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底的《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期刊大盘点》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称《格言》为“异军突起的新秀”,并将此定义为“格言现象”,倡导期刊界关注研究。2006年中宣部出版局《出版阅评》辟专刊评论《格言》:“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充满哲理,富于智慧和情趣,探索出一种有别于《读者》《青年文摘》等大刊的特色办刊之路。”2007年2月《格言》被评为“北方十佳期刊”,与《读者》《十月》等十家名刊同时获奖。2007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和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联合举办“百种优秀期刊进连队”活动,《格言》因其出版规范,内容健康而与《读者》《故事会》等100种优秀期刊同期入选。倾听《格言》2008年11月15号 格言出版社出版 《格言100期珍藏版》(2008年增刊)2008年12月下旬 格言出版社出版 《格言贺岁版》(2008年增刊)2008年12月28号 格言出版社出版 《格言新春版》2009年9月1号 格言出版社出版 《老师,老师》(2009年教师节增刊)格言出版社先后在2008年下半年出版增刊当今国内文摘类期刊大有泛滥之趋势,这样就必然会鱼龙混杂。在众多的文摘类期刊当中,《格言》(半月刊,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虽然是一个后起之秀,但却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原因很简单,就是定位准确,同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格言》是一份以“开启语言智慧”为主题的全彩版文摘杂志,创刊于2003年底,其宗旨是把自己办成青春语言的家园,从而提高读者语言智慧,提升语言修养。该刊所摘作品,内容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和青春气息,语言风格个性鲜明,特别是以“颠覆”传统认知的手法撰写的《格言新说》常常能给人一种有益的启发。
我也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好像叫《漆衣》。我大概回忆一下剧情:
那时清明刚过,我撑着八骨的油纸伞。那昳丽的少年散漫地倚靠在树上,阳光从树的间隙里渗透下来。
我自顾自地在树下玩,他请我吃他采的浆果。后来,我们混熟了,他有时也会捉弄我,我气急了,就说他八成是个妖怪,他只是淡淡地笑。
我每天依旧去找他,爷爷说后院里有个炼墨的精灵。嘁,他才不是精灵,就算是,哪有那样爱捉弄人的精灵。我的字写不好,手心被先生打得像桃花一样红。我哭着告诉他,少年只拿出来一支笔,淡淡道:“写”,写什么?哪知他手轻轻一挥,门就关上了,他轻轻握住我的手,我感受到他身上的微凉还有淡淡松烟墨的气息。
我发现他常常出神地看着一幅画。那画里的女子极美。我好奇去问他,他刚一开口,“她呀,”带着深深的思念和眷恋,我就感到心头一酸,忍不住跑了出去。
这之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忍住不去后院找他。
可是,这天大雨,我感到莫名一阵心慌。我再也忍不住了,我要去找他,立刻!马上!
我慌乱地踩着雨水跑进后院,这间屋子在大雨下显得破败不堪,我推开倾颓的朱漆门,终于看到了他。但是他已经倒在了地上,面色惨白,我赶紧去扶他起来。
“傻丫头,哭什么”少年的脸渐渐变得像纸一样白,从他那件繁复的、绣满大团张扬的牡丹的衣服里渗出水来“没关系,我只是一块你做的松烟墨而已。”
我抽噎着:“是不是原来每次取墨都是你的本体,你怎么能,怎么可以伤害自己的身体!你研墨时,该有多疼!”
他的声音也因为虚弱而微微颤抖“前世呀,你是制墨世家的大小姐,却因为想去学习制作松烟墨,而女扮男装,去花家当帮佣。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做出了我,可惜世事离乱,我就被你慌乱中丢弃在了花家。后来我渐渐有了意识,却因为修炼不够,无法脱离本体。直到这一世,我才找到你。那画里的女子,就是前世的你呀。”
我小心地把那块松烟墨呵护在怀里,拿一张张又一张的宣纸把它包起来。可是,于事无补,墨里仿佛有渗不完的水。
“花宝,你真厉害,你再找不到我,我就要消失了。”
我气急了,他还有心情玩笑,“你为什么不出了后院,去找我!”
“我离不开这个院子。”
时隔多年,我闻着空气中清浅的松烟气息,仿佛都还是那一年夏天,一个少年,袖里笼了一块松烟墨,为我细细研了。
梦境离乱,陪你黄泉忘川错对;
世事轮回,伴你生生世世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