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班幼儿的概念界定幼儿论文

2023-02-20 07: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班幼儿的概念界定幼儿论文

小中大班概念界定文献有哪些

小中大班概念界定文献有《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是进行学前教育的学校。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

  幼儿园的常规 教育 是指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一天的生活安排和行为准则,特别是在大班教育显得极其重要。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常规教育的论文篇一:《浅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摘要:幼儿的常规培养主要包括了以下若干方面;如行为以习惯以及个人习惯的常规培养、卫生方面的常规培养、学习及其体育活动的常规培养等等。

  关键字:幼儿园;大班;幼儿;常规培养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可以更好的做好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过程,同时,幼儿的常规培养也是一个班级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些都为大班幼儿常规培养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一、爱的奉献、心的引导

  作为教师要在日常的常规培养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用心去引导他们,提升教师在幼儿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孩子能充分的去信任老师。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一言一行,不要盲目的批评孩子,觉得幼儿哪里做的不对、不好,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的去询问,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是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原因促使他们这样做。当得到答案后,我们要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当幼儿在一个问题上表现的比较好,比如;对其他小朋友以及老师有礼貌、可以独立把饭菜都吃干净、能自己独立的整理自己的物品或是自己叠被子等等。这时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老师要常对孩子说:“你真棒,做的真好,你是最棒的。”对于幼儿在任何方面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的和家长沟通,使孩子能更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使他们有意识的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对于大班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比如:我给班里每个孩子安置了一个“小书柜”,自从有了这个小书柜,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齐齐了,而且给我们教学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开放式的区域环境,让孩子们有玩、能玩,区域里的规则图示在区域值日生带领下能如实执行了,从此班上杜绝了你追我赶的坏习惯。

  要想更好的教育孩子们,我们教师更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要以自己为孩子们的榜样,要以良好规范的行为感染孩子,给予孩子们规范的形象熏陶。如果幼儿每天都在一个清洁的教室进行学习和游戏,老师的仪表整洁、物品摆放整齐,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亲切友好。正如“孟母三迁”的 故事 ,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样好的影响。因为老师可以说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和幼儿的感情也比较深厚,很多幼儿以自己的老师为榜样、为模仿的对象,这个时候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的方式、生活的方式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等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榜样的激励法,就是当幼儿在老师或父母身上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们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肯定,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比如;奖励幼儿小红花、小图章或是一些糖果等等。让幼儿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是自己要学习的,这样使其不断的在这样的反复中改掉自己不良的个人习惯。因为这时候幼儿对是非的辨别还非常的模糊,只是对大人们的表扬以及奖励很重视。我们的老师恰恰就是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点,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遵守常规纪律的小朋友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并以此为其他幼儿树立小榜样,用这样的 方法 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对于幼儿良好行为的肯定和表扬,是巩固其良好的个人行为最好的方法。被人重视、喜欢、肯定和表扬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孩子也是满足他们这种心理需求最好的方式。

  三、反复巩固、贵在坚持

  (一)我们要注意在日常的常规培养中,讲求适当的方式方法,不要急于求成,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简单到复杂,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幼儿良好的习惯渐渐的养成。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的稳定性不强,对于新的行为习惯或事物的接受、理解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指导,要多与幼儿交流,要耐心的指导。

  (二)一旦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以后,需要不断的去巩固和加强。这种巩固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点评,从而使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的养成和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巩固的基础上,教师更要鼓励孩子坚持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比如;在洗手、外出的时候,常常会发生拥挤、吵闹的情况,此时老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提醒,但是效果并没有预期的理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反复的提醒和规范,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行为习惯表现比较差的个别孩子要进行个别的批评教育。一段时间后大班的孩子就可以养成并遵守相应的规则。

  (三)要使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坚持。个人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老师要制定出一套有限的常规培养的方法,结合每天的常规培养和学习使大班的幼儿达到要求的水平。一套方法要有统一的标准和执行力度,不能一个课程的老师严格遵守,另一个课程的老师就不严格遵守,使幼儿松松紧紧,不利于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只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执行力度,才能使幼儿的常规培养保持稳定的状态。

  四、结语

  幼儿的常规,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也是带班老师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只要有爱心,拥有恒心,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促进幼儿良好的个人习惯的养成,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幼儿的各项常规教育培养以及良好的个人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做为一名幼师,对于幼儿的培养我们要从点滴做起,通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对幼儿进行常规的培养。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受用终生;相反,习惯养的不好将会影响他的一生。不良的个人习惯不仅仅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的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幼儿的交往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幼儿管理中要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常规培养,处处做个有心人,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当然,这些并不是只单靠老师一个人,而是需要全社会、家庭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幼儿做起,从老师、父母做起,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结题报告

幼儿期是幼儿行为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由于当前家庭教育的一些缺失,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到问题和挫折时,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对50名幼儿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发展规律,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采取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育措施,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将来幼儿进入小学做好能力的准备。
[关键词]: 解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的中心,不少父母把所有的爱都集中到孩子身上,溺爱、娇惯孩子、事事包办代替。有的父母怕孩子做事太慢,反而给自己惹麻烦,事事包办;有的父母过分偏重智育,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的父母怕孩子被同伴欺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小朋友玩,一遇到孩子与同伴间出现问题,就急于出面解决。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缺乏独立性,依赖他人。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退避,而这更易遭受挫折、失败,从而造成自卑的心理。
进入幼儿园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视野和活动范围日渐开阔,也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由于经历和经验缺乏,在活动中会遇到“这个我不会”的问题;随着同伴交往的深入,会遇到人际矛盾引起的冲突问题……。因此,“问题”实际上遍布于幼儿园生活的角角落落。客观地说:“有问题,找老师!”这句话并没有错,幼儿从各自的家庭来到幼儿园,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潜能,认识社会。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习得社会希望他们掌握的规范、知识和技能。但是,教师总是以最高权威的身份来解决问题是否就是恰当的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从教师方面来看,接连不断的告状行为不仅占用了她们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会影响她们的工作计划,扰乱她们的情绪。教师毕竟也是凡人,她们也会不耐烦。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不仅不能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且会使他们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当碰到不达目的不罢休类型的,和幸灾乐祸型的时候。其次,从幼儿方面来看,作为幼儿离开家庭独立面对的第一个社会机构。幼儿园的设置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不夸张地说,这种能力是幼儿日后立足于社会的基石。有研究表明,对幼儿来说,自我建构的策略系统较之成人的外部干预和发展更为有效,也更适合他们这实际需要。在世界学前组织香港分会举办的“文化与幼儿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美国的利·亚当斯就提出幼教工作者应培养当今儿童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期是行为能力开始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大班阶段是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学习过渡的最后一年,促进大班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树立不怕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其社会化的进程。能够帮助幼儿以后较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正确地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挑战。为此,本课题的选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二、研究的构想
(一)概念的界定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社会行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对在与人交往和对物的操作时所遭遇的行为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判断,独立的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解决策略。其中的行为问题包括人际冲突问题和遇到失败和困难时的弱表现问题。
(二)研究的目标
(1)了解幼儿在活动中形成行为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2)探索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外来因素对促进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
影响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同伴的作用等等。同样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注重智力发展占主流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是不够的。近几年虽然有所变化,如运用移情能力培养,认知冲突训练,价值澄清法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但是人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教师的权威过高,幼儿唯教师的指意是从,从根本上阻碍着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我们无法相信一个一有问题就向老师求救或是以跟老师的要求毫无二致作为认同自己行为表现依据的幼儿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协商和宽容。另外,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中,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其自我建构的,“教”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与发展,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如何帮助幼儿自我建构。上述的理论观点给了我们积极而有益的启示。为此,我们确立了“培养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这一课题,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面对困难和失败时有信心和独立意识,能尝试着独自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会期望成人的帮助或替代,消除孩子一些不必要的依赖,为将来入小学做好能力的准备。希望通过本研究教幼儿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教会幼儿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大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根据这样的目的,我们确定了以下的实验内容。
(1)设计活动,建立相应的道德认识观,促进幼儿解决能力的发展。(其中包括教学活动、情境游戏活动、小组谈论活动等等)。
(2)运用外在因素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包括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同伴的作用等等)。
(3)在交往过程中,引导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技巧。(包括倾听、陈述、达成共识等等)。
(四)研究的设计
1、研究的假设
①采用情境测验法,实地观察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再配以必要的访谈法和家长问卷法做为辅助方法。
②研究的程序分前测,教育实施,后测及分析。
2、研究的对象
本园大(二)班在册的50名幼儿为实验对象,同时选取幼儿年龄相同,教师素质相近的大(一)班为对比班。
三、研究的措施
1、提升幼儿意志品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他的名著《教育诗》中写道:“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是孩子产生意志薄弱和依赖心理的根源,一个人在幼儿期,会出现意志品质的初步状态。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专注、自律、自信和坚持,不好的意志品质包括任性、胆怯、懒惰和放弃,幼儿在学习独立解决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时,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开启问题的第一把金钥匙。
(1)帮助建立自信,认定问题可以解决
幼儿是在积极地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获得勇气的,正是这种勇气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客观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但前提是他必须有足够的自信,认定问题可以解决。孩子的自信心与承受力建立在他各方面优点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的充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其他方面的挫败,碰到困难时,孩子忘记了自己的优点,我们就借助优势激励法改变他变弱势的信心,比如,当涛涛在活动中遇到问题不能完成任务时,告诉他:老师相信你,你上次在学习跳绳时,一下就学会了,这么难的事你都做得好,这点小事一定难不倒你的。当幼儿取得成功时,教师以微笑、点头或赞许的目光及时的鼓励,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挑战。
(2)帮助学会坚持,培养解决问题的勇气
要想学会与困难周旋,还需要一些坚持和毅力。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观察到一些孩子愿意坚持,而一些孩子却缺乏耐心。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通常有两种态度,一是“算了吧,下次再做!”选择逃避;二是“ 今天一定要搞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