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小程序查询中科院预警名单,方法具体如下:
微信小程序:“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区表”
1.进入小程序后,可以看到“2021年基础版”“2021年升级版(试行)” “预警期刊”。
2.需要查询预警期刊信息,点击预警期刊,打开推文内容即可浏览或下载。
不是永久的,是对某一件事的提前预警,过了时间就会取消的。
最近有一个朋友来找我诉苦,说她发了一篇中科院预警期刊,科研处的处长拿出那个名单告诉她,这篇论文啥也不是。
可是这篇论文发的是二区的SCI期刊,而且也是当时一个国内的老师推荐的,怎么就变成了一个一文不值的论文了呢?
辛辛苦苦写的论文,不能就这样浪费了啊。
这就难办了,如果文章有多个作者,一个作者单方面撤稿是不行的。
就像夫妻离婚还可以分财产,但是你不能把文章一劈两半分掉啊。
这就相当于白浪费了自己的一个辛苦的成果。
我安慰她:“科研路上的坑太多了,踩过了下次就不会再遇到了。”
“谁知道还有多少坑等在前面啊。。。。。。呜。。。。。。”
确实是,做科研这么多年,踩过坑还少吗?
总有些规定一改再改,总有些规则说变就变,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唯一不变的只有我们的努力和认命。
如果你的学校也有这个中科院预警期刊的限制,如果你们学校发了这样的新闻,那你就要注意了,你们学校应该是要看这个的。投稿前千万要注意避坑。
而且这个期刊目录是每年变化的,要随时关注。
今年投的,明年发了,说不定就不认了。
我还记得C刊目录和北大核心目录出来时,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老师发了一个C扩,结果变成了C。有的老师发了C,结果变成了C扩或者啥也不是。
有的老师在出目录的前一天发的,但是也不能算。
有的学校从目录发的那天开始算,有的学校从当年开始算。
总之啥情况都有,都见怪不怪了。
怪只怪自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没有碰上好的政策和年代 (学校) 。
话说回来,规则都是人定的。
科研成果的认定真的不能这样一刀切。
就应该是文章本身说话。
好的文章自会流芳千古,万人传颂。
好的成果自然会发挥功力,造福众人。
岂是你一个随便什么预警系统就能说的算的?
哼!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已在官网上发布。
预警期刊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各等级关注问题侧重不一,预警风险依次减弱。高风险预警旨在抑制学术不端问题:批量论文涉及“论文工厂”;中风险预警旨在促进我国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和优化我国科研经费的使用:期刊作者群和读者群的国际化程度低,以及论文处理费不合理;低风险预警旨在提醒科学家,期刊存在学术影响力骤降风险:大体量期刊发文量激增。
《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确定的原则是客观、审慎、开放。期刊分区表团队希望与科学共同体、科研管理部门、期刊及出版商等共同努力,夯实科学精神,打造气正风清的学术环境。
期刊预警不是论文评价,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成果。预警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
预警期刊的识别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家咨询确立分析维度及评价指标,而后基于指标客观数据产生,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综合评判期刊载文量、作者国际化程度、拒稿率、论文处理费(APC)、期刊超越指数、自引率、撤稿信息等,找出那些具备风险特征、具有潜在质量问题的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