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

2023-02-19 23: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

好投。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

湖南科技大学是211吗?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湖南科技大学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湖南有4所211大学,3所985大学,目前985和211大学建设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湖南科技大学(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湘潭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省2011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权、“硕师计划”推免资格及港澳台和留学生招生权。

湖南科技大学由湘潭工学院与湖南省第二所本科师范类高校湘潭师范学院于2003年合并而成,其办学历史溯源于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湘潭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原名湘潭煤炭学院,是原煤炭工业部部属本科院校;1981年更名为湘潭矿业学院,1997年更名为湘潭工学院;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体制。湘潭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名湘潭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湘潭师范学院。截至2022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3004.67亩,建筑面积116.16万平方米;设有20个教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潇湘学院(独立学院),开设98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196]  有教职工2546人,其中专任教师1638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867人、在校研究生4897人。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潇湘学院(独立学院),开设98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学校现有教职工2566人,其中专任教师1635人、正高职称328人、博士学位教师1022人。有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最美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1人次。 2021年12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被聘请为土木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教学建设截至2021年,该校有5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75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0项,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39门。学校拥有81个教学实验室(中心)(其中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1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资格、“硕师计划”推免资格。拥有3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1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特色专业,3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经济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湖南省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材料化学 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旅游管理 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学、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与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与电气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电气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科建设截至2020年12月,该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及“硕师计划”推免权资格。可开展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工作。拥有1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合作交流截至2017年5月,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几十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已招收来自15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选送学生赴国(境)外交流研修或攻读硕士学位,选派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教师赴美国、泰国、菲律宾、柬埔寨、韩国等国家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依托528个各类校企校地合作平台,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深度协同创新,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区域产业转移和军民融合,为我国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湘江流域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等重大民生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科研机构截至2017年5月,该校拥有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工程与先进矿山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南方煤矿顶板及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预防控制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先进矿山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页岩气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等26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该校拥有有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基地、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湖南省党建理论研究基地等9个省级社科类创新平台。设有矿业工程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创新发展研究院等科学研究与战略咨询机构。

科研成果2017年,该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和获批立项数均创历史新高,立项数并列湖南省属高校第二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14项获批立项,其中国家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截止2017年2月,该校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650余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711项,年入校科研经费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981项,推广新技术近100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31部。学术资源学术期刊截至2017年5月,该校办有《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矿业工程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常设栏目有:采矿科学与工程、机电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生物与环境科学、数理科学,等。《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文摘及数据库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曾荣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5年经《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专家委员会审核,该刊被认定为中国科技精品期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科技期刊。2008年、2010年、2012年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馆藏资源截至2016年底,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20万余册,电子图书117万余册;订购中、外文数据库70多个;有ELSEVIER、WILLEY等有影响、高质量、学科覆盖面广的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与IEEE、ACM、ACS、APS等专题数据库;中文外电子期刊2.7万余种;建设有移动图书馆、微图书馆、等资源平台。

湖南科技大学属于百强大学吗?

不属于百强大学,但值得报考!

湖南科技大学既非985又非211,所以很多高考生都会好奇:湖南科技大学到底属于什么层次的大学?算不算重点名牌大学?既然湖南科技大学落选双一流名校,那么它到底是算几流的大学呢?本文将从湖南科技大学的办学水平、全国排名等多方面,带大家了解这所学校。

一、湖南科技大学什么档次?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在双非大学中档次较高的大学。无论是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还是教育部学科评估等方面,湖南科技大学都有着相对不错的成绩。

1、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

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188位;

在校友会2021年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184位;

在武书连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188位;

在中国科教网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湖南科技大学位于第203位;

综合国内多个大学排行榜的数据可知,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为184~203名之间,在全国2756所大学中排名靠前。所以,湖南科技大学属于全国认可度较高的好大学。

2、湖南科技大学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的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有11个学科进入了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级榜单中,取得的最好学科成绩为B,其所对应的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评估结果上榜学科B马克思主义理论B-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C化学,外国语言文学C-矿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大家要清楚,教育部的这个学科评级榜单中,不少大学的学科连评级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湖南科技大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湖南科技大学的层次还是比较高的,湖南科技大学也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所非985非211的名牌大学,它在普通本科院校中的级别非常领先。

二、湖南科技大学算好大学吗?

湖南科技大学肯定是一所好大学。上文已经给大家展示了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以及学科成绩,接下来小编就将从湖南科技大学在湖南省的收分情况,为大家展示这所地方一流大学在湖南省内的认可度。

①物理类(本科批)

湖南科技大学14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4分,最低位次为29886名;

湖南科技大学15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4分,最低位次为36442名;

湖南科技大学16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3分,最低位次为37165名;

湖南科技大学17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5分,最低位次为35739名;

湖南科技大学18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2分,最低位次为31128名;

湖南科技大学19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4分,最低位次为29886名;

湖南科技大学20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3分,最低位次为44478名;

湖南科技大学21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33分,最低位次为52332名;

湖南科技大学22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33分,最低位次为52332名;

湖南科技大学23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4分,最低位次为36442名;

湖南科技大学24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7分,最低位次为41510名;

湖南科技大学25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8分,最低位次为40690名;

②历史类(本科批)

湖南科技大学7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7分,最低位次为8731名;

湖南科技大学8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6分,最低位次为9026名;

湖南科技大学9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0分,最低位次为7936名;

湖南科技大学10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46分,最低位次为12129名;

湖南科技大学11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56分,最低位次为9026名;

湖南科技大学12组2021年本科批最低分为560分,最低位次为7936名;

根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见,湖南高考物理类排名全省前52332名的考生,才有机会被湖南科技大学录取;湖南高考历史类排名全省前12129名的考生,才可能读上湖南科技大学。由此可见,湖南科技大学在湖南本地的认可度较高,算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好大学。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对于湖南科技大学的级别档次以及办学水平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祝愿大家都能如愿考上湖南科技大学!

请问:国外有哪些EI、SCI检索的通信类的期刊杂志?本人小硕一枚,毕业需要啊,多谢大家帮忙。

半导体光电

半导体学报

爆炸与冲击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兵工学报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

船舶力学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弹道学报

地球科学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电波科学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器件

电子学报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动力工程

粉末冶金技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钢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高电压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技术通讯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压电器

高压物理学报

工程力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固体火箭技术

光电工程

光电子.激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学技术

光学精密工程

光学学报

光子学报

硅酸盐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过程工程学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含能材料

焊接学报

航空材料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

航空学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合成树脂及塑料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核动力工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核技术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华北工学院学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化工学报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

环境科学

机器人

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强度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计量学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物理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金属热处理

金属学报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与决策

离子交换与吸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林产化学与工业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煤炭学报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摩擦学学报

内燃机工程

内燃机学报

耐火材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强激光与粒子束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燃料化学学报

燃烧科学与技术

热能动力工程

人工晶体学报

软件学报

润滑与密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声学学报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数据采集与处理

水科学进展

水力发电学报

水利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塑性工程学报

太阳能学报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天津大学学报

铁道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推进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

无机材料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物理学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安石油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仿真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现代化工

新型 炭材料

压电与声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力学

冶金分析

仪器仪表学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应用力学学报

宇航学报

原子能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航空太空学会 学刊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激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铁道科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造纸

中国造纸学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铸造

铸造技术

自动化学报

社会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学术月刊
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
学术研究
江海学刊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战线
江苏社会科学
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学刊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学刊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江社会科学
田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求是学刊
人文杂志
江西社会科学
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习与探索
江汉论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
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求索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思想战线
山东社会科学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辑刊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学术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国外社会科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术交流
东岳论丛
东南学术
学海
学术论坛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探索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北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社会科学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湖南社会科学
学术探索
探索与争鸣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高校理论战线
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
云南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北京社会科学
前沿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社会科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以上都是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