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土木工程版

2023-02-20 00: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土木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一共有5个版本 其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版是中文核心 其他的不是 你可以到中国知网上去查询 只要是中文核心期刊 知网上都有备注

土木工程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土木工程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1]国家标准.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国家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国家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陕西省建筑设计标准图集(陕09J01-09).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2010.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2、4、8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1]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3]国家行业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513-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5]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 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3.

[17]龚思礼主编.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梁兴文、王社良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9]梁兴文、史庆轩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0]丰定国、王社良主编.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1]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4]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地基及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王恩斌.论山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87-89

[2]韩娜,王霞.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法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246-246.

[3]冉启福.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其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103-104.

[4]徐伟,陈东杰,模板与脚手架工程详细图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9]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11]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手册,第1版.,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青岛市建委,青岛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15]中国建设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16]严微.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8]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9]重建工,同济,哈建工,建筑施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2]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工手册,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3]邢莉燕,王坚,梁振辉,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4]邢莉燕,陈起俊,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5]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LD/T 73.1-4-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 苏文菊.浅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3,19(4) : 36-37

[2] 马瀛洲.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J].现代商业,2008, (26) :66-67

[3] 周榕冰,范建双.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精益成本管理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 23(2) : 164-167

[4] 于文凯,刘伟.对建筑成本管理的探讨[J].森林工程, 2001,17(6) :27-28

[5] 赵勇,吕敏娟,张永学.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J].建筑与预算,2009, 25(3) : 15-15

[6] 贾志远.浅析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J].现代企业文化,2009, (27) : 92-93

[7] 于江泳,陈继伟.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7) :249-249

[8] 吴学军,胡韫频,郭树元.关于大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控制的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27(6) : 133-136

[9] 黄屹岳.浅谈招标投标中工程造价的管理[J].管理观察,2009, (26) :16-17.

[10] 任民主.目前我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在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25) :262-263

[11] Sieglinde K. Fuller, Amy S. Boyles. Life-Cytec Costing Workshop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inBuildings[J]. Student Manual, 2010,V12(4):125-129

[1] 常永红.工程造价在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控制与管理.陕西建筑[J],2007,(10):44-45.

[2] 全兆松.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体系研究.科技创业月刊[J],2010,02:59-61

[3] 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滕素珍,冯敬海.数理统计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孙晓斌.试论石油工程造价分析及其应用.胜利油田党校学报[J],2009,02:51-53

[6] 王鹏.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风险分析及其控制.现代商业[J],2012,07:95

[7] 祝春梅.信息技术在石油工程造价分析上的应用.企业导报[J],2010,11:190-191

[8] 叶峰.浅析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山西建筑[J],2007,(32):25-26.

[9] 汤桥.别墅建筑工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0] 匡雯琦.别墅安装工程造价分析[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11] 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2]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 3 版)(PMBOK 指南)[M].北京:电了工业出版社,2005.

[13] 王星.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内江科技[J],2008,07:30-41

[14] 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5] Zhenhua Rui et al. Historical pipeline construction cost analysis.InternationalJournal of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y[J], 2011,V4(3): 244-263

[16] Prof Russell Kenleya.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CaseStudies.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J],2010 V28:545-546

[1]付哲.浅析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08Z): 247-247

[2]郭建华,黄卫.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刃.公路交通科技,2001,18(4):35-39

[3]赵昕慰,张保民,杨瑞生.国际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管理系统[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 23(4): 47-49.

[4]王静,翟全礼,仲景冰.地铁建设材料管理信息化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 2: 019

[5]陈豫龙,何旭洪.Delphi6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马智亮,莫方彬.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土木工程学报,2001,34(2): 105-110

[7]张志杰.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10):146-149

[8]廖志英,董安邦.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38(2): 184-185

[9]余国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4,18(6): 27-29.

[10]刘芳.浅谈施工企业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的途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024

[1] 齐骥, 徐波. 建筑工程管理学[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刘正周. 管理激励.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

[3] 刘志远, 林云.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第 6 页

[4] 李旭伟. 总承包体制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4)

[5] 侯光明. 管理激励与约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80 页

[6] 杨红军.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吉林大学 2004 年硕士论文

[7] 姜敢闯.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研究.中南大学 2002 年硕士论文

[8] 张婷. 中西方管理特点比较分析. 山东大学 2009 年硕士论文

[9] 张曼玲.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年 3 月.

[10] 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年

[11] 齐骥, 徐波. 香港的建筑管理制度[J]. 建筑,2002(2):50-52.

[12] 戚安邦. 现代项目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3] 王宗昌.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例[M]. 科学出版社.2004

[14] 王宗昌, 高振东. 建筑工程质量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 朱宏亮. 项目进度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6] 刘迎心, 李清立. 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剖析、国际借鉴、未来对策[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 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 :25-28

[2] 黄 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 76

[3] 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3-95

[4] 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 299

[5] 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 18-21

[6] 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7] 许晓峰,肖 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8] 吕军印.浅谈环境经济评价的类别划分[J].中国环境保护.1997.10:102-105

[9] 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 王 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 王玉杰.浅谈施工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56-58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朱晨海.战略性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研究--从人力资源计分卡到胜任力模型[D].上海:同济大学,2005

[4] 李溪.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3

[6]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7] 魏群.供电企业 KPI 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8] 战冰峰.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绩效测评体系的应用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8

[9]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10]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11] 刘芳.基于胜任力视角的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评价解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12] 宫鹤.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过程的问题研究[J].华章,2012(36):1

[13] 崔爱珍.腾飞的中建八局天津公司[J].天津建设科技,2010(2):23-24

[14]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15] 李晶晶,张玉清.基于胜任力的绩效管理体系[J].企业导报,2009(11):82-83

[16] 李作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第 2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9-97

[17] 吴晓琴.基于执行力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模型及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拓勇飞,孔令伟.湛江地区结构性软土的赋存规律及其工程特性[J].岩土力学,2004,25(12):1879-1884.

[2]张先伟,孔令伟.湛江强结构性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相关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7,19(4):447-454.

[3]孔令伟,吕海波,汪稔等.湛江海域结构性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水利学报,2002,33(9):82-88

[4]孔令伟,吕海波.某防波堤下卧层软土的工程特性状态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4):454-458.

[5]孙吉主,王勇.湛江海域结构性软土的边界面损伤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1):99-103.

[6]姚珩珩,夏远野,刘胜娥.海口地区第四系湛江组灰色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J].港工技术,2001,(6):54-55.

[7]张丽.浅谈第四系湛江组粘土层工程特点[J].采矿技术,2017,10(1):24-25.

[8]陈书荣.湛江灰色粘土的工程特性[J].西部探矿工程,2006,(6):30-31.

[9]雷严问.浅谈湛江市老粘性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与环境地质因素的关系[J].广东水利水电,2007,4:03-04.

[10]胥稳,侯玉宾,朱瑞田.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7,10:104-106.

[11]魏静,王建华,李永林.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03,25(3):63-66.

[12]徐燕,佴磊.单桩不同加载条件下有限元模拟及侧摩阻力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3):55-58.

[13]蔡志.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8:147-149.

[14]赵健利,冯旭.基于薄层单元法的单桩挤土效应数值模拟[J].上海大学学报,2017,19(2):208-213.

[15]吕全乐,鹿群,郭少龙.静压单桩施工对道路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7,38(1):182-187.

[16]张瑞坤,石名磊,倪富健,王晋.黏性土中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单桩沉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32:4190-4198.

[17]周健,郭建军,张昭,贾敏才.砂土中单桩静载室内模型试验及颗粒流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7,31(6):1763-1768.

[18]王幼青,张克绪.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工作性能模拟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34(5):667-670.

[19]吴增伟.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三维模型参数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10(2):351-355.

[20]邢克勇,江松,姚升康,赵春晓,张华文.PHC管桩单桩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17,32(1):33-37.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是不是核心期刊???

是的
学术刊物《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从2004年开始,进入 美国“EI”中国高校学报核心期刊。成为迄今为止进入该核心类的第34家学术刊物。

许成祥的科学研究及学术成果

5.1 科研项目(代表性的项目)1、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1303):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项目负责人。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57):震后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及加固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033):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077):基于压电智能骨料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时变应力监测方法与地震灾变机理研究,排名第二。5、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ABA059):钢管混凝土结构住宅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6、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06-K1-41):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受力性能与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7、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13617411):高层钢管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项目主要参与人。8、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3A006):大型油气储罐结构损伤识别与健康监测系统研究,项目负责人。5.2 科研获奖(代表性的项目)1、高层建筑多种组合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 2013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高层钢管混凝土建筑抗震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湖北省巴东县太矶头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方法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4、老住宅功能提高改造成套技术研究-结构试验研究,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5.3 教研项目(代表性的项目)1、湖北省教育科学“九五”课题(鄂教科规[1997]0076):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参与人。2、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负责人。3、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项目参与人。4、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建筑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教材体系研究,项目参与人。5、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外向型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参与人。6、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参与人。2009年7、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0206):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2010年8、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长江大学土建类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102年5.4 教研获奖(代表性的项目)1、建筑工程专业本科‘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 国家级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研究与实践,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5.5 论著及论文(含教材编写)1、教材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副主编,2004年8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06年1月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06年6月工程结构,科学出版社,主编,2012年2月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2012年8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主编,2012年8月2、科研论文(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钢纤维混凝土迭合梁截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理论分析,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1-3(2)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 纤维混凝土三桩厚承台开裂荷载计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8-9(3) 许成祥,李继祥,彭少民. 二次受力钢纤维混凝土迭合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16-8(4) 许成祥,吴军民.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1), P35-37(5) 许成祥,夏心红. 多层轻钢结构房屋设计探讨,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23(3), P66-68(6)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1), P88-91(7) 许成祥,张建设. 基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安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2),P36-39(8)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 考虑二次受力碳纤维布加固短柱的抗震试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24(7),P27-30(9) Xu Chengxiang.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beam-column joints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s,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ISTP收录, IDS 号: BV54N), Science Press(10) 许成祥,熊英,卢海林.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动静载试验研究,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24(3), P101-102(11) 许成祥,李忠献,蔡卫东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2002,35(4),P92-96(12) 许成祥,徐礼华,杜国锋 . Grey correlation index analysis of bearing capacity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mpression members.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orts. ISBN 7-03-013765-5. 2004.8: P279 283(ISTP~收录, IDS 号: BAZ72)(13) 许成祥,张建设 . Dynamic safety evaluation based on project network schedule.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IV). Science press. ISBN 7-03-014386-8. 2004.10: P1922 1926~(14) 许成祥,陈松,徐登鸿 . Huge oil and gas tanks structural damage and health monitoring. Third China-Japan-US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control and fourth Chines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contro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ISBN. 2004.10: P1 -5(15) 许成祥.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可靠度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1(1): 84~ 86(17)许成祥,徐礼华.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柱脚延性试验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8) Cheng-Xiang Xu,Li-Hua Xu and Jun-Ning Hua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Loading Transfer Mechanism of Joints i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Frames.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Science Press . 2006(ISTP检索,IDS 号:BEZ49) P1922-1926(19) 许成祥,徐礼华,杜国锋等. 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模型地震反应试验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 2006,39(3):68-72(20)Cheng-Xiang Xu and Shu-Yong Geng. Taijitou No. 1 Landslide treatment Project and Its Effects Analysis.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Science Press . 2006(ISTP检索,IDS 号:BEZ49) P2213-2218(21) 许成祥,彭少民. 采用分离模量分析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29(专辑II): 28-33(22) C.X.Xu and D.H.Xu.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ude oil tank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07(ISTP检索,IDS 号 :BHT08). P1449 -1456(23)许成祥,徐登鸿. 基于试验模态分析的原油储罐损伤识别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年.(24) Xu Chengxi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Behavior and Seismic Response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ular Column Frame Structure.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8年.Science Press. 705-709(ISTP检索,IDS 号: BIU29)(25)许成祥,杜国锋. 实施全过程工学交替,培养高素质土木人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P116-119. 2008年.科学出版社.(26)许成祥,曾磊. 基于结滑移理论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优化设计. 混凝土.2008,230(12): 98-10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7) Chengxiang Xu, Changan Zhu and Shuzhen Xu.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eismic Reponese on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Model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ISTP检索) . P311-316(28) 许成祥, 贾善坡. 储罐结构有限元动力模型修正及参数辨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9) 许成祥,朱长安,许淑珍. 设置钢筋加劲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增刊2),2010,30(suppl 2):231-236(30) 许成祥,马进军.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空心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混凝土. 2010,230(12): 98-10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1)许成祥,陈建权.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10,43(增刊):200-205.ISSN 1000-131X/CN 11-2120/TU(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EI收录,Accession number:20110713656949)(32)Cheng-xiang Xu, Jian-Quan Chen, Shu-Zhen Xu. Analysis of concrete-filled square thin-walled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with steel bar stiffeners . Proceeding of th El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Science Press . 2010, P498~520。ISBN 978-7-03-029530-9/TU.878(33)许成祥. 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与分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0,7(3):126-130. ISSN 1673-1409/CN 42-1741/N(34) Chengxiang Xu, Zanjun Wu.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s of T- shaped concrete - filled steel tubular frame joint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68-373 (2012) pp 38-41(35) 许成祥,李雪平.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选型与设计.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2,9(1):139-141.(36) 许成祥,万波,张继承,马进军.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中节点抗体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2012,42(3):80-83.(37) 许成祥,吴赞军,曾磊,张继承,马进军.T形钢管混凝土柱-工字钢梁框架顶层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12, 33(8):58-65.(38) 许成祥,刘晓强,杜国锋,张继承. 十字截面钢管混凝土柱框架中柱节点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2,34(8):118-122.(39) Chengxiang Xu, Xiaoqiang Liu, Jicheng Zhang. Expeimental Reaearch on seismic Behavior of apatial jionts in a Composite frame consisting of CFST Crisscrpss Section Columns and Steel Baems. Proceeding of th Twel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cience Press . 2012, P370-375.(40)许成祥,贾善坡,涂金钊,杜国锋. 基于工作应变模态的管道损伤识别试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48(6):1031-1037(41)许成祥,徐晶金. 震后钢管混凝土结构损伤识别现状及展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10(13) 117-1183、教学研究论文(1) 许成祥,马成松,刘昌明. 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全国建材院校教育研究论丛(第二卷).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5.(2) 许成祥. 关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新论,南海出版公司.1998.12. P72-74.(3) 许成祥,卢海林,李继祥.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煤炭高等教育,2000,64(3),P73-74(4) 许成祥,刘昌明,马成松. 实施工学交替,培养两创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增刊)(5) 许成祥, 李继祥,马成松. 结构工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5.(6) 许成祥.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探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5.(7) Xu Chengxiang ,Pu Zhongbiao. A Discussion about the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Civi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ory ang Practice.ISSN:1609-2902(8) 许成祥,王天华.《混凝土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设计.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4(2),P66-67(9) 许成祥,杜国锋. 实施全过程工学交替,培养高素质土木人才.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2008. P116-119.(10) 许成祥,曾磊,刘昌明. 土建类专业“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9-12(11) 许成祥,曾磊,彭从文.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建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增刊),66-69,ISSN1008-719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