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sci论文写作与发表ppt

2023-02-20 03: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sci论文写作与发表ppt

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

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据许多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
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有些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
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论文各部分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做出计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不决,必须较快地做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起炉灶。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重新做起,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
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俱全。

SCI论文的写作发表

SCI论文写作题目 要紧扣主题, 有足够的信息, 应避免使用大而空的题目, 最好不用“…的研究”、“…的意义”、“…的发现”、“…的特征”、“…的讨论”、“…的注记”等词; 尽量回避不常用的缩略语.
  作者和作者单位 作者单位一定要写出全称, 同时提供单位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
  摘要应反映出论文的主要观点, 概括其结果或结论. 摘要的撰写要精心构思, 随意从文章中摘出几句或只是重复一遍结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摘要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
  关键词 应紧扣文章主题, 尽可能使用规范的主题词, 不应随意造词.
  正文 应以描述文章重要性的简短引言开始. 专业术语应有定义, 符号、简略、或首字母缩略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有定义. 所有的图和表应按文中提到的顺序编号.
  引言 在引言中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 尤其是近2~3年内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参考文献. 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 不必要介绍文章的结构.
  材料和方法 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 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 也使同行可以根据本文内容重复有关实验.
  讨论和结论 应该由观测和实验结果引申得出,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切忌简单地再罗列一遍实验结果.
  致谢 应向对本文有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谢意.
  基金资助 支持研究工作的基金项目应放在文章首页, 作为脚注, 格式为“项目全称(批准号: ******, 或编号: ****** 或直接写出项目的号码******)资助”. 如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国家863计划);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国家973计划);
  SCI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文中所引的参考文献, 作者均应认真阅读过, 对文献的作者、题目、发表的刊物、年份、卷期号和起止页码等均应核实无误,并按在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不要将多条参考文献列在一起. 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只能作为脚注. 毕业论文可以作为正式文献列入参考文献中. 一般情况下, 电子文献不列入参考文献, 可随正文用括号标注或作为脚注.
  图和表 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图应清晰, 应尽量插在正文内.
来自辑文编译 Q----2316871765

怎样才能发表 SCI 文章

问题过于宽泛,可以分享SCI经验,但是很难说某一种方法就可以保证。

体会一

1.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

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

2.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3.记录真实详尽。

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不要为老板省钱。

效率为先。整天算计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东西,只会浪费时间,遭受打击,到头来一分钱也省不了。

5.把握心理优势。

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错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

体会二

1.先看综述,后看论着。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着掌握方法。

2.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

3.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4.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

5.两手准备。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假如课题要求得出阳性结果,你可能要事先设计几部分,万一第一部分得不出预期结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弥补损失。

体会三

1.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2.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3.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4.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5.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怎样看文献

1. 目标

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 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 形式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着、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着;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 程度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 矛盾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体会四

1.实验课学不会实验

实验课之前老师把前面的步骤做完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上课的时候让大家见到完美无缺的最后一步的表演。这是真正的实验吗?那时候我们还天真地问老师:我们可以走了吗?什么时候交实验报告?对多数人来说,实验技能只能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

2.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3.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着;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着;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着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例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4.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如今不论去日本还是欧洲,学术交流早已是英语的天下。你不必为看不懂一篇法语的文章而遗憾,写那篇文章的人正在为没学好英语而犯愁。如果英文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能否在SCI收录的杂志发表论文,是能否进入学术前
沿,在国际公认的同一个平台上参与学术竞争,做出原创性贡献的一个基本标志。
那么怎样的论文才是合格的?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贡任,大者作为国家,小者作为
一个研究群体或个人,在高影响因子的SC]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多寡,显然是基础研究
水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志。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
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
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
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他曾领导美国微生物学
会出版工作19年并作为《细菌学》杂志的主编。他的深刻的见地

值得从事基础研究的同事们思考。

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

正如蕹新吃士等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
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
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
律的提炼。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经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
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
(Solar,physics〉主编Harvey曾专门谈到,曾有少数作者在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
又寄给《太空物理学》。他强调,过去这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已

不允许。一个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再以
不同的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

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性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井对
学科发展有所推,动。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
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
用的多寡。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
价,包括得到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
。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充分评价已有的工作,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

是否客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
术风范的重要方面。我们一部分作者往往愿意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有点“言
必称希腊”的味道,但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
做的工作,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较多地并且适当地援引国内同
行工作,是应当提倡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
学者之外的文章。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
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
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于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作
者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的条件;即便是作者自己以往的工作,也要列
出相应的文献,让读者在必要时参考作者在充分评价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应当清晰
地指出自己在当前工作中的

独创性的贡献。这是作者对科学负责的表现,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必须写
清楚的内容。

要特别重视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

每一位作者都有阅读大量论文的经验。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浏览目录,
只有对题目有,兴趣才愿意翻到有关论文;对一篇题目有兴趣的论文,读者又首先
读论文摘要;如果对摘要还有兴趣,接着会去看论文的图表,因为图表往往最清楚
地反映了论文的结果。看过图表之

后,如读者还有兴趣,会接着读论文的结论。通常只有少数读者会读论文的全文。
作者应当清晰地知道,论文的题目将被数以千计的读者读到。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
要审慎地选择,用最少的词语最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

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

国际核心刊物的审稿人大多是各个领域的权威学者。杂志的出版社会经常征询编委
的意见,选择最佳的审稿队伍。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
。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
。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
探讨。如何对待被杂志拒绝的论文,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题。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
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
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有一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
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妨
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
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这两年,至少有
两位审稿人向笔者抱怨,个别中国同事在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又原封不动地将
稿件寄给另外一家杂志,而他们再次被邀请做审稿。他们对此非常反感。论文理所
当然地被拒绝。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宇宙物理学》(The,Astrophysical,Journ
al)的科学主编Thomas提出:“在一篇论文被一家杂志拒绝后

不经修改又寄给另一个杂志,这是一个很糟的错误。通常,审稿人做了很认真的工
作指出论文的问题,并建议了修改。如果作者忽视这些忠告,这是对时间和努力的
真正浪费。同时,寄一篇坏的文章,对于作者的科学声望是一种严重的损害。”实
际上,影响因子不同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
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
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因子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
,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
是会发生的。如何处理情况,有两个例子供参考。最近一位年青人的论文被一杂志
拒绝。经过反复的讨论检验,我们判断审稿人是错误的。为了论文及时发表,我们
建议这位作者礼貌和认真地回信给主编

,指出审稿人的错误,并要求主编将他的意见转给审稿人,然后撤回论文,再将论
文做必要改进,寄给另一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论文立即被接收,并得到很好的评
价。在这一例子中,论文并没有经过重要修改就改寄其他杂志。但是作者却负责地
请主编把对审稿人的意见转寄给审稿人。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改寄其他杂志是不应
受到限制和责难的。但前提是对论文结果的反复检验,对论文的正确性有了确切的
把握。笔者组内一篇论文在一重要杂志经过两年半才得以发表,主要的原因是第一
位审稿人对我国向量磁场测量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不同意发表这篇论文。通过向权
威的同事请教和反复的思考,我们确认对所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测量,是充分准
确和可靠的。作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与审稿人讨论,不但论文得以发表,还与审稿
者和主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篇论文发表后得到了良好的国际引述。

花大力气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我国SCI论文和引述偏
少,除了基础研究水平的限制,语言的障碍不容忽视。每一位基础研究工作者必须
把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这里有三个成功的经验供参考。中国科
技大学的胡友秋教授总是把审稿人的英文修改和自己的原稿中被修改的部分单独抄
在本子上一一对照。细心琢磨并背下来,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英语写作水平。他寄
往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常被审稿人称为well-written。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有一个
内部的审稿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保证论文的正确性,同时对研究也有

相互影响和砥砺的好处。不经过内部审稿的论文不能寄给杂志。资深太阳物理学家
Sara,Martin建议找一些可作为范例的论文精读,学习怎样组织和写出好英语。她
特别提到已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Zwaan的论文,可作为范文来效仿。论文初稿完成之
后,一定要做拼写检查,不出现简单的拼写出错。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无把握,
请一位英文好的同事和国外同行把把英文关是必要的。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者英
语水平,我们建议对研究生必须开设英语写作课程。在写英语上,我们实在需要打
个翻身仗。

什么叫sci论文 sci论文写作发表的注意事项

1、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2、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

3、sci论文写作发表的注意事项:(1)首先是大量阅读文献,如果要撰写高水平论文,基础是读很多高水平文献。建议多看影响因子高的国外文献,最好IF>3以上。(2)看文献的同时注意随时摘录。英语论文的写作实际上又很多现成固定的模式和表达方法,将这些固定用法随时做笔记,并随时复习,加上不断阅读新文献,自己动手写时也就不会举步维艰。(3)课题设计的IDEA十分重要,观点的创新性决定了文章能否受editor和reviewer青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