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期刊宏观经济研究的获奖情况

2023-02-18 23: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期刊宏观经济研究的获奖情况

社科双效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宏观经济管理 创刊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历任领导对刊物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寄予了关心与厚爱。房维中、曾培炎同志都曾亲任杂志的主编,在他们的领导与关怀下,杂志长期以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宣传党的路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树立了应有的地位和形象。《宏观经济管理》杂志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指导工作的机关刊物,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期,创刊于1985年1月,杂志的前身是《计划工作动态》,半月刊,内部发行。随着计划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88年更名为《中国计划管理》,国内外公开发行。党的十四大之后,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式,杂志更名为《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探讨中长期计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分析和预测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刊登月度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景气分析资料、市场运行情况和地区经济发展动态,报道季度、半年、全年宏观经济形势;探讨深化改革和改进经济工作的政策措施;交流地方、部门的经济管理经验、做法和提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布传递国家的重要政策法规信息。获奖《宏观经济管理》杂志在新闻出版署2004年举办的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期刊提名奖(二等奖),是国家发展改革委惟一获政府最高奖的期刊。栏目主要栏目包括“宏观视点”、“特稿”、“形势分析”、“专家论点”、“规划与战略”、“政策与建议”、“观察与思考”、“热点问题”、“区域经济”、“财金调研”、“三农问题”、“绿色发展”、“能源专题”、“探讨与研究”、“经济史话”、“经济新概念”、“环球经济”、“学习与借鉴”、“监测与预测”等。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宏观经济管理不是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而是解决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即主要矛盾。我们知道,整个国民经济是由许许多多的矛盾组成的。在这些矛盾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所以,宏观经济管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抓主要矛盾,抓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即抓住了国民经济链条的主导环节,也就把整个链条带动起来了。可见,宏观经济管理所肩负的任务,是一项特殊的任务,是关系全局的任务,是其它任何经济管理所无法替代的任务。  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任务:为便于操作,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需要具体化,就是把它的基本任务变为各个经济发展时期的具体任务,按照实际管理进程,把经济发展时期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在不同时期虽然都是要实现基本任务,但是管理的侧重点不同。短期任务,是指年度任务。年度任务最主要的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是做好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平衡以及四者之间的平衡。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任务是有限的,不能要求它解决更多的经济问题。它所解决的只是浅层次的问题,至于深层次的问题要靠中、长期任务解决。中期任务,是指以五年为一期的任务。这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是一致的。中期任务一般是要确定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重大比例关系;规定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确定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任务;确定投资和消费比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以及地区政策和生产布局等。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中期任务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因为速度的快慢、比例的调整、布局的改变、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投资决定未来经济发展。凡属重大宏观经济问题,都是靠中期任务来解决的。长期任务,主要是解决长远的、具有更大战略性的经济问题。这些经济问题主要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长期任务通常以制定十年或十年以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形式来表现。由于时间较长,难以预料的可变因素较多,规划所载的内容是纲要性、原则性的。根据实际进程,对任务内容还需要作某些修正。如上述,宏观经济管理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任务之间,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而构成一个任务体系。因此,不论是中短期任务还是长期任务,都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矛盾。 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管理。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再生产的运行过程。所以,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也就是对社会再生产总体运行过程的管理。社会再生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组成的。这四个环节之间,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从生产开始,经过分配、交换、消费,又回到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要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必须具备保持社会再生产的各主要比例关系的协调。社会再生产主要比例关系的协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宏观经济管理实现的。因此,宏观经济管理,要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和总量变化进行有计划地指导和调控。其具体内容主要有:国民经济总量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国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消费基金的规模、结构和水平;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国际收入的平衡;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生产布局和地区合作等。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不限于经济内容,还应包括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因为经济不可能脱离科技和社会事业而孤立发展,同时,科技和社会事业也属于宏观经济管理对象。

经济研究的学术地位

近十多年来《经济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研究主题,密切关注现代经济学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并在国内经济理论期刊中率先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努力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9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2000年获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和首届“国家期刊奖”两项大奖,是唯一入选的经济理论期刊; 2002年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是唯一入选的经济理论期刊。《经济研究》在荣获第一、二届“国家期刊奖”的基础上,在近年来的“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奖论文中,发表于《经济研究》的达50%~6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组织的近期“期刊审读报告”中,本刊也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以及2008年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结果中,《经济研究》在经济学、社会科学、各类期刊总排名的三大排名中,7项主要指标继续位居第一。其中包括,代表学术认同度的总被引频次,从2007年的8247上升到10977;代表近两年学术影响的影响因子,从2007年的7.37增长到8.62;代表中期学术影响力的五年影响因子,从上年的7.46上升到8.78;代表期刊的社会认同度的他引总引比,仍然保持在0.97的高位;代表学术影响范围的被引期刊数,从上年的997种上升到1126种;代表学术界需求的网络即年下载率,从2007年124.1大幅上升到307.4;代表综合学术影响的新建立指标即H指数,也高达68。  作为我国海外发行量最大的经济理论期刊,《经济研究》一向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国经济理论和经济运行动态的重要窗口。从2002第1期开始,本刊发表的全部论文都附有相应的英文提要和关键词。2008年11月,《经济研究》接到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AEA)的正式通知,在其全球经济学期刊网(EconLit)上,《经济研究》正式列入其中。

许正中的成就

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财政学与预算管理创新、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战略、经济学与宏观经济政策、管理学与管理模式创新等。一、代表著作1、走向创业型经济——以创新带动就业政策选择(专著),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本书获2011“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奖);2、跨越: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的构建(专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本书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3、社会多元复合转型-中国现代化战略选择的基点(专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本书获2009“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奖);4、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政策与发展战略(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6、北部湾新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与韩康等合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7、降低和优化政府成本(与张更华合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7、天津滨海新区 打造创新型国家示范区(主编),新华出版社,2005年12月;8、公共经济(主编),新华出版社,2004年;9、税收经济学(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10、公共财政学(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11、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税收(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12、学习型政府(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3、学习型社会(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14、学习型企业(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15、学习型组织(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16、公共财政简明读本(参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17、财政风险(主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二、代表性的学术论文1.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完成现代化多元复合转型,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转载,【复印期号】2007年03期,【原文出处】《理论与现代化》(津),2006年4期,第9~14页;2.我国城市经营应注意的问题及关键,人大复印资料《区域经济》转载,【复印期号】2004年06期,【原文出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福州),2004年04期第34~37页;3.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复合转型特征,人大复印资料【复印期号】2005年07期,【原文出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政府管理)》(京)2005年02期第54~57页;4.“中国政府规制目标及效率分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技管理》,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5.发展天津滨海新区 打造京津塘科技新干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科技管理),2006年1期;6.发展创业型经济 深化经济社会改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2).7.加快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3).8.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复合转型特征[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9.首届中印经济改革研讨会会议综述[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5)10.构筑国家产业原创体系走产业创新之路[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7).11.建设京津塘科技新干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9).12.立足高新技术 催生产业化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04,(11).13.立足高新技术 加速产业化进程[J]. 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7).14.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选择[J]. 宏观经济研究,2009,(6).15.城乡统筹新模式避免“拉美陷阱”[J]. 人民论坛,2008,(24)16.立足内生增长,培育先导产业[J]. 人民论坛,2008,(22).17.加强科技公共投入评估,催生社会能力[J]. 经济研究参考,2008,(45).18.中国财政提供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问题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2008,(7).19.立足先导产业 迎接全球现代化[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10).20.控制政府成本 提升国家竞争力[J]. 理论与现代化,2006,(2).21.我国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22.财政支助体系:由追随到创新[J]. 经济研究参考,2005,(31).23.创业型经济发展及创业型社会构建的战略路径研究[J]. 求实,2009,(7).24.我国地方财政风险防范及其化解[J]. 江西社会科学,2009,(6).25.发展创业型经济 深化经济社会改革[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3).26.河南经济内生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传统要素和内生要素的多要素经济增长模型[J]. 经济经纬,2009,(1).27.行政区域管理求变[J].财经界,2004,(12).28.中国城乡统筹新模式探讨[J]. 农村工作通讯,2009,(1).29.绩效棱柱在新绩效预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9,(1)30.立足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蛙跳--我国发展知识型循环经济的策略分析[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3).31.构建绩效预算框架 降低政府成本[J]. 新视野,2007,(5).32.社会现代化转型面临八大挑战[J]. 管理与财富,2007,(7).33.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天津滨海新区的生力线[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1).34.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完成中国现代化的转型[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5,(3).35.培育高新技术原创产业集群的战略选择[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3).36.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集群战略定位[J].嘉兴学院学报,2005,(1).37.我国城市经营应注意的问题及关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4).38.“多螺旋激励”护航中国经济. 科技日报,2009年03月39.立足先导产业,迎接全球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 2008年09月40.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现代化成果惠及西部人民.科学与现代化, 2007年09月41.品牌拉动产业集群. 信息导刊,2009年01月42.构筑社会普遍服务网,保障扩大内需. 中国改革报,2009年02月43.纳米科技产业化:天津滨海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推手.科技日报, 2009年02月44.英美两国的义务教育监督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公共管理改革,2005年第3期45.积极应对农民工返乡潮的对策研究.社科论坛, 2009年01月46.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与走势.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年01月47.教育在美国历次化解危机中的经验及启示.送阅件, 2009年0548.“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打造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9.现代信用观及现代信用制度,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国家行政学院论文选,2004年9月50.《“大部制”重在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51.《建立信息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5月。三、主持各级科研课题情况:(一)主持并完成国家级课题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财税政策研究,编号:2004DGS2B017,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2007;2.基于工具创新的绩效预算研究,编号:70840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3.微电子技术与激光技术国家基础研究发展需求调研,编号:60845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4.构建基于技术创新的滨海新区产业蛙跳战略研究,编号:2007GXS3B063,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2008 ;5.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公共经济政策研究,编号:1760900020,中央委托课题,2009;6.中国政府绩效预算模式设计,编号:2005DIA2J005,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项目,2006。(二)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1.降低政府成本研究,院级一般课题,20052.经济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级一般课题,20083.内蒙古科技名牌发展与科技支撑下的生态功能区建设,2008(三)国际组织合作研究项目1、2004-2009:主持世界银行课题“社会普遍服务体系设计与政府能力培育”(编号:SSA/CHNA/2007/00001497-0)2、2001-2005:主持世界银行课题“转型时期的财税政策研究”(编号:TCC4/NSA/25)3、2007-2008: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项目“中国财政提供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问题研究”(SSA/CHNA/2007/00001497-0/0)4 、2008-2009:主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中国财政能力建设与减贫战略研究”(编号:CPR/04/518/7)5、2005-2007:主持世界银行课题“英国科技创新投资框架”(编号:SSA/CHNA/2007/00001497-0/9)6、2006-2007:主持世界银行课题“美国公共研发投资评估”世界银行项目(SSA/CHNA/2007/00001497-0/7)7、2001-2005:主持世界银行课题“中国教育财政绩效研究”(编号:TCC4/NSA/23)8、2002-2004:主持世界银行课题“我国高新区管理模式创新”(编号:TCC4/NSA/24)9、2001-2003:主持世界银行课题“财政分权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TCC4/NSA/26)四、获奖情况1、走向创业型经济——以创新带动就业的政策选择(专著),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本书获2011“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奖);2、2009年,论文《加快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获得国家行政学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3、2008年,专著《社会多元复合转型》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4、2008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5、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撰写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单

1969年,第一个奖项由挪威弗里希和荷兰丁伯根颁发。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获得了这个奖项。

1969年拉格纳弗里希(Ragna Frisch)、挪威语(1895-1973)和荷兰语(Jan Tinbergen)(1903-1994)

他们开发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过程。前者是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后者是计量经济学模型建设者之父。

1970年保罗·安·萨默森(保罗·萨缪尔森饰)美国(1915-)

他发展了数学和动态经济理论,把经济科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所有领域。

1971年西蒙库兹涅茨美国人(1901-1985)

它对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和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2年约翰希克斯(约翰希克斯)英国(1904-1989)

Kenneth Joseph Arrow(Kenneth J.Arrow)美国(1921-)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与福利理论。

1973年苏联瓦西里·莱昂蒂夫(1916-)

投入产出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上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1974年澳大利亚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1899-1982)和瑞典古纳·默达尔(1898-1987)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凯德兰(Finn E.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

20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表示,这两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们“通过对博弈论的分析,加深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因此,我们通过对博弈论的贡献来分享这一荣誉。

2006年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通胀与失业预期之间的关系,他为此感到荣幸。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