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社会调查原理和方法论文题目

2023-02-19 08: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社会调查原理和方法论文题目

一、族团结教育1.各地民族团结促发展情况调查2.科学发展观与各民族和谐发展二、经济民生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3.金融危机后家乡企业的复苏状况调研4.金融危机对城乡居民消费心理的影响5.各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情况调查6.社会弱势群体实际生活状况调研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又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

7.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研究8.广西希望工程发展调研(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情况调查10.城乡居民对“甲流”认知程度及防控意识的调查11.近期气象灾害对各地发展的影响调查12.关于服务万村远程教育行动的思考

社会调查方法论文

太原电大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和小教(本科)
集中实践环节的实施细则(2005)

  集中实践环节是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教学计划和小教教学计划所规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集中实践环节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全面检验的必要途径。

 集中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按照中央电大、省电大相关要求,此项工作的初步按排如下。

  一、关于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的目的在于培养、考核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可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准备第一手真实的素材。

凡已修满50学分以上的学生,均可进入“社会调查”阶段的学习。社会调查环节时间为3周,3学分。

 (一) 社会调查的内容与要求:

  1. 本专业学生都必须参加社会调查活动。

  2. 社会调查的内容应在学校管理、社区教育管理和社会公共部门与教育管理相关领域的范围内,选择具体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3. 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社会调查的选题,并可与撰写的毕业论文选题相一致。

  4. 选题要有现实意义,要结合当地教育实际;选题要具体,不宜过大,同时要具有可行性、针对性;调查活动要就近进行。

5. 调查报告的撰写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其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的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调查对象、调查过程、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调查收集到的主要材料及其分析、研究结论及自己的收获与学习体会等。

  6. 调查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坚持调查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调查完成后,要及时认真地对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和全面综合分析。

  7. 社会调查报告要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撰写,字数不少于3000字。调查报告写完后要填写统一的教师评语表。(样表附后)

(二)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

1、指导教师资格: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教学情况;具有教育类或管理类相关专业(含师范类人文学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2、指导教师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学生确定的选题进行个别辅导,检查制定每位学生的社会调查实施计划,并按照计划全程指导学生的调查工作,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检查社会调查所收集的有关资料,指导学生编制调查报告的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报告初稿并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学生的补充调查、文献研究和最后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针对学生在社会调查全过程中的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3、指导教师的工作要相对集中、数量适当,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总数不能超过“兼职10名”、“专职15名”的要求。

(三)社会调查工作程序

1、集中活动,布置要求。

2、分校成立指导社会调查领导小组。

3、分校聘请指导教师、上报有关资料到省电大文法学院审核。

4、对社会调查工作进行动员。

5、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及撰写调查报告。

6、指导教师进行指导。

7、学生提交调查报告及相关资料,指导教师上交指导过程记录。

8、分校向省电大上交全部符合要求的调查报告及成绩单。

9、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终审。

(四)社会调查指导细则

1、每个教学班由分校指定一位符合社会调查资格的教师进行一次集中的社会调查面授辅导。

辅导内容:

(1)使学生明确选题的范围及调查方法;

(2)向学生介绍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介绍一些基本工具书及相关资料方向;

(3)使学生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4)使学生明确写作的一般格式,打印要求及时间安排;

2、确定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调查方案(包括社会调查的主题、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

3、提交所撰写的调查提纲和实施方案,指导教师提出修正意见;

4、实施调查(在此过程中保留调查的记录材料,如问卷、访谈提纲及记录、反映调查对象的相关材料)

5、撰写调查报告,指导教师要进行不低于6学时的辅导,直至最后定稿。

6、由指导教师写出客观、真实的评语,并给出成绩。

(五)社会调查的成绩评定

1.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教学点初审,电大分校复审,省级电大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

2.社会调查成绩评定分为优(85—100分)、良(75—84分)、及格(60—74分)和不及格(59分以下),取得及格以上成绩者获得集中实践环节规定的3学分。原则上采用百分制形成最后的成绩。

  成绩评定标准

  优(90—100分):积极认真从事社会调查,调查报告针对性强、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文字准确、流畅。

良(75—89分):认真从事社会调查,调查报告材料与观点统一,有所发现和创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文字流畅。

  及格(60—74分):参加社会调查较认真,独立撰写调查报告且观点正确、层次较清晰,结构较完整、文字通顺。

  不及格(60分以下):社会调查走过场;调查报告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内容空洞、观点含糊、文字表述不清;调查报告字数不够;观点不正确,存在政治原则性错误;没有被调查单位的盖章。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为不及格。

3.审核成绩的依据包括: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工作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调查报告的水平,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水平,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相关单位的反馈意见等。

4.凡社会调查成绩未达60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电大分校和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二、关于毕业论文的撰写

  毕业论文是全面考查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本专业理论知识针对教育领域某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一些特定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修业期间学习情况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时间为5周,5学分。

(一)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

指导教师资格:

1、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教学情况;

2、具有教育类或管理类相关专业(含师范类人文学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3年以上本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包括:

1. 向学生讲明毕业论文撰写方法及其要求;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选题和收集资料,为学生讲解论文的写作方法,为其介绍参考书目,进行文献检索指导。

  2.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拟定选题,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后,提交论文提纲,指导教师要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撰写初稿。论文选题及写作提纲的指导是指导教师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重视。

  3.学生完成初稿后及时交给指导教师,教师对论文修改并提出指导意见,学生在教师指导意见基础上,进行认真修改,直至最后定稿。

4.各教学单位应使用专门的教师指导纪录表,指导教师应当做好指导流程纪录,将每一次教师指导情况记录在案,包括指导的时间、每次指导给学生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指定的参考书目参考资料、教师与学生联系方法等,要将学生写作一稿、二稿直至最后定稿的情况反映在纪录中。

5.检查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情况,鉴别并纠正抄袭、剽窃等造假行为,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6..总结毕业论文全过程的工作,针对学生的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毕业论文的评语应包括:选题评价、论文结构评价、论文观点评价、写作态度评价和论文存在的不足等。

  7. 指导学生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

  8.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人;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低于15小时。

9.指导教师应按相关课题组成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参与毕业论文撰写的学员应按选题来确定指导教师。

各试点分校要按照规定严把指导教师的选聘、培训、监督等各项工作。,并将指导教师名单(一式三份)及学历证明复印件、职称证明复印件、所学专业情况等提前报省电大文法学院审核后,方为有效。在指导工作开始前,要对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个别学员原文抄袭网上文章的问题。希望各分校引起高度重视,一经发现,取消当期答辩资格,限期重做,跟下期学员参加答辩。各分校要对指导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一次发现其指导的学生出现原文抄袭时,提出批评,两次发现,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

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调查报告和论文的学习任务。完成社会调查环节学习的学生,经申请可参加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

 (二) 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

  1. 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不重复专科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

  2. 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限于与本专业相关的教育问题。可以结合已学过的专业主干课程选题;或结合当前教育实践进行探讨、或结合社会调查进行分析等。毕业论文要注重选题的应用性;选题要具体,不宜过大;确定选题要尽可能结合社会调查的成果及本职工作实践经验。

  3.论文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必需多人合作的选题,要有明确的分工,保证各自独立完成自己所分担的任务,杜绝抄袭、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选题情况,填写初步选题登记表。

  4. 毕业论文要论点鲜明、论证有力、结论中肯;材料翔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行文格式规范。

5.毕业论文主要格式内容包括:目录、论文提纲、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所引用的文献及前人研究成果,必须注明相应的出处(包括作者、著作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和资料的来源。

  6. 毕业论文为学术论文,要有创新性。凡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均不能作为毕业论文。

  7. 毕业论文的字数为5000—10000字,统一格式、封面,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

三、市电大对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的安排意见

1. 社会调查从统一辅导、布置之日起,以站、班、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字数3000字,时间3-4周。学员可根据自己所学课程和实际情况自选范围,自定题目。写完后和毕业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一起交回工作站。

2. 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上述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草稿撰写。字数要求6000—10000字以内。学员可根据老师提供题目选题,亦可根据自己所学课程,所从事工作的知识领域选题,选题必须是所学专业范围,必须具有学术性,杜绝抄袭和下载行为。

3. 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从布置之日起即可准备收集材料、选定方向和题目。具体时间要求是:

① 三月下旬—四月底为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的草稿撰写时期。

② 五月初到六月初为论文的批阅和修改时期。

③ 六月中旬到六月底为基本定稿、打印时期。

④ 按规定本科阶段的论文,在答辩时要制作演示文稿ppt,届时将安排ppt制作辅导。

四、答辩时间及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太原电大社科系

2005.3.20

附: 教育管理专业(本)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说明:这里提供的选题只是参考性的和指导性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如果学员觉得这些选题和自己的研究兴趣、工作实际有较大距离,也可以自行拟定选题,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再投入草稿的撰写。

一、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1.试论受教育者、学生和学习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试论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

3.试论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4.试论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关系

5.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6.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7.试论教育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

8.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9.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学科)改革之我见

10.××学科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

11.××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

13.××年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

14.××年级学生的休闲指导

15.当代社会小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

16.当代社会中学生家长的素质问题研究

17.教师职业专业化之我见

18.“教师教育”和“师范教育”辨析

19.试论“尊重学生”

20.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差异教学

二、课程与教学问题研究

1 试论课程与教学的辨证关系

2 建构主义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3 新课程的价值观对××学科教学的影响

4 课程设计要素的实例分析

5 课程设计模式的实例分析

6 校本课程设计的实例分析

7 行为目标与我校的课程实践分析

8 生成性目标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9 表现性目标在活动课教学中的实用价值分析

10.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例分析

11.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2.××实例分析:一个理想的课程实施策略

13.三级课程管理在本地(本校)的实践探索

14.改变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后的问题与出路

15.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发展的实例分析

16.××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7.综合运用教学手段的实际效果分析

18.××学校教学管理对于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提高的影响

21.××小学三级评估指针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22.××中学三级评估指针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23.试论评价对被评者心理的影响

24.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的比较研究

25.试论学生评价中不同的评价观

26.××学校学生评价方案研究

27.试论班主任的素质结构和评价标准

28.××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三、当代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1.试论教育的公益性问题

2.试论教育的平等性问题

3.试论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

4.试论家庭教育权的实施问题

5.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问题

6.试论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问题

7.试论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8.试论学生申诉制度的意义

9.学校监护责任问题

10.学校行政权力之我见

11.试论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问题

12.关于择校问题的认识

13.试论学校的民事责任问题

14.试论教师的科研权问题

15.试论学校捐赠问题

16.试论学校融资问题

17.试论学校事故的处理问题

18.试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19.试论学校义务劳动问题

20.试论教师聘任问题

21.试论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问题

22.试论拖欠教师工资问题

23.试论教师体罚学生问题

24.试论学生保险问题

25.政府职能转换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26.非政府公共组织对教育的影响力分析

27.应用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分析某一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策略

28.论中央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

29.公共组织发展的趋势对教育组织发展的影响

30.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精神对学校教师管理的影响

31.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教育)的影响

32.××学校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33.绩效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4.用户满意原则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35.从行为科学看学校德育的整体优化

36.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思考

37.运用组织再造理论提升学校整体素质

38.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39.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40.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的比较与借鉴

41.管子的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科学运用

42.泰勒的心理革命与构建和谐的学校管理模式

43.科学发展观与学校人本管理研究

44.知识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45.我国现今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的比较与借鉴

46.“名校创办民校”办学模式的经济价值取向分析

47.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的分担问题

48.我国初等教育投入的政策选择及国际比较

49.教育资源浪费现象透析

50.对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分析

51.从“谋”与“断”分离的角度看教育策划与教育决策

52.从公平与效率角度审视我国重点校的教育经费的分配

53.我国民办学校在收费方面解决“公益”与“效率”的矛盾的可行性研究

54.民办学校收费标准的“政府定价”的后果分析

55.“一费制”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与分析

56.国外校本管理体制改革与中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之异同比较

57.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基本格局与政策讨论

58.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的责任限定问题

59.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中的作用

60.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性差异分析

61.个人教育投资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62.市场经济中学校筹资行为分析

63.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

64.学校和社区互动与共变研究

65.试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66.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学校中的应用

67.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68.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入中小学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

69.试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

70.试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办学质量

71.╳╳学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72.试论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73.试论学校领导应有的素质

74.试论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75.校长的法律意识研究

76.校长的教育资源意识研究

77.校长的教育策划意识研究

78.中小学校长管理风格的研究

79.试论农村教师队伍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80.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81.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研究

82.╳╳学校教师激励方式的探讨

83.╳╳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个案研究

84.╳╳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85.╳╳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机制研究

86.╳╳学校有形资产管理的研究

87.╳╳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研究

88.╳╳学校和╳╳学校硬件设施的比较研究

其它论文参考题

1. 试论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2. 试论终身教育思潮对当前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3.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理论之异同.

4. 运用素质教育之理论分析我国当前教育之改革.

5. 试论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6.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7. 试论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8. 试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9. 试论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

10.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11. 分析课程改革后的学校教育。

12. 试论课改后的教科书编写

13. 试论教学基本任务的时代新发展

14. 试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作用

15. 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16. 结合本地区社会、家庭、和学校在教育问题上的配合现状,论述三结合教育力量的整合意义

17. 试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前景

18. 试论对教师职业资格认定制度的看法及构想

19. 谈谈我国目前教师职后教育政策及实施

20. 试论当代学生之特点及应对教育

21. 试论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针对性教育 (完) 2005.3.20

小教(本)论文参考题目

1、语文课程性质之我见

2、语文素养初探

3、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4、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

5、小学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6、作文教学中必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7、谈谈口语交际与口语交际教学

8、口语交际的动机激发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9、浅谈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0、浅谈综合性学习中的兴趣教学

11、诗论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

12、发展性功能在语文教学评价中的地位

13、关于建立成长记录袋的一些思考

14、小学生的年龄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进行有影响吗?

15、试论“文以载道”

16、浅谈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17、略论数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

18、从生活中的数学谈数学教学

19、关于数学教学中的美

20、数学学习中掌握方法的重要性

21、数学方法的学习对工作的影响

22、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

23、简论数学中的矛盾

24、论社会科学数学化

25、论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26、从数学的猜想谈开去

27、论《九章算术》对数学的影响

28、论《几何原本》对数学的影响

29、数形结合法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

30、论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30.论数学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31从当前数学教学谈数学教学改革

32、如何认识五育的辩证关系

33、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其实施

34、试论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5、浅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6、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7、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

38、性别差异的表现、原因及教育对策

39、城乡学生的各自特点与教育对策

40、后进生的教育特点与对策

41、试论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42、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43、试论教师主导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44、浅析班级授课制

45、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方法的优选?

46、论述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47、如何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48、阐述德育教育中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的依据和要求

49、如何认识学校教学的教育性

50、试论教师的根本任务

5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52、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53、教师进修提高的意义

54、浅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55、试论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56、怎样理解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

57、联系本地实际分析五四制、六三制学制

58、试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59、试评当代几种主要的课程理论

60、试论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学为主

6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

62、目前我国家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63、试论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64、从教师的劳动特点看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65、结合个人体会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内容

66、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何针对特点进行教育?

67、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68、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

69、试论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

70、浅析班主任应如何贯彻学生主体原则

71、试论班级常规管理

72、结合实际浅析班主任怎样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工作

73、试论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74、试论确定班会主题应遵循的原则

75、怎样开展班级榜样教育

76、试论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77、试论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78、试论学校管理过程诸环节的关系

79、试论行政方法的优缺点和运用行政方法的基本要求

80、试论学校卫生管理要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81、试论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82、试论总务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83、试论德育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84、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浅析

85、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及其管理中的应用

86、论校长负责制

87、试论领导决断的技法要点

88、如何理解和贯彻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原则

89、课外活动与活动课关系浅析

90、浅析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注:仅供参考,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手头占有资料选题,提倡自己选题。 以上论文参考题可在太原电大主页公告栏下载)

太原电大学社科系

2005.3.20

开放教育(本科)社会调查情况表(样表)

姓名

学号

专业

入学时间

题目

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单位意见:

调查地点:

公章

年 月 日

指导教

社会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 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的毕业 总结 ,许多大学生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论文选题难的问题,不知道论文题目应该如何去定位。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社会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口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2. 北京市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路径分析

4. 我国人口数据获取的困境与出路

5. 西盟县佤族贫困人口现状调查及致贫原因分析--以力所乡王雅村为例

6.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人口幸福感提升策略探究

8. 北京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人口统计学视角

9. 人口安全视野下农业女性化问题研究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流动人口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11. 人口转变背景下风险家庭表现形式. 成因及公共政策再建构

12. 职业分层视野下的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

13. 人口品质与婚姻选择--基于清末民初的思想考察

14. 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原生家庭的维系与裂变

15. 城市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以武汉市清真拉面馆从业人员为例

16. 中国女性老年人口健康与经济性收入来源比较分析--基于六普数据

17. 兰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

18. 城市新移民中的“老啃族”现象探析

19. 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入困境及对策研究

20. 新型异质空间:居住空间中的性交换--基于北京某流动人口公寓的个案研究

21. 单靠人口数量就能博得的吉尼斯纪录,不要也罢

22. 城镇化进程中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新动向与对策建议--以江苏省为例

23.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身体. 时间与空间的视角

24. 珠海市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5. 流动人口社会交往对心理融合影响的研究

26. 转型期农村公共空间的治理性重塑与秩序化重构

27. 生物医学研究中因检测范围所限致数据缺失时简单

28. 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29. 特大城市外来人口聚集区中的农民工群体研究--基于对北京的调查

30. 人口流动视域下的乡村协同治理模式建构

31. 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研究--以上海为例

32. 基于循证实践的我国老年人口安全保障制度探索

33. 流动人口与新疆嵌入式民族社会结构构建

34. 社会性别平等:男性参与的倍增效应与观念变革

35. 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城市女性务工人员活动空间探究--以J市为例

36. 我国在业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及幸福工作寿命研究

37. 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38.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人口多维贫困特征测算与分析

39. 身份认同对农村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

40. 中国单身人口已近两亿

41. 社会信任对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

42. 山东人口婚姻家庭状况研究

43. 中外大城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对比

44. 中国老年女性人口的自然特征及社会结构分析

45. 社会质量. 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

46. 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社会学特征关联初探

47. 剪子湾:一个北方村庄的人口迁移与身份认同

48. 丈夫参与对妇女产褥期恢复与家庭关系的影响

49. 陕西榆林937个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分析

50.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以台州市黄岩区为例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相对资源视角下城市青年夫妻的 除夕 安排

3. 提高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研究

4. 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5.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

6. 北京女性老年人的生活境况与社会服务需求

7. 社会资源与行动网络:精英型意见领袖的抗争逻辑

8. 在华韩国 留学 生 文化 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9.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10. 城市景观环境对大众行为的影响

11. 大学艺术与礼仪 教育 渗透研究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特点及认识

13. “小地方”和“大地方”的不同世界

14. 别把时间浪费在工作电话上

15. 澳大利亚越南移民社会融入现状探究

16.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及其服务模式建构

18. 生儿育女的福利效应:子女数量及其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

19. 建设国际化社区展现杭州国际化形象

2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21. 跨境“双非 儿童 ”的特殊教育与康复

2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野

24. 儿童意外伤害与儿童忽视:问题与出路

25. 农民家庭生活新秩序的建构:功能主义视角的解读

26. 我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鼓与呼

27. 城市青年的文身体验. 情感叙事与身体抵抗

28. 日本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承接主体能力建设研究

29. 中国公共记忆研究范式新思考:来自山地民族的启示

30. 浅析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31. 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

32. “摊二代”心理偏差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33. 微信朋友圈里的舆论社会学

34.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35. 发挥乡贤文化多元治理效应的时代背景和路径选择

36. 中国城市居民个体社会地位与伦理行为关系研究

3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 方法 论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性

38. 城市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中的地位

39. 马克思关于城市的核心见解及其当代意义

40. 标准化的存在感觉与影响

41. 略论政治机制与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42. 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社区依赖性研究--以深圳华侨城为例

43. 后消费时代城市文化资本空间生产状况解析

44. 论苏州特色文化城市建构的“城市文化自觉”

45. 英美城市邻避危机管理中社会组织的作用及启示

46. 农村养老资源供给的评价与优化

47.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48. 城市空间弹性:文化自觉与制度转换

49. 在中国研究:全球史. 江南区域史与历史人类学

50. 我国网络民粹主义及其应对 措施

51. 家文化与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初探

52. 跨国务工青年的返乡文化适应研究--以吉林省延边州L市为例

53. 未成年罪犯再社会化教育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54. 家庭策略研究与社会转型

55. 文化经济时代审美人类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56. 国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日本为例

57. 西部城市民政领域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广西G市未成年人保护试点项目为例

58.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之比较

59. 居住条件. 工作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

60. 对西方法律与社会运动理论谱系的解读与 反思

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

[1]社会神经科学的起源与发展——脑电图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探索

[2]建立儒家人文主义的学术传统:由文化“复建”到文化“复兴”

[3]心理测量视角中的科技风险研究述评

[4]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5]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

[6]经济心理学影响力增强

[7]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探析

[8]三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和创新设计方法

[9]心理健康素养研究述评与展望

[10]城市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社区心理学与社区心理服务

[11]《态度与行为: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心理机制》简介

[12] 财经 素养的内涵与三元结构

[13]中国特色心理学问题的思考

[14]基于网络心理经济视角的农产品网售研究

[15]宽容与信任之社会心态的双向建构:“认同-渲染”模型构想

[16]城市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社区心理学与社区心理服务

[17]对潘菽心理学思想演变及其理论的研究

[18]舞动治疗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19]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启示

[20]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福州大学成功举办

[21]物质主义与冲动性网络购物的关系:妒忌和个人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

[22]自恋与发布自拍照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3]发布自拍照与女大学生自尊的关系:积极反馈与身体满意度的序列中介作用

[24]社会心理学在农民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25]日本产业组织心理学会长细田聪一行访问西安科技大学并做客胡杨林大讲堂

[26]少年司法与心理学的整合:一个初步的探讨

[27]文化混搭心理研究与现实中国社会的发展

[28]基于家庭心理学的长子的心理状态比较研究

[29]不同类型网络昵称的印象评价研究

[30]从航空驾驶到工业设计:情境意识研究的拓展

社会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热门题目有哪些

★ 社会学毕业论文

★ 社会学毕业论文范文

★ 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2)

★ 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

★ 社会学毕业论文(2)

★ 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2)

★ 社会学学术论文范文(2)

求一篇社会调查类的论文

调查时间:2009年6月10至7月26日
调查地点:启明学校
调查内容:关于网络带给中学生的影响
调查方式:小组讨论,问卷调查,校园内随机采访
调查的目的:为了了解信息时代,网络给当代中学生所带来的影响,通过调查希望能正确引导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这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沟通平台。
调查的步骤:(一)小组讨论。确定社会调查选题,分工,进程安排,具体实施步骤,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的具体题目。
(二)问卷调查。分别对学校各年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以保证调查的范围全,调查的对象覆盖面广,以便更能反映出信息时代网络带给中学影响。
(三)校园内随机调查。选定校园内某一地点(过往人群比较多,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对过往的同学进行随机的采访调查。
(四)小组总结。通过对问卷调查及校园内随机采访的结果统计,得出结论。
(五)形成可行性报告。针对本次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拟定可行性报告,我们应采取怎样具体的对策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信息时代网络带给当代中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具体内容:
1. 你经常接触到网络么?( )
A. 经常 B. 不经常 C. 从不
2.你认为网络有用么?( )
A. 有用 B. 没有用 C. 应人而定
3.你在上网时经常做什么?( )
A. 查阅资料 B. 交友聊天 C. 玩网络游戏
4.你认为网络能帮助我们开拓视野么?( )
A. 能 B. 不能 C. 不知道
5.在上网的时候你经常查资料或浏览新闻么?( )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
6.你认为网络能扩大我们的人际交往圈么?( )
A. 能 B. 不能 C. 没感觉
7.你认为网络交友可靠么?( )
A. 可靠 B. 不可靠 C. 无所谓
8.你认为网络游戏有益处么?( )
A. 有,可以帮我们娱乐 B. 没有,浪费了我们的时间
C. 没感觉
9.你认为网络对于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益处多还是弊端多?( )
A. 益处多 B. 弊端多 C. 没感觉
10.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利用网络?
调查结论:通过对各个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及不同性别同学进行调查发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引领潮流的大学生,更是无“网”而不胜,网络对于他们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但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当代中学生在享受着网络给自己带来的诸多方便与快捷、知识与乐趣的同时,其身心正承受着网络带给他们的“煎熬”。
人际交往的错位
中学时期正是中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时期,此阶段,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愿意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思想,以便通过别人的理解与安慰而对压抑的情绪进行调节,使心理压力得以缓和。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经历等的不同,相互间的交流会有一些无法回避的障碍,但互联网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网上,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伪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消除各种社会暗示和物质表象的干扰,平等地与对方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以求得对方最大的理解和帮助。这样长时间就会造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减少,人际关系淡化,引起大学生与社会分离,逃避现实世界,只满足精神需求,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映。久而久之,会走入“现代与孤独”,造成现实人际交往的矛盾与错位。
对网络过分依赖
网络世界的虚拟往往会使中学生网民产生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做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不恰当的行为,尤其是在心情不好时,有些中学生常常上网发“帖子”,招徕许多网友共发牢骚,还相互安慰一番。久而久之,明明知道靠网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还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更有甚者,一些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他们从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快感,可以感觉到现实中感觉不到的自信,从而一头扎进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络成瘾症”等心理疾患,因此而荒废了学业。
冲击社会道德
在互联网上,人们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进行交流。正是网络这一虚拟性的特性,给我们的社会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上说谎可以说是这种冲击的排头兵。据对在校生同学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200名同学之中有48.6%承认向网民说过谎,或者用另外一种身份结交过网友。
在访问一些聊天室时,有些同学经历了这样一些怪现象,有些自称自己正在日本的人却不知道“TOKYO”(东京)是什么。对于长期沉溺于谎言中的学生来说,这种冲击是巨大的。对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中华民族优秀社会传统道德的继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网上黄毒泛滥、逆流渗透、黑客袭击等,这对于我们这些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危害极大,也对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网络给中学生心理带来的这些不良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对应策略,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功能,努力克服在中学生上网交流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首先,教育中学生要全面地认识和理智地对待网络的作用。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网络世界里,中学生网民要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让网络为我所用。另外要用理智的眼光正视网络的负面作用,提高自身抵制污染的能力。自觉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时间上自己限制自己,不沉溺于脱离现实的虚拟世界,使自己不仅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更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
其次,加强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这要求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他们在交往中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使他们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要有意识地磨练中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中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敢于正视现实并与其保持正常的接触。对周围事物保持清醒客观的认识,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从而提高他们耐挫折的能力。
以上是我本次社会调查的结论,希望对我们当代中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能起到一种合理的建议和督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