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家庭生活指南是统计源期刊吗

2023-02-20 12: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家庭生活指南是统计源期刊吗

问题一:有哪些优秀的科技类杂志推荐? 微型计算机・Geek

问题二:有哪些科技方面的杂志比较好? 这个还真没有科技类杂志一种是专门性杂志,比如数学学报,内容只与数学有关,另一类是综合性的,比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容倒都是比较前沿的,包括一些成果和阶段成果,主要是论述,不是介绍及发展预测。只能从中进行分析(属于情报学范畴)。

问题三:什么是科技类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
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如需要更多的期刊发表信息及技巧我锭!

问题四:有什么科技类的杂志有推荐的 有太多的科技杂志了;《硅谷》,《科技资讯》,《科技创业月刊》《科学少年》等;具体的可以去网上杂志铺订阅;希望上述回答能有帮助 ...

问题五: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哪些 G549 癌变・畸变・突变 G481 癌症进展
A0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1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27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A009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786 安徽医学 Q906 安徽医药
G013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Z549 安全与环境学报 H340 桉树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G550 白血病・淋巴瘤 R024 半导体光电 R063 半导体技术
G741 蚌埠医学院学报 U521 包装与食品机械 U645 保鲜与加工 E045 暴雨灾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与冲击
A652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A005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9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030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T02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G500 北京口腔医学 N001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H02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H263 北京农学院学报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A01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G016 北京医学
R018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G620 北京中医药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A570 编辑学报 N101 变压器
G41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T098 表面技术 E135 冰川冻土 N008 兵工学报 R730 兵工自动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G018 病毒学报 C060 波谱学杂志
V040 玻璃钢/复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5 材料保护 M103 材料导报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开发与应用
M0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M006 材料科学与工艺 N026 材料热处理学报 M009 材料研究学报 * M704 材料与冶金学报 K51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H009 蚕业科学 H525 草地学报 H234 草业科学 H527 草业学报 H538 草原与草坪 E543 测绘工程 E600 测绘科学
E615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E510 测绘通报 E152 测绘学报
E164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L017 测井技术 Y022 测控技术
R711 测试技术学报 H001 茶叶科学
G264 肠外与肠内营养 N024 车用发动机 E113 沉积学报
E547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E10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V050 城市规划 V028 城市规划学刊 X043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H023 畜牧兽医学报 H218 畜牧与兽医 N060 传感技术学报 R532 传感器与微系统
G458 传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X633 船舶力学 *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创伤外科杂志 *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学报
E14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E14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R051 大电机技术 H038 大豆科学
U512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X0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H005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X001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J02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E109 大气科学
* E091 大气科学学报......>>

问题六:科技类报刊杂志有哪些 《中国科学》
《科学通报》
《新知客》
《电脑爱好者》
《数码》
《科技新时代》
《中国国家天文》
《数字家庭》
《微电脑世界》

问题七:科技类核心期刊出刊快的有哪些 快的科技类核心期刊,可以7月初见刊,也有7月底的,也有8月初可以出刊的,也有明年的。很多科技类核心期刊都可以发表,看你要发什么方面的文章吧,我空间有介绍

问题八:请问,科技类的文章可以在哪些杂志期刊上发? 一般科技类的杂志都是可以的,也有很多其他的杂志设有这个栏目的,具体的就要看你的文章的内容比较符合哪个杂志的要求了,你要是投稿的话就发到这个邮箱吧,我朋友在那里发过,挺不错的,速度也挺快,通过率也挺高的。

问题九:科技核心期刊目录有哪些?介绍一下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更多科技核心期刊列表详见教育界杂志社官网,参考网址: jyjzzs/...8 ,希望能够帮到你 !

问题十:科普杂志有哪些 很多啊看你哪方面了综合《百科知识》。航空《航空世界》 兵器《兵器大观.>>1、《少儿爱科学》 理由这是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蝉联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 2、《科学课》 理由这是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和我国唯一的小学科学课程专业刊物 3、《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 理由是这本是科技教师指导小发明 4、《科技展望》――探索发现 5、《少儿科技》 6、《少年科普世界》 理由是关注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的少儿科普杂志,有很多与学生互动的栏目 7、《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理由是精美的科普杂志,特别关注当前的科学热门,综合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的天堂。 8、《未来科学家》小学版 9、《实验教学与仪器》 还不少呢,不都谢了。望有帮助

文化常识合集

1. 心理常识合集
心理常识合集 1.需要心理小知识
1.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候说话越少越好。

2.不要去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不要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一个人身上,你还有父母,还有其他朋 友。

3.不要害怕做错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必懊恼,人生就是对对错错,何况有许多事,回头看来,对错已经无所谓了。

4.有负面情绪是正常 的,但是自己一定要知道,要明白这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其余的时间里,要尽量的让情绪平稳起来。

5.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 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也不说明什么。

6.如果不懂,就说出来,如果懂了,就别说,笑笑即可。

7.一切的烦恼都是自找的,因此也只能自 己解决,不要找朋友哭诉,找他们去打球。

8.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即使是很蠢的话,再蠢也比言而无信好。

9.无论发生怎样的变故,不要打 破生活原有的规律,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10.不要去害怕做一件事,不要害怕触景伤情,不要害怕说错话,不要害怕想起过去,不要害怕面对未来。

11. 无论是对是错,你需要一个准则,你的行为应该遵循这个准则,并根据现实生活不断的修正。反反复复优柔寡断的人,是不可能讨人喜欢的,在对错之间徘徊的人, 形象不如从错到对的人正面。

12.当他说“让我们冷静一段时间好吗?”的时候,冷静的说好,然后挂断电话。不要哀求,他不是来征求你意见的。13.不要把心底的话全掏出来,这些是只属于你的财富。

14.不要跟一 个人和他议论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不管你认为他有多可靠。

15.当你不知道和他说什么的时候,那就什么也不要说,沉默有无限种含义。

16.不要追求什么结果,每个人结果都一样,就是死亡。

17.不要后悔,无 论怎样都不要后悔,后悔的情绪比你所做错的事更可怕,因为这会摧毁你的自信,自尊以及很有可能让你去做一件更错的事。
2.心理健康小知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人际交往的艺术

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当人的置身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交往,每天也有可能遇到社交的难题。交往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正如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所言: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来自社交和处世。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相当多的人由于不能和某些人和谐相处而苦恼,这些矛盾发生在上下级、同事间、同学间、夫妻间、亲子间、婆媳间。有些人也总在瞒怨"别人不好",孰知人际关系的钥匙就在你自己手中。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系统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1.相互认同 相互了解,要做到这点非常不易。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远近,往往随着彼此相互认同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应当从自身做起,克服"以偏概全"、"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错误观念,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了解彼此的权利和责任,正视差异,设法沟通。

2.情感相容 凡是能驱使人们接近、合作、联系的情感称为结合性情感。结合性情感越多,彼此之间越相容。当别人做出一点成绩而兴高采烈时,感情相容的人也会由衷地为朋友的成绩而高兴。

3.行为近似 言谈举止、交往动作、角色地位、仪表风度等人际行为模式越相应近似,越易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技巧

1.以诚相交 要让别人喜欢自己,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可以设想,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谁会对你感兴趣呢?

2.学会"听话" 要与他人处好关系,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是十分必要的。一个13岁的荷兰移民小男孩,成了世界"第一等名人访问者'',原来他买了一套"美国名人传说大全",他给这些名人写信,请他们谈谈自己成为名人有趣的事情,于是他收到了许多名人的信。他深深懂得"一些大人物喜欢善听者胜于善谈者"。

3.学会说话 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的分寸;不讲不该说的话;在讲话中注意幽默感则能增加人际吸引,克服尴尬场面;在谈话中,注意谈起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和最为珍视的东西,使之高兴,你也不难与之接近了。

4.抛弃嫉妒心 妒忌别人,实际上是企图剥夺别人已经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种心理极易引起别人反感。同时要克服猜疑、苛求、孤独、自卑与自满等不良心理状态。

5.慎交友,交益友 并非人人都想交朋友,也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要选择交友,在人际交往中,完善自我,寻找快乐,摆脱忧愁,有益于身心健康。
3.心理健康的小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人建立良好关系,能谅解他人,辨别是非,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

1.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

2. 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 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3. 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4.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

5. 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 担责任。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从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从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简单、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从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强制的、过度的教育,并给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
4.求比较经典的心理类书籍
梦的解析。这本书你到心理学专柜去。。它占了百分之二十。。它能通过一个个梦帮助理解潜意识。

必看的:

1.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

《人格心理学》

《图解心理学》 读这类书可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各种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入门必读的。

2.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介绍各种人类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人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用更精确的语言描述的这些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体系中扮演的是一个数据收集者的角色。

3.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Introducing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进化心理学解释了人类心理现象的由来,是目前唯一能够将所有心理学理论贯穿在起来的核心理论,以其目前的发展速度进化心理学完全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一统整个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门学科不是很出名,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许多学者都不能接受把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进行类比,在这一点上21世纪的人相对于和Darwin时代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4.心理学方法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社会学研究方法》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讲的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好很强大。

《40项研究》讲的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本虽然只读了第一章,但是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非常的到位。大致翻了一下,全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讲统计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人类获取知识的任何方法都是基于统计学的,包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强烈推荐这本书。

5.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探索脑》

讲的是人类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原理,或者说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个人觉得对理解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6.咨询方面

《登天的感觉》
5.有关心理学的知识
你可以看看本书目总结了心理督导师、高级心理师、心理专业教授推荐必读书目,以及一路成长过来的心理师根据自身成长经验推荐的必读书目编撰而成。

因此,本书系兼具权威性和实践性指导意义。 一旦拥有本大全,心理资料可以别无他求了!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社会心理学》-泰勒《成长心理学》(舒尔兹)《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格心理学》黄希庭《人本主义心理学》车文博《发展心理学与你》《变态心理学》(罗伯特迈耶)《社会心理学》第8 版迈尔斯(2006)《当代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女性心理学》[美]埃托奥2003《婴儿心理学》《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第九版[加]勒弗朗索瓦(2004)《咨询心理学》《霍妮传: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如何成为心理治疗师-成长的漫漫长路》《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第九版(上、下)[美]赫尔雷格尔等《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佛洛依德《儿童发展》(上册)《儿童发展》(下册)《情绪心理学》(w 原版)《人的潜能和价值》(美)马斯洛《职业咨询心理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塔维斯演讲》荣格《谈话疗法东西方心理治疗的历史》《心理咨询面谈技术》《行为疗法》《高明的心理助人者-心理咨询的操作过程与技能》伊根.第五版《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认识领悟疗法》《成功婚姻心理咨询手册》《来自东方的心理疗法——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中英文对照)《积极家庭治疗》《积极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入门》《精神分析入门150 个问题的解析》《罗杰斯心理治疗[经典个案]》《家庭的关系与家庭治疗》曾文星《儿童短程游戏心理治疗》《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策略》《叙事治疗的理解与实践》《24 重人格》(美)卡梅伦·韦斯特《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方法卷》《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理论卷》《实用营养师手册》《客体关系心理治疗_理论、实务与案例》(美)什丹《家庭系统排列--唤起内心深处的家庭亲情》《家排:不能承受的幸福》(德国)Bertold Ulsamer《幸福婚姻智典》《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美)卡伦·霍妮《心理健康测量》(宋专茂等)《心理医学》《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经典案例》corel《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团体询的策略与方法》《心理咨询与治疗系列-理智胜过情感》《心理咨询师手册》《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美]Cormier《心理咨询技巧案例分析》《心理咨询案例库》《心理控制术:改变自我意象,改变你的人生》《心理画外音(图画心理学解密)》《性与情感关系:家庭生活全方位指南》《恋爱婚姻心理咨询手册》《克服焦虑》(瑞士)维雷娜·卡斯特《成长心理案例集》《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内向者优势—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获得成功》Marti.Olsen.Laney《战胜焦虑》《超越自卑》《冥想独一无二的放松术》(英)仁森《凝视的 *** -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沙游治疗》《同学,咱们聊一聊心理障碍》(美)凯·玛丽·波特菲尔德《生活策略练习册》《直面内心的恐惧--人格心理分析》《艺术治疗手册》《弗洛伊德文集4-精神分析导论》《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列排列》《走出婚姻暴力的阴影》《音乐疗伤》《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心理学与生活》《谁在操纵你》(美)布瑞克.扫描版《身体语言:从他人的身体姿势了解其内心世界》《追寻生命的意义》(奥)弗兰克尔《当尼采哭泣》《诊疗椅上的谎言》《少有人走过的路》《日益亲近》《让孩子健全人格》《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美]费曼《爱的觉醒》(克里希那穆提)《男人女人身体观察》德斯蒙德.莫里斯《直言相告:儿童精神健康与调节》《真爱密码》又名《当和尚遇到真爱》《心理游戏大全(文字版)》《心理游戏全套(flash 演示版。
6.求几十道心理常识简单判断题(包答案)谢谢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是) [分值:1.0] 2.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沟通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心理联系。(是) [分值:1.0] 3. 自信就是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肯定。

(是) [分值:1.0] 4. 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是) [分值:1.0] 5. 心理健康的良好适应标准由于具有主观性,常常会有差异乃至引发争议。

(否) [分值:1.0] 6. 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因此人格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否) [分值:1.0] 7. 有一定的自由选择和内在动机的活动是休闲活动。

(是) [分值:1.0] 8.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是) [分值:1.0] 9. 社会刻板印象中,既包括否定的反面现象,也包括积极的正面印象。

(是) [分值:1.0] 10. 心理学在对人格的界定中,适应性定义认为人格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是) [分值:1.0] 11. 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是) [分值:1.0] 12. 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不能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是) [分值:1.0] 13. 后天环境是造成狭隘性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原因。

(是) [分值:1.0] 14. 简单便捷类的休闲包括怡情性的心理休闲和恣情性的心理休闲。(否) [分值:1.0] 15.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具有生命的活力。

(是) [分值:1.0] 16. 情绪的压抑是心理变态的根源,消极的情绪如果不得到合理的宣泄,就会造成危害。(是) [分值:1.0] 17. 心理防御机制的积极作用在于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

(是) [分值:1.0] 18. 互联网咨询是目前最好、最有效的主要方式。(否) [分值:1.0] 19. 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人格优化的过程。

(是) [分值:1.0] 20. 晚上人的忍耐力最强,可以安排一些需要耐力的娱乐活动。(否) [分值:1.0] 21. 咨询师发现求助者之所以会陷入困扰,是他的价值观与大多数人不同,那么,咨询师有责任改变他的价值观。

(否) [分值:1.0] 22. 侵犯行为是心理挫折诱发的最严重的行为,它轻则导致人际不合,重则使国家财产、他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是) [分值:1.0] 23. 神经官能症属于严重的心理异常。

(否) [分值:1.0] 24. “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失败不算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种自我暗示法。(是) [分值:1.0] 25. 人格是外部制约性与自我控制性的辩证统一体,其中以自我控制性为主要方面。

(是) [分值:1.0] 26.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是) [分值:1.0] 27. 挫折只会对人造成消极方面的影响。

(否) [分值:1.0] 28. 成就动机高的人容易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否) [分值:1.0] 29. “人贵有自知之明”说明正确认识自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是) [分值:1.0] 30. 对于那些心理适应属于正常范围的人来说,不需要心理咨询。(否)。
7.心理健康的手抄报内容
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包括两方面含义:(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心理健康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正确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

我们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 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 进行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将为你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2我爱我,给心灵一片晴空! 3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 4敞开心扉,你会拥有美丽人生: 5打开心灵的门窗,让阳光进来! 6健康的心理,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7用"新"呵护的健康! 8"心"会跟你一起走,说好不分手! 9心理健康,爱你等于爱自己! 10关注自我,让我们从"心"做起! 11心理健康关注你我他! 12架起心桥,共赴成功! 13健康的人需要健康的心! 14心心相融,欣欣向荣! 15我接纳自己包括优点、缺点、梦想、秘密与过去: 16超越平凡,欣喜生活! 17困忧之源,不在问题的本质,而在面对问题的态度! 18悦纳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做一快乐健康的人! 莫生气 人生就像一场戏, 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 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 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 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 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 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哀乐在一起, 神仙羡慕好伴侣 十不足 终日奔忙只为饥 才得有食有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 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 床前又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 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 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 又说官小势力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 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 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 又问那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 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艰到 上到天梯还嫌低 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

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

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

如何研究热点与前沿发展问题

当前,社会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领域: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和谐社会研究,社会组织与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建设与社会质量研究。
社会变迁与社会分局研究
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研究可来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在中国.
伴随着改革开故的深入,社会现代化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新的社会利益关系格局也逐步形成。社会变迁及社会结构和利益的分化会不会导致社会不同群体的对立和冲突,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从总体上说,近年来学界关于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研究
一般社会学的理论从古申学者那里开始,一直研究有限的几个其本问题:社会秩序是如何维持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变迁是如何实现的?社会成易如何为其牛在和人英再生产获政告说?社会事干理论愿试图研等并确定社会的内部与外部变迁,社会变迁的实体、动力、规律、单元,层面,社会变迁的初始动因,基本前提,一最形式,实际过程,具体途径等。社会变迁理论还试图研究、确定社会变迁的维度,如速度、深度.方向和可控制性,以及能够改变原有出度的外部和内部的变革力量,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联,近几年,学界对这一问题关注较多的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国家和区域发展,以人为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增长收益的分享,个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等。一些中青年学者还从新的视角来研究社会变迁与现代业,如从社会分化与整合的角度,非常现行动视域、社会化小生产理论框架建构等副究分析了社会变迁及中国现代化问题。
2、中国补会结构转型与社会分层的特有机制
对这一论题的探讨,相关研究在理论取向和解释逻辑上呈现出基于不同学术范式背景的差异。学者李强引入国家政策变量分析它对分层机制的作用,认为要的社会分层的具体机都有三个层次,他次是“基谓座论”、“大的政策原型”、感实真他的政策。李路路认为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导致社会阶层结构的变革,由“决定器”转向“交易性”。孙立平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特别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断裂”,同时,她还认为利意关系称利点格易的形成成为社会变迁或社会

转型过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它学者则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流动的规模、速度和流动机制等方面,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阶层分化机制并非如此简单。
3、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特征与社会功能
社会阶层结构的中间部分即中间险层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关于中间阶层的社会学研究几平都是已绕中间阶层的理论界定,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存在与发展及其构成特征等问题展开的。学者李培林、张想以收入,就要程务育作为三个基本维度,对中国当前发展险段的中产阶级规模以及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进行了流算,并比较了“客观中产”和“认同中产”在社会态度一致整上的差异,但这个所谓中产阶级学界当前认为并不是一个具有统一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取向的“阶级”,一些学者认为分层研究在对当前中国的现实进行解释时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例如,学者冯什政就从阶级分析和分层研究两种范式的内在逻辑出发,结合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形势的变迁,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返阶级分析的问题。
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是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基础。中国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构,当前还处于翻译引进与研究并重阶段。近几年米,中的社会学得往费老迪光生信了的“里说自觉"中国社会学思容费考通尘牛相与的“女少自受”见相的引号下,去关来他说的5守",打无让构本土礼会学的理论自觉愈益明显。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坐标里如何挖掘、总结“中国经验”,推进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学研究涉及的事要论题。
1、社会学理论上“中国经验”的挖打与总结
在学界,“中国经验"最初只是一些文化学者作为一个基本概念报出米的。真正把“中国经验”作为一个学术被念开上升到理论高度则是社会学者致力于社会学本土化的结果。李培林教授先后发表的《东方现代化与中国经验》、《现代性与中国经验》笔多算重要论文,对这个概念的理论特性做了明确界定,对其历史内通也做了系统阅释,而且经过分析中国经验与东亚现代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探究了中国经验的特殊性与世界现代化规律的普遍性之间的举证关系。其它社会学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特定领域出发,注重挖掘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知识元素。
2、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倡导
本土性是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学术科学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场世界性的运动。所谓本土性的价值取向,其实质就是要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经过这种研究,能科学地描述和解释中国的社会现实,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问题。预测

2/7页

重是内容得作想着学习,如存在不来之外成者经相,请爱能是太人语正或着刚险

中国社会发展的前景,并能检验、修改、补充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丰富国际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中国社会学者大都坚持认为,从西方导入的社会学要在中国生根。发展,必然要将中国会文业持征和民族性客纳到社会学里,必须创立与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相吻合的社会学,必须以服务于中国社会及中国社会人众为根本目的,这种价信取向保证了从西方导入的社会学在服务于社会需要中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它经过对社会现实迫切问题的思考或解决,结合到中国的社会突践中,并围绕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和实际需要而向前推进。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反思与推进
现阶段中国

喝酒有何危害?如何戒酒?

分类: 医疗/疾病
问题描述:

请问大量喝酒有何危害?

解析:

1.认知疗法:通过影视、广播、图片、实物、讨论等多种传媒方式,让嗜酒者端正对酒的态度,正确认识舶酒的危害,从思想上坚持纠正饮酒的成瘾行为。社会上舆论干预和强制的行政手段,对戒酒有绝对的效果,但应提倡主动戒酒。

2.渐渐减量法:要有计划地戒酒,切忌一次戒掉,以免出现成瘾症状。

3.借助药物:由于饮酒是一种成瘾行为,需要相当努力才能把这种习惯的不良行为改正过来。有时候借助药物的帮助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够提高戒酒成功率。

4.反恶疗法:这是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其目的是在饮酒时不但得不到欣 *** 觉,相反产生令人痛苦的体验,形成负性条件反射。常用药物配合。

5.辅助方法:为了达到纠正不良习惯的目的,常常结合生物反馈、系统脱敏等辅助方法,以获得满意效果,不过这需要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6.家庭治疗:舶酒往往给家庭带来不幸,但对其进行制约的最好环境也是家庭。因此,家庭成员应帮助患者,让其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树立起戒酒的决心和信心,并与患者签好协约,定时 *** 给予酒喝,循序渐进地戒除酒瘾。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用亲情温情去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7.集体疗法:患者成立各种戒酒协会,进行自我教育及互相约束与帮助,达到戒酒目的。

为了彻底戒掉饮酒习惯,最重要的是主观认识,只有认识明确才有坚定信念,方可纠正习惯性饮酒行为。

----------------------------------------------------------------------------------

吃痢特灵!效果很好!按剂量吃!医学资料。(真的假的?)

--------------------------------------------------------------------------------------------------------------------

你每天晚上回家时,假装自己喝的烂醉,然后做一些疯狂的事情。你父亲如果骂你的话,你就跟他说他自己不也这样吗等等一些类似的话,让你的父亲认识酒的坏处,这样可能会用。试试看吧!!

---------------------------------------------------------------------------------------------------------------------

戒酒,少吃辛辣 *** 性食物,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到中药店买一盒艾条(大约10元),点着后自己烤蠡沟穴(在内踝上5寸,注意:从内踝到膝盖下缘大约是13寸,这是中医量法,不是法定单位),双侧,每次约15分钟,快则一天,慢则一个星期应该能见效。

除非有些时候(比如严重的事故)导致了医学上的紧急状态的话,酗酒的人是不会被迫地接受戒酒帮助,但是也不必刻意的造成一场严重的车祸来劝说您的家人戒酒。

饮酒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的酒有啤酒、葡萄酒及白酒。各种酒的来源,酿造工艺及乙醇含量即酒精度数各不相同。酒精度数通常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量的百分比(按容量计)如北京啤酒含乙醇5.4%,葡萄酒含乙醇约11-16%,通常称11-16度,白酒含乙醇38-60%,其中含乙醇38%的又称为低度白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七条是“如饮酒应 *** ”,并有一段文字说明过量饮酒的害处。少量饮低度酒并不一定有害,但过量饮酒甚至酗酒肯定是有百害而无一益。那么究竟可以饮什么酒?又如何限制饮酒的量呢?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大量数据提示,如果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4克乙醇,即相当于540毫升啤酒,200毫升果酒,60毫升40度的白酒则危险性降低。

长期饮酒可以导致体内多种营养素缺乏。酒是纯热能食物之一。在体内可分解产生能量。但不含任何营养素,过量饮酒第一减少了其它含有多种重要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的摄入.其次,可使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减少,以及长期过量饮酒损伤肠黏膜,影响肠对营养素的吸收,以上都可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

酒中乙醇对肌体的组织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对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脏。连续过量饮酒能损伤肝细胞,干扰肝脏的正常代谢,进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过量饮酒影响脂肪代谢。乙醇减慢脂肪酸氧化,可能有利于膳食脂质的储存,肝脏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发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危险。酗酒还可引发暴力事故等,对个人健康及社会治安都有害。

最近人们常常谈到果酒的有益作用。法国有一项报告发现某些饮酒地区的冠心病较其它地区少。但是,心脏病危险性的减少不能全都归因于红酒中的某些成分,因为在法国红酒消费量高的地区,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量也多,而蔬菜和水果的抗氧化能力较高。这些资料表明是饮果酒者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较少,蔬菜,水果消费量高等)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减少。

综上所述饮酒对人体健康有利有弊,少量饮用低度酒有些益处,但长期多量饮酒有害。尤其对青少年及孕妇。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酒精的危害更为敏感。因此青少年不能饮酒。乙醇对孕妇的有害作用波及胎儿发育,甚至诱发胎儿先天性畸形,所以孕妇绝对禁止饮酒。

过量饮酒:危害不浅

虽说“无酒不成席”,同时,酒也是“穿肠毒药”,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也不少。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因喝酒造成了意外,多少人把命断送在这酩酊酣热之际,多少健康消失在瓶罐之间。

令人扼腕,过量饮酒酿悲剧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近年来饮酒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男女饮酒率分别为 84.1%和29.3%,其中16.1%的男性和2.5%的女性为每日饮酒。1982年我国酒依赖的发病率仅为0.16‰,到了 1990年已上升了3倍多,且酗酒者出现低龄化现象,女性的比例不断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一组数据显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麻疹和疟疾的总和,而且也高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在中国,每年有114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2737000人,占总致残率的3.0%。

说到饮酒引发的悲剧,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主任瞿瑶教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后,肝功能刚恢复正常出院的中年患者,适逢新春佳节婚宴接二连三,开始他还能牢记出院时医生的一再嘱附,做到了不管什么酒,也不管什么人劝说,确实一滴不沾。可就在一次特殊的餐桌上,一位挚友问他闻到什么味道时,他终于也拒绝不了扑鼻而来的茅台诱惑,心想只饮一小杯尝尝新总该不会出事吧!可就是在喝下这杯酒后的第二天,他发现自己小便发黄了,乏力、恶心……就是这杯酒引起他肝炎复发,并很快发展成急性重型肝炎,终因抢救无效而丢掉了性命。

过量饮酒不仅酿成了不胜枚举的悲剧性事件,而且还严重影响到个人甚至国家的形象。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1994年9月的一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从华盛顿飞回莫斯科,按计划他将在途中与爱尔兰总理雷诺兹进行 40 分钟会谈。就在离开华盛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尽管餐桌上没有烈酒,但葡萄酒应有尽有,叶利钦只吃了一小块肉,却频频举杯,杯杯见底。葡萄酒上头之后,叶利钦的话多了起来,说了不少粗话、“三级笑话”。翻译官为了“净化”他说的脏话,绞尽了脑汁。当飞机抵近会面地点善农机场时,叶利钦醒酒了,夫人把衬衫递给他,但他扣纽扣的手总不听使唤。陪同的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让副总理代表总统与雷诺兹举行短暂的会谈。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对陪同官员羞愧地说:“你们这么做,让我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

过量饮酒,身体很受伤

“饮酒过量,最受伤的莫过于肝脏。”瞿瑶教授指出:“酒最核心的化学物质是酒精(即乙醇),常说的醉酒,实际是酒精中毒。因为酒精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其代谢产物及它所引起的肝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据研究,正常人平均每日饮 40 克~ 80 克酒精, 10 年即可出现酒精性肝病,如平均每日 160 克, 8 ~ 10 年就可发生肝硬化,这是多么耸人听闻的数字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厉有名教授告诉记者,他带领一个科研小组,曾对浙江省城乡共 2 万人口做了一个有关酒精摄入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人群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 4.34%,连续 5 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者,48%的人会患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基本发生在饮酒年数大于5年,酒精总摄入量超过100千克的饮酒人群中。

有研究表明,过量饮酒比非过量饮酒者口腔、咽喉部癌肿的发生率高出两倍以上,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30%~150%,皮肤癌发生率增加20%~70%。妇女发生乳癌的机会增加20%~60%。在食管癌患者中,过量饮酒者占60%,而不饮酒者仅占2%。乙型肝炎患者本来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就较大,如果饮酒或过量饮酒,则肝癌发生率将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过量饮酒还会对身体其他部位产生不良影响:

大脑 摄入较多酒精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机能及情绪反应都有严重伤害。饮酒太多会造成口齿不清,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力。

生殖器官 酒精会使男性出现 *** 质量下降;对于妊娠期的妇女,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会使未出生的婴儿发生身体缺陷的危险性增高。

心脏 大量饮酒的人会发生心肌病,即可引起心脏肌肉组织衰弱并且受到损伤,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

胃 一次大量饮酒会出现急性胃炎的不适症状,连续大量摄入酒精,会导致更严重的慢性胃炎。

(1)大量喝酒会造成以下的坏处

1.死亡:酒精会抑制延脑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另外血糖下降也可能是致命因素。

2.吸收不良征候群引起各种维他命缺乏间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伤害。

(2)长期大量饮酒的影响

1.肝脏伤害: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

2.胃溃疡: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3.神经系统伤害:譬如周边神经病变。

4.大脑皮质萎缩:有报告显示部份慢性酒瘾者的大脑皮质有萎缩现象,也有部份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迹象。

5.酒精性胎儿征候群:酒精在胎儿体内代谢和排泄速率较慢,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各种伤害,包括胎儿畸型、胎死腹中、生长迟滞及行为缺陷等。

(3)酗酒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1.情绪易激动、乱发脾气、判断力控制不佳、易与人发生冲突、对外界 *** 敏感、有高犯罪率。

2.配偶与子女常成为暴力行为发泄攻击的对象。

3.精神恍惚,影响工作效率。

4.亲友疏离,使酗酒者心理承担更大的挫折与压力,而更加自暴自弃恶性循环。

(二)

股市令人愁眉不展,不少人藉酒消愁,医师今天指出,酒精虽可短暂地麻醉自己,暂时逃避眼前困境,但长期饮酒会导致忧郁症等精神疾病,也易造成营养不良,有害身心健康。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医师杨尚儒指出,酒精是中枢神经的抑制剂,饮酒过量除有害身体健康,也会损害注意力或记忆力,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

他又说,长期饮酒后若突然停酒,会出现戒断的症状,原本长久被抑制的神经组织,会出现反弹现象而呈现过度兴奋状态;约有百分之四十的酒瘾患者都曾出现重忧郁症症状,忧郁症的患者也大都藉酒逃避现实,两者互为因果关系,过量酒精也易诱发痴呆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疾患。

他指出,酒瘾患者长期以酒精为主要能量来源,缺乏摄取其他食物营养,容易造成身体营养不良。

杨尚儒强调,心理问题应寻求心理医师或其他管道纾解,藉酒消愁不仅只会使愁更愁,还会伤害身心健康,实在得不偿失。

酒能乱性,酒后肇事更是层出不穷,除此之外其对身体的影响更是不胜枚举,诸如:

过度饮酒的坏处

酒能乱性,酒后肇事更是层出不穷,除此之外其对身体的影响更是不胜枚举,诸如:

1.抑制糖质新生作用,造成低血糖。

2.产生酮体,酮酸中毒,糖尿病人甚至可造成酮酸昏迷。

3.增加三酸甘油酯血中浓度,增加胰脏炎的发生率,死亡率颇高。

4.与乳癌发生率有关。

5.加重胃炎、肝病。

6.成瘾,精神异常等。

过度饮酒在有任何疾病存在时都是不被允许的。

■帮助家里人戒酒的方法

除非有些时候(比如严重的事故)导致了医学上的紧急状态的话,酗酒的人是不会被迫地接受戒酒帮助,但是也不必刻意的造成一场严重的车祸来劝说您的家人戒酒。许多酗酒治疗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帮助戒酒.

1.不要把所有的酒藏起来。

家庭成员经常找些借口试图把酒藏起来避免家人酗酒。不要这样做,要让他们亲身体会到酗酒造成的不良后果.

2.把握劝说戒酒的最佳时机。

和酗酒者交谈的最佳时机是在饮酒相关问题刚刚提出后(比如一场激烈的家庭争论或一场事故后)。选择一个他或她冷静的时候,您可以有机会私下交谈。

3.特殊关照。

告诉您家庭成员很为他或她的饮酒问题担心。必要时使用些饮酒引起危害的例子,包括最新发生的一些事件。

4.讲述结果。

向饮酒者解释如果他或她没有寻求戒酒帮助,您会怎么办-----不是责备,而是要实施些措施避免出现他或她的问题,比如拒绝出席一些提供酒精的社会活动,走出家门远离酒精。不要做些没有考虑好的过激行为。

5.寻求帮助。

事先搜集您社区内关于戒酒治疗方面的信息。如果他或她需求帮助,立即打电话预约治疗顾问。建议首次参加一个治疗项目时要陪着一块去。

6.动员朋友。

如果家庭成员仍然拒绝获得帮助,让一位朋友用上述谈话方式和他或她谈谈。刚刚战胜酗酒的朋友或许很有说服力,但是任何有同情心和随和的人可能有助。不止一个人,不止一次的去和交谈,通常很有必要的,可以逐渐使酗酒者自愿去寻求帮助。

7.寻求联合力量。

在一个医疗护理专业机构的帮助下,一些家庭和他们的亲戚朋友组成一个小组联合起来克服酗酒。这种方法的实施仅仅在有经验的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

8.获取支持。

记住你不孤独是很重要的。支持一些社区提供的组织,这些组织帮助家庭成员认识到他们不仅为个人的饮酒问题负责。

酗酒治疗适于许多人。但是就像一些慢性疾病,治疗起来有不同的结果。一些人停止了饮酒且努力克制自己,其他人则经过一段静止期后又开始饮酒了。对于治疗来说,一点是清楚的,一个人放弃酗酒时间越长,他或她保持清醒头脑的可能性越大。

---------------------------------------------------------------------------------------------------------------

戒除酒瘾的关键在于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因素,但是可以辅佐一些药物(disulfiiram 戒酒硫)以克服戒酒初期生理上的需要。像是比较常用的disulfiiram 戒酒硫,或是benzodiazepines类,常用来治疗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药物,以降低戒断反应的严重度,震颤及癫痫的发生率。 但是如果是想要让自己充分放松,除了心理对压力的调适之外,请多作运动,避免摄取令人 *** 兴奋的食物(咖啡等)、获取充足睡眠,长时间持续调整生活作息,即可有效地调整心理紧张的状态。

----------------------------------------------------------------------------------------------------------------

患有酒精依赖.酒精依赖是长期反复饮酒而引起对酒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酒是一种麻醉剂 , 是新神经物质 , 长期饮用可产生酒依赖。酒依赖者中有部分在中断饮酒后会出现震颤、幻觉、意识障碍、肌肉抽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被称为戒断综合征或酒精依赖综合征。

酒依赖的临床表现有:

1. 依赖者对酒的体验:在开始饮酒后很快就体会到心情愉快,酒后话多,感到紧张疲劳等全消。正是在这种体验的支配下不间断地每日饮酒,个人对酒的渴求越来越重,断饮就可出现戒断综合征。

2. 心理依赖:即是对酒的渴求,这种渴求的程度随饮酒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大,以致断饮即会出现戒断现象。为了满足渴求心理,免除戒断现象出现,会出现四处找酒喝的行为。

3. 躯体依赖:当断饮时出现戒断综合征即已形成躯体依赖。这时断饮可出现程度不一的躯体和精神症状。为满足渴求,不出现戒断症状的痛苦体验,依赖者可不顾及时间、地点及周围情况等而饮酒。重者把饮酒变成了一切活动的中心,此时给人的印象是病人的人格已发生了变化。

4. 戒断综合征:早期表现为焦虑、抑郁、恶心、呕吐、纳差、发冷、出汗、心慌、脉频不齐、眠差、恶梦、部分有高血压;随着进展出现震颤、幻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

5. 耐受性:为了达到初期饮酒的良好体验,饮酒量在逐渐增大,但达到一定的程度后随中毒程度的加深和年龄的增大,酒量又逐渐减少。病人常想处于醉酒状态,可出现不讲卫生、不关心周围及家人的表现。

6. 躯体并发症:酒精对全身细胞均有毒性,除对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有损害外,对肝胆、胃、心、肾等亦有损害。全身营养不良常见。

根据以上所述,诊断酒依赖并不困难,但如不尽早治疗,后果是严重的。治疗的关键是戒酒。而依赖者对酒的渴求和躯体依赖的存在常使其不能自拔,需要在断绝酒源情况下才可获成功

--------------------------------------------------------------------------------

戒酒小偏方(一)

取白酒一斤浸泡活黄鳝三条,四天后早晚各服用一两

连服五天即不想喝酒

戒酒小偏方(二)

活鳗鱼一条泡入250毫升白酒中,一天后取出鳗鱼

分数次把酒喝光即可戒酒

复旦教授:鼓励和限制生育都过度干预家庭的生育行为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

虽然对于生育率数据总是存在持续的争论,对人口的未来预测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有相当大的确定性判断我国人口增长将在2025-2030年左右到达顶部,并出现长期的人口下降。

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将持续下降。

我国的生育率水平即使在进行了生育政策调整后有所反弹,但是反弹的效果也并不显著。

两种人口政策

对于当前的生育率水平究竟是多少,仍然有相当的争论,以及生育率在“全面二孩”政策以后是开始有所上升,还是在继续下降,或者是先上升了一段时间、然后又继续保持下降,也依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仍然有相当大的确定性可以判断,我国将继续保持在人口低生育率的状态。在未来的若干十年内,人口的终身生育率都会有很小的概率会回到更替水平以上。

如果我们意识到人口变动的确定性,因此更加需要考虑的不是着力于改变人口变动和人口格局,而更应该重视的,是如何适应人口变动来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即适应劳动力数量的下降,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就业和努力减少劳动参与率的下降;适应长期低生育率的社会来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以及适应人口老龄化构建老龄社会的经济社会制度安排。这些应该是当前人口政策的着力点,人口政策应该适应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为已经出现的低生育率社会、正在发展的老龄化社会和大量人口迁移流动的移民社会作好准备,完善人口与发展的协调关系,而不是违反规律地试图对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进行简单调节。

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人口变动本身也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如果人口的短期变动是相当确定性的,人口的长期变动其实处于非常大的概率性和或然性的状态。因此良好的人口政策,以及人口政策和其他社会经济政策一起,也有必要对于人口的行为和人口状况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得人口发展实现一个良好的目标,使得人口与发展实现良好的协调。一个成功的人口政策被认为是能够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人口政策,及引导人口过程的合理变化来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

人口政策是在人口变动背景下针对于人口事务的公共政策,包括人口过程进行干预,也是对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等相关事务进行相应处置的公共政策。由于长期以来对于生育问题的重视,人口政策也在很大情况下被更多地关注于生育政策。虽然这个界定未必准确,也未必有利于适应人口变动推动人口政策的完善。但是本文中所讨论的人口政策,仍然更多地讨论与生育问题和生育关联的社会政策。

因此,对于人口变动和人口政策就有两种人口政策,一种是适应性的人口政策,一种是调节性的人口政策。

适应性的人口政策,是面对人口变动的影响,来适应和应对人口变动产生的相关人口事务,包括积极应对老龄化、应对低生育率社会、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动,等等。

另一种是调节性的人口政策,是对人口本身的状况和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使其达到一个理想的目标。

调节性的人口政策

基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不仅是经济生产需要计划,对人口也可以有计划”的思想下,从1970年代以来,我们比较强调调节性的人口政策,重视对人口的生育行为进行干预,并影响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这种调节性人口政策的最初起点,是协调人口和发展严重的不平衡,并减少人口的贫穷。从1980年代开始,这种人口政策就有着将人口在2000年控制在12亿人的严密计划,并因此形成严格的“一孩政策”。进入本世纪以后,人口政策也被作为实现在2020年人均GDP翻两番目标的实现工具。对调节性人口政策的偏好,可以在和地方的中长期规划和五年计划中的人口规划中普遍表现出来。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环境中,调节性的人口政策采取的是一种比较行政性的调控手段。到了19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也越来越利用社会经济等间接性手段来实施人口的调节和控制,也就是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和经济惩罚机制的广泛实行。

在1970年代以来,以降低生育率和控制人口增长为基本主线,我国的人口政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微调性的调整。在进入本世纪以后,伴随着人口的变动,人口政策也进行了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的调整。2015年底开始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使得这个调节性政策的调节方向发生了变化。提倡两个孩子,政策生育率开始高于意愿生育率和实际的生育水平,使得人口政策的方向总体上已经成为提倡更多的生育的政策,甚至也很快出现了“鼓励生育”的导向性的话语。

但是,从通过人口政策来调节人口变动来说,将人口政策定位于“鼓励生育”,却未必是没有问题的。这并不是因为当前生育率的具体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地动态监测。实际上,当前的生育水平如果不是完全明确的,也是基本明确的。正如同我们不能像在本世纪初期困扰于对生育率数据和真实生育水平的反复争论而耽误了生育政策的改革,将生育水平的统计争论作为阻碍“全面二孩”以后生育政策进一步改革的借口,或者纠缠于数据计算中使人口政策改革失去方向是不合时宜的。

实际上,当前时期,通过“鼓励生育”来实现人口与发展的平衡未必有充足的理由。由于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在直到可见的本世纪中期实际上并不存在,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并不缺乏,以及其比重也并不显得极低。通过生育率调整来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所发挥的作用,实际也是非常微弱的。而且客观来说,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并不显得极高。在人口变动过程中,我国人口与发展的不利关系将逐步呈现,但没有表现得非常尖锐。长期性的人口萎缩对经济发展的阻碍关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至少到目前的实证数据表明,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是呈现着正向的关系,劳动适龄人口下降和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的关系。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而言,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比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仍然更加重要,这使得试图通过人口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实际上并非是有效的。

在人口政策调整的过渡时期,过分强调“鼓励生育”,则会凸显出一些逻辑上的悖论。例如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还对三孩及以上征收抚养费,这是相互矛盾和政策上相互抵触的。当前人口政策的逐步转变,显然更加需要对生育政策内部的执行、实施方式进行转向性的调整,并首先放弃对生育数量的行政限制,实现“全面放开、自主生育”,然后才是考虑鼓励生育的问题。

同时,人口政策也是需要和各种社会政策一起发挥作用的。忽略育龄妇女不愿意生育的原因而片面强调“鼓励生育”,实际上会以损害妇女地位、损害家庭发展为代价,这不仅将事实上和“全面二孩”政策一样难以奏效,而且,在“鼓励生育”目标下各种对人口生育的调节,例如设立什么未婚夫妇缴纳的生育基金,如果偏离了人口生育的意愿,可能也反而带来负面的反对。

人口政策本身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其他关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政策需要有一个相互协调的配套,就业和经济生产方式的状况、社会观念的变化、社会经济生活的具体环境都需要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因此现实的外部环境中,片面倡议“鼓励生育”是并不必要也并不可行的。

想象中的乌托邦

对很多学者来说,调节性的人口政策还存在一个将人口达到“理想目标”的未来图景。例如在1980年代初,经过计算将人口目标确定为在2000年达到12亿,因此相关联的就需要极其严格的一胎化的政策实施。在本世纪初,将总和生育率的理想水平确定为1.8,几乎形成了一个1.8的崇拜,这也是基于在2020年达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理想设计。

最近,这种理想状态也被表现为人口发展的长期均衡。无论是人口的内部均衡,还是外部均衡,可能更加是一种发展的原则,而不应是对人口发展的具体衡量。对人口发展的内在均衡,显然受到了洛特加关于静止人口的数量模型的影响,以及受到凯菲兹的著名的断语,即“当一对夫妇生育2个以上的子女,人口就会不断爆炸;而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如果小于2,人口将会逐步衰亡”。这样一个考虑下,人口政策如果能够将人口长期控制在生育二孩的理想状态,那么全面二孩政策和按政策生育,是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的。

在调节性的人口政策下,总是有计划地将人口发展确定出一个目标,实际上隐含着一种理想人口状态的实现。这样的理想的人口状况,有的时候还与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等概念结合在一起,确定了人口规划的底线和边界的限度,成为决定或一个地区人口政策的基础。

但实际上正如桑德斯所说,所谓理想的人口、合理的人口无非是一个“概念性的虚数”,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这个理想的人口涉及相当多的指标和各种不同的标准,因此所谓的理想人口的数值,在长期的现实中其实是“存在着但实际找不到”的,或者说,人口实际上是有内在地实现最优的趋势。考虑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不断开发、技术的进步和资源利用水平的变化,所谓的适度人口和理想的最优值,无非是“想象中的乌托邦”。将人口确定出一个远期的最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用这种乌托邦来作为人口政策的指南,并直接来干涉人口的行为,和斧凿出未来的人口状况,也实际上往往是削足适履的。

在这个意义上看,主观地试图调节人口达到所谓的最优,实际上可能却往往背离于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人口政策的僵硬调节,固然是以追求最优为目标,但是却可能反而造成了非最优的结果,造成人口与发展的不协调。一些以人口平衡为导向的人口政策,却往往会造成了新的人口与发展的不平衡。

更主要的是,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生育本身是家庭夫妇的自主选择。在生育问题上,应该考虑的是为生育提供相应的服务,还不是指导人口生育的行为和数量。政府应该对意愿生育的人口提供支持生育的服务,也应该对不意愿生育的家庭提供避孕节育的公共服务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生育的服务,而不是简单地鼓励生育。

那么,如果妇女的意愿生育率已经是低于政策生育率的,我们需要考虑的不是让妇女按照政策生育,而是需要理解家庭夫妇意愿生育率和实际生育行为极低的原因,从而才能改变那些使妇女生育意愿不能实现的因素,从而支持妇女生育的理性选择。不重视采取措施提高家庭夫妇生育的意愿和理性,而过分关注在生育行为,那么强调鼓励生育,和限制生育一样,其实都是违反家庭夫妇的利益和需求的。

“鼓励生育”和“限制生育”都是类似的想法,是过度地干预了家庭夫妇的生育行为选择,而忽视了生育本身是家庭夫妇主观意愿和自主选择的结果。政府的人口政策存在一定的限度,实际上不应越俎代庖地对家庭夫妇的生育行为进行决策,而应通过公共政策改革外部环境,来改变生育者的理性、意愿,增强他们的知识和选择性。

因此,调节性人口政策的价值,实际上不在于调节生育的行为,而在于调节影响生育意愿和生育应为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家庭夫妇对生育的知识、理性和选择。而这恰恰是当前以生育数量为核心关注的人口政策所未必足够重视的。

适应性的人口政策

如果说在1970-1990年代,人口发展重视调节性的人口政策,具有协调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紧张关系的具体考量,人口政策也在相当程度上具有着促进实现生育率下降的人口转变的主要目的。而在当前时期,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紧张关系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人口政策本身对于人口变动的调节作用也在弱化。因此,政府的人口政策应该逐步改变对于生育本身的调节,而应该转为对于生育的支持和服务,坚持家庭的自主生育和自主选择,而将人口政策更加转向于适应家庭夫妇的意愿提供生育服务,以及转向于对人口变动过程的适应。

适应性的人口政策在于,在日益深化的低生育率社会中,需要针对家庭小型化和家庭功能的弱化,实施对家庭生活进行支持和加强家庭发展能力的政策。例如对于贫困和低收入家庭的税收支持,避免他们因为生育增加的经济负担而降低生活水平。通过加强对生殖健康服务和婴幼儿的抚育体系,从而降低因为对子女生育和抚育的压力造成对家庭的压力,特别是对妇女的压力,等等。这些对低生育率社会的家庭支持的福利政策,根据在北欧的实践,也被证明对于提高生育率会发生积极的效果。

低生育率社会下的支持家庭的人口政策也包括增加对老年人口社会照料体系的完善,这实际上是有利于减少家庭夫妇的家庭负担。这样一来,看起来是完善了老年社会保障降低了生育子女的需求,而在另外的方面,则是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会支持家庭的发展能力,并有利于家庭再生产功能的恢复。

低生育率社会也会进一步增加对国际优质劳动力的迁移需求,有助于帮助缓解劳动力可能会出现的紧张,并发挥迁移对于发展的积极效应。正如同欧洲在第二次人口转变以后通过迁移来促进人口发展平衡的实现那样,促进移民本身会是低生育率社会内生的人口变动。

适应性的人口政策强调适应不同人口群体对生育的具体需求,包括对流动人口、低龄的青年、高龄的妇女等,提供有针对性的生育和健康服务。例如,流动人口生育过程的中断,似乎表现为迁移流动过程对生育影响的常态,但在某种意义上也说明,现在的流动过程本身是非常“不家庭友好”的。流动人口过长的工作时间和大量的家庭分离,实际上降低了流动人口生育的可能。这种家庭分离还对家庭夫妇中的男性和女性都产生出健康和家庭生活的风险。适应性的人口政策实际上也要求促进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居,和保障他们具有稳定的家庭生活。

这种适应性的人口政策,本质上不是限制生育、也不是鼓励生育,而根本上基于家庭夫妇的需求提供生育服务。对于意愿生育的妇女提供服务来满足其“未能实现的怀孕”,同时对不希望生育的家庭也应该对其“未意愿的怀孕”提供避孕支持。人口政策应该适应人口的生育需求和生育行为,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和公共服务,这样才能实现一种全新的基于家庭夫妇生育理性和满足其具体需求的计划生育,并扭转当前计划生育制度在中国发展面临的人口政策困境,以及恢复到计划生育作为家庭计划的国际潮流的本来含义。

适应性的人口政策也应该强调在生育准备和怀孕期、围产期、新生儿和婴幼儿阶段,针对人口的具体需求和困难,对与人口再生产相关联的生殖健康、生育支持、生育服务和抚育等,提供相应的服务。这种对生育服务本身,也需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服务,例如对于性和生殖健康的教育实际上是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做起,更高育龄年龄的妇女生育服务的必要性正显得更加迫切,而老年人口的性与健康服务、包括养老服务,也同样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

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总之,在完成人口转变以后的人口政策,表现出相当的方向性的迷茫,是稳定低生育率、还是“全面二孩”,还是“全面三孩”,还是“鼓励生育”,似乎陷入政策的陷阱。人口政策在某些地区是鼓励生育,在有些地区又是限制生育;对某些群体是鼓励生育,对有些群体又是限制生育;带来了政策导向和执行的困惑。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性的局面,人口政策应该弱化其调节性的人口政策的作用,转型为一种更加强调适应性的人口政策。实际上,改变通过人口政策对人口过程和人口状况进行调节的想法,人口政策就可以不必困扰于对生育是要鼓励、还是限制;是应该提倡生育二孩,还是三孩,等等实际上并无意义的争论。

强化人口政策应该适应人口变动和适应人口过程的想法,就可以将生育决策回归家庭,人口政策则是服务于家庭和适应人口变动。人口政策的基础是坚持夫妇对于生育的自主选择,而人口政策是适应低生育率社会的现实、适应不同群体的生育需求、适应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生育的服务、教育和指导,而非调节。

适应不同群体的生育需求,从而可以使得生育群体的健康得到保障,抚育得到增强,其包含了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避孕节育和辅助生殖技术和服务,包括了婴幼儿的抚育照料、托育托幼和早教发展。适应家庭生育周期不同阶段的生育服务,则包括增强对生育前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对生育过程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以及生育以后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在这些对生育需求的相关领域,则仍然需要重视利用公共部门的力量来支持生育和家庭,帮助人口群体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于是,这种适应性的人口政策,实际上是架构起对人口生育的宏观公共服务的公共政策,就是一种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在这种适应性人口政策视野下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下,就能够使生育政策转化为家庭政策;能够使生育政策对接上福利政策。基于家庭的理性选择,对家庭生育提供服务和支持,增强家庭的发展能力和家庭福利,这应该成为人口政策的目标。

在这种适应性人口政策视野下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下,人口政策就可以从对人口进行管理和调控的政策,转变为对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政策,提高人民的健康、利益和幸福。

在这种适应性人口政策视野下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下,也能够支持政府从调控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政府的转型,并为人口政策奠定合法性的基础。

同时,也正是由于适应性的人口政策本身增强了家庭发展能力,增加了家庭的生活福利并因此强化了家庭的收入效应,因而,生育友好型社会将能够内生地促进生育率的提高。这已经从北欧一些通过重视家庭的福利制度建设,从而带动了生育率水平的提高的经验中表现出来。

可见,在人口转变完成以后,我国人口变动出现了波动性的状态。人口与发展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而长期很低的生育率状况迫切要求重新反思中国的人口政策。人口政策需要从促进人口转变的调节性的人口政策,转变为在后人口转变时期,更加适应人口过程和人口动态的适应性的人口政策,从而建设起生育友好的社会机制。这因此也能够使人口政策得以保障人口的健康和幸福的家庭生活,成为满足人口需求和提高人口生活福利的社会制度,并在宏观上促进人口和发展的协调。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是作者2018年10月2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陆家嘴杂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