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是经济日报集团下属的刊物,也是全国唯一以企业家尤其是广大民营企业家为重点关注对象的国家级刊物。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于1998年6月成立。下属《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农村版》、《证券日报》、《名牌时报》、《中国花卉报》、《中国建材报》、《中国化工报》、《中国纺织报》、《服装时报》、《中国服饰报》等10种报纸,拥有《中国书画》、《中国企业家》、《经济月刊》、《中国经济信息》、《中国石油石化》、《装饰装修天地》6种杂志以及经济日报出版社、中国建材出版社,还有北京经济管理函授学院、中国经济报业广告公司、中国经济网等机构。2004年,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各类报刊发行量达到128万份。截至2003年12月,经济日报出版社自建社以来约计出书1500种,约1500万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自90年建社以来共出版图书1423种,约569.2万册。《经济日报》在全国共设有58个记者站和27个印点,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派有常驻记者,与世界上100多个新闻机构、经济团体有着往来关系。由经济日报主办的中国经济网于2003年7月28日正式开通,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唯一以经济报道为中心的综合新闻网站,拥有包括新闻中心、宏观经济、财经证券等20多个精品频道,覆盖包括汽车、地产、家电、通讯、医药、服装服饰等主要经济产业。拥有34种经济分类数据库,约15GB的数据量。有繁体中文版及英文版、德文版。
人保是指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一家综合性保险(金融)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属中央金融企业, 注册资本为4242399.058 万元人民币,在全球保险业中属于实力比较雄厚的公司。
拓展资料: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保或人民保险)成立于1949年,是一家综合性保险(金融)公司,世界五百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属中央金融企业, [1] 注册资本为4242399.058 万元人民币,在全球保险业中属于实力非常雄厚的公司。公司标志为英文PICC。旗下拥有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资产、中诚信托、人保健康、人保养老、人保投控、人保资本、人保再保、人保香港、人保金服。
中国人保现已成为综合性保险金融集团,旗下拥有10多家专业子公司,业务范围覆盖财产险、人身险、再保险、资产管理、不动产投资和另类投资、金融科技等领域,在海内外具有深远影响力。
2018年9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按法定程序核准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IPO。11月16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2年12月7日,中国人保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完成H股上市;2018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五家“A+H”股上市的保险企业。
继成功保障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2019年12月,中国人保正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成为“双奥保险”企业。
2008年12月,在由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人民网)主办的“以责任铸就未来” 2008年度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暨“人民社会责任奖”颁奖典礼上,荣获“人民社会责任奖”称号。
2008年12月,在由民政部主办的中华慈善大会上,荣获“中华慈善奖”称号。
2008年11月,在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08首届华夏公益慈善论坛”上,荣获“2008年度中国公益五十强”称号。
2008年10月,在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国财富》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08中国民生行动先锋表彰活动中,荣获“2008中国民生行动先锋”称号。
2008年9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理财周报》举办的“2008年首届中国百万中产家庭首选保险品牌榜”评选活动中,荣获“2008年中国十大最佳保险公司”称号。
2008年6月,荣获由中国金融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2007年
2007年8月,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第一财经日报、分众传媒、品牌联盟主办的“2007首届中国品牌节”上,荣获“金谱奖”荣誉称号。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马云本人没出过什么书,现在有的书大多是马云语录以及马云的创业成功的案例分析。
有马云相关的书籍如下:
1、《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本书全面讲述马云从出生至今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
从两次高考失利到进入大学校园,从四处求职无门到终于当上老师,从创业初始无人相助到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从力排众议创建中国黄页到经营阿里巴巴帝国,从淘宝危机到赴美上市。最终登上事业巅峰,其奋斗饱含惊人的个人意志;马云的一生成为中国最顶尖企业家的最佳观察样本。
2、《我的人生哲学》
全国疯狂热卖!首印十万册,一抢而空。囊括马云五十年来的人生哲学,精彩纷呈,轰动上市。
3、《变局与格局》
柳传志、马云、王石等知名企业家在书中表达了对中国未来发展、商界未来格局的看法,并提出了在企业管理、商业机遇上的一些见解。本书紧跟时代潮流,是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一次把脉。
4、《我的管理心得》
本书深入浅出、条分缕析,理论高度与实战深度交相辉映。读完这本书,你将洞若观火般明了管理的精髓;不断实践,你将成就如马云一样辉煌的事业。
扩展资料:
马云喜欢的三本书
前两本分别是《道德经》和《论语》,第三本其实不能说是“本”,因为马云说自己喜欢读佛家的佛经,显然佛经不是一本书。马云说这三“本”书中有着传统的追本溯源的真理和智慧。对于普通人来说,前两本书很常见。第三“本”普通人很少有看过的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云
第一家公开宣布申请科创板上市的医药公司诞生了。
3月8日晚间,港股生物医药公司复旦张江(1349.HK)发布公告称,拟申请在科创板发行不超过1.2亿股股票,每股面值0.1元。
复旦张江是H股的“老兵”了。早在2002年8月,复旦张江就已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13年12月转入香港主板。2018年,该公司的营收规模为7.4亿元,净利润1.3亿元。截至3月8日收盘,公司市值54.64亿港元。
如今复旦张江又计划分拆在香港主板和科创板两地上市。公告显示,复旦张江在A股发行完成后,在科创板发行的股本约占总股本的11.5%,总股本中还包括55.9%现有内资股和32.6%的H股。
自2018年11月5日,设立科创板的计划被公布,整个生物医药板块都躁动起来。光大证券认为,科创板拓宽了创新型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未来生物医药板块也可能成为科创板的主力板块。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纳斯达克生物医药板块市值高达10050亿美元(2019年3月5日),占纳市市值8%权重,是最重要板块之一。
当然,对于复旦张江来说,目前的核心任务是保证其发行A股计划,能在股东大会上通过,且最终获得证监会和上交所的批准。至于“是不是第一家,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复旦张江副总裁、执行董事苏勇对《中国企业家》说。
争抢头啖汤
作为近期资本市场热点,科创板于3月2日凌晨正式开闸。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实施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这意味着,企业的IPO申请受理即将启动。
科创板上市条件包括: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等。
在市值和财务指标上,科创企业想要登陆科创板满足五项标准中的一项即可。其中,对于暂未产生营收的公司的要求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里还专门提到: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这条规则大大放宽了医药行业的上市门槛,也比较符合这个行业的特点。”新经济投行易凯资本负责医药业务的副总裁张骁告诉《中国企业家》。
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药研发企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在一款新药上市之前,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业内对于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有一组公认的数据:平均花费10年时间和26亿美元,成功率不足7%,至少100个科学家参与。
早在科创板开闸前几日,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新闻发布会上,上交所理事长黄红元就透露,交易所做了很多摸底了解工作,初步判断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相对较多。“这些企业总体研发投入较大,发展潜力较大。”
张骁表示,易凯资本服务的医药公司中,有不少符合科创板要求的,如泽生 科技 、长风药业、长江脉等。弘晖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晖也向《中国企业家》透露,弘晖资本投资的圣湘生物等企业在积极准备科创板。
“复旦张江能不能成为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医药公司,还不好说。实际上,也有很多中介机构早已进场的医药公司,可以针对新公布的审核规则进行材料准备”,肿瘤诊疗一体化平台公司思路迪的CFO徐萌告诉《中国企业家》,该公司也在评估旗下业务板块在科创板上市的可能。
“医药行业对科创板的热情挺高。尤其一些年轻创业者,有技术、有干劲,如果科创板通过 社会 资金再扶他们一把,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创业成功的渠道”,孙飘扬说。
科创板“好风”一来,是不是只要搭上医药的边,企业就能“凭借力”,“上青云”呢?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医药公司一般在研产品较多,而新药研发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企业核心产品可能存在研发进度不达预期风险;此外,还存在企业核心产品销售不达预期风险,公司已上市的核心产品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推广进程较慢等风险,从而影响核心产品销售,最终影响公司业绩。
张骁也认为,国家包括科创板可能还是会考虑上述风险,以及对中小股民、散户的影响,从而在现有标准上有所提升。
“不会像它说的‘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就OK了。与之对应的较大概率是,某种药品能获批或上市风险非常小,才有可能批准(该公司)上市。”张骁表示。
医药股争夺战
科创板对未盈利的医药企业上市“开了绿灯”。实际上,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说,实现在中国上市还有其他选择,即香港联交所主板。
2018年4月,香港联交所号称“24年最大改革”落地,包括允许未盈利的生物 科技 公司上市。其上市规则提到,对于无收入生物 科技 公司,预期市值不少于15亿港元,从事核心产品研发至少12个月、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经通过概念阶段,进入第二期或第三期临床试验等。
上述多名医药行业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评论,科创板对医药行业的上市规则,与香港联交所给医药行业的上市规则差不太多,“应该是前者参考了后者”。
目前,尚未盈利就在港交所上市的医药公司有6家,包括歌礼制药、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君实药业、基石药业。另外,还有盟科医药、方达医药、Steath、AOBiome、康希诺、维亚生物、亚盛药业、迈博药业等至少10家医药企业排队上港股。
未盈利生物 科技 公司港股上市情况。制图:李秀芝
尽管香港主板有先发优势,但科创板看起来对医药行业仍更有吸引力。王晖表示,科创板是中国国家战略方针的一部分,香港主板的高度与之不同。
关于为何要登陆科创板,复旦张江称,董事认为,A股发行将有利于提升形象、扩充融资管道。且相较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板而言,科创板上市更能体现创新及研发能力。
复旦张江没有言明的是,A股和H股之间的估值鸿沟,这是两地上市公司、投资人,甚至交易所早已认清的现实。
在2018年9月的一场香港交易所与生物医药创新公司闭门座谈会上,身为港交所行政总裁的李小加也坦陈,“香港市场的资金的量、估值的高度远不及内地的A股市场”。
这意味着,那些符合上述要求,原本为了去香港主板上市而搭建红筹架构的公司,如果想转到内地的科创板上市,并不需要花大代价拆红筹。
针对生物医药企业,两地交易所之间或有一场“争夺战”。
徐萌透露,已经有一些拟在香港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决定转向科创板了。在目前的形式下,香港交易所的确需要考虑形成一些对医药企业更有吸引力的策略,但目前还没具体的方案出台。
本文源自中国企业家杂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