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针刺研究是正式出版发行期刊

2023-02-19 18: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针刺研究是正式出版发行期刊

该疗法创始于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用以进行扁桃体摘除术取得满意效果(尹惠珠)。随后在陕西、湖北等省市推广应用,手术种类涉及临床各科达90余种,基本上是中小型手术——脑瘤摘除术、二尖瓣窄分离术、胃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脾切除术以及肾、膀胱等手术。1965年12月国家科委秘密颁发了关于“针刺经络穴位麻醉应用于胸腔(肺)手术的临床研究成果报告”,报告上海第一结核病院与上海市针灸研究所用手针针麻临床施行肺切除手术186例,成功率95.5%。1966年2月国家科委和卫生部在上海召开针刺麻醉研究工作座谈会,制订了“针刺穴位麻醉研究工作二年规划纲要草案(1966~1968年)”。1970年5月上海举办了第一期全国针刺麻醉学习班,进一步推进“针麻热”。当时全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的203个单位开展针刺麻醉,累计病例达57,156例。其中1966年6月后积累的有24,538例,为“文革”以前八年的5.8倍。手术种类接近100种,几乎遍及各科常见手术。1971年7月18日新华社首次向全世界正式报道了“中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创造成功针刺麻醉”的消息:针麻技术突破了外科手术必须使用麻醉药物的旧框框,这种技术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特点。累计病例40多万。并指出“从针刺治疗到针刺麻醉,是中国针灸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使历史悠久的中国医药学大放光彩。针刺麻醉的出现和发展,将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的实质,同时对现代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基本理论学科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此,同年《红旗》9期专门辟出“关于针刺麻醉理论原理的讨论”刊登了三篇文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度访华时提出要求参观针刺麻醉手术,形成了至今仍风靡欧美的“针灸热”。1973年3月朝鲜针刺麻醉考察团参观访问南京医科大学。于是针刺麻醉被安排为接待外宾的常规节目。1976年中国邮政发行四枚一套“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T-12)邮票,“针刺麻醉”赫然列在第一位。汤沐黎创作的油画《针刺麻醉》被中国美术馆永久馆藏。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1979年)彩色科教片《针刺麻醉》广泛上映。连针灸跟着也沾了光:一曲红遍全国的花腔女高音独唱《千年铁树开了花》(千年铁树开了花,开了花,万年的枯藤发了芽,发了芽,如今咱聋哑人说了说了话……),针刺治聋哑的戏剧性奇迹更把人们的热情抬到了空前高度。随着对“一根针,一把草”的神化,许多医院都恢复成立中医科,中医(药)师队伍扩大,并成为独立科室。选派人员外出进修中医;针刺麻醉工作达到高潮,并广泛应用于各科手术。穴位刺激的方法也发展到了激光麻醉、指压麻醉、头针麻醉、手针麻醉、面针麻醉、鼻针麻醉、耳针麻醉、体针麻醉、推拿麻醉及粗针麻醉等。1979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针灸、针刺麻醉学术讨论会,除国内代表六百余名,还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外国学者。大会交流论文共534篇,其中针麻临床及原理研究的论文约300余篇,占一半以上。到1979年全国针刺麻醉手术总例数跃增至200万例。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由于缺乏政策上的平衡性,过分强调中医传统医术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分支和整个医学的全面、稳定、健康发展。1980年代以后,针刺麻醉下甲状腺手术、前颅窝(颅脑)手术、下颈椎前路手术、拨牙术、剖腹产术,陆续通过鉴定。针刺原理研究从形态、生理、生化、心理等多学科充分证明,从外周到大脑皮层由多途径、多水平,神经与体液等综合性因素作用是针刺麻醉的形成机理。从1971年~1992年的12年内,有关针刺麻醉临床应用和原理研究的论文已超过3000篇。1976年创办了专门报道针刺麻醉研究的学术性刊物——《针刺麻醉》(季刊,1980年改名为《针刺研究》)。1985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把《针刺研究》发表的文章正式纳入他们编辑出版的《医学索引(IndexMedicus)》,使中国针刺麻醉和针灸学的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国。

针刺研究审稿费交了后看不到信息

您好,我认为你的问题主要处在时间过短,“针刺研究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对于这种东西交完应该是要一段时间才能出消息的,在此我认为,您应该耐心等待,等最终结果出来,放心,付出肯定会有回报的,相信我。加油吧。再给你说说针刺研究审稿费的意义,创刊于197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学术杂志,是中国集中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的刊物。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针灸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央卫生部直属的针灸疗法实验所。1951年春,人民日报发表了针灸治病的消息以后,要求针灸治疗者显著增多。为了满足病人需要,在卫生部妇幼卫生工作大队下临时开设了一个门诊部,最初只有9人,后增至13人。除治疗大量病人外,还进行了建所筹备工作。1951年7月,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正式批准在卫生部下建立针灸疗法实验所,共有28名编制。8月2日针灸疗法实验所宣布成立,同年10月20日国家卫生部任命卫生部妇幼卫生司副司长朱琏同志兼任所长。1954年冬,中央批准在卫生部直接领导下筹备建立中医研究院,针灸疗法实验所划归中医研究筹备处领导,并与原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部分和华北中医实验所的针灸科合并。1955年12月19日,中医研究院宣告成立,针灸疗法实验所改名为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至1957年,针灸研究所已发展到106人,设有五个针灸室及X光室、化验室和基础研究室(包括生理、生化、解剖)。1958年迁入中医研究院(现广安门医院院址)。1962年,以研究梅花针疗法为主要任务的针刺疗法研究所并入针灸研究所。1964年4月,为开展对经络的研究,中宣部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抽调一批学术骨干组建了“经络研究所”(现东直门内针灸所所址),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张锡钧院士兼任所长。该研究所的中心任务是重复朝鲜金凤汉“经络实体”的研究工作,并很快取得可靠数据,否定了金凤汉的结论。1970年初,人民日报公布了我国针刺针麻研究的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9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调集针灸研究所和原经络研究所的有关人员40多人,重建针灸经络研究所,所址定在原经络研究所(现针灸研究所址),开展了一部分针灸临床和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1975年4月23日,由卫生部批准的外国医生针灸学习班正式成立并接收第一批学员。1978年恢复了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所名。1981年8月,经科协批准,《中国针灸》编辑部正式成立并出版第1期杂志。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针灸研究所为该组织所属传统医学(针灸)合作中心。1984年《针灸研究》编辑部划归针灸研究所。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针灸研究所筹建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经络研究中心。2001年,针灸研究所针灸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3年,针灸研究所的针灸机能研究室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