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有关全球极端气候变化的杂志

2023-02-20 03: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有关全球极端气候变化的杂志

汉斯出版社有本气候变化研究快报,有涉及到这个领域

《自然地理》不是今年2019年的天气为什么如此异常,而是学术权威对于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的了解少得可怜,

不赞同您的观点。《自然地理》是比较权威学术杂志。2019年的天气如此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气象学界大牛云集,他们对今年天气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发表的学术观点很多,可以通过查询气象学术资料来了解气候及气象;此外,天气预报只是利用卫星等工具对天气预报预测,由于人类能力有限,所以不能百分之百预测天气状况。

气候变化致近1亿人挨饿,过去五年高温死亡人数增七成,释放了什么信息?

气候变化致近1亿人挨饿,过去五年高温死亡人数增七成,这释放了环境气候恶劣加剧的信息。

一、气候恶劣带来的惨痛教训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大量释放这些气体会加剧温室效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反弹到历史记录,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值更是达到两百多万年来最高数值。全球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导致全球近1亿人挨饿,过去五年高温死亡人数增加了68%,近七成。

气候变化还加剧了传染疾病的传播,跟上世纪50年代相比,美洲高原、非洲等地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速度都有所提升。这份报道中还指出,就在我们说话的间隙,可能就有一人因气候变化死亡。全球范围内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空气污染不断加重,每年有120万人因此死亡。

二、释放了什么信息

报告中触目惊心的数据,释放了环境气候恶劣加剧的信息。全球变暖导致多国出现极端高温气候,这导致大地大旱、粮食减产。如果各国还不重视环境问题,到2050年将有1.3亿人将面临挨饿,2080年人数将提升到2.6亿。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增多,比如洪水、干旱、暴风雨、海啸等。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无法跟大自然抗衡,我们不能改变大自然,而是要顺应自然。气候变暖导致南北半球冰川不断融化,我们的后代将要承受“大自然的报复”,届时海平面提升、极端天气频发、古老病毒肆虐、物种消亡等。

如果全球不齐心保护环境,将来人类的健康、粮食、生活都将受到重创。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本。气候变化加剧将导致粮食减产,长期以往可能会发展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三、综上所述

气候变化致近1亿人挨饿,过去五年高温死亡人数增七成,这释放了环境气候恶劣加剧的信息,也意味着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

-9.9度,南半球大降温,南非24小时19城冷出新高,又是极端气候?

2021年地球真的是太神奇了,极端性的气候现象可以说非常明显,前段时间大家应该也看到了,北半球地区的极端性高温非常罕见,其中北美地区的高温屡次刷新,美国加州死亡谷地表温度升至达到了81度,虽然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气候难以置信,特别是面对“空调”缺乏的北美地区来说,这种气温根本就不会出现。

然而这气温的变化确实存在,并且是可以确定的,所以在高温的影响之下不少人也死亡了,同时,北极圈的气温也出现了飙升模式,“雷暴天气”也频繁上线,科学家们在不断呼吁,气候可能真的已经“变了”,不过北半球出现了这样的极端性高温,降雨等问题也很严峻,同时南半球的气候也变了。

北半球遭遇了极端性的高温,降雨等天气。南半球地区也遭遇了极端寒流袭击,可以说波及强度非常大,据南非国家气象局当地时间7月23日晚通告称,受极冷寒流影响,南非多地最低气温打破 历史 纪录。什么情况?地球真的是“冰火两重天”了,一边热,一边冷真的是太强悍了。

南非当地气象局也公布了数据显示,其中有19个城市创下了新的气温纪录。其中约翰内斯堡的气温降到零下7度,上一次1985年7月19日记载的纪录是零下6.3度,金伯利的气温降到零下9.9度、(-9.9度)(2000年7月是零下8.1度),成为21年最低的气温,在强降温的影响之下,部分地区的降雪也规模覆盖而来。

所以这样的极端性气候变化,冷气团的大规模袭击,真的是太罕见了。不过据气象学家预测,气温大降,很快将恢复正常。所以这也算是短时间的极端性寒冷气候,不用担心,但是这次的气候变化,能够说明极端性的寒冷天气是相当罕见的,竟然19个城市创下气温新低,未来地球气候可能真的要大变了。

在2019年,《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指出,科学家们已经发出警告,我们地球的9个地区可能已经出现了“临界点”,这对人类来说是一次灾难性的影响,并且报告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的突发性和不可逆转的威胁越来越大,其中包含了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其中只有非洲,亚洲大范围地区稍微稳定一点。

包括南北极地区的气候可能都已经进入到了“临界点”状态,例如: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之中,瑞士冰川的融化屡次创新高,其中可能在本世纪末,冰川损失达到90%,如今已有500多座冰川消失。所以,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地球的变化也是越来越强。

而再来看看南非的这个极端性,大降温,很明显只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一种,也是属于极端性的天气,在全球变暖之下,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极端性高温、极端性寒冷。大家经常用一句话来说我们地球的未来变化,那就是“热的时候更热、冷的时候更冷”,这就是极端性的气候变化,所以根源还是“全球变暖”带来的。

如今我们地球的气候很可能已经大变了,虽然《自然》杂志说明了有9个地区,气候临界点可能已经出现了,但是这也说明了气候的演变已经越来越复杂了,人类如今看到的一切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必须加快对气候变化的控制,我们才可能看到这些极端性的气候缓慢“撤退”,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地球气候确实越来越极端化了,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人类真的应该“苏醒”了,如果还在说地球气候没变化,全球变暖没有影响等等,那么当气候一旦“冲破”临界点,全球都将遇到极端性的天气模式,这样我们再想进行气候的改变,可能性都非常低了。

所以,如今针对气候的变化,我们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等等,全球“齐心协力”才可能改变这一切。2021年5月,地球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19ppm,再次创下了罕见的新高,这说明人类对气候的改变还没有产出成果,并且排放还在上升,所以要想改变气候,这一点必须要做才行。

虽然说,如今人类在提倡火星移民,但是短时间是难以实现的,并且改造火星可能都要上百年才能居住,所以如今谈火星移民,还不如保护地球来得比较实际一点,只有地球保护好了,火星成为人类的“第二地球”的希望才可能更大一点。

总环境是什么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总体环境科学)是一份涵盖环境科学的每周国际同行评审科学期刊。它成立于 1972 年,由爱思唯尔出版。发表关于总体环境的原创研究,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圈。

该编辑,总编辑是DAMIA巴塞罗(理事会全国高级科学调查德Científicas),杰伊·甘(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和菲利普Hopke(罗切斯特大学)。根据期刊引用报告,该期刊的 2020 年影响因子为 7.963。

邀请具有广泛影响的原创和高质量跨学科环境研究论文的贡献。将主要考虑显着促进基本理解和关注多个领域相互联系的研究。实地研究优先,而描述实验室实验的论文必须证明方法论或机械理解方面的重大进步,并与环境有明确的联系。不考虑新颖性有限的描述性、重复性、增量性或区域性研究。

主题领域:

1、空气质量、大气条件以及对其在不利健康或环境结果中的作用的新认识;

2、大气生物地球化学;

3、生态系统服务和生命周期评估;

4、生态毒理学和风险评估;

5、生态水文学;

6、野生动物和污染物;

7、气候变化、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的;

8、环境影响废物或废水处理的环境影响;

9、饮用水污染物和健康影响;

10、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修复;

11、全球变化引起的极端事件和环境影响;

12、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和建模;

13、纳米材料、微塑料和其他新兴污染物;

14、新型污染物(生物)监测和风险评估方法;

15、多个领域的遥感和大数据应用;

16、海洋、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压力生态学;

17、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痕量金属和有机物;

18、水质和安全。

不被考虑的提交类型:

1、论文没有为研究领域贡献重要的新知识;

2、与环境相关性有限的学科研究;

3、缺乏地方或区域规模的案例研究国际相关性;

4、没有环境影响的土壤或植物科学研究;

5、没有应用组件的实验室批量实验,例如批量吸附实验、制备和评估吸附剂或催化剂以去除污染物;

6、手稿主要是没有实质性假设的数据报告,例如监测常见污染物;

7、建模研究,无需校准和数据验证;

8、自然界中关于环境或资源经济学、政策和管理的社会科学论文;

9、在实验室规模分析中测试单一化学品的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

10、对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结果没有提供重要额外理解的人类健康研究;

11、方法关于常见污染物的开发论文;

12、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论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