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的国内刊号

2023-02-20 13: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的国内刊号

国际刊号:ISSN 1003-5060创刊时间:1956-01-01主 编:何晓雄邮发代号:26-61单 价:12.00刊 期:月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二等奖 机械与汽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工程土木与水利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生物与食品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理科学

国内那些期刊杂志比较权威!算是顶级的?自然科学类!

第四编 自然科学
(十一)N/Q,T/Y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中国科学.E 辑
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
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高技术通讯
21、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2、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中国科学.G 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8、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9、自然杂志
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3、科技通报
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以上都是2008 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大工学报本科生可以投吗

你好你问的是工大学报本科生可以投吗。工大学报本科生可以投。
工大学报一般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合肥工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创刊于1956年;1997年,原《安徽工学院学报》并入。主要面向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广大科技工作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是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土木与水利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生物与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理科学以及新兴科学技术等领域研究论文、科研成果、学术讨论、专题综述及动态报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怎么投稿 网站在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方式如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网站在学校的官方网站首页中点击“机构设置”,进入后在“行政管理部门”-“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点击“学报杂志社”,进入后在右下侧“社会科学版”点击“网站首页”,即可进入了: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 电话:

学校所在地: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传真:

邮政编码:230009 电子邮件:zhxy1523@yahoo.com.cn

一、地质类专业设置

(1)地矿学科(工学)本科专业设置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2)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

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

(3)地学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工程。

(4)地学类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5)地学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及其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

(6)工程硕士领域专业设置

地质工程、环境工程。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本院共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中级及以下人员1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在读博士8人,占教师总数的49%。具硕士学位的12人,占教师总数的29%。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0人。朱光教授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在职的岳书仓、朱光、宋传中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本院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合理,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颇深、研究成果突出的专家教授。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除按学校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外,还注意选拔、培养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参与各项科研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和成果交流。

三、人才培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合肥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1950年成立的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的地质科、采矿科是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1954年成立的合肥矿业学院内就设有地质系,是当时学校的主干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专门技术人才,享誉海内外。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55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生145人,博士生23人,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扩大。

四、办学优势和特色

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形成了本院学科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点国策之一,后备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本院目前的本科专业包括地质、地理和环境三个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成为本院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交叉的纽带,已经把资源、环境及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并将孵化出新的边缘学科和国家建设急需的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结构合理,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宽基础,重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重视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建设教学基地,把严格教学制度、完善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管理贯穿学院教学活动的始终。学院尤其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实行试讲和听课制度,开展年轻教师的讲课比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讲课艺术;积极开展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了数字化、开放型的巢湖地学实习基地,该基地为全国30余所高校的地质类、地理类、土建类、旅游类、环境类等专业的教学实习提供了教学条件,实行资源共享。巢湖地学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五、学科建设

安徽省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六、实验室建设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一直按照以科研为主,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办学模式发展。学校实验中心管理的大型实验仪器和设备,实行全校各学科资源共享;学院中心实验室拥有多种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固定资产达1500万元,并以每年200万元的速度连续增长。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实验环境,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九五”以来,本院共承担科研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另有博士点基金,大量省、部级科技攻关和教学研究项目。目前纵向科研总经费达260万元,横向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将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

目前在研的主要国家级课题有:

1)郯庐断裂带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构造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低温成矿流体系统的成矿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基岩裂隙介质地下水运动与溶质运移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秦岭北缘的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河流水质虚拟调控——以淮河安徽段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黄土高原风尘来源、沉积和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7)巢湖输入型非点源污染的源解析及控制机制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

8)新疆吉木乃地区二叠纪火山侵入岩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9)大别造山带北缘中新生代沉积学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10)淮南八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叠层石礁体的形成(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院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长期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多次选派教师前往学习、考察。在国外做出卓越成就的本院毕业生也一直关注着学院的发展,他们长期的关注,对教学和科研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九、出版机构及出版物

本校拥有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与国内外其他出版社和重要期刊一样,为本院部分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展示平台。2000年来,本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9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仅2003年学院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75篇,人均1.8篇,被SCI、EI、ISTP收录15篇,人均0.37篇。部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撰稿:孙世群、朱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