚乌有。

“千古一帝”,世间绝无二人。

这,就是我心中的秦始皇。

祝你学习进步,望采纳!如有疑问,请追问。

祝你学习

进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