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论文

2023-02-19 07: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论文

家校协同开展育人工作可以从下边几点入手:
(一)转变观念,多元评价。孩子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只有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才能以多元的评价角度为孩子搭建更全面的成长平台。
(二)修炼自身,共同成长。“双减”不是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躺平”,而是要求家长更好地承担责任,与孩子一同成长。只有家长自己在各方面努力修行,才能深入理解正确的成才观、懂得“五育”并举的内涵,从而全方位提升育儿能力,达到与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成效。
(三)改进方式,提高效能。“双减”之后,更多的家长需要自己投入到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中,这时,增加沟通频次将有利于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善学习。
(四)矫正理念,减少误区。当前,家长们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来自于一些零散经验和自身成长的总结,容易产生观念不当,从而缺少指导性。如许多家长将考进名校当成孩子教育的终点,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努力、不能失败,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损、挫败感提升,不仅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之我见

“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共育之我见

最近在读《大秦帝国》,其中商鞅的一段话很值得细品,“你说,变法究竟变甚?说到底,还不是改变旧的利害关联,建就一种新的利害关联?隶农得益最大,自然最高兴。富裕农户尚未得益,自然怨骂。你且拭目以待,三年以后,秦朝野定将对变法刮目相看。”历史证明:商鞅变法是顺天意顺民心,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后来的大秦帝国。其实,个人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台也是历史正确的选择,但是当下,在推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一、老师日常教学中一些原来的常规活动被打破了

比如以数学教学活动为例,原来很多老师针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题海中的磨砺和变式训练中实践。“双减”政策下学生目前除了一本教材和一本教辅,别无他物,想从多做多练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急剧减少。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努力从45分钟内要质量,毕竟大家都知道,“双减”减的是过重的负担而不是教学质量。这也就对学校健全教育管理,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目前,我是从有效提问和精心辅导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从教师课堂中的有效问题引发学生产生对知识本质的探究,促进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有效问题进行学习中的再思考,通过精准辅导提升教学质量,精准辅导也包括,学生辅导和问题辅导两个方面。

二、学生原来的学习状态被打乱了

原来的学生依赖于老师的反复讲解,依赖于多种辅导资料的轮番轰炸,依赖于放学后的作业辅导班,依赖于周末和假期的辅导班,甚至依赖于家长安排的一对一辅导。这么多的学习机会,总有一个适合自己,总有一次能被听到,花了那么多钱或多或少总有些许效果。可是,现在一切都不存在了。有的孩子还保持在原来的学习状态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不能改变,在一个月、两个月或不久的将来,肯定就会掉队的。

“双减”不仅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学生、对家长也是,如果我们都不改变,还用老方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关注课堂,家长不关注学生,学生不关注学习方法,被淘汰也只是早晚的事。这种状态下,学生该怎么做?

以我们的数序课堂为例,首先学生要学会预习,学会在预习时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其次在课堂上能够注意老师解决自己所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果老师忽略了自己的问题,要敢于大胆呈现自己的问题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精准表达出自己的困惑。再次要能够根据新掌握的知识解决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仅要锻炼自己的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还要有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的能力,学会在变式训练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家长原来的教育方式不可用了

“双减”之前的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推给了学校和辅导机构。孩子的教育,上课时间有学校的老师负责,非上课时间由辅导机构的老师负责。自己平时忙于其他,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也不懂和不会对孩子教育。“双减”的出台,不再是自己拿些钱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真真正正的把教书育人中的育人放在了首位,家长也许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首先,家长要在家做好表率。孩子离开辅导班,在家的时间自然会增多,与父母陪伴的时间自然会增多,如果家长不能积极学习、读书,沉迷于刷手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也不会高。其次,家长要对学生多关注。对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多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多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等,做到有问题早预防,有问题早解决。纵然“双减”给大家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总体来说,教育也是朝着越来越好的状态下发展的。所以,家长只要用心,在离开辅导班以后孩子的学习依然可以越来越好的。

总之,就像《大秦帝国》中商鞅在变法之初所言一样:你说,“双减”究竟减甚?说到底,还不是减去教育中过重的负担,建就一种简单的教育模式?学生得益最大,自然最高兴。家长也直接得益,减轻了家庭负担,只是教育孩子自己要劳心劳力了,自然纠结。部分老师可能也是在开始之初,需要过度,纵然迷茫,但不会太久。你且拭目以待,一段时间以后,举国上下将对“双减”政策刮目相看。

双减背景下,家校如何有效协同开展育人工作

双减背景下,家校有效协同开展育人工作如下:

一、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更新育人观念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许多家长确实感受到了时间和经济上的放松,但内心的焦虑却加重了。部分家长仍秉持着片面的教育观,引导孩子一味追求分数,这样的唯分数论观念是家长感到焦虑的根源。只有打破这种错误观念,才能真正为学生减压减负。

家长的观念是长期形成的,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帮助,才能实现思想的转变。

搭建“家校联合”沟通平台,确保家长能够获取准确而科学的教育信息,才能及时消解家长对中学教育变革的恐惧和疑虑感。

其中,定期举办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方法讲座等,在帮助家长重新树立育人观念、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技能等方面,往往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比如,学校因疫情防控实行线上教学期间,利用教师与家长线上沟通较多的便利,适时、适量地提供有关“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方法、教育策略等文章供家长阅读。

不少家长在细细阅读后深有启发,对学校“双减”工作的配合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学校与家长在“双减”工作上的信息沟通,线下、线上结合,实现了教育学生和引导家长的双重效果。

二、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实施“双减”政策后,学生拥有比较充裕的自主时间。为使这些时间不被荒废,学校与家长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个人兴趣的激发。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学习基础、学习潜能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与作业,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学校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教育自主权,引导家长在配合学校教师工作的同时,主动开发孩子在学校教育范围之外的兴趣与技能,不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高下与优劣,从满足孩子的需求出发,鼓励其个性发展。

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到学校、家庭在实现“双减”工作上的两位一体、共同发力,才能为培养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笔者所在学校,为了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专门成立了器乐、书法、朗诵、体育等多种多样的课后兴趣班,让学生自由选择。经过不到四个周的时间,学生在这些兴趣班上,不仅成长很快,而且还充分展示了个人的特长。这种做法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一致好评。

三、重视学生获得感,增强学习动力

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细腻,情感波动也会对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教师与家长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授不能脱离当前社会现实,教师要赋予知识“时效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家长在课后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与课堂知识相结合。通过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获得感,并引领学生体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成长的正向情绪。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个人成长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在语文课上,教师把当下的一些热点事件适量地渗透到课堂的讲解上,让学生在关注社会事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既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考验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家庭的教育智慧。只有家校联合、携手共进,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双减论文题目有哪些

1、“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
2、“双减”背景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3、“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4、“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教育的实践探索;
5、中小学优化作业设计实践;
6、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实践研究;
7、中小学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实践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