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出版社编辑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2023-02-19 16: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出版社编辑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每个出版社的要求都不一样,本科学历,文字功底好,热爱文字工作,团队合作精神佳,是最起码的条件吧。编辑的工作主要是文章的版式审查,内容修改,文字校对。还有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进行撰稿、组织策划专题等。

一名出色的编辑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一名出色的编辑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目前对一名出色的编辑要求编辑应是多面手、全能人,知识结构上也应是专业修养基础上的杂家。美国多位资深编辑编写的《编辑人的世界》中说到:“今年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 下面我首先要讲的是编辑技巧 编辑加工:化腐朽为神奇。 似乎一提到出色的编辑,很多人就认为那就是策划编辑,能策划出内容好销 售好的图书来。其实,一位文稿编辑做得优秀,照样是一个出色的编辑,关键是他要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也就是能做到出版界经常说的要编辑“救稿”。一部看上去不错的书稿,很有思想,但由于或者不成体系,或者思想阐述混乱,或者语言不堪审读而无法出版面世。由于作者某方面能力的局限或者时间关系,自己改不了了,这时就需要编辑“救稿”。  选题策划:做出品牌图书或畅销书。 选题策划是对编辑气魄、眼光、学力、作风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个编辑能不能策划出品牌图书或畅销书选题,与他的学术文化素养、市场把握能力、沟通社交能力、对出版本质的理解,是否具备现代出版理念、掌握出版工艺有直接的关系。编辑应有对整个出版过程全程策划和监控的能力。下面我还是结合案例来讲个对大家有所用,或者说有参考价值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策划选题。 (1)从出版社的出版特色和编辑自身优势出发策划选题。 这一点,对新编辑尤其重要。 ①从出版社的出版特色出发策划选题。只有从所在出版社的出版实际出发策划选题才能被纳入出版,因为一个出版社多年的积累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出版特色和成熟的发行渠道。即使业务拓展,一般也是相关相近地延伸发展,不可能跨越很大。像商务印书馆作为工具书和学术著作为主的出版社就不可能出小说。因此,要“小我” 服从“大我”,从所在出版社的'出版特色出发策划选题。 ②从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的人脉关系出发策划选题。自己懂所学专业,你本人又是一个读者,自然知道专业领域图书的发展前沿和读者兴趣点;与自己认识的老师沟通,从他们那里挖掘选题。 ③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像人民出版社出了本畅销书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其策划者就是一位刚毕业新到出版社的编辑,自己上学时代阅读了李开复的给大学生的书信,很受启发,很多大学生对李开复的人生规划理念和人生指导建议也很感兴趣,于是他多次从网上向李开复约稿,多次的书信感动了李开复,于是诞生了一部畅销书。 (2)从人们关注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热点来策划选题。 一提这个话题,很多人就会说:我也很关注社会热点,怎么就策划不出好选题呢?这就涉及到你的编辑意识和对出版的理解,如何寻找到社会热点和图书出版的结合点。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开发心理学教材,除了切合政治热点以及要找到合适的主编因素外,也是对当时教育热点的关注,因为当时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全国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很重视,教育部要求新生入学就要建立心理档案,所以才选择从心理学科切入编写。 (3)注重市场分析、信息收集,超前发掘社会阅读风向。 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呢?要善于从当前阅读中发现以后流行阅读的苗头,将此苗头超前地策划出版图书,必然占领市场先机,引领阅读风向。 如何进行信息收集呢?如通过各种媒体来搜集信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与专家、学者、官员交流来获取信息,作为学术出版社的编辑尤其要重视参加学术会议,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和发展方向,从聚集一起的作者那里约谈书稿等;还可以通过与作者、同事、朋友的交谈交流激发、碰撞出选题策划的灵感,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从信息收集中找到有用信息,使用这些信息,超前发掘市场商机。如《心理学与人生》这本教材,就是因为在学术会议上听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黄希庭先生讲到,目前综合性大学没有心理教育通识课教材,于是邀请他主编了这本权威教材。 (4)借助与其他媒体互动来开发选题。 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台》的热播,带动了《正说清朝十二帝》、《刘心武解梦红楼》和《易中天品三国》的火爆。但这些书的出现说明,这些策划编辑视野广阔,兴趣广泛。 (5)分析竞争对手,采取跟进超越战略,巧妙开发选题。 只是跟进实际就是跟风,这或许也能搭个畅销顺风车,像《正说清朝十二帝》热销后,有的出版社就出版了《正说清朝十二妃》。但是一跟风,这块阅读市场很快就出现混乱,就像前些年,《谁动了我的奶酪》畅销后,各种奶酪都出来了,最后读者一见奶酪书就大骂,没人读了。 竞争对手永远都有可学习之处,但跟进的基础上一定要超越,否则所策划的图书是没有生命力的。如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一直是一对竞争对手,商务出了套《四部丛刊》,中华接着出了套《四部备要》,可是两者的选目和出版手段上不同,各自显示的学术意义和收藏价值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两者各有各的市场空间,销售都不错。解放后两社由于专业出版分工不同,没有竞争了,但这些年中华书局想重新进军工具书市场,于是又与商务发生竞争。中华想出工具书,必然从市场最大的小学生市场切入,这必然要考虑《新华字典》的垄断地位。当时《中华字典》的策划就很值得研究。如中华书局仅就小学生字典的书名叫什么,当时也有多种意见,叫《小学生字典》、《中华小学生字典》还是《中华字典》呢?最后定名《中华字典》,也是为了接花移木,搭《新华字典》书名相近的顺风车。但字典如何超越《新华字典》却煞费脑筋,因为工具书创新不易。仔细研究后,把《中华字典》定位为除了查阅功能,还要有辅导小学生学习功能,也就是在每个字头后加上形音义的辨析,让小学生分辨清楚比较难学的多音字、形近字、近义字等。1997年出版时还没有工具书是如此编写的,出版后学生反映确实好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使《中华字典》迅速获得成功,出版当年就销售120多万册。至今仍在修订再版,成为出版社的看家书。 当然选题策划的方式很多,但都要注重成本策划,也就是如何控制出版成本,低投入高产出。 营销策划:影响和带动市场。 营销策划实际是选题策划的延伸和拓展,是图书全程策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编辑做营销策划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编辑应该是协助市场部或营销部来做营销方案和营销活动,而不要越俎代庖,亲自力行做营销。营销策划主要做以下工作: (1)找到图书卖点。一般来说,营销人员对一本书的把握远远没有编辑把握的准,毕竟书稿是编辑策划或从作者处约来的,而且编辑还通篇认真审读过稿件,对书稿非常熟悉,能够准确把握住图书的卖点,而图书卖点是图书的特色和精华,是图书的生命,也是营销的着力点,读者的兴趣点,因此编辑的首要任务是向营销人员提供图书卖点。 (2)撰写宣传材料,约请作者或知名人士进行营销。尤其是图书发布会的新闻稿、书评等宣传材料,编辑要精心准备。如中华书局召开《中华字典》新书发布会时,编辑对字典从不同角度为各媒体准备了10多份新闻稿,以便各媒体从自己媒体的定位和读者受众出发来刊发新闻稿。如北京晚报发的标题是“新编《中华字典》有三大新意”,中国少年报发的标题是“新出《中华字典》具有学习辅导功能”,中华读书报的标题是“《中华字典》挑战《新华字典》:中华商务领导否认此说”,中华读书报的文章尤其是具有扎眼球的号召力,媒体的推波助澜,带动了《中华字典》的销售。 如果营销活动需要作者签名售书、演讲等或者需要知名人士参加新书发布会等,编辑都应当仁不让,帮助约请人。 (3)提供营销策划方案。一本图书采取哪种营销方式更合适,编辑由于对图书最了解,完全可以提出最适宜的营销方案。是采取新书发布会方式,还是主要媒体发表书评?是采取作者演讲,还是签名售书?主要在报刊宣传,还是网络预热,先行发表书稿片段、发表出书消息并进行评论?还是以上方式交叉进行?编辑和发行人员应多研究多沟通。 (4)参加营销活动。也就是说编辑要亲自上阵,参加推广活动,甚至直接开展促销。这也不多讲了,很多营销活动中都有编辑身影,最明显的是亲自做图书推介。  具有编辑意识。 一个出色的编辑一定是个有心人,对任何事情都很留心,具有敏感的编辑意识。编辑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意识: 一是信息意识,也就是信息获取、过滤、分析和使用意识。获得了有用信息,不知如何使用,也是白搭,不能产生效益。 二是选题策划意识,既要有好点子,又能够做出切实可行的图书编写出版和市场操作方案来。随时留心,处处留意,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做有心人,并随时与自己的编辑工作结合起来,随时产生选题策划灵感,说不定就是本畅销书。 三是市场化意识或者经营意识,要从市场出发和分析阅读风向来策划选题,要懂得市场、应对市场,不能策划的图书无人购买,孤芳自赏。在策划图书时还要注重经营,加强成本控制,少投入多产出。 四是超前意识,也就是编辑要有预感或预见,提前看到并引领阅读潮流。 五是创新意识,既可创新选题于新市场,也可创老选题于新灵魂。前者主要是从无到有,尤其是填补市场空白或开发新市场;后者像很多老书修订再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出版社编辑需要什么专业

出版社编辑可以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传播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等。

编辑是一种工作类别,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

编辑出版学属于文学门类下的新闻传播学类 ,主要是研究国内外编辑、出版行业运行规律,培养掌握编辑出版、语言文化、经济管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书刊编辑策划、出版经营管理、出版物市场营销、出版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出版单位、发行部门、新闻机构等从事编辑策划、出版管理、发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人员,学生需要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目前我国有80多所院校开设该专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侧重点,课程设置大致有:中国编辑出版史、书籍编辑学、编辑应用文写作、期刊编辑概论、编辑实用校对、报纸编辑学、报纸副刊编辑、新媒体编辑、图书评论写作、图书装帧设计、目录学等。

一个出版社编辑,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我不是编辑,但我每个星期接触到的人就是编辑。我只能总结他们的特点了:

1.编辑需要一定的学历(本科以上,研究生比较合适),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编辑加工的能力。
2.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和作者、审读、校对、总编办、出版印刷等出版流程中涉及到人进行良好的交流。
3.具有敏锐的眼光,可以发掘稿件中的闪光点,去除不合理的部分。同时具有敏锐的政治觉悟,有效地规避各种潜在的不符合宣传要求的因素。
4.具有核算图书成本的能力,排定全书版式的能力。
……
还有N多,我说不清了。这些技能每一点都可以写出几万字的文章了。

请问出版社的编辑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请具体且详细说明。

1、身体素质。身体是工作的本钱,没有强健的体魄,要想从事繁重的工作几
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从事轻松一点的工作,身体不好也是不能胜任的——一副病殃殃的样子,很难让人家聘用
2、沟通能力。你必须面对许多人,跟很多素不相识的人打交道,如果
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很难让别人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甚至正常开展工作都困难。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具体来说,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沟通礼节等。
3、专业技能。没有一技之长,就只能做一些简单劳动,不仅辛苦,就业困难,收入也低。
4、思想道德素质。要做一个合格的务工者,首先应该做合格的中国公民。每
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先学好做人,再学做事。要热爱祖国,积极上进,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公约和国家的法律。
5、心理素质。需要在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性和勇气,克服自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