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茶花女》比较文学论文

2023-02-20 12: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茶花女》比较文学论文

    有点遗憾,我现在才拜读这部作品。很幸运,我最后还是读到了它。

《茶花女》是小仲马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它讲述的是一个妓女与一个青年的真挚的爱情故事。一个甘于牺牲自己向往的豪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钱,宁愿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巾,也不愿情人欠债,甚至面对是要自己的幸福还是替情人的前途着想、替情人妹妹的婚事考虑,在这个时候,她毅然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另一个则是一见钟情,听不见任何人的劝阻,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又暗中将母亲给他的遗产赠送给情人。而他强烈的嫉妒心也是他的爱情的深切表现。

  《茶花女》的主线是“悲”,它以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悲剧,给人以心灵上的冲击,达到读者的阅读效果。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茶花女》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男女主人公之间最真挚的爱情。小仲马高度的赞扬了玛格丽特的爱情,他在书中说:“真正的爱情总是使人变得美好,不管激起这种爱情的女人是怎样的人。”“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别人有多贪婪,她就有多无私。”她是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名妓形象,沦落在豪华放荡的肉欲生活中,却依然保持着那份纯洁善良,向往爱情的心。被阿尔芒的真诚与同情心所打动,最后爱到牺牲自己,低到了尘埃里去。正是玛格丽特的无私付出,与最后不完满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对照,凝聚成一种浓烈的悲剧色彩。

  她的悲剧是社会的罪过。那时正处于法国七月王朝统治末期,这是法国资本主义由上升转向没落的时期。这个时候资产阶级的思想膨胀,道德腐败,人欲横流。男人找妓女,找情人的现象非常之普遍,但妓女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妓女对他们来说是自尊心的象征,但妓女在他们面前却是没有尊严。玛格丽特说:“我们不再属于我们自己,我们不再是人,而是物。他们讲自尊心的时候,我们排在前面,要他们尊敬的时候,我们却降到末座……”

  而悲剧冲突总是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冲突。玛格丽特在那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没有身份地位,也没有钱,反而欠下了巨额的债,只能沦落为妓。为了支撑自己平时的巨额开销与债务,她不得不受控在德·N伯爵的魔爪下,尽管她不喜欢,甚至是反感,但屈于自己负债累累。由于世俗对妓女的看法,德·N伯爵的家人强烈老伯爵与玛格丽特的来往,让女主人公活在他人的监视之下。德·N伯爵不准玛格丽特再与其他男人来往,以至于有了后来阿尔芒与玛格 丽特“私会”的情节,才有了阿尔芒强烈的嫉妒,与他们后来的争吵,才有了彼此感情间的增进。除此之外,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也体现了当时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他认为儿子与一个妓女同居简直是误入歧途,走上了歪路。他与德·N伯爵的家人一样,认为自己的家人与这样一个妓女混在一起,败坏了家族的名誉。而且儿子的行为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女儿的出嫁了。他首先与自己的儿子约谈,没有解决。他便支开自己的儿子,与玛格丽特面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们两个人套上了一条项链,你们怎样也砸不开……我儿子的前程被断送了。一个女孩子的前途掌握在你的手里,可她可丝毫没有伤害过您呀……”这换做是任何一个良心还在的人听了都会难过,更何况是善良的玛格丽特呢!也因为迪瓦尔先生的这席话,她坚定了离开阿尔芒的决心,不再拖累他,让他的生活回到正轨,回到他父亲与妹妹的身边。在这里,作者将玛格丽特的形象给拔高了,虽然残酷的社会几乎剥夺了她所有得以满足基本需求的权利,尽管现实的困境也让她迷茫过,堕落过,但她始终选择一步步成长,冲破物欲沉沦热烈追寻真爱,牺牲涅槃勇敢的求得尊严。体现了悲剧之美那就是人类精神的高贵和尊严得到尽情的展示。

  这个勇敢追爱,无私善良,灵魂氤氲着山茶花香气的女子,并没有死去……

对《茶花女》的看法与认识

今天,读完了Alexandre Dumas Fils的名著《茶花女》,深深的被感动,觉得真是一本很好的书。

《茶花女》描写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取材于当时巴黎一名妓的真实故事。据考证,这个妓女名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因家境贫困,十五岁出走巴黎,由于她天资聪颖关税,便开始出入巴黎各大舞场,成了有钱的阔佬、公子哥们猎艳的口肉,以后便靠容貌和肉体换取奢侈的生活享受。终国过度的暴饮、狂欢和不分昼夜的肉欲纵横而染身肺痨,吐血而死,二十三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并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习惯,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享受一个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不幸阿尔芒父亲的出现粉碎了她的美梦,他的虚伪、自私再一次把玛格丽特推入灾难之中。她被迫离开了阿尔芒,事后遭到阿尔芒不明真相的种种侮辱和伤害,终因心力交瘁,饮恨黄泉。

作者把人的心理描写的十分透彻,分析的丝丝入扣,丛书中我们看到的人性,与今天我们碰到的没有不同。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看着这本书,我想到很多:

1.做人要量入为出,不能挥霍,要有储蓄。(玛格丽特和阿尔芒都是没有储蓄的人,因此很被动)

2.年轻人可以适时行乐,但不能纵欲,导致身体不适!(玛格丽特就是最大的教训,如果她多几年的命,故事又将改写)

3.要带眼识人,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玛格丽特认识的朋友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纷纷离她而去)

4.每个人都要自己的立场,要小心他们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阿尔芒的父亲逼迫玛格丽特离开自己的儿子)

5.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人生总是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现在在这个时代生活,我们可以做开心的自己,应该很庆幸!

名著阅读赏析:《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背后的故事,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茶花女》背后真实的故事 。

这篇文章,会对了解和理解原著有帮助。

“茶花女”是贵族们对当时巴黎高级风月场一位年轻漂亮妓女的昵称。因为她每次在剧院包厢里看戏时,都会在底层包厢的前栏上,放上一束茶花。每个月二十五天是白色茶花,另外五天是红色茶花。谁也不知道茶花颜色变化所代表的深意,更无法了解其中的原因。

无疑,这是茶花女昵称的由来,也更增添了她的高贵与神秘。

茶花女的邻居是位妓女出身的微胖女人普丽当丝,她是玛格丽特在各种男人之间周旋的掮客,或者叫她皮条客更恰当些。

普丽当丝负责向他们策略的索要金钱财物和提出各种茶花女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要求。同时,普丽当丝也靠此项业务的收入来维持她年老色衰后的体面生活。

茶花女的真实名字叫做玛格丽特,小说中的“我”曾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和剧院里见过她几次,被她风致韵绝的姿色所吸引,所以在玛格丽特患肺病死后,“我”特地到她的豪宅寓所内参观,想一睹巴黎社交圈名妓玛格丽特生前佩戴使用过并即将被拍卖的奢侈品。“我”还花费一百法郎拍得了法国神父普莱服的一本著名恋爱小说《玛侬·莱斯科》。这本小说的扉页上有赠书人用钢笔写下的字:

玛侬对玛格丽特惭愧。

署名是阿尔芒·迪瓦尔。

于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阿尔芒出场了。

阿尔芒是一位年轻的律师,家世不算显赫,每年有一笔不很可观的年金收入,还有去世母亲遗赠给他的一小笔遗产。

刚到巴黎不久,阿尔芒在剧院与茶花女偶然邂逅,让他不能自拔的爱上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也在阿尔芒的真诚和同情下堕入情网。

茶花女因为放荡和没有规律的生活,染上了严重的肺病,经常咳血。即使生着病,茶花女也在放纵自己,靠声色犬马来麻痹自己,尤其是她在预感到自己寿命不可久长之后,更加无所顾忌的挥霍和消耗自己的健康。身边都是贪图她美色和求欢的富豪与绅士,只有阿尔芒是真心关心她。

当时茶花女身边的情人中,除了一位固定的俄国老贵族公爵在供养她奢华的生活外,还有一位富有的情夫G伯爵,一直与玛格丽特保持着亲密关系,并且支付着茶花女奢靡生活费的一部分;还有一位年轻的贵族伯爵N先生,正周旋在她身边,人无趣钱很多,试图做她的情人。

这些富有男人的存在,在茶花女和妓女出身的普丽当丝来说,不过就是逢场作戏的筹码,她们在用心灵、肉体和姿色,换取金钱、钻石、奢华马车和华丽衣裙,还有永远也填不完也填不满的欲望与虚荣心。

阿尔芒的深情关怀,让玛格丽特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和美好爱情的滋味。毕竟玛格丽特还是个年轻的姑娘,放荡生活掩盖不住她心底的单纯和善良,内心依然残存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更渴望过上幸福安稳的家庭生活。

茶花女和阿尔芒堕入情网后,想通过普丽当丝卖掉自己一部分奢侈的生活用品,再从几个情人处某得部分金钱,来偿还自己欠下的巨额旧债。她规划安排好了自己和阿尔芒的未来生活,打算与自己的过去分道扬镳,与深爱的阿尔芒共度余生。

在玛格丽特的安排下,两个人在乡下度过了几个月甜蜜的同居生活。

但是阿尔芒的出身和家世,绝不允许他和一个妓女恋爱,更不可能将一个妓女娶回家中做正妻,无论她多么善良美貌,多么通情达理,也无论她多么深爱阿尔芒。

迪瓦尔先生是阿尔芒的父亲,一位正统的中产阶级绅士。在多次给儿子写信未收到回复后,却收到一封负责财产托管经纪人寄来的信件,信中说阿尔芒打算将自己从母亲那里继承的遗产完全赠予玛格丽特。

阿尔芒的父亲亲自来到巴黎劝说儿子浪子回头,在儿子对玛格丽特的爱情面前,迪瓦尔先生劝说无果后失望至极。

他瞒着阿尔芒,偷偷将他支走,然后来到两人同居的乡下找到玛格丽特。

迪瓦尔先生利用茶花女的纯洁善良和对阿尔芒的爱情,说服她放弃对儿子的感情,并且承诺给予玛格丽特部分金钱上的补偿。

茶花女拒绝了阿尔芒父亲提供的经济资助,也放弃了对阿尔芒的爱情。因为她是真心爱着这个年轻人,希望他不会因为自己而与家人决裂,更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他的远大前程。

这一点,我们从茶花女身上看到了奢靡放荡背后的纯洁与善良,也看到了她的无奈和绝望——妓女不过是这个社会豪华奢靡阶层的消费品,她一生都将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接纳。

玛格丽特重返巴黎社交圈,重新过上了无度放纵的妓女生活,阿尔芒对她的误会也越来越深,几次在公开场合羞辱她。

茶花女的肺病越来越严重,经常咳血,身体羸弱不堪。有一次因为忍受不了阿尔芒和他新情人大庭广众之下的羞辱,竟然昏厥过去。而阿尔芒却仍然没有解除心中对茶花女背叛自己的怨恨与恼怒。

为了阿尔芒的未来,茶花女忍受着他的羞辱与折磨,把这些遭遇都记在了日记本里,希望自己死后将这本日记转交到阿尔芒手中。

最后,玛格丽特——茶花女,当时巴黎欢场最年轻漂亮的妓女,终在贫病交迫和孤独中死去。在玛格丽特没有咽气前,债权人早已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还派了一个看门人来看守,就等着她闭眼后好拍卖这些老情人们送给茶花女的财物,用来偿还她生前欠下的巨额债务。

拍卖后的所得,偿还完债务外,还留下一笔款项,玛格丽特留下遗嘱,赠予给自己在乡下的侄女,继承条件是:

永远不能来巴黎。

就像茶花女自己说的那样:

我们一点一点的出卖我们的心灵、肉体和姿色;我们像野兽似的让人提防,像贱民般的被蔑视。包围着我们的人都是贪得无厌好占便宜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毁灭了别人又毁灭了自己以后,像一条狗似的死去。

玛格丽特死前,一直在呼唤着阿尔芒的名字。

                                                   

求歌剧茶花女赏析

赏析1:
歌剧《茶花女》写于1853年是威尔第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剧本由意大利作家皮亚威根据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小仲马的同名悲剧小说改编而成。

大致剧情是:女主人公薇奥莱塔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位年轻貌美的名妓。在豪华的交际生活中,他与一位名叫阿尔费雷多的青年一见钟情,并为阿尔费雷多的真挚爱情所感,决心放弃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同阿尔费雷多一起去巴黎近郊共享甜蜜生活。但是,好景不长,阿尔弗雷多的 父亲乔尔吉奥反对他们的关系,强求薇奥莱塔为了顾全阿尔费雷多的家庭名誉和他妹妹的幸福,同他儿子永远断绝关系。薇奥莱塔忍受极大的内心痛苦,牺牲了自己的爱情,重返巴黎风月场。阿尔费雷多不 明真相,误认为薇奥莱塔变了心,气愤和失望之极,在公开场合当众羞辱了她。薇奥莱塔为了信守自己对他父亲的承诺,未吐真相,但因染上肺病的身体却无法承受这一致命的打击,就此卧病不起,病情严重。后来,乔尔吉奥良心发现,处于忏悔,将实情告诉儿子。

阿尔费雷多急忙赶回薇奥莱塔身边,两人心中重燃昔日爱情的火焰。但是,一切为时已晚,薇奥莱塔生命垂危,在疾病和不公正社会的压迫下,悲惨的离开人世。

威尔第在剧中以细微的心里描写,展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音乐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曲调和舞曲,旋律诚挚优美,明快流畅,在布局上以音乐主题的统一贯穿和场、段之间的强烈色彩对比为特点,体现出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

在整首歌剧当中,最脍炙人口、经久留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即第一幕里面的一首咏叹调《饮酒歌》。在薇奥莱塔家中举行的宴会上,阿尔费雷多应大家请求,为青春、为爱情而场了这《饮酒歌》,借歌声向薇奥莱塔表达真挚爱情。薇奥莱塔在祝酒时做出了巧妙的回答,客人们加以热烈的应和。歌曲为单三部曲式。曲调共反复三遍,头两遍分别由阿尔费雷多和薇奥莱塔演唱,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歌曲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以及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的动机,表现出男女主人公对青春和爱情的渴望和赞美。第三遍的合唱由原调降B大调转到下属降E大调,使得情绪更加热烈。全曲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曲调鲜明易记,广为流传。

赏析2:
《茶花女》本身就是取材于巴黎当时一名妓的真实故事,所以看得也让人会有一种揪心的感觉。女主人公薇奥莉塔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她与并不富有的阿弗列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也就意味着她拒绝了钱财来源。薇奥莉塔身患肺结核,阿弗列德带她到乡下疗养,享受甜蜜生活,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于是,阿弗列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他让阿弗列德去巴黎等他,自己却来到乡下以身份地位财力为由要求薇奥莉塔离开他的儿子,薇奥莉塔伤心欲绝,但还是同意了。阿弗列德回到乡下,发现薇奥莉塔已经回到了巴黎,又开始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比以前更甚。不明就里的阿弗列德展开了疯狂的报复,随时刺激薇奥莉塔。薇奥莉塔忍受不了,离开巴黎又病重住院,很快处于弥留状态。她把事情的真相写在了日记里。内心感到愧疚的阿弗列德父亲将真相告诉了他,他才知道了薇奥莉塔的高尚心灵。直到临死前,阿弗列德才来看她。他后悔极了,而薇奥莉塔则幸福地在阿弗列德的怀里死去。这就是茶花女一生的命运,让人心痛又让人怜爱。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子来说,是不敢去奢求过多的东西,她们只能一天一天的混日子,然而这一切都是生活所逼的。当薇奥莉塔遇到她的爱情时,我们可以在第一幕剧结尾处她的内心独白中体会到她内心的矛盾,她的心是纯洁的,她对爱情也是充满憧憬的,她也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可是她又担心这种幸福来的突然,又会短暂,再想到自己今时今日的身份,不禁心里暗暗自问有没有得到幸福的资格。而当她与阿弗列德在乡下过着幸福平淡快乐的日子时,原本以为可是这样一直下去,直到死去,至少她觉得当初放弃一切的决定是正确的,她是苦尽甘来。然而这一切不过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命运真的和薇奥莉塔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当初她狠下心不顾一切下的决定似乎也是白费了。看到这,我觉得是阿弗列德的父亲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和希望,他活生生地拆散了一对真心相爱的男女而只是为了自己女儿的婚事和家族的地位。我对这样的父母其实挺不满的,因为我觉得他们是自私的,他们只是考虑到自己的面子和利益,甚至我挺恨阿弗列德的父亲,首先他根本就没有权利去干涉他们的爱情。不过当进入下一场的剧情后,我的感受又发生了冲突,我倒是觉得是阿弗列德亲手扼杀了这一份感情,因为我觉得他太盲目了,他根本就不相信薇奥莉塔。当他知道薇奥莉塔又回到了巴黎,又重新开始了那种萎靡的生活时,他并不是在想为什么她会这样是什么原因,而是一味地觉得是薇奥莉塔背叛了他,他选择报复。毫无疑问,也许薇奥莉塔根本不会在意阿弗列德父亲的冷言,因为那至少包含着一个父亲的爱,她能理解。可是被自己深爱的人中伤那是多么地令人心痛啊!薇奥莉塔听到阿弗列德对她的冷言讽刺,这简直是对她的一种精神折磨,在她的心口上插刀,这才是对她真正的折磨,薇奥莉塔的声音都在隐隐发抖。当第三幕开始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人们庆祝佳节的欢快声音,恰体现了世间对薇奥莉塔冷漠无情,漠不关心的态度,别人的快乐也反衬了她命运的悲惨。在与阿弗列德重逢后,虽然有喜悦的心情,但是背景却响起了深沉、叹息的音乐,死神的脚步临近了。
薇奥莉塔一生的命运是多么地坎坷和无奈,然而这不是她所能决定的,她是被社会压迫的下层市民,揭发了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剧本不仅饱含感情地写出了薇奥莉塔的不幸遭遇,为她的悲剧结局而叹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看完这部《茶花女》的歌剧,真的好像也能体会到薇奥莉塔心里的那种痛,也让我感到遗憾,一个沦落风尘的却又纯洁敢于追求真爱的女子为什么得不到好的结局,即使是给她一个平淡的余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