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论证辛亥革命2000字论文

2023-02-20 06: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证辛亥革命2000字论文

论述:辛亥革命对我国君主制度的终结,历史意义及启示,1500~2000字!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这次革命中,资产阶级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制定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奋斗目标,最终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催垮了清王朝,建立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超过了前人为寻求国家出路而进行的一切斗争。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王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3. 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4.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如:以公元纪年,改用公历;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不再行跪拜礼;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的称呼;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等。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列宁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从根本上说,由于当时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的力量远远大于革命力量。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甚至有人主张“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有的还另建党派,自立山头。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同党人心之涣”。

  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2.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不彻底分割中央集权,民主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胜利了也不能巩固。联邦制政体是解决中国社会矛盾冲突,乃至和平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途径。在我国国家结构的组织上,采纳联邦主义因素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将有助于实现更加有效的政府治理。通过一部分政府功能的下放,地方性的公共产品由地方政府提供,中央政府则可以致全力于全国性的重要事务。单一制不利于发扬民主和创造力,因为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权力太大,管制太多,在中央和高级地方政府造就绝对权力,使地方政府官员无时无刻不在看上级的脸色行事。从而导致了中国的政府官员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百姓负责的政局。此外,单一制要求政府机构上下条块相属,中央有多少个机构,到了省、地、县、乡镇里就要有多少个与之“对口”的机构,重峦迭嶂,数不胜数。而联邦制的基础是分权。联邦和地方分权、地方和地方分权、联邦内部又各司其职。中央权力的弱化有助于遏制腐败。分权有利于发展全民的民主、自由,不再有条条块块的机构设置,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机构,从而消除一切不必要机构、裁汰一切冗员。政府精简了,权责明晰了,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单一制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中国已被单一制钳制了两千多年了,帮助国人重新认识联邦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没有文化的革命,不移植西方社会实行的民主政治及其自由主义文化,要从中国这块土壤中种植出民主和科学是根本不可能的。辛亥革命尽管由于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广泛的人民群众运动作它的先驱,有当时不断发生的“抢米”、“抗捐”、“抗税”、“保路”等群众自发性的斗争和它相呼应,能够迅速取得推翻清朝政府的胜利,但也正是由于整个社会没有广泛地树立联邦制、三权分立、尊重人权的理念,因而也就没有能够摧毁封建主义赖以存在的专制文化基础,而使辛亥革命必然趋于失败。
  由于清政府残酷的思想控制,直至甲午战争后,民主概念方才得以有限的宣传。对于自由主义和个性解放思想荒芜,民主不知何物的封建社会,当辛亥革命突然成功,民主政治对那些仅是反抗满族统治汉族官僚,必然是对他们的利益是有害的,最终导致政党政治失败。后来的新文化运动自然企图对自由主义和民主宪政进行补课,可依附于强权的舆论和中国知识分子却继续做出迎合强权政治的宣传鼓动,虽然喊出了“打倒孔家店”,在大小封建军阀控制的舆论工具下,社会并没有从思想深处对封建文化和专制制度进行批判和清算,更没有自由民主和实质和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自由主义思想受到限制和歪曲,联邦制改为联省自治而被大统一所驱除,宪法被总统拥有一切权力的王法所替代。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的形式是分权和约束权力。由于这些对于集权的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或政府都是不愿意面对的。因此,民主被作为欺骗民众的词藻,任何实质的内容都不可能得到宣传和落实。相反集权的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却得到宣传。国家主义和党独裁受到刻意强化,后来逐渐被国民党和共产党所控制,1923年后,新文化运动逐渐被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所垄断,形成了强权政治和法西斯政治文化不可否认,政治和文化开始真正走向平民,越来越多的工农兵加入到国民革命运动中去。“打倒

  列强,除军阀,我们要做主人”,“打土豪,分田地”。民主变成口号,变成了反奴役、反压迫。革命者们在形式上赢得选举权,但他们的票往往被强奸意志投向杀人最多的人。这种集权式的政治和文化是最反动、血腥的,是人类黑暗的集大成。中国社会因此进入最黑暗的时代。

  今天我们惋惜辛亥革命的失败,悲痛饱受苦难和屈辱的中国社会仍在封建社会黑暗的深渊徘徊。中国社会成了“封建主义”的代名词。从春秋以来,封建主义便占据了历史的舞台。多少起义此起彼伏,可是封建主义就象一个大风车,转来转去,还是轮回。封建主义阻挡中国社会进是中国社会黑暗腐朽的总根源。然而,一切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诸如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让与的权利。人们建立政府是为保障上述权利。任何政府一旦损害这些权利,人们就有权改换它或废除它。民主、自由、平等和博爱展示了中国社会的目标。任何政治人物和政党集团妄图扭转中国社会前进的巨轮,都无异螳臂当车,必将被压得粉碎!

论述辛亥革命(2500字左右)

关于辛亥革命100周年的2000字左右的论文

  近一个世纪之前,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如同站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口。
  摧枯拉朽的革命,掀翻了统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然而,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唤醒,封建痼疾却未能去除;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已经建立,“良政治之建设”却远非坦途。辛亥革命先驱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之精神,树“振兴中华、迎头赶上”之雄心,面对袁氏窃国、军阀割据,干戈扰攘、民生凋敝,却只能感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务须努力”。

  谁来赓续辛亥一代开创的伟大事业,唤醒亿万民众,推动社会进程?谁来带领中华民族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怎样引领曲折前行的中国迎向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辛亥革命以其伟大的成功与沉痛的失败昭示世人,如果不能提出一个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最大程度地团结各阶层全民族的力量,不能建立起支撑现代化国家理想的制度框架,便无法救斯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彻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以辛亥革命为起点,承续孙中山先生等辛亥一代开创的伟大事业,这个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组织纪律严整、思想高度统一、社会动员能力强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以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凝聚亿万人民的力量,以民族复兴的使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步伐。穿越90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从“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力量,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开辟了新纪元。

  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示震动世界,辛亥革命先驱的“建国梦”已成为现实;当奥运会、世博会接踵而来,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数仁人志士的“强国梦”也正日渐清晰。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人类发展史的壮丽史诗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最有力的推动者、最可靠的组织者、最坚强的领导者。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当代中国发展壮大、全面进步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中华民族告别屈辱、走向振兴的沧桑巨变,我们将得出这样的历史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迎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来,伟大的祖国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惊天动地的奋斗,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百年来的经验证明,现代化不是一个自发的历史进程,而是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才能完成。在后发现代化国家,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对于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