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02-19 20: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好投,只要符合要求就好投。《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件要求:
1、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2、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稿件登记表》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所发稿件拥有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等。
3、排版要求:A4页面(左右页边距1.8cm,上边距2.3cm,下边距1.8cm),五号字,单倍行距,通栏排。每篇文章都需要有投稿作者和通信作者,可以由同一人担任。如果是学生,通信作者应该是指导教师。

山西大学学报的社会影响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报在全国学术理论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多年来先是连续保持省一级期刊称号,继而晋升为“首届、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又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还进入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光盘发行并上网。学报在科学技术哲学、法学、中国社会史、中国古代文学、经济、政治等学科的学术研究方面有可靠的学科依托和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在全国已形成越来越广泛的信息网。自然科学版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们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逐步调整了稿源定位,树立了新的服务理念。稿源由校内为主过渡到全方位开放,依托重点作者、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资源面向全国构建稿源网络,并努力向国际化发展。同时,实践了“作者有求于学报”向“学报服务作者”转变的服务理念,使学报稿源渠道进一步拓展,稿件质量进一步提高,整体上提升了学报“促进学术交流、服务科学研究、培养科研人才”任务的完成质量。先后被《CA》、《俄罗斯文摘杂志》及国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等各种评价检索系统收录。学报在2004年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一等奖”2006年、2008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的称号,2009荣获“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在全国学报界赢得了很好的声誉。我们将继续探索学报办刊的新路子,力争取得新成绩、新经验,为地方性综合大学学报办刊的发展起到表率作用。2012年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得教育部科技司授予的“第4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是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期刊。

方莉的相关成果

徐佳, 郭晓晓, 刘跃鹏, 方莉*. 甲醇在PtRh双金属薄膜表面的电催化氧化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郭晓晓,徐佳,刘跃鹏,黄小平,方莉*. Pt/C催化剂基底的制备及乙醇电化学氧化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方莉, 郭晓晓, 刘跃鹏, 黄小平. 双金属催化剂PtRh@Pt5/C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甲醇电化学氧化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郭晓晓, 徐佳, 刘跃鹏, 方莉*. PtRh/Pt/C阳极催化剂的制备及乙醇电催化氧化研究. 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论文集, C-P66, 长春, 2009, 12.郭晓晓,徐佳,刘跃鹏,方莉*. Rh含量对PtRh/Pt/C催化剂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厦门方莉,李海唐,赵永祥,刘滇生. 溶胶-凝胶法制备H3PW12O40/SiO2及催化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庚酸酯. 化工学报方莉,赵永祥,曲济方,王永钊,刘滇生. 2,2-二羟甲基丁醛的催化合成与表征. 化工学报方莉. H3PW12O40/SiO2催化合成季戊四醇四庚酸酯的研究,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方莉,徐佳,郭晓晓,刘跃鹏. 一种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2. 方莉,刘滇生,赵永祥,马宏勋,王永钊,张因. 一种负载纳米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W-ZrO2-SiO2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TMP聚酯增塑剂的催化合成与应用研究,山西省科技厅,鉴定结论:国际先进水平. 2008.10.(负责人)

山西大学学报的收录情况

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连续5年获山西省一级期刊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三十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入选期刊 自然科学版本刊是山西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78年,季刊,坚持邓小平理论,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学进展,主要报道校内外有关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地学环境生态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包括原始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综述、简报等。

邱扬的专著、教材

专著与教材1 郭旭东, 邱扬, 刘世梁, 吕一河. 2007. 土地生态学综述. 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蓝皮书: 2006年 (中国土地学会等编).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pp. 165-220.2 武吉华, 张绅,江源, 康慕谊, 邱扬. 2004. 植物地理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82页.3 傅伯杰, 陈利顶, 邱扬, 王军, 孟庆华. 2002.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北京: 商务印书馆. 302页.4 邱扬,傅伯杰. 2001.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傅伯杰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pp. 269-309.文章 (英文)1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iding, Chen Chen, Hu Baodong. 2005. The effects of and use on runoff and soi nutrient osses in a guy catchment of the hiy areas: impications for erosion contro. Journa of Geographica Sciences. 15(4): 396-404.2 Fu Bojie, Meng Qinghua, Qiu Yang, Zhao Wenwu, Zhang Qiuju and D.A. Davidson. 2004. Effect of and use on soi erosion and nitrogen oss in the hiy area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and Degradation and Deveopment, 15: 87-96.3 Qiu Yang, Fu Bojie, Wang Jun, Chen iding. 2003. Spatiotempora prediction of soi moisture content for an event-based hydroogy mode in a guy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Catena. 54(1-2): 173-196.4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iding. 2003. The effects of and use and its patterns on soi properties in a sma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Journa of Environmenta Sciences, 15(2): 263-266.5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iding. 2003. Anaysis on soi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for sustainabe and use in Da Nangou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Catena. 54(1-2):17-30.6 Fu Bojie, Wang Jun, Chen iding, Qiu Yang. 2003. Infuence of and use on soi moisture variation on a sma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Catena. 54(1-2):197-214.7 Meng Qinghua, Fu Bojie, Qiu Yang, Zhao Wenwu. 2002. and use effects on soi erosion and phosphorus oss in the Hiy area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Proceddings of 12th ISCO Conference, Process of Erosion and its Environmenta Effects (Voume II).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8 Qiu Yang, Fu Bojie, Wang Jun, Chen iding.2001. Soi moisture variation in reation to topography and and use in hisope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Journa of Hydroogy, 240(3-4):243-263.9 Qiu Yang, Fu Bojie, Wang Jun, Chen iding. 2001.Spatia variabiity of soi moisture content and its reation to environmenta indices in a semi-arid guy catchment of the oess Pateau, China. Journa of Arid Environments, 49: 723-750.10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iding. 2001. Soi nutrients variation in reation to and use and topography in guy catchment on oess pateau of China. Journa of Arid Environments, 48: 537-550.11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iding. 2001. Geostatistica anaysis of soi moisture variabiity in space and time on Da Nangou catchment of oess pateau, China. Environmenta Geoogy, 41: 113-120.12 Chen iding,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2001. and-use change in a sma catchment of Northern oess Pateau, China. Agricuture, Ecosystem & Environment, 86(2): 163-172.文章 (中文)1 邱扬, 傅伯杰, 王军,张希来, 孟庆华. 2007. 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关系. 生态学杂志. 26(1): 1-8.2 邱扬,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张希来. 2006.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白桦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30(5): 753-762.3 邱扬,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 2006. 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6(9): 2863-2869.4 王军, 邱扬. 2005. 土地质量的空间变异与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4(4): 28-35.5 郭旭东, 邱扬, 连钢, 王静. 2005.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县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地理科学. 25(5): 579-583.6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4.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生态学报. 24(9): 1871-1877.7 邱扬, 傅伯杰. 2004. 异质景观中水土流失的尺度变异及尺度转换. 生态学报. 24(2): 330-337.8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4.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自然科学进展. 14(3): 294-299.9 朱源,邱扬, 傅伯杰,张英. 2004. 河北坝上草原东沟植物群落生态梯度的数量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15(5): 799-802.10 郭旭东, 邱扬, 连钢, 王静, 张爱萍. 2004. 基于PSR框架针对土壤侵蚀小流域的土地质量评价. 生态学报. 24(9): 1884-1893.11 李双才,罗利芳,张科利,邱扬,刘宇. 2004. 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8(1): 74-77.12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3.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自然资源学报. 18(1): 20-29.13 邱扬,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 2003.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林业科学. 39(3): 15-22.14 郭旭东,邱扬,连纲,刘康. 2003. 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2(5): 479-489.15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余莉. 2003.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Kriging插值分析. 地理研究. 22(3): 373-379.16 邱扬, 傅伯杰, 王勇. 2002. 土壤侵蚀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关系. 水土保持学报. 16(1): 108-111.17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2.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 地理学报. 57(5): 587-594.18 傅伯杰,邱扬,王军,陈利顶, 2002.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地理学报. 57(6): 717-722.19 孟庆华, 傅伯杰,邱扬. 2002.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及磷流失研究. 自然科学进展. 12(4): 393-397.20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余莉. 2002.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生态学报. 22(8): 1173-1178.21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2002. 用空间内插法研究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 自然科学进展. 12(4): 430-433.22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1.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形成机制. 应用生态学报. 12(5): 715-720.23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1.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空间预测研究. 地理研究. 20(6): 739-751.24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2001.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关系. 自然资源学报. 16(6):521-524.25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0.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异与环境关系的数量分析. 生态学报. 20(5): 741-747.26 邱扬, 傅伯杰. 2000.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景观生态学基础. 资源科学. 22(6): 1-8.27 邱扬, 张金屯, 郑凤英. 2000.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 生态学系统的时空异质性. 生态学杂志. 19(2): 42-49.28 邱扬, 张金屯. 2000. DCCA排序轴分类法及其在关帝山八水沟植物群落生态梯度分析中的应用. 生态学报, 20(2): 199-206.29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2000.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半变异函数. 地理学报. 55(4):428-437.30 傅伯杰, 邱扬, 陈利顶. 2000.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编),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pp366-385.31 傅伯杰,邱扬. 2000. 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简介.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 11(3):1-4.32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2000. 景观格局的数量研究方法. 山地学报, 18(4): 346-352.33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柴宝峰. 2000. 吕梁山严村低中山区植物群落演替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9(2): 34-39.34 张金屯, 柴宝峰, 邱扬,陈廷贵. 2000. 吕梁山严村流域摞荒地植物群落演替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生物多样性, 8(4): 378-384.35 邱扬, 张金屯. 1999. 关帝山八水沟天然植物群落时空梯度的数量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5(2): 113-120.36 邱扬, 张金屯, 柴宝峰, 郑凤英. 1999. 晋西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河南科学, 17(增): 72-76.37 邱扬, 张金屯, 毕全喜. 1999. 山西省森林资源的现状、评价及发展对策.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1): 91-96.38 邱扬, 马正岩, 张金屯. 1999. 山西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4): 387-392.39 柴宝峰,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1999. 晋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河南科学, 17(增): 68-71.40 邱扬. 1998. 森林植被的自然火干扰. 生态学杂志, 17(1): 54-60.41 邱扬, 李湛东, 于汝元. 1998. 白桦种群的稳定性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 植物研究, 18(3): 321-327.42 邱扬, 张金屯. 1998.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作用. 环境与开发, 13(1): 1-4.43 邱扬, 张金屯. 1997. 自然保护区学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农村生态环境, 13(1): 46-49.44 邱扬, 杜建林, 王晓军. 1997. 植被动态的格局与过程.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4): 440-451.45 邱扬, 杜建林. 1997. 林木种群年龄结构研究在森林生态学中的应用.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 107-110.46 邱扬, 李湛东, 徐化成. 1997. 兴安落叶松种群的稳定性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 植物研究, 17(4): 441-446.47 徐化成, 李湛东, 邱扬. 1997.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火干扰历史的研究. 生态学报, 17(4): 337-34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