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浙江省造光绪元宝“楷书”版银币之谜
关于这枚钱,钱币学者孙浩介绍说:浙江地处沿海,通行洋银甚早,清季虽已设厂造币惟大量产制银元是民国以后的事。由于筹建较迟,光绪二十五年浙局开铸后即奉旨停工,机器拆迁他处;营运期间所出银币数额不多,因正面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碑文的书法,俗称“魏碑”。然而存世另有一种铭文为楷体之“浙江楷书”,极罕见。惜国内文献记载欠缺,故早年藏界对其出处及年代的说法纷纭,莫衷一是。“楷书”版在多数钱币书籍之记载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如大陆出版之钱屿《金银货币鉴定》、董文超《中国历代金银币通览》、李晓萍《中国近代金银币图典》、台港之张惠信《中国货币图录》、林国明《中国金银币目录》等,包括由杭州市钱币学会编辑出版之《浙江钱币》一书皆如是说。
浙江首座正式的造币厂是在浙江巡抚廖寿丰向朝廷准设浙江银元局后,自德国购置机器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正月开铸。而后来清廷却以各省设局过多,成色重量参差、不便商民使用,荼靡经费,于该年四月下令除特许外均停铸银元,因此其即于是年七月奉旨停工,设备拆运至北京,作为筹办“京局”之用,后京局造币厂在次年毁于八国联军战火。浙江当局因此也没有再继续生产银币。因此“浙江省造光绪元宝”银币实际流传下来的数量相当稀少。
本人三十年前有缘得到一枚浙江省造光绪元宝楷书(缶宝)七钱二分银币,当时不知其价值,近来从网上查询得知其珍稀。该币从网上查询之档案完全吻合,该币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浙江省在尚未筹办好造币厂之前,国内湖北银元局(背面英文证明)代铸样币。该币楷书端庄秀丽、铸工精良,龙图及楷体字口深峻,镜面版底精铸,均匀淡彩银光,精美绝伦。从实物痕迹中可看出当时同批铸品可能销毁(流通过程中无法形成此痕迹),因浙江银元局正式开铸(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没有采用楷体(采用“魏碑”字体)。从实物中看出该币银色滋润,光泽柔软,声音脆而洪亮,柔和悦耳,余音悠长,淡淡墨色呈油汗状物包浆,层次色泽十分丰富,流通磨损痕迹自然,边齿规整均匀,齿内包浆十分明显,币面币背机铸纹(特别是“江”字周围机铸纹理)清晰可见。该币正面整体金黄色(镜面版底精铸)呈样币形式,而反面色泽并不匀称则以普通流通币形式出现,因浙江银元局当时只需正面币模(样币正面即可,后面来历说明)。该币因何原因流落民间不得而知。直径39.7mm,厚度2.4mm,重量26.87克。
结论:由于筹建较迟,浙江省在尚未筹办好造币厂之前,委托湖北银元局试铸了该款(楷体)样币,浙江银元局打破了各省千篇一律、千钱一面(楷书体)样式,选择了“魏碑”字体。注“魏碑”版的由来(即浙江光绪银币由来):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1897年1月),浙江巡抚廖寿丰请准后向德国购置机器,订购设备时包括样币和模具(二十三年浙江省造,来自德国奥图·拜赫厂档案揭露),由于交付时(奥图·拜赫厂档案记录:1898年2月16日即光绪二十四年一月二十六日交付)正面币面上所标示的“光绪二十三年造”与实际年份不符,故正面币模弃用。浙江银元局需要正面币模(背面币模随德国设备而来),只好委托当时国内铸模工艺比较成熟的湖北银元局设计,而湖北银元局只是将自己的正面币模去掉“湖北”加“浙江”并铸成样品呈浙江审核(即:背面无作用,只是镶配上去才能铸成正面样品),浙江银元局审批未通过,重新要求湖北设计另外一种款式(“魏碑”字体,见:2015-07-19,新浪博客深谈『1899年浙江省造魏碑体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试铸样币』的特征及防伪设计)。最终正面采用湖北“魏碑”模具,反面采用德国“二十三年造背面”模具。(见2018年5月30日,孙浩:【史海钩沉】浙江“二十三年”与魏碑版光绪元宝银币)
(本图片本人实物拍摄并填补了百度百科“浙江省造光绪元宝缶宝七钱二分”空白)
摘自网上各位专家对该款国产样币的评论:这枚浙江省造光绪元宝整体呈金黄色,熠熠发光的钱币造型给人一种贵族之气,也同时展现出它距今年代的久远。钱币的设计非常精致,不仅图案保存完整,刻字还异常的清晰,这在当今的钱币市场中已经变得并不多见,小而精的造型更是让众人大开眼界。楷体字磅礴大气、镌刻细腻、分布匀称、字体清秀挺拔、笔画刚劲有力,端庄秀丽、犹如石碑。整个币面的造型非常和谐美观。背面中央精刻着全身舞动的飞龙,神龙目光炯炯有神、身姿娇健、霸气威武、纹路清晰、如刀刻所成。整器历史留来的沧桑感清晰可见,品相完好、币面干净、字迹清晰、色泽温润、包浆纯正、小巧别致、异常精美,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考古价值和收藏价值。
关于揭开“浙江楷书版银币”谜底的来由:浙江“楷书”如此,本人百思不得其解,近来看到2018年5月30日孙浩:【史海钩沉】浙江二十三年与魏碑版光绪元宝银币的文章,才解开谜底,而此币图册2018年5月30日之前已上百度(6月17日更正为1898年)。
关于“浙江楷书版银币”改刻问题的释疑: 改刻必有痕迹,流通币与样币不同(样币版底为镜面Proof),还可用高倍放大镜检测或用超声检测字体内部结构,再说改刻者也不可能改刻如此无隐蔽、离谱的东西。而该币正面版底为镜面Proof、“江”字周围机铸纹理、包浆、秀丽字体都证明是原币无疑。
论文:
1948年,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解放区人民政府商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于当年12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从1948年底到1990年,42年间我国共发行四套人民币、七种金属币、十一套流通纪念金属币。自1979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金、银贵金属币,累计达一百余套。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期是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其前期尚处战争环境,因而印刷地点多,共发行了十二种面额、六十种版别。第一套人民币俗称旧币,其一万元等于第二套人民币的一元。
第二套人民币自1955年3月1日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发行十一种面额、十三种版别。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起开始发行,到1981年止,共发行十种面额、十二种版别。第三套人民币设计精美,印刷清晰,是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设备、纸张、油墨和先进工艺印刷而成,防伪造性能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的五元券被国内外公认为纸币精品。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至1988年9月22日,共发行九种面额、九种版别。第四套人民币设计第一次用手工雕刻领袖肖像和其他人像做图案主景;票面上的人像、风景、装饰图皆精细生动、庄重大方、布局合理,显露出我国民族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现代气息,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我国的人民币印刷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防伪技术,印制过程中采用了机雕、手雕综合制版,先进的接线印刷技术,固定水印钞纸等特殊方式,防伪性能甚佳。如第四套人民币,采用手工雕刻人像主景、特种油墨及其他技术手段,使其具备了高水平的防伪能力。
对于一般人来说,说别伪造的人民币也是能做到的。以第四套人民币为例,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一看二摸三检验”。一看:用眼观察,真钞人像图案点、线光洁清楚,线条深浅粗细富于变化而不紊乱,既逼真又传神;票面上的图纤细清晰,色彩过渡自然。二摸:用手指轻抚票面,隐约似有凹凸感,真钞纸质虽薄但坚挺且富韧性。三检验:举起钞票对着阳光或灯光,在人民币左侧明显可见水印图案。如五元币是古钱币,十元币是农民头像,伍拾元币是炼钢工人头像,一百元币则是毛泽东同志头像。
建国后的金属流通币,从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迄今已发行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共七种金属硬币。从1984年10月1日起,我国又先后发行了有面值并兼流通、收藏双重功能的纪念币十一套十六种,如建国三十五周年一元纪念币,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国际和平年纪念币等等。
我国金、银贵金属纪念币生产起步较晚,但成就斐然,举世瞩目。首先是品种繁多,如熊猫系列金银币、中国生肖系列纪念币、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币、珍稀动物纪念币等等。其次,我国贵金属币铸造精湛、规格齐全、成色标准、工艺特殊、造型优美、装璜高雅,在世界贵金属币中独树一帜,是国际市场的精品。1983年,“中国壬戌年纪念银币”首获国际大奖。1985年,“中国熊猫金银币(83年版)”、“马可·波罗纪念币”等又获三项国际大奖。去年9月,我国又成功地生产出材质不同、色泽相异的金、银镶嵌币,成为第三届香港钱币展销会的珍贵纪念章。
,小钱币大历史是指中国古代小钱币的历史,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小钱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中国的青铜器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此后,小钱币的发展历经了多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小钱币的多样性。
小钱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中国的青铜器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此后,小钱币的发展历经了多个朝代,比如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小钱币的多样性。汉代小钱币以铜为主,多为圆形,上面有“汉”字,有的还有“贯”字,有的还有“宝”字,有的还有“福”字,有的还有“宝”字。三国小钱币以铜为主,多为圆形,上面有“三国”字样,有的还有“宝”字,有的还有“福”字,有的还有“宝”字,有的还有“宝”字。两晋小钱币以铜为主,多为圆形,上面有“两晋”字样,有的还有“宝”字,有的还有“福”字,有的还有“宝”字,有的还有“宝”字。南北朝小钱币以铜为主,多为圆形,上面有“南北朝”字样,有的还有“宝”字,有的还有“福”字,有的还有“宝”字,有的还有“宝”字。隋唐小钱币以铜为主,多为圆形,上面有“隋唐”
货币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货币就兴起了。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所以来久远,自高辛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
”班固《汉书·食货志》也记载。
“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兴自神农之世。
”《初学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
”等等。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
货币的发展
最早的货币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
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
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
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
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统一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
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
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钱币改革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通宝钱。
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 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
自此,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汉“五铢钱”
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
这次改革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
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2)纸币产生的过程
大约在宋真宗年间(998——1022)成都的16家商号制作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钱铁流通。
这就是最初的纸币。
这种交子因是私人发行,所以史家称其为私交子。
发行交子的富商称为交子铺或交子户。
由于私交子的信用度较低,交子在流通中不能兑现,引起诉讼。
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 *** 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并在四川设置益州交子务负责交子的发行事宜,次年开始发行交子。
这是 *** 发行的交子,史称官交子。
官交子的发行3年为一界,界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子,每界确定最高发行限额,用铁钱作为发行准备。
到了南宋,交子由户部掌管发行。
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了一次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
这样,全国的纸币就统一了。
*** 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 *** 在法律方面做出规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