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四、文献研究法(查找文献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五、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方法
要想写出一篇质量好、水平高的文章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能够养成良好的学术思维习惯;了解学术研究的一般方法;掌握写作步骤,并能够一以贯之,认真做好每一个步骤,那么就能够写出好文章。
1.养成良好的学术思维习惯
良好的学术思维习惯,一是要自觉养成“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研究一行精通一行”的习惯。写作职称论文是应当尽量符合自我爱好和自我发展的要求,以科学思想为指导,有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要写的论文。二是要自觉养成从“问题”出发的良好习惯。写作论文就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也是一种“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三是要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论文写作一定要充分尊重事实,要从事实表面形态和复杂关系中去伪存真,抓住事实的本质,这是最基本的态度和功夫。只有养成良好的学术思维习惯,才能以一种正确的科学态度来写作论文,减少写作过程中的犯错几率。
2.了解学术研究的一般方法
论文写作的过程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只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训练出科学规范的写作思路,才能提高论文的写作质量。学术研究有学术研究的逻辑方法,包括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学术研究的实验方法,包括观察、测量、统计分析和经验与推广;写作论文之前,一定要对其研究方法有所了解,由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长短,要获得深刻的科学认识,要提高学术论文的价值,还必须根据自身论文的需要,对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筛选、结合使其更好地为自己的文章服务。
3.掌握论文写作步骤
论文写作步骤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即确定题目、准备材料、草拟提纲、书写初稿和修改定稿。确定题目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题目的选择是否得当,这将影响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写作的成败。准备材料是第二步。材料是文章论点确立的依据,没有事实材料,论点无法确立;材料是论文的血肉,离开了材料,就无法展开论证,也就不能结构成篇。草拟提纲是第三步,作者依据提纲行文,可更好的组织材料,想问题更周到,文章的构思就可能更为理想,更为完善。书写初稿是第四步,它既是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精雕细琢过程,也是作者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初稿写得好与坏,往往和文章质量的高低紧密相关。写初稿一定要合乎文体规范、表达清晰、使文章成型。最后一步就是要修改定稿。反复推敲出佳句,精心修改得华章,好的文章无一不是改出来的。如果一篇文章能够按照这五个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必定会减少犯错误的几率,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从而保证论文质量。
浅谈结果是SCI论文写作的心脏
结果是论文写作的心脏,是论文所欲传达之讯息的依据,也是绪言所陈述之问题的答案与证据的所在。实验观测所得的结果通常是数据,须将之数据化和图表化,但数据(值)是0至9的整数或带小数点的组合,数值本身并无意义,但数值的相对大小和变化却蕴含着重要的讯息,适当地利用文字以逻辑的顺序叙述之,使其意义有条理地呈现。叙述实验的结果不一定要按结果获得的时间顺序,也可以从容易被解释的结果开始。通常先叙述主要的结果,再描述次要的发现,至于这些结果或发现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则留待讨论部份再予评析。未预期的负面结果如有特殊的参考意义也应一并陈述。在以英文叙述时,句子的动词或助动词要用过去式,因为所叙述的结果是在写作时的过去时间已产生的事了。
实验数据的表达可用绘图或编表,但究竟是选用图或表来呈现较好则视实验数据的性质和含意而定。图可清晰地表现及简化实验的结果,并显现实验参数变化的规则或不规则、集中或分散,变化趋势及相关与否等特性。如欲表达这方面的意念,则图优于表。论文写作但是,表可以节省版面的空间,有利于多层次的数据之整合。图之说明(legends)要另页打字,附加在参考文献之后及表前。图的大小和图上的坐标和坐标上的数字、文字和图标线条的大小比例要适当,使之在出版时缩小翻照仍能清晰显现。投稿时,图是以照片(通常为5×7吋,最大不超过8×10吋)随稿交付;少数杂志也接受同大小的雷射印出图。至于表则是每一表在新一页,也是隔行打字,加有标题及批注(footnotes),表内除了行栏小标题以横线隔开外,其他的数据间不可以内横线或内直线隔开。要注意有些期刊对图或表内的符号形式有所限制与规定。
不管选择的是图或表,实验数据都要经过整合以正确地反映和传达数据的含意,并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正文内阐述图和表内的结果时,不要重复地引述表内的数据,因为数据已在表内列明,读者很容易就看到了,但图的数据如属重要者,则可以叙述,因为图上的坐标无法标示准确的数据。相同的数据不可重复地出现在图和表上,若数据能整合成一表或一图而呈现清晰且具体的概念或结论则应加整合,避免过多零散或残缺的图或表。
实验的数据以直接测量所得的或再经过整合后的数据为主要的数据(primary data),而经计算所得的数据则为次要的数据(secondary data),但衍生的数据 (derived data)如GFR, cardiac output等仍视为主要的数据。次要的数据并非不重要,论文写作其重要性视数据的内涵和解读而定,计算所得的百分比变化、差值或比例如果没有同时地呈现基础值或对照值则无意义。另一方面,数值如有小数点则应取适当的有效数字;如整数值已上百成千,则其小数点后的数值已微不足道而可忽略不表。
在陈述结果时常会比较两(多)组或两(多)种实验状况下所得之数据的差异,当然,交互选用这些字时还要注意该动词是否适合于所叙述的事物性状。这些动词的交互应用,再加上以妥当的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来描述,可使句型的变化与写法更加多端而不致于令人读之味同嚼蜡。
sci论文修改润色翻译发表,基金申请咨询,课题设计,科研设计,标书设计,实验设计,实验外包,实验委托,专利申请,数据统计,课题整体服务。联系电话:
qq:2862251439 何先生!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