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与体会论文

2023-02-20 22: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初中物理教材解读与体会论文

浅议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议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展示物理趣味,激发探究

1、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教育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意前人的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我们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还应该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历程。在初中的物理教材中,创造性教育的内容、题材不少。如阿基米德定律的发现,是“顿悟”,是细心观察,是丰富联想,是知识的积累而获得;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后,法拉弟又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是坚持不懈的探索,是联想和逆向思想的结果。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结构虽然简单,但设计巧妙。用于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实验的滚摆,稍加改进,就有了风行一时的溜溜球。利用大气压作用,做成一种皮碗挂钩。爱迪生研究白炽灯等等都是物理教材中对学生创造教育的丰富内容。

2、应用故事、生活实例等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的引言中,我创设了以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扇门并非普通之门。它是物理学中的力学之门,我们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究物理知识的奥秘。接着引入2008年北京奥运健儿拼搏夺冠的情境,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

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是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以前,首先向学生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这个史实揭示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

3、通过实验、实践问题,创设脑手并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心理,大大剌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会使有些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会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通过实验问题创设情境。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境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在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密度有关等等。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怎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铅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它观点又应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地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验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这章内容后,安排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器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还可安排学生根据家用电器的数值,算出自家各种电器每天或每月的耗电量。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以已知知识的情景为基础进入更新知识的情景,学生会随着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

二、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学以致用

近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领悟透彻。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时引入探究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体验物理学家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个教育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者的教与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论文摘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中下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作者认为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可以尝试以下措施:一、启发性课堂教学;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四、良性竞争;五、心理激励。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中下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认为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一、启发性课堂教学    (一)指导学生预习新课。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如果忘了已学过的知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使“中下生”能弥补前面基础知识的不足,而且为学习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让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教师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如在讲“蒸发”时,我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学生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继而引出蒸发。其次,注重和实际相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理解,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大部分的内容是演示实验。教师在做演示实验中可以多给予“中下生”上讲台协助实验的机会。比如在讲《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让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做“瓶子吞鸡蛋”这个证明大气存在的实

谁能给我一篇初中物理教育论文?多谢了

初二学生物理笔记各属性与学习的相关性
一、问题提出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
记笔记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策略之一,笔记研究在认知
心理学及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自1925年起,
Crawford最早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笔记进行研究到现在,
国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对笔记展开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并
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
尽管在记笔记是否有利于学习的观点上,有人认为记
笔记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如Fisher、Harris、Fayol等。
但更多的人认为记笔记在某些条件下能促进学习, 如
Fowler、Faw、Kiewra、Slotte、Lonka等。Keiichi
Kobayashi在2006年对33个关于记笔记效果研究的元分析
也支持这一观点:记笔记总体效果是有利于学习的,但是
有条件的。如讲课者变量(速度、组织性)、学习者变量
(年龄、性别、先前知识、控制加工能力、学习策略)和
学习材料变量(熟悉度、组织性、一致性)等是记笔记效
果的影响因素。
那么,在真实课堂条件下,学生笔记本身的各属性是
怎样影响学习的呢?学生笔记策略与学习能力之间有何关
系呢?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末有以笔记各属性为主题的研
究。本实验就以初二学生为被试来研究真实课堂条件下物
理笔记各属性与学习的相关性。
随机选取江苏省镇江市某县级市区初级中学初二年级
一个班的全体学生作为被试,共52人,均龄12.75岁。其
中男生26名,女生26名。
师生所用课本为苏教版初二物理教材( 8年级上
册),学习内容为“2.4升华和凝华”;一张A4纸(记笔
记用);一份关于“2.4升华和凝华”的测试卷,该试卷
由两位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高级教师共同拟定,并经过预
测修订,包含回忆测试题4题,近迁移测试题2题,远迁移
测试题2题。
1.步骤。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听课记录阶
段, 时间为一节正常课时( 45分钟) , 听课内容为
“2.4升华和凝华”,学生在A4纸上记笔记。课后,回收
笔记。第二个阶段是测试阶段,实验课结束后,休息10分
钟(正常课间休息),学生进入教室进行测验,同时采取
措施保证学生之间没有交流,确保测验成绩的真实性。
2.计分。
(1)对笔记质量属性计分。自编《课堂笔记质量评
分标准表》(见表1)。
(2)划分笔记类型。分为传统型、线性、矩阵型和
推理型(本实验中指主要以流程图的方式来说明知识间的
前后因果关系的笔记形式)。
(3)对测试题计分。回忆测试题,每题正确计“1
分”,错误计“0分”;近迁移和远迁移测试题,每题分
两步,每对一步,就计“1分”,每题最高分“2分”。
以上计分,均有两位初中物理高级教师独立评估,对差别
显著的地方,重新商议达成一致,并求出评分者信度。
3.数据处理。全部数据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1.笔记质量各属性与即刻测验成绩、上学期期末考试
总分的相关情况。(见表2)
(一)被试
(二)材料
(三)程序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田玉兰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童萍
江苏镇江市丹阳云阳中学邵卫平
表1 课堂笔记质量评分标准表
内容完整
(新知识要点)
细节适当
(对要点的补充说明)
重点突出
(重点与非重点有区别)
层次分明
(主次有条理)
精加工
(对知识的组织)
3分
完整
适当
突出
分明
很多
2分
部分不完整
部分相差
有些不突出
部分杂乱
有一些
1分
很不完整
过多或过少
很不突出
很杂乱
几乎没有
2009年7月(上旬)总第155期
调研分析
91
由表2可知,内容完整与即刻测验总分存在显著相关
(P<0.05);内容完整和细节适当与近迁移存在显著相关
(P<0.05);笔记各属性与回忆测试和远迁移均不相关
(P>0.05)。内容完整和细节适当与期末考试总分存在极
其显著相关(P<0.01);精加工与期末考试总分存在显著
相关(P<0.05)。即:内容完整能预测即刻测验总分,内
容完整和细节适当能预测近迁移;学生笔记策略水平与学
习综合能力呈正相关。
2.笔记类型属性对即刻测验成绩的影响。本节课学生
采用的笔记类型只有三种:传统型、线型和推理型。(见
表3)由表3可知,笔记类型在即刻测验总分(P<0.01)和远
迁移(P<0.05)上存在差异;而在回忆测试和近迁移上不存
在差异(P>0.05)。对差异进一步检验,由表3可知,在影响
即刻测验总分和远迁移的效果上,都存在推理型>线型>传
统型;而三种笔记类型在影响回忆测试和近迁移的效果上
都没有差异(P>0.05)。因此,可以认为笔记类型影响远迁
移和即刻测验总成绩。
四、分析与讨论
1.真实课堂条件下,笔记的内容完整和细节适当是预
测学习效果的两个重要属性。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可推论,
真实课堂条件下,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和精加工不能预测
学习效果,内容完整和细节适当是预测学习效果的两个重
要属性。
真实课堂条件下,由于教师板书经过精心设计和本节
课新知识内容不是很多这两个原因,学生笔记几乎都能做
到重点突出和层次分明,出现天花板效应(这两项,除了
个别学生得2分外,其余全得3分)。与之相反,精加工涉
及对信息的组织,属于深层次的信息加工。但对于初二学
生来说,只有少部分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精加工能力,出
现地板效应( 除了个别学生得2 、3 分外, 其余全得1
分)。因此,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和精加工不能预测学习
效果。近迁移涉及新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应用,笔记中的
信息量与组织方式影响学生发现知识间内在联系的难易程
度。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学习态度、习惯或技能等导致
内容完整和细节适当两个属性存在差异,而信息量上的差
异又导致了近迁移能力的差异。因此,内容完整和细节适
当成为真实课堂条件下预测近迁移能力或测验成绩的两个
重要属性。
笔记的各属性与回忆成绩和远迁移成绩都没有相关
性,这可能在真实课堂条件下,也出现了两极效应。对于
回忆测试,可能因为真实课堂条件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
很好地理解并记忆了重要的新知识,成绩出现天花板效
应;而对于远迁移测试,因为需要新旧知识间的整合,这
种整合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还不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
成,于是出现地板效应。这提醒教师在选择课堂测试题
时,太容易和太难的习题应占较小比率。
2.采用推理型笔记技术能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尤其是远迁移能力。从信息加工过程上看,推理型笔记技
术与线型笔记技术相比,增加了对信息重新选择、组织与
整合的过程,需要学生更多的认知努力。从信息组织形式
上看,推理型笔记技术比线型笔记技术能更能让学生理解
并整合知识。另外,推理型笔记技术强调知识点间的因果
关系或知识间的来龙去脉,符合物理学习策略的特殊性,
推理型笔记技术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尤其是远
迁移能力。
3.辅导学生记笔记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条有
效途径。图表分析结果表明,记笔记策略水平与综合学习
(下转第95页)
92
2009年7月(上旬)总第155期
表2 笔记各属性与测试成绩、期末考试总分的相关系数表
内容完整
细节适当
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精加工
均分
期末考试总分
.486**
.341**
-.134
.234
.275*
即刻测验总分
.326*
.260
-.079
.145
.270
7.85
回忆测试
-.040
-.055
-.046
-.103
.079
3.98
近迁移
.300*
.330*
.-.198
..074
.272
2.42
远迁移
.200
.049
.103
.161
.138
1.42
表3 笔记类型对即刻测验成绩影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传统型-线型传统型-推理型线型-推理型
F P
均分P
测验总分-1.689±0.734 0.026 -4.303±1.396 0.003 -2.614±1.285 0.047 5.405 0.008
回忆测试0.026±0.048 0.588 0.000±0.092 1.000 -0.026±0.085 0.757 0.178 0.837
近迁移-0.799±0.545 0.149 -1.939±1.037 0.068 1.140±0.955 0.238 2.044 0.140
远迁移-0.890±0.432 0.045 -2.364±0.822 0.006 -1.474±0.757 0.047 4.068 0.015
均分P 均分P
注: 表示P<0.05(双侧), 表示P<0.01(双侧);
期末考试总分为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数、外三门功
学科考试成绩总分。
* **
吁全社会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反思
自身,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3.开展集体评课活动,编写《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
指南》,落实教师教育行为。选取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理
念的公开课,组织教师观摩、评课和学习;编写《农村中
学体育课堂教学指南》,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有可操
作性,让教师有本可依,在实践中不断体会,把先进的教
学理念逐渐落实到教学行为上。
4.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察能
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其复杂性表明,观念的转变真
正落实到行为上需要一个过程。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开
展教师教育,可以给教师提供感受、分析和反思课堂教学
的机会,从而提高其教学观察能力。
5.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本
身就是继续教育的良机。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
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可以了解当前
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更新教育观念,创造出更新的教育方
法,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
6.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应灵活多样,课程设计要有针
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方
面,坚持“业余自学为主、短期为主、讨论为主”的原
则,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进行校本培训。立足岗位,并结
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沙龙式”讨论,能够有效地体现
继续教育的灵活性,较好地克服人员分散、经费短缺和被
动参与等困难。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培训内容直接影响教师继
续教育的效果。因此,继续教育开设的课程必须结合教育
实际、教师的需求和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首
先,继续教育的课程应包括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学习;其
次,要突出改善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能力;最
后,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应有前瞻性,对问题要有预见
性。
7.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
素质。从调查结果可见,处于转型期的体育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参差不齐,市县区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农村体育
教师的学科素养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
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教师的
要求则更迫切。这体现了体育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改革的要
求,非常有利于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
教师交流的平台,由市、区教育局牵头,建立城区重点学
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
时到双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组织能力;事先确
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讨论解决的体育教学问题,这样使
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递,
先进教学经验得到交流,体育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
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了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
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发展。这无论对于
体育教师个人的体育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
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
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体育课改成功了,
整个体育课程改革才会成功。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
挑战,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是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
务。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尤其要对农村教育进行扶
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时效性和前瞻性,而最关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工作
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万银.体育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
[2]付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
[3]巩子坤,李森.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课
程·教材·教法,2005,(8).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1.
[5]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6]柳斌.21世纪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