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文化 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两千字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园景观设计 方法 研究
摘要:
以茶文化内涵为基础,提出以物质层面———茶 种植 、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和以精神层面———茶艺、茶诗词、茶境、茶 传说 为切入点的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中国自古就有 饮茶 的习惯,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茶文化为主题设计的景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关键词:
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多出现在茶种植、加工、销售所在地,或观光茶园,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设计和展示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目前对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研究相对较少,如周小苹等在《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一文中对四川牛辗坪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创设提出了独特见解[1];曾涛等在《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景观、项目设置要以地方茶文化为根源,设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景观[2];王慧等在《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着重研究了观光茶园在功能设计与艺术精神上如何达到完美契合的问题[3];李琛在《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从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提炼出茶园文化景观的艺术表现特征[4];邵琦在《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一文中指出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应该考虑文化属性、自然属性、景观形式展示、科学的施工过程、综合管理规范等五个方面[5]。此外,学者在茶馆室内装修上也有一定研究,如王奉慧在《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观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茶景园林实体要素在室内装修中所占的比例, 总结 了各景观要素在环境营造中的作用,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6];杨巍在《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一文提出景观设计及景观布置在茶馆氛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7]。另外,唐黎标的《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也阐述了山、石、水等景观元素在表现茶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8]。从相关文献的研究可知,园林景观、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在观光茶园及茶馆室内装修中已经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景观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茶文化园景观设计,采用何种设计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该文尝试在分析目前茶文化园景观现状的前提下,提出8种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常用手法。
1茶文化的内涵及茶文化园景观的价值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在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物质内涵,是指茶的种植、培育、采摘、烤制、销售等具有技术含量的科学技术内容;其精神内涵,是指茶的品种、品尝、礼仪、民俗以及有关饮茶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人文科学内容[9]。文化价值。茶文化园景观是以茶文化为主题而设计的景观建筑小品,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既是对茶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部分难忘历史的再现,如茶马古道动感雕塑园、陆羽亭等。以景观的形式展示中国茶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帮助游客记忆,同时展示方式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游客的参与、互动性,让大家在娱乐中学习茶文化知识,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部分茶文化主题的景观有再创历史文化的作用,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形成了茶文化演出的“印象”派效应,必将为人们所铭记。经济价值。观光茶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茶叶盈利和宣传推广方式,它通过氛围的营造、体验性活动的开展、特色旅游项目的设置,为茶园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中茶园氛围的营造、旅游项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茶文化园景观来实现的。如自然型的茶田迷宫、茶田画等,人文型的动感雕塑、文化长廊、文化景墙、特色瞭望塔等,为园区招揽了更多的游客,活跃了园区的氛围。旅游价值。茶文化园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自然型的观光茶田清新静谧、绿影叠叠,置身其中仿若隔世仙境,成为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佳境。人文型的实景演出高潮迭起,绚丽的舞台灯光为观众呈现了一席绝佳的视觉盛宴;创意景观小品、造型独特的建筑景观、别具匠心的茶文化体验互动活动,为茶园和旅游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充分发挥了茶文化园景观的旅游价值。
2茶文化园景观现状及设计原则
2.1茶文化园景观现状
我国现有的茶文化园景观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成功的茶文化园景观案例不多,普遍存在趋同化与雷同化现象,属于“CTRL+C”+“CTRL+V”或微改动版“CTRL+C”+“CTRL+V”。究其原因,大体可归纳为4点:设计初期没有进行详细的项目地块及所在区域设计元素考察,设计成为无根的浮萍;设计开展时没有明确整体形象的定位与塑造,缺乏主题创意与文化特色[10];设计方与委托方地位不对等,基本属于设计方按照委托方想法把效果图表现出来,物质功能性与文化艺术精神无法契合;施工方专业性较低,大部分情况是小包头+大小工的组合,对施工细节及材料不重视[11]。
2.2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广义的“地”,包括项目地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象气候、地的主人等,对“地”研究得越透彻,设计成果越有特色。天人合一原则。新创造出的景观需与天、地、人三才和谐统一,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从空间布局、虚实对比、形势把握、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反复用心推敲。以人为本原则。茶文化园景观的建设最终是供人使用,因此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掌握使用人群的行为规律,以此设计真正为人所用的景观。创新原则。立足当地茶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对景观的设计进行创新,使其特色化[12]。
3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以茶文化为主题,围绕茶文化内涵展开景观的创作。基于此,提出的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亦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以茶种植、茶烤制、茶销售、茶器皿为切入点;精神层面,以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切入点。
3.1以茶种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田自身就是一座生态自然的艺术品,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改变茶田的布局方式,或方、或圆、或异形等几何形状布置,形成不同形状的茶田景观,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功效.
3.2以茶烤制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制茶的加工工具为原型,通过抽象、美学、设计等技术知识的运用,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如将绿茶制作过程中用到的晒茶筛子,设计为茶园瞭望塔的形式,既体现当地茶文化特色又使得设计有根可循;或将筛子作为休憩亭的顶部遮阴物,阳光透过竹条之间形成斑驳的倒影,增添了静态亭廊的动感;仿造炒茶炉灶的造型,通过将其内部挖空,放入射灯的方法,设计另类景观地灯等。
3.3以茶销售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享誉国内外的茶马古道是茶贸易的独特方式,所形成的“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贸易通道。茶文化主题的景观可以通过雕塑设计再现古代“茶马古道”上商人运茶、卖茶的场景,或通过仿造古代“茶马古道”景象,进行实景复原,让游客亲身体验古代“马帮”艰辛的贸易之路。
3.4以茶器皿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南方饮茶颇为讲究,相比北方的大碗喝茶,更多了一份情趣和享受。仅饮茶需要的器具就分为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涤洁器及其他的煮水器、茶壶、盖碗等,彰显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为景观设计提供不少的素材,如以茶壶作为喷水景观、以阵列式的茶碗作为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以茶勺作为雕塑原型进行抽象等,设计师可充分发挥 想象力 ,形成特色景观。
3.5以茶艺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艺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茶文化园的景观设计可以从茶艺表演的全过程中取材进行雕塑设计,同时,茶艺师的服装配饰等物件,可以通过放大尺度方法设计为景观小品。
3.6以茶诗词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也留下了许多咏茶、品茗、斗茶、采茶的诗、词、歌、赋、 成语 、 歇后语 等宝贵财富,如《一字至七字诗•茶》《茶赋》《七碗茶歌》等。茶文化园景观设计可从这些非物质文化中寻求灵感,形成设计元素,传承中国茶文化精髓,如茶歌赋互动长廊、主题茶楼等景观建筑。
3.7以茶境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茶与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吃茶去”“茶禅一味”“和敬清寂”“自在精舍”等,已经成为禅茶文化的经典话语。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与品味。通过营造宁静祥和的禅景来打造特色景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光茶园所推崇。禅境的营造要深刻领悟佛学的精髓,它似有似无、或静或动,朴实无华、宁静高远,言简意赅又发人深思。置身其中,可以平和心境,感悟人生。
3.8以茶传说为切入点的设计方法
以地方茶文化相关传说、历史名人雅士,作为景观设计的依据。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便是根据武夷山茶叶救助赶考秀才,秀才高中后重返武夷山道谢这一历史传说编排而成,该实景演出已成为赴武夷山旅游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年收入上亿元。此外,人们也设计了很多实体景观建筑,以纪念“茶人”,如湖北天门市为了纪念茶圣陆羽,建设了陆羽亭、文学泉、涵碧堂等景观建筑小品。每每置身亭间,抚亭浥泉,品茗饮茶,令人流连陶醉,感叹中国茶文化之博大精深。
4结论
茶文化园景观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景致独特、情趣高雅的视觉盛宴,同时它也是实现茶园休闲观光价值的主要载体,是改变传统茶园单一农产品生产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深入挖掘茶文化相关知识,系统地总结了茶文化园景观设计的8种方法,分别是以茶种植、茶加工、茶销售、茶器皿、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基本进行设计,以期为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王泽发 刘金燕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小苹,杨海军.生态观光茶园景观创设[J].安徽农学通报,2011(13):153-154.
[2]曾涛,周凡.北部湾的后花园———广西世外茶园园林景观设计[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1(7):39-41.
[3]王慧,肖斌,张云鹏,等.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4):205-208.
[4]李琛.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5]邵琦.茶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为例[J].福建茶叶,2016(5):144-145.
[6]王奉慧.双秀公园竹溪茶室景区景观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3):143-145.
[7]杨巍.论现代茶馆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福建茶叶,2007(1):42-43.
[8]唐黎标.简论园林艺术在茶馆的运用[J].广东茶叶,2004(3):16-17.
[9]康乃.中国茶文化趣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73-183.
[10]吴军,李鹏波,臧真荣,等.中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2006(2):81-82.
[11]李琛.茶文化景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现代园艺,2014(7):79-80.
[12]石洋.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业,2016(5):171-172.
茶文化传播茶名翻译研究
摘要: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茶源国,中国茶文化的话语权却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上日益失势。这种局势出现的原因部分在于茶叶名外翻过程中的混乱。从文化视角来看,这种混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茶叶分类范畴不通约;另一方面源于单品茶叶名外翻过程中的文化流失以及不一致性。通过对以上翻译问题的透视与解析,藉此对茶叶类别以及单品茶叶名翻译提出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
茶文化;茶名翻译;不通约性;分类范畴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自唐代茶圣陆羽撰写《茶经》始,饮茶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随着唐朝茶诗的盛起,茶慢慢渗透进中国 传统文化 的血脉之中,与传统“儒、释、道”精神交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东方茶文化。然而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后起之秀的英国“下午茶”文化与日本的“茶道”文化日益争鸣并占领了主流文化话语权,为各自国家的文化身份与形象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观之下,当代中国“茶文化”自鸦片战争后在国际舞台上日渐衰退,其主流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文化话语权逐渐失势。这种局面的形成涉及众多因素,其中茶叶译名乱象丛生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文化视野下,对茶叶名现行翻译状况进行述微,剖析茶叶分类范畴的不通约性所带来的翻译问题,并讨论了如何在具体茶叶名翻译过程中再现文化并塑造文化身份,以期为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他者身份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茶叶名翻译现状述微
迄今为止,茶叶的发现与利用在中国已经有了五六千年的历史,它于16世纪才被欧洲人所知,作为外来语通过音译进入印欧语系。作为舶来品的茶叶名在印欧语系中的翻译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随着各国茶文化的平行发展,茶逐渐融入各自的文化血脉中,成为各自的文化符号,而非一种单一的所指。本节将茶叶名置于各自的文化语境中对比异同,进行阐释并分析茶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求从文化视角找到可行性的译法。
二茶叶名翻译分析
1.茶类不可通约性造成的翻译混乱。
由于当初茶叶进口地区方言的差异,茶的英译主要有两种发音,一种源自厦门方言语系(Te/Tay),而另一种则来自于广东话语系(Cha)。厦门方言“Te”经由航海技术发达的荷兰人传入欧洲,经历了“te,tee,tay,tea”并用的时期,到最后采用“tea”来统一称谓。(程启真,2010:P21)在国际文化舞台上,茶叶传到各国以后,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而且由于饮用方法不同,各个国家所青睐的茶叶品种也各不相同。全球百分之八十是红茶,主销欧美、大洋洲地区;其次是绿茶,最受中国及西非、北非等国人们的喜爱。近年来,绿茶在欧洲市场也开始回温,再次是乌龙茶,除中国外,主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国坤,2004:P104)从茶类来看,欧美国家并未对其细分,只有红、绿之辨别。而中国的茶叶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期,随着新的茶品的出现,不断地进行细化。在明朝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红茶,而清朝则创制了白茶、青茶。(陈椽,1979:P44)以上中国的茶类划分主要是参考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氧化程度的不同。对于这几大类茶名的翻译,由于东西方分类范式不一,造成茶类翻译出现了以偏概全,所指不一的情形。
(1)翻译中的红黑之辩。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红茶是由武夷岩茶简化了加工程序发展而来的一种全发酵茶。最早的红茶产自附近村镇的小种红茶。最早进入英国市场上的红茶则是武夷茶,这在国王威廉三世的牧师约翰•奥维格顿(JohnOvington)的《论茶的种类和品质》中有所记载:“第一种茶武夷茶(Bohea),中国人也称它为武夷(Voui)。此种茶叶颜色偏小,叶子较小,冲泡后茶汤一般呈褐色或红褐色。在中国,人们生病的时候或有健康保护意识的人往往在感觉体制虚弱时,就只喝这种茶。”(ovington,1732:P144)奥维格顿在撰写这篇 文章 时只有中国这一个茶源国,印度和斯里兰卡还没有生产茶叶。因此,在十八世纪前“Bohea”被用来指代中国红茶的总称。但是随着中国的闭关锁国以及印度和斯里兰卡等红茶产地的出现,中国红茶逐渐淡出了国际市场。中国的六大茶类划分成形之初,多是按照茶叶的汤色划分,如绿茶绿汤、红茶红汤、黄茶黄汤,以此类推红茶在命名之初,虽是黑叶红汤,但是取其汤色,将其命为红茶。但是随着印度和斯里兰卡红碎茶的引入,武夷红茶(即中国红茶)的淡出,西方人取其叶色将其命为“黑茶”(Blacktea)。而国内茶叶外翻过程中多采用归化译法将红茶译作“Blacktea”。这种翻译方法使得六大茶类中的黑茶,即后发酵茶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了厘清红黑之别,多数译者将黑茶译作“Fermentedtea”(后发酵茶)或是“Darktea”(深色的茶)。采用后发酵茶来译介黑茶,是按照发酵程度来进行范畴划分的不得已做法。这种译法使得茶叶的分类范畴主次不分,因为如若按照发酵程度划分,则分为不发酵、全发酵、半发酵,而后发酵的黑茶,与前发酵的白茶,中发酵的青茶和黄茶隶属于半发酵茶系类。如果将其译作“Fermentedtea”,并与“Greentea”“blacktea”等并置将造成茶类系统分类的混淆,而这种茶叶总类译介时候的混淆则造成单个品种的混淆,例如安化黑茶被译为“AnHuaBlackTea”。而如果将黑茶译作“Darktea”(深色茶),与“Blacktea”“Whitetea”等并置,以Dark替代“黑”,终将无法凸显黑茶的特色,使得黑茶的英文名与其他五类茶迥异。作为茶叶起源国以及茶类最丰富的国度,我国在输出茶文化的过程中,理应肩负起“正名”与“分类”的重任,在茶名翻译的过程中不能采用“西方为中心”的归化译法,这种译法使得茶叶在国际上分类混乱,范式不通,使得国内的其他茶叶一直在茶叶交流与传播的舞台中处于边缘地位。国内将红茶默认的译作“Blacktea”,并且将其视为一个跨文化的谈资 教育 英语学习 者的时候,英国人李约瑟(Dr.Jo-sephNeedham)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红茶已经直接译作“Redtea”。(Needham,2000:P544)这种正名行为为茶叶统一范式奠定了基础,也对恢复我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大有裨益。因此,红茶的译法并非流于表象的“受众的接受问题”,而是紧系国际茶叶范畴分类与中国茶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重要问题,红黑之辨的溯源性理应得到译者的重视,这对于泱泱茶文化的回归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青茶翻译之“乌龙”。六大茶类中的青茶介于红茶(全发酵茶)与绿茶(不发酵茶)之间。按照发酵形成的色泽分类为青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乌龙茶就是青茶的俗称。而在国际茶品译介的过程中,也鲜少将其译作“Darkgreentea”,而是按照惯例采用音译法将其译作“Oolongtea”,与其他几类同列。但是实际上乌龙茶即是乌龙茶类总称,又是单个茶品名,也是茶树的品种之称。正是因为其意思以及涵盖面存在的争歧,后续的茶叶领域学者采用了青茶作为这种半发酵茶的总称。而因为历史因素的发展,隶属于乌龙茶的大红袍与铁观音等茶叶,因其海内外的传播效度之广,使得作为总称的乌龙茶与它下面的分支含混不清,孰总孰分已经界限模糊,甚至有些学者指出,乌龙茶作为大红袍与铁观音的上义词,是划分中的好坏不分。(陈椽,1979:P44)而如果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使得“Darkgreentea”作为半发酵茶的总称,使得乌龙茶成为青茶中一个分支,这样不仅能够规范茶叶的分类系统,而且使得茶叶的分类依据不言自明。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茶文化在输出中最为棘手之事当属茶类总称的界定以及统一。厘清茶类总称后才能够使得各个茶类下的茶品在翻译的时候有据可循、有法可依。而茶类统一英文名称,必须先给红茶“正名”,青茶“立目”。
2.单一茶品名翻译的混乱。
茶界素来就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说法。而单品茶叶的命名也是各具特点,有表达名茶品质特点的,例如茶类品种、造型、色泽、滋味、香气等命名。如佛手、三杯香。有显示地方特色的,表达强烈的地方、区域性。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茶等。表达文化特色,暗示历史背景和文化史实,如文君绿茶、普陀佛茶等。以物喻名,如遂昌银猴、竹筒香茶等。(施海根,1995:P5)而对于各色茶名的翻译仍未统一。如武夷岩茶,有译作“BoheaRocktea”“Boheayantea”“WuYiYanTea”以及“WuYiRockTea”等译法。这些纷繁芜杂的译法终究需要统一才能够杜绝一茶多名的状况发生,在国际上塑造名茶的地位以及经济价值。而笔者认为,作为茶文化身份的内核,茶名的翻译应该注重茶文化以及审美的转换。茶从来不只是一种物质凝聚物,更是一种精神凝聚体。在译介每一个茶名时,要注重茶名的追根溯源以及文化蕴意的再现。本文试分析几例,以传达单种茶叶名的译法。绿茶中的“西湖龙井”命名时采用了“地名+地名”的方法,由西子湖和龙泓井圣水得名。而西湖这一地名在国际上已被译作“WestLake”,并以“淡妆浓抹总相宜”闻名。如果翻译过程中将其采用音译译作“XiHu”,一方面茶叶的产地无从得知。而茶名中“西湖”一词所产生的审美想象也随之消失,成为一种陌生的拼音所指。而“龙井”一词源于龙泓井,翻译该词的时候如果采取意译“Dragonwell”(龙的井)。在中西方文化中,“龙”所蕴含的文化意向大相径庭。在中国,“龙”是威严、权利的象征,蕴含积极的所指。而欧洲国家“龙”多意指残暴、凶猛等特征,与负面信息相挂钩。考虑到积极文化形象的塑造以及茶叶在国际上的推广等因素。“龙井”因此应采用音译法,来规避文化之间差异。自古名山出名茶,以地名或者山名来命名的茶叶品种很多,如韶山韶锋、南岳云雾、祁门红茶、金竹云峰茶等。这些地名与山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应采用目前通用译法,而不能为求便利,纯粹的采用拼音,使得茶叶出产地方、区域文化在外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山名、水名、地方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保留,采用通用译法体现出来。这样在推广过程中,通过茶名就能溯其源头,探索其背后的地方文化。而以历史背景与文化史实命名的茶叶,如文君绿茶、普陀佛茶、西施银芽、八仙云雾、东坡毛尖等。这些茶叶名均含有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其文化内涵寓意深厚,如文君绿茶,因其产自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乡,即四川省邛崃县而得此温文尔雅的芳名。而在这些茶叶外译的过程中,也应该力求重新展示其中的历史文化蕴意。如文君绿茶在外销过程中应采取厚译法。即“WenJunGreenTea”(WenJunisatalentedfemaleinthehistoryofChina)。这种文化内涵的备注使得茶叶名称由来以及历史蕴意得到了再现,在茶叶外销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的文化外传也能够起着重要作用。而以物喻名的茶叶在翻译的时候也应以茶文化传播与茶叶外销为目的,力求将茶叶与文化紧密结合,以此来使中国的茶文化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中逐步的标新立异,获取一定的话语权,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身份。
结语
通过上文的描述性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茶文化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当今国际交流的平台上仍需强化其地位,构建起标新立异的文化身份。这种身份欠缺的部分原因在于茶叶种类范畴的不通约性所造成的翻译混乱,以及单个茶叶名翻译的不统一,翻译过程中不重视文化的再现等因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茶源国的我们应该积极推行新的范畴分类译法,这种新的范畴分类译法不仅有利于其他茶种的推广,也能够杜绝单个茶叶名翻译的混乱。对于单品茶叶名的翻译应该注重茶叶名中文化因素的再现,这些文化因素有利于中国茶文化身份的重构以及推介。
作者:刘珍珍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程启真.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国坤.茶文化概论[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3]陈椽.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J].茶业通报,1979,1(2).
[6]施海根.中国名茶图谱:绿茶篇[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学校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学校位于挺好的,学校位于陕西杨凌,由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七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大陆“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定位为“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学校环境很优美,花草树木很多,硬件也不错。该校的综合实力很强,别看他是个农林院校,像工科,机械设计,水利水电。都是相当的火热。还有,葡萄酒这一亚洲第一的学院。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水利,动医,葡萄酒,生命这些专业都很好,男生的话首选水建,里面的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都很好的,其中农业水利全国第二,本科毕业工作也好找,就业率非常高,以后想继续深造也有很好的导师和实验室。土木,电气,机械工作都很好找,但是毕竟不是王牌专业,以后想考本专业的研建议考外校。
学校是在安静的一个小镇,不过也很方便,KFC,德克士,KTV,商场都有,学校很大很安静,适合学习,由于地理位置和农林类院校的原因,招分也不算高,性价比相当高。
总体来说,这所学校还是非常不错的一所学校,学校景色优美,而且校风淳朴,就业率也很高。
大家好,今天我也来谈一谈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是对环化生材农林牧副渔深恶痛绝,但是只针对专业,不针对院校。。。
农业大学里面也有金子专业,而且受农业大学名字拖累,分数还不高。。。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争议一直比较大,名字也既有 西北又有农林。 。
结果生源一直不好。
作为985,生源一直倒数第一。
到底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怎么样呢。
关于西北农林也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932年秋,国民党中#@央通过了 于右任 ##等人提出的方案,成立了"筹备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后更名为" 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 ",委任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为常务委员,筹备 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
于右任长须飘飘,像个老仙翁,
他早年是同盟会成员,国 民 当高层,同时也是 中国著名近代书法家,教育家 ,是 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此人厉害啊,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1934年的成为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妥妥的民国农业重点大学啊
1934年4月20日,在武功张家岗校址举行学校大楼奠基典礼。在学校筹建过程中,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和陕西省水利专科班相继并入。
1938年6月, 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与该校合并 ,组建为国立西北农学院。
1979年10月,西 北农学院林学系迁出,扩建为西北林学院。
1985年经农牧渔业部批准,西北农学院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
1999年,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 1978年没有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名录,但是在后续补充进 全国重点大学 名录
现为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 现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建设大学。
当时农业部有好多院校: 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其中中国农大实力最强毫无疑问,可以进211
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实力强劲,也没有问题。
西南农大和西南师范大学共享一个211名额。
东北农业大学靠特色也进入了211.
最后,实力最弱的西北农业大学没有进入211
到了1999年,正值大学合并的狂潮,西北农业大学就和7家单位合并了。
7家都是厅级单位,合并后,下一步怎么走?原来的校长和lilanqing关系不错,lilanqing是主管教育副总+理,所有211,985最后的决策权就是他手里。校长就一直往北京跑,运作此事,
因为合并单位比较多,领导怎么安排成了难题,如果领导搞成副部级,其他就可以安排一大群厅级领导。
主管部门有教育部, 科技 部,水利部,林豫剧,中科院,陕西省,。合并后,当日常管理。
组建高校。国务院下文,...
合并的时候,已经有很多985院校签约了,但是 第一批985院校名单还没有完全公布 ,西 北农林合并的时候,还没确定中国农业大学进如入,,
入985 呢。
因为这个领导是副部级,可以运作为985,所但是当时签约985的都是211院校。而西北农林不是211,应该是不符合条件的。但是中国嘛。关系硬了。一切规则都可以改。
有规则的地方必有潜规则。
所以钦定,必须进985,因为第一期都已经被抢占,。只能在第二期进。。
2004年,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二期建设。985工程二期建设共4所高校入选,
他们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央 民族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但是有个严重情况,西北农林还没进211。。
只能和和稀泥了,后面进
当时二期211名单时候,传的沸沸扬扬,很多学校都传自己进入了211
到了2006年。谣?言成真。
不管怎么说,终于进入了211。
就一个A-,好像对不起985帽子。。
其他家农业大学成绩怎么样呢?
中国农业大学 最厉害,有6个A+,211 南京农业大学 有4个A+。
211 华中农业大学 第三,有3个A+。
最惨的是985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都没有A+,连个A都没有,但是华南农业大学不是211。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作为985,985混的和非211一个水平。。。实在有点丢人。
所以不得不降格变成了双一流建设大学b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目前实力在7所农业大学倒数第二。作为一个985比那4个211都差,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
看到了没有,985的计算机,电气工程分数才590分,高不高?
咱来看一看
你要知道, 2018年,郑州大学的最低分是586,兰州大学最低分607。
你这个分数在郑州大学可是上不了计算机,电气专业的,所以这个性价比特别高。
的确农业类专业不好就业,但是这个计算机,电气就业不能说不好吧,将来考研,这个985身份,比211身份好吧。
同理,比其他很多211都性价比高,咱直说这个计算机,电气,电子,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是由国家教育部直属,国家985 211工程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在建校 历史 方面,西农最早可以追溯到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至今已84年的建校 历史 和办学经验。是在1999年合并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大学等7科教单位之间而成现在的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排名方面,西农2016年全国排名是第65名,在陕西省排名第5位。
因为西农是一所以农林水产学科专业为主的国家重点大学,所以西农在农学、生命、植物、葡萄酒、动物医学和食品科学方面是比较有优势实力的。具体比如说:林产化工专业是很好的,这个专业类似于应用化学专业,这种化学类的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都是很好找工作的,而且这个专业的老师水平很高,实力也过硬。还有就是农学这个专业是西农的老牌专业,学科实力不用多说,但是因为是农学所以就业选择面不多,最好就是搞研究进入农科所/院。
再者就是西农的葡萄酒专业是亚洲唯一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园艺也可以。西农的资环学院最好的专业就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这个专业在全国都是排名第一的。还有就是西农机电专业和水电专业,这两个专业是西农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了,优势也强。
西农地处在杨凌,而杨凌是全国唯一一个农业 科技 示范区,路宽且干净,空气质量也好。学生宿舍方面一般都是6人间,食品学院在北校区,西边的环境还不错,还有号称中国校园最大的超市。研究生的话是4人间,宿舍楼实行刷卡进出,这样做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不过西北这个地方相对比较缺水,所以宿舍一般都是没有独立卫生间的,每层会有公共澡堂,宿舍有暖气、阳台、风扇但是没有空调。出行交通也是很便利的,去西安的宝鸡可以乘坐动车半小时就能抵达, 汽车 也方便,商场超市学校的都有,基本上生活用品都能在学校得到满足。校园环境相当不错的。
虽然西农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不是特别的好,不如其他985 211大学有名气,但是西农也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98所大学之一,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不用担心,能够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拨款,也有很多吸引人才的措施和项目。师生素质也都是很高的,远离大城市的烦杂和喧闹,学习氛围很好适合潜心搞学术研究,将来就业也不错。如果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出国深造的问题都不大。这所学校的老师和教授的水平也都是很高的,这点可以放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为什么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录取分数在全国的985高校中都常年稳居倒数第一的位置? 原因实则有三,现在就由圆梦志愿君来给大家详细讲解吧!
一是因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校名的原因,西北给人的印象是校区位置偏远,不及大都市繁华。而农林这个词又直接让其他类的考生望而生怯,且农学本身就不是热门专业, 社会 认可度有限。
二是因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地理位置不佳,位于陕西杨凌,而且周围还就只有这一个学校。不过虽然大多数人都只听说过陕西有千年古城西安,却从为听过杨凌这个地方。但其实,杨凌也曾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三是因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虽然是985高校,但从学校总体实力来看,却不比大部分的985高校强。
不过,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虽然在985大学中做了凤尾,但相比于211大学和其他普通一本大学,西农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优势繁多的。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直属于教育部、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这几个招牌无论是在学校建设、师资,还是在学生就业时,都有着天然的优势。
学校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学居US.NEWS学科排名全球第18位;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
另外,学校还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2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很多初入职场的毕业生都知道,很多名企或较好的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时直接亮明了“985高校毕业”的要求,非此毕业生连面试的门槛都很难踏进。而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恰好又给了成绩优秀但又不是最拔尖的这一批学生,进入985高校的机会。
除了农林水特色学科外,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还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软件工程、 电子商、经济学、 金融学等热门专业可供选择。对于追求985名校,成绩又不是特别拔尖的学生来说,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有很多人说,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是985高校中垫底的,的确在全国高校排名中,西农的排名在985高校中比较靠后,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在全国农林类高校中的地位。
因为西农远离西安、咸阳这样的大城市,而是处于关中平原上的小城市杨凌市,所以虽然这所大学是985的身份,但是由于其农业类、位置偏僻等原因,导致其录取分数线并不是很高,在陕西省基本上能实现刚进一本线就能被个别专业录取。
西农以及其身处的杨凌区是很多个国家部委与陕西省共建的,可见其重要性,也正是因为重要性,体现在陕西省的行政区划中,很多陕西省下发的文件中,杨凌都是单独出来和陕西各个地级市平行的。
曾经研究过杨凌区的地形图,杨凌区处于渭河北岸,整个杨凌城区基本上占了杨凌区一半的面积了,城区周边还有几个非城区镇;感觉整个杨凌区面积并不大,据说其以前是从临近的武功县分出来的,又从西边的扶风县拿来了几个镇,最终形成了如今杨凌区的格局。
曾经在秋天的时候去过杨凌,并且去了西农的北校区和南校区,那个季节的西农简直太漂亮了,金黄色的银杏树整整齐齐的,西农、杨凌看起来简直像传说中的童话镇。
西农身处偏远的杨凌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可以有这么大力度的支持,来支持学校的农业科研事业,城区附近的农田基本上也可以支持学校的科研活动;学校原理大城市的喧嚣,教师、学生们可以安安心心的搞科研,但是杨凌区又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各种需求。那些学习农业类的西农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愿意留下来的话,杨凌还是有不少农林类公司、研究所可以去的,而且杨凌的房价并不是很高,完全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西农好坏姑且不论,但是西农培育了国内百分之八十小麦种,改良了几乎全国的苹果树,诞生了世界第一只克隆羊,有着国内第一的植物病虫害治理,有着亚太第一的葡萄酒专业,有着全球数一数二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专业……等等等等,恕不一一例举,至于西农咋样,大家自己体回去吧。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西农的校址放在京津沪深等一线城市,有理由相信不是真正的学霸绝对高攀不起。
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家不论怎样说,都是一个正儿八经的985院校。这个身份就是其他很多学校无法企及的,哪怕人家现在是录取分数最低的985,甚至不如一些普通本科的录取分数线。对于高考失利,想要一个985学历,而后续对自己有规划的学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西北农林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
虽然在985中是属于末流的,但是在此次的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还是继续存在的,国家对这所学校依然是重视的。在一些只要985和211的一些单位,西北农林毕业至少是有入选资格的,其他学校入选资格都没有。
在2019年最新公布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经费预算中,对西北农林的投入也在增长,虽然增长的幅度不大,但近几年一直在涨,是个比较好的势头,毕竟也有的学校是在降低的。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优点
1、它是一个985。这个招牌无论是在学校建设、师资,还是在找工作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2、学校的保研率较高。现在很多学生想要继续深造,所以一个学校的保研和升学率是很重要的,保研率18%在全国占到第43位,升学率也还可以在40%以上,也是很多211达不到的水平。
3、西北农林 科技 的师资还是比较雄厚的。
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个学科建设的强度,不少211是达不到的。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青年长江学者3人;“万人计划” 科技 创新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等。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缺点
1、地理位置不太好,位于杨凌。这个地方比较偏僻,周围就一个学校,不利于学生想和其他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去西安找工作时,相比来说也不是太方便。
2、虽然是985,但是不如其他985的条件那么好,也就能和211比。
3、优势专业是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学习的农林专业,所以受到很多限制。但是话说回来,农业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本,总要有人去奉献,去更好的改善产量、更好的产业布局、甚至是科学的种植等,类似袁隆平老先生。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坐落于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分为南北校区,农学院在北校区,林学院在南校区。学校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葡萄酒专业稳居全国第一。
院系设置:资源环境学院、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动物 科技 学院等26个院部。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优点:
1、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有着自己的优势,毕竟是985高校,学校的教育科研经费、还有副部级的待遇、未来学生在考研保研时的优势、选调生的选拔资格等等都是比较优越的。985这个招牌无论是在学校建设、师资,还是在找工作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而且学费低,录取分数线低。
2、学校的保研率较高。现在很多学生想要继续深造,所以一个学校的保研和升学率是很重要的,保研率18%在全国占到第43位,升学率也还可以在40%以上。
3、科研实力也非常强,大牛很多!如果是学农学方面的专业的话,是不用担心就业的。而且就业方向都特别多,比如考公务员或者去相关的事业单位。 学校的保研率和出国率都比较高,当做一个短期的跳板也是很合适的!
4、西北农林 科技 的师资还是比较雄厚的。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本科专业6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个学科建设的强度,不少211是达不到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等。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缺点:
1、虽然是985,但是不如其他985的条件那么好,也就能和211比。
2、地理位置不太好,位于杨凌。这个地方比较偏僻,周围就一个学校,不利于学生想和其他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去西安找工作时,相比来说也不是太方便。
3、优势专业是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学习的农林专业,所以受到很多限制。
但是话说回来,这样的一所优秀农林类大学地处农科城也是比较贴切的,因为这样的地方有更多的土地让他去搞农业科研;而如果这样的一所大学地处大城市的话,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土地供应来做农业科研了!
总结起来,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是985,但是同国内最高水平的清华北大或者西交上交还是有不小差距,但是差距正在逐渐缩短,西农发展很快,在生命科学和植物保护以及旱区农业、农林经济管理等方面,国内是领先的,机电、水建、食品、信工就业普遍好!
如果评价985或一流大学里知名度相对低的学校,那么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一定会上榜,甚至超过兰州大学!
为什么这样说呢?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基本上在北方甚至西北地区听说过的人也不是很多,在南方基本上名气就更没有了!
原因3点!
1.农学本身并不是热门专业,所以 社会 认可度有限,而西农本身就是农学为主的大学,或它的最强学科就是农学类,所以在目前这个功利的 社会 里,家长和学生们对农学的热情并不高!
2.陕西杨凌这个地方虽然离西安很近,但毕竟还是有点偏,尽管西农有个5000多亩的大校园,但因为不是在繁华地区,所以没有那么大的地缘吸引力!
3.学校本身是农林 科技 方向,16部参与共建可以说扶持力度很大,因为毕竟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农学肯定国家会大力扶持,但同理,农业要实验用田,所以基本上都在偏远地区,远离市中心!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本身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如果你喜欢农学方向,那么这所学校完全可以满足你!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坐落于陕西省的杨凌,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就不进行必要的说明了。菜鸟要说明的就是大家对于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可能有一些误解,因为这所高校本身属于农林类,算是比较偏门的一个专业大类吧,再者985高校里面有一所中国农业大学,所以才显得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名气没有那么大。其实,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却是一所非常好的农林类大学。
这是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在陕西省的高校中的排名。讲真的,陕西省的好大学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排名算是排的稍微有些靠后,在强校居多的陕西省,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一下子就显得不太出名了,但具体的情况是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是比较不错的。老牌的农林类的985高校,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这是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在陕西省和全国的总体的排名情况,大家都可以看一下。这个排名菜鸟觉得还算是比较可以吧。毕竟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其竞争力的发展情况,但总体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了。
这是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的一流学科名单。只有一个农学专业,算是其发展的具有特色的专业了吧。还算是非常可以的了。
这是菜鸟整理的一些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比较好的一些专业的分布情况,这个图片中的专业大家都可以好好的了解一下。如果有对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好好的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