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科普小论文350字左右

2023-02-20 08: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科普小论文350字左右

(一)
蚂蚁开始是漫无边际地到处爬,爬近你放的甜食附近,就会嗅到甜味,然后慢慢地爬过来,……
这次,我写一篇有关科普的小论文,我的观察对象是一种小动物——蚂蚁.
  我们平常见到的蚂蚁身长大约1—2厘米,全身黑色或棕色,有一对触角和六条腿,身体明显分为三节,分别是头、胸、腹三部分.
  蚂蚁喜欢成群结队地住在一起,寻找食物时会单独走开.在一窝蚂蚁中,蚂蚁分别有工蚁、雄蚁和雌蚁三种,我们平常看到的只是工蚁,它的主要任务是寻找食物.要看到雌蚁和雄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等到蚂蚁搬家时,才能看到.在雄壮的蚂蚁搬家队伍中,那些身体肥大,长有翅膀的便是雌蚁,而身体较瘦小也长有翅膀的是雄蚁.在蚂蚁搬家队伍中,还可以看到有许多工蚁搬着白色的圆圆的东西,那就是蚂蚁的卵.
  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是甜味食物,如白糖和面包屑等.蚂蚁寻食的情况非常有趣,只要你把甜食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在旁边耐心地等待,仔细观察,就可看到蚂蚁寻食的全过程.蚂蚁开始是漫无边际地到处爬,爬近你放的甜食附近,就会嗅到甜味,然后慢慢地爬过来,先是用腿试探一下食物,看它有无反应,如无反应,它就会吃起来,并会试图把食物拖走.如果食物很大,它拖不动,它就会沿着来路回去叫同伴来,这时你仔细观察就可以找到蚂蚁的窝.蚂蚁钻进窝后不久,就会出来几只蚂蚁,沿原来的路线向食物方向爬去,爬到半路,有的蚂蚁会转回去,在路上碰到别的蚂蚁,它们会用触须交谈.不一会儿,从蚂窝到食物之间就会有许多蚂蚁.
  蚂蚁真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一、蚂蚁的外部形态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6足,体壁薄且有弹性,有膜翅,硬而易碎.
二、蚂蚁的生长概况
从卵到小工蚁要经过14天,通过幼虫、蛹等两个环节.卵为白色或淡黄色,细长形,大小为0.5毫米,形如米粒状.幼蚁为乳白色,前端较细,常做弯曲状,易被人们误认为是“蚁卵”.蛹是最后一龄,幼蚁体缩短,不食不动,被称为前蛹,前蛹蜕皮后即为蛹.蛹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常堆放在一起,也被误认为“蚁卵”.
蚂蚁的寿命比较长,个别蚂蚁的寿命长得惊人,有的工蚁可活7天,蚁后寿命可长达20年.但一只离群的蚂蚁只能活几天.这是由于蚁群内部明确分工和各负其责、相互依存的群体结构所致.这是其繁殖的基本因素.
三、蚂蚁的食性
蚂蚁因食性分为:低等种类,肉食性,以昆虫、小动物乃至病、死的大动物为食;臭蚁亚种,切叶蚁亚科及蚁亚科中的较高等种类,对动植物均能取食,尤喜蚜、蚧虫分泌的“蜜露”;其他大部分蚁类为草食性,多以枯物叶片、种子、果实、枝干等为食.
拟黑多刺蚁属较高等杂食性种类,可喂米糠、麦麸、豆类、糖类、瓜果类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蚕蛹、骨头、鸡蛋、死活虫等,也可用鸡饲料或自配饲料.
四、蚂蚁的生理习性
1.蚂蚁在15℃~40℃之内都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冬季低于10℃就进入冬眠.
2.蚁的土壤湿度应控制在10%~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90%之间.
3.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而且恋巢性很强.多数种类筑巢于地下,且食性杂,一般植、肉兼有.拟黑多刺蚁和其它蚂蚁一样,一般以窝为一个家庭.一窝中有蚁王(雄蚁)蚁后(雌蚁)有一个或数十个.工蚁专筑巢、觅食、育幼等,数量最多;兵蚁保卫群众安全,数量较少.
五、蚂蚁的繁殖习性
蚂蚁的繁殖的过程一般分为交配、产卵、分窝三个部分.当一窝蚂蚁达到一定数量时,蚁后就提前繁殖出雄性蚂蚁和雌性蚂蚁,时机成熟后雌性蚂蚁飞出窝巢交配后建立自己的窝巢开始繁殖后代成为一个新的家族.蚂蚁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完全变态就是由卵到成虫要经过幼虫期和蛹期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二)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的一个朋友来我家,一进门就兴奋地告诉我说:“今天有一个好消息.海口的海洋公园搬到了八所了,国庆期间举办科普展.听说还有200多斤的鲨鱼呢﹗”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真想快一点去看.
到了十月三日,我们一家开开心心地去灯光球场.买了票以后,我们走进去,先是看到琳琅满目的贝壳标本,让我目不暇接.在往左看,有海洋中的老寿星——海龟,海龟有大有小的,大的有几十厘米长,有100多斤,小的也有几斤呢﹗还有一只乌龟长得很奇怪,一般的乌龟只有椭圆形的壳,但是它的壳上却有好多的尖角,我认为它是盔甲乌龟,可它的真名是霸王龟.
我再往前走,看见一个缸里有鲨鱼,鲨鱼身上有一只吸盘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吸盘鲨是最懒的鱼,它自己不游,反而敢赖在海中霸王——鲨鱼身上.可鲨鱼不会攻击它,因为鲨鱼跟它是好朋友.”我问:“为什么鲨鱼和它是好朋友呢?”工作人员说:“因为它可以帮鲨鱼消除寄生菌.它的下面有一个像刷子一样的吸盘,可以紧紧地附在鲨鱼身上.”
后来我还看见了贝类之王——砗磲,听工作人员讲:“当时人们打捞上来的时候就有五百多斤重,去掉肉后,还有一百多斤重呢.”我想:如果我缩成一团,就能钻进去了.
我们还看了各种各样的贝类,有大法螺、鹦鹉螺……见了这么多的海底生物,今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求一篇350字的科学小论文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300字--400字的科普论文

  科普小论文[原创]

  在小学大约2年级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上我读我一篇科学文章——地球的吸引力,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了,世界名科学家牛顿在小的时候就聪明好学,有一天,他悠闲地坐在草地上晒太阳,那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牛顿坐在一棵树叶繁茂的大树下,这时,我可以想象那是多么地舒服…………..就在这时候,突然一个不名之物向牛顿砸了过来,牛顿一时被砸的头都晕了,等牛顿清醒过来了以后,才发现到了原来砸自己的这个可恶之物居然是一个小小的苹果,这时候牛顿突然想到了这个苹果为什么要向下掉呢?凭什么不向上抛还是向右向左抛呢?奇怪,这个问题真奇怪……..啊,于是极富有好奇心和探索心的牛顿,这时候可是来了劲,一溜烟地跑回了自己家里,去问问妈妈,又去问问亲戚朋友,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于是长大了的牛顿就开始了自己小时候的疑问之谜的研究,终于由于自己的苦苦研究终于有了成果,原来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才会这样,如果地球没有吸引力的话,那我们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就会全部飘起来。
  为什么地球会有吸引力呢?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gravitation)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说明了行星运动规律,而且还指出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动规律。他认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的引力外,还受到太阳的引力,从而解释了月球运动中早已发现的二均差、出差等。另外,他还解释了慧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才正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
  简单的说,质量越大的东西产生的引力越大,地球的质量产生的引力足够把地球上的东西全部抓牢 。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质量,就有引力.这是个规律,至于为什么,目前还不清楚.。

  磁场是运动电荷产生的,至于地球为什么有磁场,现在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

  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只要人人有像牛顿那样的研究能力和好奇新,那世界就会更美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