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引注意力作用
广告设计界一直遵循一条众所周知原理,那就是广告设计要能吸引人的注意、引起人的兴趣、让人产生欲望基础行动。吸引注意力是实现广告功能的第一步。那广告靠什么吸引人的眼球呢,毫无疑问,色彩是引起注意的很重要的元素。困为,受观在第一眼看见物体时所注意和感觉到的就是色彩,同时色彩的刺激强度属性也决定了人们是否能够注意到广告,是否被它所吸引。人在色彩的刺激中感受着色彩,而色彩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无穷无尽,那么色彩给人的感受同样也会无穷无尽。因此,要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对广告的商品形成美的印象,色彩的运用是最重要的、最快捷的途径。一般来说,色彩的视敏度越高,越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其次,广告商品的背景色与图形色的差距越大,即色彩明度对比和色相对比越强烈,对受众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就越大,就越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所以,也可以说色彩是诉讼消费者感官的第一视觉语言。
二、色彩的信息传播作用
符号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指那些有形的事物,能带给人明确的意义,如文字、图形、音符、数字等。其实,色彩对于广告设计来说,在一定程序上具有符号的功能。色彩所展示的人文性特征和视觉质感,为现代人提供了准确快速捕捉和理解的视觉语言信息。色彩不仅在画面中有均衡构图的作用,还传达着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着不同的色彩情感,从而使观看者与画面进行良好的沟通,起着传情达意的交流作用。比如,鲜艳亮丽的色彩有助于广告作品发挥增大注意力价值,彩色远比黑白更刺激视觉神经,从而使彩色广告作品吸引力大大增加,给人留下愉悦的第一印象。彩色画面比黑白画面更能逼真的再现商品的`真实感,还原产品的本来面目。广告通过画面所反映产品的质量感、重量感或服务内容,其真实感比黑白更具说服力,更能发挥广告形象的感染力。
三、色彩的感知作用
色彩是有情感属性的。科学表明,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会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在广告设计中我们往往能巧妙的运用色彩情感,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引起消费者的情感联想,吸引其兴趣,加深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记忆,让人产生购买欲望并最终购买。而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是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和空间感。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由于联想而形成的。通常红、橙、黄色常使人联想起东方旭日和燃烧的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蓝色常使人联想起高空的蓝天、阴影处的冰雪,因此有寒冷的感觉,所以称为“冷色”;绿、紫等色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暖,故称为“中性色”。例如,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饮料――百事可乐就用“蓝”色做为其主色调,让人联想到大海、冰山。给你清爽、轻松的感觉。
物体表面的色彩不同,看上去也有轻重不同的感觉,这种与实际重量不相符的视觉效果,称之为色彩的轻重感。我们通常认为以下的色彩为轻感色,如白、浅绿、浅蓝、浅黄色等;让人感觉比实际更重的色彩被称之为重感色,如藏蓝、黑、棕黑、深红、土黄色等。如设计男性使用的产品广告时就可以使用重色,而女性广告产品使用轻色。另外,还可以把原有物体的轻重感觉加以转换,而使色彩的轻重感成为广告创意的素材。
色彩的空间感指的是,色彩可以让人感觉到扩张或收容、进或退的动感。比如,我们一般认为浅色、亮色和暖色有扩张的感觉,而暗色、冷色就有收缩的感觉。而互补色具有较强的色彩进退感,如红和绿就会感觉红进绿退,还有黄进紫退,白进黑退等等,另外亮暗色、高纯度与低纯度、有色彩和无色彩、暖色和冷色之间则是前者进后者退的感觉。在广告设计中可以运用这些空间的感觉,如招贴、报纸、路牌等广告的环境比较差时,利用色彩的进退感能够让广告突显出来,利用色彩的空间感觉来加强广告的注目率,使广告能够在感觉上逼近受众。
四、色彩的消费导向作用
广告最终是为产品销售服务的。我们往往利用广告中的一此色彩来激发消费者的心理反应,使其产生购买欲望,最终形成实际的消费行为。比如,在中国,红色往往代表着喜庆、喜事、过节、开心,所以红色在中国运用的非常多。如,在我们饮料广告中,就有可口可乐、王老吉、加多宝等等,都运用了“红”色元素,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引起消费者的联系,使其成为办喜事、过节等开心时候的消费口。当然,有效的运用色彩,还非常有助于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为企业产口的形象注入活力。据国际有关组织调查表明:在不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颜色的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可见色彩具有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功效。在王老吉与加多宝,对于“红罐”的争议,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了这点。
总之,广告的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让消费者感觉好,产生购买欲望、达成销售的目的。色彩是广告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块,也往往是给受重的第一感觉。其在广告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视觉对色彩有很强的辨别力,能够识别上百万种的色彩,因此色彩就具有了丰富的表现力。使现代广告体现商家营销策划理念和为客户服务的精神情感。下面是我分享的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一起来看一下吧。
色彩是广告很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色彩极具视觉冲击力,同进又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反应与变化。因此对色彩的准确应用是广告设计表现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其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视觉冲击,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广告色彩的功能是向消费者传递某色彩能够让人出现兴奋或者沉静等感觉,一般红色或橙色等暖色调系列,高明度或者高对比度色彩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反之蓝色与绿色等冷色系列,明度较低或者对比柔弱之色彩给予人以沉静的感觉。在平面广告设计的过程中,应用让人兴奋之色彩以刺激人们的感官,从而让人兴奋,进而留下极为深刻之印象。一种商品的信息,广告色彩对商品具有象征意义,通过不同商品独具特色的色彩语言,使消费者更易识别和产生亲近感。
其次,色彩能够形象化地反映出商品,它肩负着表达主体情绪、强化创作宗旨、引起人们的注意、唤起人们的兴趣、令人们有所欲求、记忆、引导人们有所行动的任务。所以,运用平面广告,能够让商品更加逼真地得到再现。
最后,运用色彩以提升商品所具有的档次,更好地提升商品之身价,从而表现出商品所具有的档次,应当借助于色彩之庄重和华丽,从而充分地展现出商品所具有的高档形象,尤其是那些金银首饰、名牌手表及礼品之类的广告,更应运用色彩以表现商品所具有的质量。
1 充分认识各色彩的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由于色彩具有广泛的视觉传达功能,因而,在广告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各种色彩的物理的、生理的、社会的作用,尤其要深刻认识和准确领悟其在人们心理上的特定作用,掌握并驾驭好色彩与特定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诱导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反应上的运动规律,切实实现其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社会功利层面与艺术审美层面上的全面的价值。例如:在广告设计中,红色色感是温暖的,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的视觉疲劳的.色;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蓝色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头脑冷嘲热讽静的色;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绿色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融合,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这样使得绿色的性格最为平和、安稳。是一种柔顺、恬静、满足、优美的色。
2 色彩要符合产品的属性
当我们创作一件广告作品时,主要考虑的是在制作完成之后能贴切地诠释出自己的创作意念、符合要求的美感、传达商品的重要信息等因素。不同产品表现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家用电器要表现高科技、精确、人性关怀,食品要表现新鲜、美味、营养丰富,服装要表现穿着者的个性品味、生活主张等。色彩感觉为设计师进行“对症下药”提供了应用的依据,特别是对产品形象色的应用,在广告中比比皆是。产品形象色是产品外貌呈现的固有颜色,例如:蔬菜的绿色,橙子的橙色,番茄的红色,咖啡的深褐色。运用形象色有助于消费者快速地判断产品的性质,产生品质上的相应联想。例如:食品类商品一般都会用到鲜明而且丰富的色调,而红色、黄色与橙色能够强化食品所具有的美味和营养;而绿色则强调的是蔬菜与水果等之新鲜;蓝色与白色注重于食品之卫生。化妆品类商品一般都会用到白色等柔和的色彩或者脂粉类的中性色彩,能够体现出女性高贵和温柔等性格特征;而男性化妆品一般比较多的应用黑色或者单一的纯色,从而展现出男性之庄重和大方。
3 色彩应用要符合企业视觉形象系统的用色规范
就像产品有产品的形象色一样,企业也有企业的形象色。企业形象色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中,很多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提升自身的整体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广告宣传中为了让消费者在众多品牌中识别出自己的产品,企业通常采用统一的宣传用色,并逐步形成具有标志性的色彩形象,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力。
4 色彩要能够增强消费者的记忆
在广告信息泛滥的现代社会。许多广告都没有被消费者注意。即使那些引起了消费者注意的广告可能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就被遗忘。现代商业广告不仅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唤起消费者的兴趣。更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并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这样才能最终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现代广告设计就要寻找并创造出广告消费者的记忆点。而独特的色彩语言的运用就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消费者永远记住的牢同记忆点。
[1] 张福昌.视觉传达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 约翰内斯 伊顿.色彩艺术[M].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3] 杜新,王磊.色彩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1)
[4] 许嘉.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C].内蒙古大学,2012.
[5] 金容淑.色彩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6] 漆明文,孟瑞娟,蒋建民.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
[7] 周钧,崔唯.视觉传达色彩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