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与管理》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的正规期刊,但不是核心期刊。
国家级期刊 半月刊《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是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主办的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大16开。是一本荟萃企业改革与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大型核心期刊。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网全文收录期刊。主要栏目:管理研究、知识经济、案例分析、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经营之道、区域经济、产业观察、商业经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财务审计等。投稿邮箱尚编辑.望采纳!
企业改革与管理不是水刊。《企业改革与管理》是国家级期刊。《企业改革与管理》是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主办的半月刊,主要刊登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方向的论文,针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读者群体,期刊主要设置有名家之言、形势观察、企业文化、热点评说、知识经济、管理研究、改革论坛、案例分析、调查纪实、经营之道、读者建言、管理快餐几个栏目。
不是
《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是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大16开。
是一本荟萃企业改革与管理理论和实务的大型核心期刊。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网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级别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上证报记者 史丽 摄)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做强做优做大。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进程中,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国有企业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两者相互成就,共同成长。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一批国企通过上市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进入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将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相统一,实现二者双向赋能的共建格局,对于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市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20世纪90年代,部分国有企业为了获得资金支持,尝试进入资本市场,由全资、独资的国有企业向股权多元化的上市公司转变。1994年,中央提出开展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目标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此之前,一些国有企业存在认识和理念上的局限性,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比较难,上市以后就相对容易实现。《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与上市公司应实行“三分开、两独立”。在新的参照系中,上市公司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引入了市场机制和规范治理,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落地,国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今天我国的国企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大多是经过市场化改革的国企,是经过上市化改造的国企,是推行混合所有制后的国企。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上市公司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载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提出,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2013年以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2.5万亿元,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70%和54%,一大批企业以混促改,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规范运作水平,深度转换机制,活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一步支持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这些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场化改革的力度。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排头兵,覆盖国民经济18个门类行业72个大类行业,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性行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挥着支柱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数为1315家,占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27.22%。从市值来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37.9万亿元,占当天市值的44.6%。市值前100的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51家。从经营业绩来看,2021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4.1万亿元,占当年境内上市公司营收总额的66.4%;实现利润总额4.98万亿元,占当年境内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72.9%。从分红来看,2021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预案总额近1万亿元,占境内上市公司分红预案总额的近三分之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境内资本市场现金分红的主力,带头用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虽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不及上市公司总量的一半,但从总市值、总利润、分红等数据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堪称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稳定器。
国资国企高度关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问题。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推进会指出,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
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
近年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重要引领示范作用。党的领导全面加强,股权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合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提高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对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还有利于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强做精主责主业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个别上市公司违背经济规律,盲目铺摊子、乱投资,业务多而不精、规模大而不强,有的更因过度多元化、金融化导致主业空心化、脱实向虚,面临较大风险,给股东利益和市场稳定带来不利影响。长期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对于国企主责主业进行了严格要求,一些业务过于综合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进一步进行突出主业的战略调整。
聚焦主责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人力、财力、精力等各项能力都是有限的,多数企业的成功是依托专业化经营。如果画一个十字线,从横向来讲,企业的业务不能太多,要聚焦主业;从纵向来讲,产业链不宜过长,要深耕主业,打造行业龙头。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营要更加稳健,围绕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客户,增强核心竞争力。
关注细分市场,寻找最佳赛道。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落后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过剩行业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通过市场细分,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成为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
加大整合力度,优化上市平台布局。国有企业可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同时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解决同业竞争,形成做强做优一批、调整盘活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
(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近些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需进一步巩固提高。要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突破口,带动公司治理水平整体提升。这离不开监管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外部推动,更需要上市公司自身作出努力。
维护上市公司独立性,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股东的责权利是有限的。良好的股本结构既不能一股独大,也不能股权过于分散。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特别强调独立性,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大股东尽职尽责,不得损害公司利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支持和鼓励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使公司加强内部制衡,公开透明地经营。
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做好党委会和“三会一层”有效衔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领导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行权规则。全方位加强独立董事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独立董事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其专业性。
完善ESG工作机制,提升ESG绩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方面要重视ESG的信息披露工作,树立主动披露意识;另一方面要推动ESG与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建立健全ESG内部制度体系和管理架构,持续加强ESG能力建设。
(三)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大量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创业资金,成为支持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各类工具,发挥领头羊作用,打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进行有效、有目的和高质量的创新。创新往往伴随着风险,优秀的企业会尽量平抑减少风险。企业是一个营利组织,受到一定的商业约束,在创新过程中要坚持市场规律,坚持效益导向,深入研究思考,提高创新的质量和效果。
加大创新投入,强化实验室建设。我国企业已从模仿创新进入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阶段,不少技术和产品由“跟跑”变为“并跑”,甚至是“领跑”,但仍需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技术环节取得突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建造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健全激励机制,壮大一流创新人才队伍。在如今的新经济和高科技时代,企业要发展不能只关注土地、厂房、设备、产品、现金,最重要的是看到活生生的人。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键在于健全激励机制。要通过设立科技型企业股权分红、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骨干跟投等中长期激励计划,吸引和留住人才,不断壮大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人才队伍。
(四)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近年来,个别上市公司及大股东通过表内外、场内外、本外币等方式盲目融资加大杠杆,步入困局,教训深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充分吸取教训,强化风险意识,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
充分认识风险客观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企业无论大小,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能帮助企业积极化解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构建风险管控机制,研究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抵御风险,建好风险防火墙,实现风险可控可承担。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强化合规管理和内部监督,持续提升诚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严禁财务造假、违规运作和内幕交易,做到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优化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披露信息。
合理利用财务杠杆,确保现金流稳定。企业稳健的基础是财务稳健,而财务稳健的核心是现金流充沛。企业要量入为出,归集资金使用,压缩企业的“两金”,即存货资金和应收账款资金,重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追求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