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等,2.如果有何基金(编号)资助,请注明在稿件题目下方。2.题目要求最好不好超过40个字,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10000字,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3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1-7个工作日内审稿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1.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景中,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整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2. 文化意识是指对“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的认识。
3.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这是一种以语法、词汇为主,通过阅读材料进行译入、译出练习,并借以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能力的教学方法。 4.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学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评价,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能力发展所进行的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5.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 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及学习者的性格、意志、年龄、 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
6. 外语的学习需求因素包括学习的外部诱因和内部需求。前者指由外部动力推动或受外部情境支配而产生的需求,如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所引起的需求;后者指由学习者内部动力促发,受心理支配而产生的需求,如对知识、情感和成就的需求等。
7. 外语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朝着外语学习目标前进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外语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前者是指与学习结果和社会责任相联系的动机,与宏观诱因相关 。例如,为祖国富强、为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立志将来有所作为等而学习外语;后者是指于学习活动和具体行为目标相联系的动机,与内部需求紧密相连。 8. 成长记录袋(Portfolio)亦称成长档案袋和学习文件夹,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的一种工具。成长记录袋是一个有用的评价工具,可以用于总结性评价,更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有时也可以用于选拔。根据档案袋中记录内容的不同,记录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成果型记录袋,另一种是过程型记录袋。成果型记录袋主要记录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参考。过程型记录袋通常包括学生的问题、说明、草案、最初的草稿、修改稿、最终产品以及对作品的自我评价。
简答题
1.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基本理念?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六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休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此理念反映了当今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体现了以人为本、全人(whole person)教育的精神实质,突出主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重视学生、重视发展和重视过程。
2.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怎样的语言观与学习观?
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时,我们把语言看作用于交际的、具有结构性的、系统的、可认知的信息传播工具,并以此设计课堂中的交际活动,组织交际教学过程,分析理解语言结构,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目标语言。其基础是现代语言学理论关于语言和学习的基本认识。
(1)语言观
•语言是功能意义的载体。即语言是为达到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表达意义的工具,语言使用过程就是交际过程。
•语言是建立和维持人们交际关系的工具。
•语言是可以理解的结构性系统,可以转换和生成,所以语言形式具有可认知性,语法具有可分析性。
(2)学习观
语言是交际的基本工具,语言学习目标就是掌握在交际环境中使用这种工具,换言之,就是要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会语言。
•语言既然是工具,就需要通过练习语言使用才能熟练使用语言,因此,行为主义学习观在指导学生提高语言使用熟练程度方面是有意义的。
•语言是可理解的结构系统,我们需要分析、理解和归纳语言规律,根据不同的情况再现语言形式,因此,认知理论也是我们的学习理论。
•语言不仅仅是知识系统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人的交际能力。学生要理解语言,熟练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灵活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交际是有语境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理解语境,把握语境,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创造性地表达思想。这是语言生成理论的启示。 3. 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与不足是什么?
交际教学法具有四个特点:(1)课堂教学以交际能力的所有能力成分为目标,而不仅限于语言能力;(2)课程编排不以形式为纲,而是以功能为纲,通过功能展示形式;(3)语言教学以流畅为主,而不是以准确为主,交际的最终评判标准是意义倾向的真实转达;(4)交际教学课堂上,学生要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这些特点既是交际教学法的价值所在,也恰恰说明交际教学法的不足。根据语言运用的原则,语言运用应该是以准确(accuracy)和得体(appropriateness)为主,而不以流利(fluency)作为主要标准,因为意思和意图的传达要得体才会有效。也就是说,强调功能的交际教学法所培养的流利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不是语言运用中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交际法后来出现新的发展(比如作为交际法的一个形态的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外语学习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外语学习的基本条件包括:(1)语言接触。 学习游泳的人不跳到水中去是学不会游泳的。同样地,语言学习者不接触语言也是学不好话言的。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接触语言,就一定能学会语言,因为接触语言只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条件或前提条件。接触语言还涉及质和量的问题。所谓接触的量是指语言接触的数量,有多少之分。如果其他因素忽略不计,那么语言材料的接触量越多,语言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学习者只有在众多的语料中才能把握语言的普遍规律和特征,才能把具体话语系统化、规则化,把输入变成吸入。此外,语言接触的质也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语言输入量同等的情况下,输入哪些语料就成了语言学习的关键。语言接触的质与学习者的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输入的语料难度远远超出了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就算输入量再大,学习者还是很难学好语言的。反之,如果输入的语料太容易,学习者不需要任何努力也能做到,这也是不利于学习者的语言发展的。英语教师必须把握好语言输入的质和量与学习者现有水平之间的距离,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才能最终学会使用语言。此外,我们所说的质并不仅仅是指接触标准的语音(如有些教师经常让学生接触BBC播音员的声音,要求他们模仿其语音语调,这在学习初期是必要的),而是指各式各样的语言使用类型,不但要有正式的独白,而且还要有非正式的聊天和不同类型的写作。换言之,学习者只接触有限的简写文本或具体的书写文本、句子层面的例子和照本宣科的对话是远远不够的。 (2)语言使用 正如输入一样,输出也被普遍认为是学习外语的基本条件之一和语言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在不断地使用语言、生成话语的过程中,他们才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听和读方面,放在分析加工语言输入、关注语言特征方面。即,学生是通过输出来促进吸入,通过生成来习得语言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输入(语言接触),而没有考虑输出(语言使用),那么他的教学行为必定是填鸭式的,即把学生当作一个只进不出的容器,这是不利于语言学习的。因为语言学习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既涉及语言习得,也涉及话语生成;既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又要了解他人的思想,获取信息。正如目前非常流行的一句教学格言所说:你听,你忘了;你读,你记住;你做,你学会。因此,学生只有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语言,用好语言。 当然,语言使用涉及两种加工过程: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加工。按照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所谓有意识的语言加工是指学习者在语言输出时把长时记忆里的语言知识调到工作记忆中进行加工,然后这些经过加工的语言知识经过反应发生器输出。这是一个有意识参与的加工过程。通俗地说,所谓有意识的语言加工就是指,学习者在用语言来表达意义时,往往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先在大脑中思考一下语言的组织形式,看看是否符合语法,然后才向外输出。另一种是无意识的语言加工,即学习者在用语言来表达意义时不需要经过工作记忆的加工,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直接从反应发生器输出。这是一个无意识参与的加工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输出信息时无需动脑子来思考语言知识的组织,而是脱口而出。学生在用目标语来表达意义时,常常涉及到对语言知识的有意识加工,而在用本族语来表达意义时则无需对语言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完全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语言输出自动化,这是一个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加工过程。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相对于输入来说,学习者输出语言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在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听别人说话,尤其是听教师的讲授,很多学生一节课也没能说上几句,尤其是胆怯和成绩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说英语的机会,真有点像陪太子读书。课后,除了复习课文和做练习之外,学习者也很难找到输出语言的其他渠道。因此,如何为学习者创造更多的语言使用机会,就成了外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3)学习动机 所谓语言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在加涅看来,“动机是指人对信息加工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受目标指引的”。预期目标的达到会带来情感的满足,由此而进一步激励新的学习。克拉申认为影响语言输入或学习的是情感过滤,即为了习得外语,学习者必须在情感上对外语开放。所谓情感就是指动机、态度等因素。换言之,语言学习是受这些因素的制约的。而威莉斯(1996)则认为,语言学习的动机包括加工所接触到的语料的动机(输人动机)以及尽可能多地使用目标语的动机(输出动机),学生可以从这些语言接触和使用中受益。从以上的分析看来,无论是加涅、克拉申,还是威莉斯,他们都把动机看作是影响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因素。尽管他们对动机的表述不一样,或动机或期望或情感,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5. 影响外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学生学习外语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很大。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及学习者的性格、意志、年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 (1)外语学习的需求因素包括学习的外部诱因和内部需求。前者指由外部动力推动或受外部情境支配而产生的需求,如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所引起的需求;后者指由学习者内部动力促发,受心理支配而产生的需要,如对知识、情感和成就的需求等。外部的变化经常刺激内部的需求,内部的需求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换言之,社会的外部因素刺激了外语学习需求的发生,个体的内部需求维持了外语学习的延续,学习的外部诱因和内部需求紧密联系。共同形成人们外语学习的动机。 (2)外语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朝着外语学习目标前进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外语学
习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学习结果和社会责任相联系的动机,与宏观诱因相关。例如,为祖国富强、为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立志将来有所作为等而学习外语。近景动机是指与学习活动和具体行为目标相联系的动机,与内部需求紧密相连。例如,出于学业的需要、争取获得奖学金、报答父母厚望、满足自尊心、对某学科的兴趣或谋求文凭等而学习外语。这两种动机经常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学习动机是开始学习行为的动力,也是维持积极的学习过程的动力,并影响着外语学习的速度和成功的程度。在努力将“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建立关联的同时,教师需要格外重视对学生“近景动机”的诱发。 (3)外语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外语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外语学习态度可以表现为学习认真、勤奋、积极参与、努力实践等;也可以表现为不求进取、应付考试和检查、时常旷课,甚至逃学等,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外语学习效果。外语学习态度的形成涉及对学习外语的认知因素,伴随学习态度的还有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兴趣心理部分源于需求,部分源于好奇,前者由客观要求或主观愿望所致,目标是明确的,后者是个体心理对客观诱惑的反应,不具有明确的目标。好奇心理作用时间短暂,可能不久便会消失,如,低龄外语初学者的心理状态。当然,好奇也可能转换成为较为稳定的,具有专一性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乐趣,乐趣是学习者自己可以控制的愉悦心情。好奇和乐趣都属于直接兴趣。学习者从学习外语本身得到心理补偿或心理满足可以获得乐趣,许多学生学习外语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外语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而使外语学习得以持之以恒,还有部分学生的外语学习乐趣被转化成为以掌握外语、使用外语、为国家服务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之一,这种心理状态属于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结果发生兴趣的心理现象。 (4)意志。外语学习意志指学生在学习使用外语的过程中,自觉确定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状态。人的意志品质总是伴随着行为而发生和发展,并可以在不同类别的行为之间迁移。也就是说,在学习以外的行为中所表现的意志品质也可能反映在学习行为中,或者说,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所表现的意志品质也可能反映在外语学习的行为中。然而,受对不同学科的需求、动机和兴趣的影响,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的意志品质表现是有所不同的。 就外语学习行动而言,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反映在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下决心)、中级阶段(有信心)和高级阶段(有恒心)。初级阶段涉及学生要认清白己学习外语的客观需求,积极分析各种条件,确定学习行动目标和选择行动方式;中级阶段涉及学生要形成明确的理想和信心,学生学习外语的理想和信心经常取决于自己对外语学习的展望和对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估以及外界的评价;高级阶段的学习恒心可以抵制在学习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表现为坚定的意志。上述三个阶段可以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映着学生意志心理的素质,这种素质是否完善发育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5)性格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常常支配着个人心理活动倾向,可以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主动和外向的学生比害羞和依赖的学生掌握英语的速度快,应用英语的能力高。前者更具有心理包容性,耐挫折力较强,善于从交流中学习;而后者情感细腻,不善于表达,学习以内省为主。一般认为,外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合外语学习,从语言交流方面看,外向的学生在交流场合自信大方,乐于表达,不怕犯错误,特别是口语成绩较好,往往外语听读写学习成绩也因此受到带动。 (6)年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莫利(Moely)发现,5―7岁的儿童自发使用组织策略的倾向不明显,8―9岁儿童开始出现自发使用组织策略,10―11岁儿童表现出较强的组织策略。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大的学习者越具有复杂的策略能力,外语学习也是如此。 人们经常谈到外语学习的“年龄关键期”问题,所谓“年龄关键期”是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外语学习可以自然而轻松地发展,而过了这一时期,大脑对于外语的反应将发生变化。德拉(Della)建议用“敏感期”描述这一局限性,因为儿童学习语言较为轻松,以后同样可以学习语言,只是效率不如儿童时期而已。 应该说,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得出任何结论,因为影响不同年龄学生学习外语的相关因素很多,如心理与社会因素、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师因素等,但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年龄本身并不构成学习外语的一个主要优势,年龄必须与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能发挥优势。 (7)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学习的认知方式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外语学习认知方式的了解和调节可以直接帮助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对此,威特金做了关于场依存和场独立的研究。“场”指周围环境,“场依存/场独立”是根据个体受环境影响程度而划分的不同认知方式。威特金认为,场依存的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参照外在信息,很容易受背景的影响,喜欢集体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受到批评时,学习效果会显著下降。场独立的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利用内在参照加工信息,总是把目标和背景区分开来,知觉比较稳定,不易随背景变化而改变,当情境需要或自己需要时,能对信息进行改组;他们善于学习理工科内容,往往能明确提出学习目标,能深入分析,愿意个人钻研,喜欢松散的教学组织形式。
6. 克拉申的语言监察理论包括哪些假说?
克拉申的语言监察理论(Monitor Model) 是近二十年中最具有启发性的外语教学理论,一直是外语教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之一。它由五个假设构成:习得/学知有别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 ;语法监察假设(the Grammatical Monitor Hypothesis) ;自然习得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可理解输入假设(the “i+1” Input Hypothesis) 和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7. 3P教学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和任务型教学模式有何区别?
我国英语教师比较熟悉3P教学模式(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因为,从我国推行交际教学法以来,英语教师首先学习使用的就是3P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和利特尔伍德所推祟的弱式交际教学法基本一样,只是前面加了“语言形式介绍”。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3P模式的教学过程。 交际教学法有弱式和强式之分,两者都强调要给学习者提供充分的交际机会来使用语言,因此,它们都把各种交际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前者,教师先给学生提供语言结构训练,然后,引导学生实际使用语言;后者更强调交际的作用,教师首先激活语言的使用,在语言使用中体验语言,在总结分析中分析掌握语言,然后,进行语言结构的巩固。如果说,前者是“学习英语是为了使用英语”,那么,后者就是“用英语来学习”(利特尔伍德,1981)。
可充分利用学生用书和教师教学用书当中可供选择的游戏,在丰富的语言活动当中操练新词,将词汇和句型的教学融会贯通。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鲁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1
一、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题难易适中,对前半期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学生完卷情况较好。就六(1)班来看,应考学生42人,实考学生42人,本次成绩总分 3518 分,平均分为83.76分,及格率95.24%,优秀率61.9%,班级最低分为52分,分为98分。从全班学生的完卷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性的题目做得相对比较好,失分的原因主要在句型转换和 作文 上,其中句型转换得分率69%,作文得分率56%。
二、日常教学工作
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素养。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 教育 教学任务。
1、精心备课,上好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 方法 、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注重了像何海平、李自英、胡凤涛、曹雷庭等一些中下层的学生的课中和课后辅导与抓促。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学困生的转化上,对学困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教研教改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英语教学的新尝试,借以带动现代英语教学工作的创新。
2、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与时俱进,及时充电。
4、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5、积极参加课题《情景创设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的研究并搜集和积累了一定的课题资料。
四、存在的的问题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书写习惯很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不整洁。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对句型转换、阅读理解和写作等能力型的题目在平常的教学中训练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克服。
3、教学成果少。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多动笔,并让学生尝试投稿,争取有英语作品发表或获奖。
4、教学技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小学英语内容简单,学生又活泼、好动,如果没有较高的教学技巧,会使得学生失去 英语学习 的兴趣,最终导致成绩不高,今后要努力改进。
五、改进措施
1、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好常规。
2、教会 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 创新思维 的火花。改变传统的 教学方法 ,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
4、潜心钻研《课标》,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阶段的目标,重视从《课标》理论探究到操作策略的转变。
总之,要教好英语,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必须靠广大英语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名,其中男生名,女生 名。学生性格比较好动 ,个性外向,但从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学习习惯差:没有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个别学生作业不能自觉、认真、按时完成;课外知识不够丰富,知识面不广,没有良好的自觉阅读的习惯;表达能力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差,本学期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为重点,扎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材概况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课本。小学在升入初中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内要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词汇和语音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复习。为了更加符合这一学期的教学实际,为小学进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编者将本册六个单元新语言的学习凝缩成为四个单元;并把学期中的Recycle 1和学期末的Recycle 2合并、扩展成为两个综合复习单元。
三、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读、写61个 短语 和单词以及7组 句子 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4、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5、能完成4个 自我评价 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 故事 。
7、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 文化 知识。
在不断滚动复现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呈现新知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点。在编写本册教材的过程中,编者不仅注意到单元与单元之间语言点的衔接与复现,而且尽量做到本册与上几册学生用书之间语言的相互联系与巩固扩展,这样就使语言知识不断滚动复现,从而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教学
(1)教师上课应当语言、举止文明,精神饱满,满腔热忱地对待教学工作,公正、公平对待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激励”、“评价”和“反馈”作用;要根据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并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活动情境,师生在良好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既要按照课时计划与教案上课,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教学进程灵活地展开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活动的实效性,活动的科学性;要有重点、有条理,一环扣一环地上好每堂课。
(3)明确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讲与练的关系,切忌满堂灌,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讲解要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练的形式必须多样化,有实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口笔头)时间至少要占三分之二。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训练主项,充实的内容,紧凑的环节、有效的方法,要正确把握教学的三度(深度、广度和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在这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五、课后活动
1)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已学内容可分口头、书面两种。作业量以中等学生用十五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为宜。
书面作业须全批全改。错的地方要求学生订正。批改要及时和规范。批改时应统一使用激励机制,可用星号、小红花 、A B C不同等级。提倡面批并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工作。
2)要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各年级至少每学期一次。其形式可为演讲会, 唱歌 、对话表演,讲故事、书法展览等。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借助广播电视、英语报刊以及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办好墙报,进行听说训练,每班都要搞好“英语角”活动。
3)每堂课后,或上完一课书后,教师在回顾上课情况,记下教学中的得失, 经验 或改进措施,作为以后教学的参考。要坚持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5节。每学期上公开课一节,每学年写教学论文或经验 总结 一篇。
评估教学效果, 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有必要回顾教学情况,反思教学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可以改进的方面等,为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经验。经常性的反思是教师实现职业进步的重要途径。
对教学的评估和反思不能只停留在笼统感觉的层次,简单回答“满意”或“不满意”对教学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教师需要问自己一些具体的问题以引起对教学的深入思考。如:
1.教学是否按计划进行?如果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什么?
2.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怎样判断?
3.学生是否喜欢这堂课?怎样判断?
4.学生的反应与你的期望一致吗?哪里不一致?为什么?
5.对这堂课,你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不满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6.如果有机会,哪些地方你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六、复习
本册只安排了四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两个评价活动,有六周的复习时间。教师要有计划的安排好复习课,帮助学生系统的复习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和内容,对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五个方面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所规定的二级目标标准。
教师在整理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给学生归纳:
1、语音:
第二册:要求学生听、说、认读26个字母大小写形式。在本册学完后,每个学生都能认读26个字母。
第三册:要求学生听、说、读、写26个字母的大小写;并从第三单元开始书写单词,出现四会单词。每个学生能正确默写26个字母的大小写形式。
第四册:归纳并要求学生掌握五个元音字母的开音节和闭音节读音。学生通过学习后基本会拼读符合读音规则的词。开始写句子,出现四会句型。
五年级上、下册: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辅音和元音字母组合的发音,上学期出现了22个,下学期出现了21个常见的字母组合。教师要经常不断地总结和善于归纳,帮助学生掌握读音规则,提高拼读单词的能力。要通过字母组合的形式认识该字母组合的音标。
六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读48个音标。学期结束时,学生应基本认读48个音标,并能够拼读简单的单音节词。
六年级下册:要求学生通过拼读进一步掌握双元音。本学期教给学生一些拼读单词的技巧,从而进一步学习和巩固48个音标。
2、语法:
(1)(时态)(通过对话学习,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感知语法现象,并可适当提示,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
从第一册至第四册学习一般现在时,简单的祈使句。
五年级上:情态动词(can)的用法。There be 的用法。
五年级下:现在进行时。
六年级上: be going to(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六年级下:形容词比较级;一般过去时。
(2)(名词)
知道名词有单、复数形式。
(3)(代词)
人称代词(主格、宾格);物主代词(形容词性、名词性)。
(4)(介词)
in on under behind near at 一些常见的介词用法。
3、话题:(不断滚动复现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呈现新知,不同阶段不同侧重。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第一册:学习用品;身体部位;颜色;动物;食品和饮料;数词。
第二册:同学;家庭成员;数词;水果;方位;动物。
第三册:教室;学习用品;朋友;居室;食品和饮料;职业。
第四册:学校;时间;服饰;天气;价格;农场。
五上: 老师;日常活动;食品;家务劳动;居室;自然物。
五下: 日常活动;季节;生日;家务劳动;动物;郊游。
六上: 交通法规;问路;课余活动;业余 爱好 ;职业;水循环(植物)。
六下: 高度、长度、重量;就医、情感;周末活动;假日活动。
4、词汇
六年级下册教师用书已从三年级——六年级按词的类别归纳好(P121)。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可有意思给学生进行复习听写,让学生养成一种记忆单词的良好习惯。
本学期学生进入六年级下,按课标要求,本课程标准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小学 毕业 应达到二级目标。
七、 教学进度:
周次 单元 题目 话题
1,2周Unit 1 How tall are you? Height; length; weight
3,4周Unit 2 What’s the matter,Mike? Illness; feelings
5,6周Unit 3 Last weekend Weekend activities
7,8周Unit 4 My holiday Holiday activities
9,10周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 Trip
11,12周Recycle 2 A farewell party party
13~期末归类复习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3
一、全册教材简要分析
New Standard English 第八册是供小学六年级下学期使用的。全书共分十一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
在本册,我们要继续和Daming一起了解美国,然后了解Daming回到中国之后为小学毕业、升入中学学习做的准备。将全面复习以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技能、能力,对小学英语学习进行全面的巩固,为在中学进一步 学习英语 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全册教学目的
进一步学习在以前已经学过的语句结构,技能等,并将学习根据图片独立的写出完整的连续性的语句。
1,用英语点餐。
2,用”be going to” 结构讲述计划和将要发生的事。
3,谈论过去发生的事。
4,描述某人正在做某事。
5,谈论或描述当某人正在做某事时,同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6,谈论或询问某人过去的能力。
7,询问原因及回答。
8,谈论将来的计划和打算。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四个班,一共一百六十三人。
六年级学生对一些知识点大都有所了解,但是可能缺乏系统性,有的学生在低中年级的英语学习中可能对一些知识点的了解比较模糊,这就造成一个班学生之间掌握知识的效果并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关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他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年级学生在听和说方面还需要多加练习,写作能力不是很好,可以通过读小故事,自己写小 文章 的方式进行练习。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四、学生辅导计划
1,课堂上关注到每个学生。上课前学习“每日英语”,除了要掌握低年级的内容以外,还要补充学习一句专门为高年级准备的一句日常用语。
2,举办课外兴趣小组,使对英语学习很有兴趣,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有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作业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取全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比如英语风采大赛,锻炼学习及使用英语的能力。
五、全册教学时间
周次 模块
一------ 二 Module one
三------ 四 Module two
四------ 七 Module six, and three
八------ 九 Module four and five
十------ 十一 Revise from module one to six
十二------十三 Module seven
十四------十六 Module eight and nine
十七 Module ten
十八 Revision module
十九 ------二十二 Revise all modules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有进步,英语字写得漂亮了, 学习态度 有所好转,上学期通过采用边学习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他们的学习有所进步。但是因为教材衔接有问题,学生学习这套教材有一定难度。
这学期他们将步入六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的学习负担会越来越重,他们将面临着毕业和升中学考试的压力,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和数学上,因为考中学不考英语,所以家长和学生会更加不重视英语,大多数会放弃英语,干脆不学了。
二,针对情况采取的措施: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 注重情景教学,创设英语环境,营造学习气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感触英语,应用英语。
原文来源: 小学英语课件:小学 六年级英语 下册教学计划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六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学生记,背单词难这一问题,向学生介绍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好方法,如:分类记忆法,滚学球记忆法,想象记忆法等。
4.对学生进行语音知识训练,教授国际音标,让学生从简单机械地模仿式学习,过渡到有正确的语音知识知指导英语学习的阶段,也为自学铺路。
5,加强阅读训练和语法知识的渗透学习。
6,渗透英语背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异国文化,习俗等,进一步了解英语,运用英语 。
7,进一步加强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小学毕业与中学的衔接工作。
三,教材整体分析:
本学期六年级普通班英语课所使用教材是: 河北教育出版社的《Learning English》第八册,本套教材 充分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努力为学习者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变的既容易又有趣。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逐步开展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全书共四个单元,每单元包括8课,共 32课。全书包括单词 100多,句型50个。
五,总体教学目标:
1,坚持快乐英语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巧用英文儿歌、歌谣、 绕口令 、 谚语 等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4,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加强读写训练。
5,结合学生实际,适当讲解语法知识,做一些练习题和试卷,做好小学升中学的准备工作.
六,教研专题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5
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也步入尾声。本学期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将本学期的 工作总结 如下,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照。
一、思想政治工作
继续搞好思想政治学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教师法》、《教育法》及“泰安市教师十不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二、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一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六年级英语要求学生能够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能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看图说话,简单的写作。
1.根据我班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学科水平,以及新课标要求,学期初,我让学生自定目标,自我加压,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找榜样,结 对子 。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以优带后,共同进步。使其增强了竞争意识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本学期我取消了“英语天天读”中的签字制度,改为“课文录音”。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后,把自己觉得能够读或背诵得熟练的或教师指定的课文录音,增强了其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坚持每天读英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口语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坚持下来,缺乏必要的监督。
3.当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①对学生估计不足,或考虑不周。我在平时的训练中,只注意了大方面的情况,没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因素。盲目的认为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出错的问题及时纠正。只强调了学生的优势,忽略的其薄弱方面的及时补差。
②对学生自觉性过于自信,没有盯上靠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强调对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的培养,对他们抱有过高的估计和评价,因而没有对其具体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做出及时准确的验证和审查。
③由于本学期我所担任的少先队内的工作较繁杂,经常是该找学生补差的时候因没有时间而错过,致使学生们认为英语老师不厉害不用管,导致其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也有所降低,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不能及时地给予纠正。
④对待优生的帮扶不利。本学期,由于主客观因素,我对班内的10余名待优生的辅导没能落到实处。一个是我对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一个是时间没能靠上。我有时间的时候他们没时间,他们有时间时我有其他工作要做,错过了帮教时机。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能够紧紧围绕新课改的要求,贯彻落实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开展各项工作,效果也还不错。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戒骄戒躁,扬长避短,争取更上一层楼。
【摘要】 本文从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念的角度详细地论述了影响外语教与学的四个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对外语教学尝试性地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 教与学 思考笔者在与外语教师的日常交往和教学中,经常听到有些外语教师抱怨:教得再辛苦,可学生成绩就是上不去,或是不理想等等。而不少学生的反馈也大致如此:每天花在外语上的时间最多,可最终成绩总是上不去,学来学去还是“聋哑”英语等等。这就不禁使我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其中的症结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教学理论上的5 个 W+HOW1. WHO:谁参与教与学?很显然是教师和学生,但是这些学生是谁?从哪儿来?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如何?他们的经济状况怎么样?他们的父母亲是谁?他们的语言能力怎么样?他们都具有什么样的个性?2. WHAT:教师本人的教学经历以及受过什么样的培训?对教学目的语及其文化的了解程度如何?对教育理论了解多少?本人的个性是怎么样的?学生必须学、教师必须教的是什么?什么是交际?语言是什么?当你说起某人知道如何运用一门语言,意思是什么?第一语言和目的语的差异是什么?3. WHEN:学生对于目的语的学习始于何时?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是多少?(每周上课的时间是多少?每天所花的时间是多少?)4. WHERE: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目的语的?课堂教学是否用目的语?目的语的使用仅限于课堂上吗?5. WHY:学生为什么要掌握目的语?其目的是什么?学习目的语的动机是为了通过考试,为了将来事业有成,还是想了解目的语的文化以便与该文化背景下说这种语言的人进行交际?简言之,其学习的动机是属于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还是综合性动机 (integrative motivation)?6. HOW: 怎么教?怎么学?怎样才能在语言学习上取得成功?目的语学习需要哪些认知过程?学生都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语言学习上认知(cognition)和情感(affect)之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以上所论之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里面却包含着很深刻的语言习得理论,作为一名教师,他不了解自己的学生,不具备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深入研究、思考以上一些问题,拿起书本便教,是很难教好的,也很难说他能够给学生什么指导意见的。这样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二、语言教学的方式、方法作为一名外语教师,他对语言教学流派和其本质的了解程度和具体运用能力对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将起着一个很大的作用。遗憾的是在外语语言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受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和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的影响,片面而夸大地强调过度学习(overlearning),模仿(mimicry),重复(repetition),句型操练(practice)以及习惯形成(habit formation)等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 情感过程(affective process)以及语言学习的本质和特点,这样势必会给语言教学带来以下负面影响:1. 脱离目的语的文化。2. 教学上的僵硬性。3. 教学上的机械性。总而言之,这种教学方式是完全有悖于全人(whole person)教育观的,也完全有悖于人本主义教学理念(humanistic approach)的。 语言教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它更是一门艺术,不能完全像 Nelson Brooks 教授(1964)所提出的那种 A+B+C... 的典型的公式化结构主义教学。外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日新月异,而我们有不少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19 世纪 40 年代至 20 世纪 40 年代盛行于西方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进行教学,其课堂教学特点如下:·课堂(基本)用母语教学,很少用目的语;·孤零零地教一大串互不关联的单词;·繁琐地、长时间地解释语法;·阅读相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过于艰深的课文;·很少注重课文内容,其语言点总是以语法的面目出现;·惯常的操练便是翻译互不联系、一个个独立的句子;·绝少注重或不注重发音。这种教学过程或许我们可称之为线性叠加过程,而语言习得不可能只是叠加性的。一堂课的教学不能仅仅限于教各种语法结构,换言之,一课的内容甚至一本书或一套教材的内容教学不等于各个结构总和的教学,因为掌握了结构总和不等于掌握了语言本身。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莱尔教授(1982)所说的那样:“传统的模式违反了在自然语言习得中发现的一些学习条件,这些条件对于有效的语言学习很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有在真正的交际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充分的机会;提供一个“语言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其中可以通过语境线索弄清词语的意义;有保持沉默并在说话之前培养接收能力的机会,……那种把课程中所教的一切置于严密监视之下,并且想说明一切的方法,没有考虑到记忆力的局限性,剥夺了学生使用自己的自然语言习得战略的权利,并且严重损害了学习环境的丰富性。”当然,作为一名外语教师,仅仅了解或知道外语教学的流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具体灵活运用,而具体灵活运用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 熟悉每一种教学流派所涵盖的内容:(1) 产生的背景 (background);(2) 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3) 设计(design):·一个方法的目的是什么;·语言内容是怎样选择和组织的?即这个流派所含括的大纲类型;·这个流派所主张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类型;·学生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教材的作用。(4) 教学程序(procedure)2. 熟悉每种流派在在具体教学实践和环节中的利、弊与可行性。要熟悉每种流派在具体教学实践和环节中的利、弊与可行性,除了要深刻理解各流派所提出的教学理论、观点和思想,在此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本的特点和内容来灵活运用各个流派的方法,或有所侧重地用某一个流派的方法或把相关的流派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挖掘学生的语言学习潜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教学方法与语言大纲的设计真正地熟悉了教学方法还是不够的,因为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是大纲活动体系中的一个方面,比如面对一批刚开始学习商贸英语或旅游英语的学生,在教学前,首先要考虑以下问题:1. 这些学生是谁?2. 他们的语言水平现状如何?3. 他们所需的交际水平。4. 他们未来使用英语的情况和环境。只有考虑到诸如以上的因素,然后才能考虑到教学方法或者教材的选定。而以上问题所获得的答案或信息反馈为语言大纲的设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大纲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需求分析:学生需要什么水平的教师以及学生以后要达到的水平。2. 目标和目的设计:目标不明确,目的就不明确,而目的不明确便会导致以下问题得不到系统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过程;·教材;·评价。3. 教学活动的选择:此项关系到教学理论和思想的具体实施。4. 评价:对教学计划和程序的有效性、可行性、可接受性以及效率进行评估。以上诸方面关系参见下表:从上图我们可以得知:在考虑众多因素基础上的需求分析是直接为学习目的服务的,学习的目的决定着教学计划和程序的设计,而教学方法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四、SARD 问题师生关系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常常是受教育者,所谓“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常常板着面孔,以权威者自居,所授的内容不容置疑和商讨,同学生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样知者(knower)和学习者(learner)之间怎么会存在自然的密切关系?没有这种关系,学习者就不可能有安全感(security),而S正是代表Security。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感到安全的话,他们会学得最好(Learners learn best when they feel secure.)。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必须学会使学习者能够产生这种安全感的技术。要达到这一点,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1) 教师要学习心理学、 教育学以及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教师不仅要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还要解决他们自身所不能解决的心理、情感等问题,使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2) 教师所持有的两种态度是重要的。其一:对于学习者的完全信任态度;其二:对于学习者的个性不加评价的态度。A 这个字母分别代表 Attention 和 Aggression。Attention 为注意力。在语言教学中,我们通常发现学习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课堂上老是分神,心不在焉。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在排除学习者的学习和情感因素(learning and affective factors)的前提下,要更多地找找自身的原因,看看问题是否出在课堂教学活动安排上面,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因为课堂活动安排的不丰富多彩,教师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jug-and-mug method), 而学习者只是稳坐板凳的听众(bench-bound listeners),只是被动的吸收者(passive absorbers),缺少积极的参与(involvement),这样就很容易精力分散,久而久之,便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最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邹永宜(1995)指出:“大多数英语课本每单元的编派形式都是一样的,但并不是说就应该按照一成不变的顺序,以同样的方法完成每一单元的内容。……如果一位英语教师的课千篇一律,缺乏变化,学生会感到厌倦。”Aggression 这个词在心理语言学上应理解为“进取心”,而不是该词的通俗意义所具有的贬义的色彩。成人的语言获得(learning)和小孩的母语习得(acquisition)在“进取心”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成人如同小孩,在学习了语言的某些方面以后,总是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所学,用新的知识作为自我表现(self-assertion)的工具。作为教师,应把握住这一点,因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注意力和进取心刚好结合在一起。学习者越是积极地参与,注意力也就越是集中。R为 Reflection,即反思。根据语言学家布莱尔的学说,Reflection 分为课程内容反思(text reflection)和体验本身的反思(experience reflection)。这是在课程教学框架中的一个特定的沉默阶段(a period of silence), 一般应安排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前几分钟,一是让学习者反思一下课程所学的内容,以求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得到巩固所学和加强自信心(self-confidence);二是让学生反思一下学习体验本身。学习者在某一段学习期间以后,常常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矛盾和各种影响外语学习的不良情绪,如气恼、焦虑、压力下的灰心、气馁等。而这时正是需要教师去帮助学习者化解心理矛盾的时候,这时教师如果能及时做到这一点,既通过学生反馈和调查,有针对性地化解、缓冲学习者的心理矛盾,平息他们的各种干扰外语学习的不良情绪,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现阶段的学习发展情况以及重新评估未来的目标。同时他们也得以在无威胁的状态下和放松的情况下(in a non threatened manner and in a relaxed way)继续其语言学习。D为 Discrimination,意为辨微。成人在外语获得中不象小孩在母语习得中那样有一种安全感,婴儿在出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听,而不说(事实上也不会说),父母也不逼他们说,而只是反复、不厌其烦地通过游戏等娱乐方式对他们进行无意识的母语的输入,等到他们会说话的时候,也没人对他们提出苛刻要求,说应该这样讲或那样讲,总是对他们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报以鲜花和笑脸。而成人在语言获得方面就没有小孩那么幸运了,成人在学外语的时候,一开始在没有得到多少语言输入(linguistic input)的情况下,教师便要求他们进行语言输出 (linguistic output),并且在听、说、读、写方面都是很苛刻的,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可想而知,其压力有多大!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在最初语言学习阶段,必须加大对学习者输入技能(receptive skills)即听和读的培训,然后才是对其输出技能 (productive skills)即说和写的培训。正如语言学家 James Asher(1977)所言,人的右半脑为输入技能提供了保证,而右半脑在接受输入到一定量或程度的时候,才会激发左半脑对语言的输出技能。就象往一个杯子里注水(即输入)一样,只有注水到一定程度,杯子里的水才会自然溢出来(即输出),这里实际上蕴涵着一个浅显的道理:水到渠成。因此,当语句通过视觉或听觉方式输入后,方能使学习者在以后的输出时能够辨微、辨认打下基础。正如以上所言,成人一开始学语言便要求他们辨微,要求他们在发音、拼法和语法结构方面进行辨微且做到准确无误,这无疑违反了语言习得的规律。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经常说,要学好一种语言必须要做到“不自觉”,即必须达到一种“不自觉”的境界,而要研究语言学必须要做到“自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让他们掌握外语,以达到用外语作为工具学习专业知识或者进行交流的目的,而不是让他们做语言学家。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认为,只有自然吸收的语言才能转化为口头的熟练掌握。换句话说,光靠语法分析、光靠辨微等所得到的理性认识并不能使人们熟练掌握外语。克拉申认为,成年人的外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1) 为学习者提供可以理解的、丰富的和自然的语言材料;(2) 理解思想障碍,减少心理负担,使学习者能做到自然吸收。克拉申所提这第二点也正是人本主义方式(humanistic approach)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 弄清“学习语言”(learn the language)与“学习有关语言的知识”(learn about the language)的区别;2. 弄清输入与输出的关系;3. 通常的听、说、读、写顺序应科学地排序为听、读、说、写;4. 没有安全感的学习是不可取的,即认知(cognition)与情感 (affect) 的问题, 同时这也是“全人”(whole person )教育观在外语教学上的体现。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是说辨微不重要,相反,学习者对于一种语言不能辨微,一辈子都会犯同样的错误。但辨微不是在最初阶段,而是要等到学生已经获得安全感的那个阶段,等到已经接收到大量输入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各个方面的精确辨微就会作为创造性自我发展的一部分而出现。以上所论述的心理学家 Charles Curran(1972)的 SARD 理论,依笔者之管见,其核心点为 S(安全感),只有在 S 上做好文章,才能带动 ARD 问题的真正解决。当然,影响外语教与学的因素还很多,但本文所涉及的四点考虑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将有助于外语教师及时地修正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从而避免出现在语言教学中所不应出现的问题。我们常说一门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在这里不应片面地理解为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应理解为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外语教师多在如何“教”上面下些功夫,多进行一些反思性的教学,而本文所提的四点考虑正是围绕“教”这个字而展开的。参考文献1. H.Douglas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2. Jack C,Richards & Theodore S.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3. 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年版。4. 罗勃特·W·布莱尔著,徐毅译:《外语教学新方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7 年版。5. 徐烈炯:《当代国外语言学学科综述》,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6. 邹永谊,赖莉娅:《英语教学新概念》,重庆出版社 1995 年版。
《新东方》《新概念》《疯狂英语》《21世纪报》《学英语》《英语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