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图书编号:1245120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定价:16.0ISBN:756251975作者:孙克勤出版日期:2005-01-01版次:1开本:32开简介:本书介绍了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论述了世界遗产的产生、发展和现状。本书还介绍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的状况,讨论了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知识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生物学、地质学、建筑学、旅游学、宗教、美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从教学和科研出发,书中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作了进一步分析和归类,对全球各大洲的一些世界遗产的属性、分布及功能作了介绍,构建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科的教学体系。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学生学习世界遗产知识的教材,也可供从事世界遗产管理和保护的科研人员参考,同时也适用于对世界遗产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阅读。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世界遗产概述/1一、世界遗产的产生、发展及现状/1二、世界遗产的意义/2第二节世界遗产的定义/5一、文化遗产/5二、自然遗产/6三、文化景观遗产/6四、口头与非物质遗产/7第三节世界遗产标志和委员会历次会议/8一、世界遗产标志/8二、委员会历次会议/8第四节世界遗产的组织设立/9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UNESCOWorldHeritageCommittee)/10二、世界保护联盟(TheWorlldConservationUnion)/11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11四、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12第五节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定/12一、世界遗产的申报/12二、世界遗产的评定/13第六节中国的世界遗产/14第二章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7第一节世界遗产的管理/17第二节世界遗产的保护/19第三节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24第三章世界文化遗产/28第一节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28第二节世界文化遗产分述/30一、历史城市/30二、现代都市/70三、皇宫和王宫/72四、广场/79五、园林/83六、宗教建筑(教堂、修道院和寺庙)/87七、皇家陵园和墓地/92八、城堡和要塞/97九、防御工程/101十、古人类遗址/103十一、考古遗址/107十二、文化景观(大学和博物馆等)/118十三、农业景观/121十四、工业景观/122十五、水利工程(运河和桥梁)/123十六、铁路运输/125十七、历史建筑(古建筑、宗教建筑遗址、古城遗址等)/126十八、其他(石窟、岩画、民居、植物园、纪念碑等)/129第四章世界自然遗产/136第一节自然遗产的定义、标准和分类/136第二节世界自然遗产分述/138一、地球演化/138二、生物进化/161三、生态系统/164四、自然景观/168五、生物保护区/176第五章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89第一节亚洲/189第二节欧洲/199第三节非洲/206第四节美洲/209第五节大洋洲/213第六章濒危遗产/220第一节产生濒危遗产的危险因素/220第二节濒危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恢复/222第三节目前的濒危世界遗产/224一、亚洲/224二、欧洲/230三、非洲/231四、美洲/239附录/242附录1缔约国/242附录2濒危世界遗产名录/249附录3世界遗产名录/251参考文献/289
1、庞贝古城
这本书由13位考古学家、历史及相关专业的教授执笔,并配以丰富而精美的插图、摄影作品,讲述了庞贝遗迹的发现与发掘过程。同时,书中结合历史研究与考古发现全面介绍了庞贝古城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生活、文化、艺术、建筑等方方面面。
2、《史前艺术》
这部讲述史前艺术的巨著,如同一幅汇集了当代世界史前艺术研究成果的宏伟画卷。全书由来自全球的29位专家学者倾力打造,融合了考古学家、史前艺术史家的视角,内容横贯地球大陆上的史前艺术遗迹,从欧洲、戈布斯坦、印度、中国、非洲南部、撒哈拉、南美洲、北美洲直达澳洲。
3、尘封的盛世
跟着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可以探访世界各地古代文明隐秘的宝藏之地,并从中了解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失落文明的生活、文化、艺术以及当时的人们对“来世”“永生”的不同理解,在这些文明与之逝后世界的关系中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4、希腊的瑰宝
本书是系列中的希腊卷,以大量高质量照片为指南,致力于带领读者认识和了解希腊的建筑和艺术杰作。书中按主题和时间顺序划分出详细的章节,提供详尽的评论、平面地图和简表,清楚地展现这些独特艺术宝藏的主要特征和相关历史人物的伟大之处,为读者游览这片土地提供简单而全面的路线。
5、吴哥的瑰宝
本书全面介绍了吴哥古迹建筑群,还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高棉艺术象征性风格的发展。作者马里利亚·阿尔巴内塞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她凭借简洁流畅的文字、丰富的内容信息和精美的照片为东南亚建筑、艺术和考古爱好者提供了极为精辟的参考指南。
1.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北京旧城整体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故宫缓冲区虽然已经划定,《皇城保护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也已公布实施,但能否落实是关键。政府必须下决心坚决遏制住旧城内目前依然十分强劲的房地产开发势头,切实加强对故宫缓冲区的保护,切实落实《总规》提出的对旧城实行“整体保护”的原则,真正保护好故宫这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2.明确管理主体,加快遗产保护立法。 目前北京的遗产地存在管理部门分散、各行其是的现象。应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抓紧研究遗产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机构和科研机构。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北京市已公布《长城保护管理办法》,使长城保护在法制建设上大大前进一步。其他遗产地的专项立法亦应加快步伐,使遗产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合理开发,适度利用。 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在这方面,我们应尽快“与世界接轨”,坚决扭转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的错误倾向,更不能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应限定每天的参观人数,更新“单纯追求门票收入”等陈旧管理理念。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应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放宽眼界,大胆决策,逐步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改变公益性管理单位差额补贴的经济运行方式,保护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保护与眼前利用间的矛盾。 4.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遗产地的高层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保护技术相对落后,亟待提高。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重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和手段,鼓励遗产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探索适应我国、我市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 5.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 世界遗产保护是群众性事业,应扩大宣传,积极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应重视和发挥志愿者及民间社会组织在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整合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开展对各遗产地乃至整个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研究,组织编纂出版一批有较高理论价值的专著;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北京师大附中组织学生调查北京世界遗产现状,与专家座谈,撰写论文,这一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6.作好后备项目的申遗准备工作。 在防止“重申轻保”偏向的同时,要作好新项目申遗的准备工作,“以申促保,以保备申”,使申遗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