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乐视网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论文

2023-02-19 19: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乐视网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论文

为什么要财务作假,究其本质无非就是个“利”字。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也是最常见的就是逃税,说白了就是利用财务假账将应缴的税款,充进自己腰包,贪国家的钱,这种方法古以有之,在这里我会为大家详细解释,现在我来说说现代人财务造假的几种常见目的。

1、为了给业绩考核脸上贴金。

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般总是要求以财务指标为基础,例如利润(或扭亏)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等,这些都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要涉及到会计数据。除了内部考核以外,外部考核,例如行业排行榜,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加以确定的。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影响到管理层的提升、奖金福利等等方面。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企业就有可能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包装、粉饰。可能,基于业绩考核而进行的会计报表造假,是最常见的动机。

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

从事企业经营的人都知道,目前的企业外部环境,仍然是热衷于“锦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而企业需要的则恰恰相反,锦上添花可有可无,雪中送炭则大受欢迎。这样,企业为了获得外界的资助,这就需要通过会计报表来欺骗舆论和外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对会计报表进行造假,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们“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不做假表贷不到巨款”。

3、偷税、漏税  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造假。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

如何看待因连续十年财务造假,乐视网贾跃亭被罚2.41亿事件?

4月12日夜间,乐视网3公布北京证监局下达的行政部门处罚通知书,因财务造假、诈骗发售等违纪行为,乐视网被惩处2.406亿人民币处罚,乐视网实控人乐视老板被处罚 2.412亿人民币。

特别注意的是,自乐视网32020年2月3日以股票集合竞价的方法在新三板开展股权转让买卖至今,股票价格从0.18元到0.48元,股票价格增涨167%,引起销售市场关心。现阶段并未有乐视老板归国的信息,乐视网和其自己怎样交纳罚款,仍待确立。

乐视网实际惩罚关键点都还没发布。依据中国证监会的处罚通知书,乐视网、乐视老板十年财务造假,导致2010年申报和公布的IPO申请材料、2010年至2016年年度报告存有虚报记述的个人行为,未依规公布关联方交易、对外担保的个人行为及其对乐视老板、贾某芳履行承诺的公布存有虚报记述、重特大忽略的个人行为。

针对作假个人行为,中国证监会对乐视网行政强制执行,给予警示,并惩处60万余元处罚。乐视老板作为乐视网控股股东,挑唆从业以上有关信息公开违纪行为,对其给予警示,并惩处60万余元处罚。

西南证券顶尖投资分析师张刚告知经济观察网新闻记者,60万余元是《证券法》旧法的顶格处罚。新《证券法》2019年年末根据,2020年3月1日起执行,乐视电视十年作假是上年3月1日前的违纪行为,可用旧法。

他告知新闻记者,假如依照新《证券法》,违反规定的法定代表人最大可被罚1000万余元,普通合伙人最大500万余元。上市企业控股股东产生违纪行为,最大还可以惩处1000万余元。那样,假如违法者既是法定代表人,也是控股股东,最大可罚到2000万余元。

一是乐视网于2007年至2016年财务造假,其申报、公布的申请办理初次公布股票发行并发售(通称 IPO)有关文档及2010年至2016年年度报告存有虚报记述;

二是乐视网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

三是乐视网未披露为乐视控股等公司提供担保事项;

四是乐视网未如实披露贾某芳、贾跃亭向上市公司履行借款承诺的情况;

五是乐视网 2016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行为构成欺诈发行。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北京证监局对乐视网2007年至2016年连续十年财务造假,致使2010年报送和披露的IPO申报材料、2010年至2016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的行为,未依法披露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的行为以及对贾跃亭、贾某芳履行承诺的披露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的行为,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对乐视网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贾跃亭、杨丽杰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对刘弘给予警告,并处以25万罚款;对吴孟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对赵凯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对谭殊给予警告,并处以8万元罚款;对吉晓庆、张旻翚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对朱宁、曹彬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罚款。贾跃亭作为乐视网实际控制人,指使从事上述相关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对其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合计对贾跃亭罚款90万元。

对2016年乐视网非公开发行欺诈发行行为,根据《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北京证监局对乐视网处以募集资金百分之五即2.4亿元罚款;对贾跃亭、杨丽杰处以30万元罚款;对贾跃民、吴孟处以20万元罚款;对刘弘、邓伟、谭殊、张特、吉晓庆处以5万元罚款;对沈艳芳处以3万元罚款。贾跃亭作为乐视网实际控制人,指使从事上述违法行为,对其处以2.4亿元罚款,合计罚款240,300,000元。

总体来看,北京证监局对乐视网合计罚款2.406亿元,对贾跃亭合计罚款2.412亿元,对杨丽杰合计罚款60万元,对吴孟合计罚款40万元,对刘弘合计罚款30万元,对贾跃民合计罚款20万元,对谭殊合计罚款13万元,对吉晓庆、赵凯分别罚款10万元,对邓伟、张旻翚、张特分别罚款5万元,对沈艳芳、朱宁、曹彬分别罚款3万元。

贾跃亭罚款2.4亿元热搜下,最受关注的是,“人在国外,下周回国”的贾跃亭,会不会缴纳罚款?

目前,贾跃亭并未对此表态,他的重心仍在造车业务法拉利上。前不久,贾跃亭一手创办的FF汽车刚向国证监会提交S4上市文件,其将与PSAC完成合并交易并以股票代码“FFIE”登陆纳斯达克。预计上市交易流程将在5月份之内完成。

张刚告诉记者,贾跃亭人在国外,也可以缺席审判。法院可以对其名下资产进行处置,处置完成后资金可用于罚款。但如果贾跃亭把所有资产都转移到了国外,那就是一个旷日持久的事情了。

乐视财务造假,反映了哪些重大错报风险?其中有哪些特别风险?

乐视财务造假,反映的重大报错风险,其中的特别风险如下:

重大报错风险:一是乐视网于2007年至2016年财务造假,其报送、披露的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关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二是乐视网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三是乐视网未披露为乐视控股等公司提供担保事项;四是乐视网未如实披露贾某芳、贾跃亭向上市公司履行借款承诺的情况;五是乐视网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行为构成欺诈发行。

特别风险:一方面虚构收入。2008年对上市公司收入审核其实不是特别严格,只要有真实银行存款流水就行了。于是贾总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第三方交易、真实业务中冒充回款这三个方式虚增业绩,成功把乐视给上市了。当然了,这一步必须得有点资本且行业处于风口才行,要不然钱烧光了还不能上市。

另一方面上市后继续虚增收入。上市以后贾总继续这样操作虚增利润,骗了越来越多人投资乐视,乐视股价一路飙升。到了后来贾总没钱了哇,只能把虚增的收入挂在应收账款上,然后通过不停的置换,虽然应收账款越来越高,但是账龄都是一年期的,反而大家觉得很棒。

还欠122亿,营销鬼才的乐视,是如何倒闭的?

文 | 叶抱一

2月7日,乐视视频冲上热搜。

主要原因在于,网友分别查看了一下各个流量app图标,春节牛年到来之际,百度一起分22亿,抖音分20亿,支付宝集齐五福,拼手气分5亿,拼多多直接分28亿,快手分21亿。 乐视图标显示欠122亿,形成了反差效果。

乐视欠122亿,乐视视频这波营销还是赢了,许多人开始以为是笑话,结果亲自去应用市场搜索验证甚至下载,不知道今晚多了多少装载量。、

根据数据,乐视视频装机量从诞生起达5亿。

这才是真正的博出位!有技术含量!一般app可做不到欠别人100多亿。一次伟大的营销,借着各大厂的过年活动,给自己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这下载量肯定激增,营销鬼才。

乐视视频对此回应:逆境时更要乐观。

遥想当年,乐视网曾经是当红炸子鸡,但也一步步走向衰落。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乐视网成立于 2004 年 11 月,2010 年 8 月 12 日在中国深圳交易所的创业板成功上市,同时也是当时全球第一家通过 IPO 上市的大型在线视频流媒体网站。

经过几年,公司的市值经历了一个几何倍数的快速增长,最高时达到了 1700 多亿元,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中受到投资者们极大地追捧,其通过制造与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所开发的全新生态链也在互联网行业引领了新的变革。

2015 年创始人贾跃亭被爆大额减持其所持有的乐视网股份,2016 年 11月网传乐视网现金流紧张,同月,贾跃亭确认公司开始出现债务危机,2017乐视网开始大规模裁员,并且因为拖欠欠款,多家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动检乐视网的资产。

自发生危机以来,乐视网的股票价格下跌了 30.79%,并且乐视网于 2017年 4 月 17 日正式停牌,自爆发危机开始,乐视网总共出现了两次停牌,总共累计超过了 300 天,并在 2017 年 12 月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当中。

对于个人而言,道德品质的好坏与否会对个人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企业也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管理层道德品质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文化与行为,管理层道德品质的缺失,企业往往会走上一条不归路,而财务舞弊就是其中之一。

在疯狂增长的市值背后却是乐视网盲目的扩张和多元化,最终导致经营压力出现,而管理层却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了保持企业的业绩增长竟然铤而走险,开始了长达几年的财务舞弊行为。

最终,两年后的 2017 年乐视被融创中国收购,短短两年间股价下跌超过了30%,这一切都是由于乐视网财务舞弊所造成的,而管理层道德品质的缺失以及有关财务人员职业素养的缺失是此次财务舞弊案发生的重要因素。

期初,乐视集团仅有两家公司,并且是以视频及相关增值服务为主要业务。

2012 年,乐视集团提出并实施多元化扩张战略,乐视网就此开始了不断地扩张。

乐视网多元化重要一环就是智能手机,乐视网通过推出手机并且植入其视频服务内容进一步提高了其视频网站的知名度及用户规模,但手机的作为视频终端载体且用途广泛,与其视频网站业务并非完全契合,因此,手机业务虽然作为乐视网多元化步骤的重要一环但其依然与乐视自身的属性不相符合。

众所周知导致压死乐视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超级 汽车 业务,这个业务在一开始被当做带领乐视走出低谷的希望,但是显而易见的是 汽车 与乐视的发展方向并不一样,甚至与乐视互联网企业的性质背道而驰。

如今贾跃亭还能东山再起么?

起底乐视网10年造假,这将给乐视带来什么影响?

这将给乐视带不来任何影响,因为乐视已经很坏了。

首先,我先来废话一下。

乐视网,它是贾跃亭创建的。

乐视网是我国著名的视频网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的众多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

乐视网目前还在正常运营,在春节那几天因为欠百亿的图标还火了一把,但随后就摔的比较惨了。

乐视网目前被查到财务造假,并且贾跃亭也再一次被限制消费和禁止终身禁入证劵市场,而乐视的问题都是贾跃亭一手造成的,所以乐视网的其他人基本都没什么事。

贾跃亭,他是我国乐视网的创始人。

贾跃亭的能力和眼光,说实在话我比较欣赏,也比较崇拜,但人品我不可恭维。

贾跃亭以前做的生态链,像手机、智能设备、汽车等等等一切都是目前众多商业大佬才刚开始做的事情。

好了,我的废话完毕。

对于标题中的问题,我有以下回答。

像乐视网10年财富造假,说实在话,给别的企业身上早就完了,但乐视就是乐视,坏的不能再坏,跌的不能再跌,所以这不会给乐视带来任何影响。

乐视网目前还活跃于股票交易所和互联网,但它们寸步难行,基本是苟延残喘吧,哈哈哈。

乐视因为贾跃亭的原因,口碑已经再跌的不能再跌了,所以也可以认为乐视已经完了,大家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了吧。

乐视网的任何新闻,我都不信,因为我已经不信任它们了,我觉得以前是乐视的粉丝,它们太不靠谱了。

我高中的时候买过乐视网的股票,现在都快大学毕业了都没解套,我难啊。

唉,真的无语,卖了赔大法,不卖看着难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