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英语是学习计算机新理论和新技术的桥梁。计算机英语教材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学生使用本专业英语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英语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一: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训设计研究
1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的特点
1.1时效性和实用性
新技术飞速发展,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概念专业词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如ITinformationtechnology;online;E-merce等都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产生和应用的,因此它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显而易见。
1.2专业性与客观性
计算机专业文章一般重在客观地陈述事实,力求严谨和清清楚,避免主观成分和感 *** 彩,这就决定了计算机英语具有客观性。
1.3专业术语多
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DBSMDatabaseSystem资料库管理系统OperatingSystem作业系统.
1.4缩略语经常出现
如:MBMotherBoard:主机板,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萤幕USBUniversalSerialBus:通行序列汇流排;
1.5合成的新词多
如:input出入;output输出;Personalputer:个人计算机;
1.6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和名词性片语和长句使用频繁
如:Someapplicationpackagesofferconsiderableputingpowerbyfocusingonasingletask,suchaswordprocessing;others,calledintegratedsoftwareoffersomewhatlesspowerbutincludeseveralapplications,suchasawordprocessor,aspreadsheet,andadatabaseprogram.有些应用程式包可就一个单项任务提供相当的计算能力,如文书处理;其它应用程式包,称为综合软体,计算能力略差但也包括了很多应用功能,如:文书处理器,电子表格和资料库程式等。
2如何开展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教学和实训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高职高专IT职业英语的任务就是要培养既有一定IT专业技术技能,又有较强的外语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2.1合理的课程安排
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各专业学生开设,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好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一门重要工具。为软体技术,资讯管理,物联网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学生必修课。
2.2实用的高职高专计算机英语实训内容
通过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脑科学相关硬体和软体以及相关计算机技术的英语表达方式,并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训时,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英语知识,根据看到的硬体装置实现口头表达,以及借助相关工具书和翻译软体,对与自己专业相关文献和应用软体,实现书面表达。了解上机时常见的提示资讯及解释,根据专业方向能看懂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资讯提示。通过本课程实训使学生扫清上机时使用英语软体的障碍,并且使学生具备阅读计算机专业英语书刊的能力,能听懂一般性专业学术报告的能力。
2.3基于专业需求的课程和实训设计
1基于专业需求的课程和实训设计设计理念计算机英语程开发遵循“劳动过程系统化”的先进教学理念,贯穿日常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中渗入实训教学环节,提出集专案确定——专案分析——专案策划——专案管理与评估为一体的系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以专案驱动来完成知识的内化。在软体技术专业可以侧重SoftwareEngineer的教学与实训设计;网路工程专业则可以加强puterNetworks的教学与实训设计;而资讯管理专业应侧重DatabaseSystem的教学与实训设计。
2基于专业需求的课程和实训设计设计思路计算机英语课程和实训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基于IT行业人员工作岗位基本职责进行教学和实训设计,紧紧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和实训,取舍教材内容,为专业服务。
3基于专业需求的课程和实训设计培养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在更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计算机英语课程和实训设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突出专业特点,突出课程的实用性,适应计算机相应专业需求的,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术人才。计算机英语是一门实用时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同时要具备对科技前沿的洞察力,更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训环节。
计算机英语论文范文二:计算机英语课内实践教学研究
1.课内实践教学多元化
1.1“任务驱动”教学方式
对于该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任务驱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任务的程序获得成就感,可以较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回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该门课内实践教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方式,已经采用的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IT领域技术方向,运用文献检索方法,自行查询英文文献并阅读翻译,在课堂上用英文对其作报告,并制作英文PPT加以展示,并新增现场提问的环节,培养学生用英文进行学术答辩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使用这种实践方式,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其他多元化的任务方式
除了培养学生英文文献检索、学术报告的能力之外,应用型本科IT专业学生是未来IT行业的建设者之一,该课内实践教学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因素。在IT行业中,企业对员工专业英语能力的需求是必要且多样化的;如测试、编码等初级职位员工只需要阅读使用者介面、操作说明等英文文献的能力;而对于技术研究等中级职位,不仅需要阅读能力还要求掌握一定的翻译技能、回复英文邮件等;在更高级别的工作如订单签订、专案谈判等事务中,则需要具备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计划新增多样的任务方式,如设计一些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实操性的活动,全方位训练和提高学生面向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比如训练学生英文简历的撰写,再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分小组扮演IT公司面试官和应聘者角色,对职场招聘进行场景模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英语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不仅如此,在工程实践中,软体企业开发人员常常需要编写英文版本的软体需求文件和使用者指南,因此还可以考虑与软体工程的课程老师合作,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编写英文版本的软体需求规格说明书。
1.3灵活布置作业
作业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对于作业一定要布置一些实用有意义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而非被迫地去做;关于这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比如根据笔者学生时期的应聘经验,可以告诉学生大中型IT公司的软体开发职位招聘的笔试题很重视动态记忆体方面的内容,有相当比例该方面的试题,也具有一定难度,而很多中文教材关于此方面的内容往往讲解的不够详实,而英文教材文献六的“PointersandDynamicMemory”这一节对动态记忆体的思想介绍的较清晰,通过此类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样不仅训练了计算机英语,又提升了学生应聘的竞争力。此外,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利用网路资源来促进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可以鼓励学生登陆各大著名IT外企的网站,上面会经常地提供其新技术和新产品宣传的英文视讯和动画。这类视讯短片直观而形象,学生不但学习了新技术和新词汇,同时还锻炼了听说能力,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还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外企网站上的招聘广告,本专业领域的产品说明书等,上面有大量描述本专业技术的计算机英语,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结语
该文分析了计算机英语课内实践教学对于IT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结合该研究者本身的经验体会,探讨了一些关于该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些方式,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计算机英语是专业课和英语课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课内实践教学应合理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等水平,培养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才能真正发挥该课程的作用。
【英文篇名】 Switch Router Operating System Based on a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
【下载频次】 ☆
【作者】 潘登; 徐佩霞;
【英文作者】 PAN Deng; XU Pei xia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7;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230027;
【文献出处】 数据采集与处理 , Journal of Data Acquisition & Processing, 编辑部邮箱 2003年 04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交换式路由器; 通用操作系统; 路由器操作系统;
【英文关键词】 switch router;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 router operating system;
【摘要】 提出了一种将通用操作系统及其上层路由软件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平台上的方案。此方案可以向上屏蔽交换式路由器与传统的路由器体系结构上的区别 ,从而把通用操作系统及其上层路由软件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的平台上 ;同时兼顾数据通信和管理维护方面的需求 ,为上层路由软件提供了与传统路由器相同的接口 ,从而使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路由软件可以在不损失可升级性的条件下快速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上。实际应用证实了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英文摘要】 A new solution to port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s and their routing software to switch router is presented. The solution shields the architec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router and switch router to application level software, thus it may support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 and their routing software on switch router platform. The solution is also considered as requirements of both data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s. And same ways of the access and control of the router are provied as traditional ro...
【基金】 国家 8 63计划 ( 863 -3 1 7-0 1 -99)资助项目
【DOI】 CNKI:SUN:SJCJ.0.2003-04-017
【分类号】 TN915.05
【正文快照】 引 言路由器最重要的工作是根据 IP包头和路由、过滤规则转发 IP包。其他功能还包括路由表的维护与路由器系统的维护。实际上路由器可以看成是一种针对 IP网络路由需求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随着因特网所承载的业务的演进 ,因特网对于路由器性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在交换式路
看看这一篇
文章编号: 100429037 (2003) 0420450205
一种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交换式路由器操作系统实现
潘 登, 徐佩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合肥, 23002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将通用操作系统及其上层路由软件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平台上的方案。此方案可以向上屏蔽
交换式路由器与传统的路由器体系结构上的区别, 从而把通用操作系统及其上层路由软件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
的平台上; 同时兼顾数据通信和管理维护方面的需求, 为上层路由软件提供了与传统路由器相同的接口, 从而使
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路由软件可以在不损失可升级性的条件下快速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上。实际应用证实了该
方案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关键词: 交换式路由器; 通用操作系统; 路由器操作系统
中图分类号: TN 915105; TP39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 国家863 计划(8632317201299) 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2003203229; 修订日期: 2003206215
Switch Router Operating System Based on
a General Operating System
PA N D eng , X U P ei2x ia
(Department of Elect ronic Engineering and Info rmat ion Science,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of Ch ina, Hefei, 230027,Ch ina)
Abstract: A new so lu t ion to po rt general operat ing system s and their rou t ing sof tw are to
sw itch rou ter is p resen ted. The so lu t ion sh ields the arch itectu re difference betw een t radit ional
rou ter and sw itch rou ter to app licat ion level sof tw are, thu s it may suppo rt general operat ing
system and their rou t ing sof tw are on sw itch rou ter p latfo rm. The so lu t ion is also con sidered as
requ iremen t s of bo th data commun icat ion and con t ro l funct ion s. A nd same w ays of the access
and con t ro l of the rou ter are p rovied as t radit ional rou ter, so rou t ing sof tw are of the general
operat ing system may be po rted to sw itch rou ter p latfo rm rap idly w ith the upgradeab le
f lex ib ility. P ract ical design app roves that the so lu t ion has a good compat ib ility and f lex ib ility.
Key words: sw itch rou ter; general operat ing system; rou ter operat ing system
引 言
路由器最重要的工作是根据IP 包头和路由、
过滤规则转发IP 包。其他功能还包括路由表的维
护与路由器系统的维护。实际上路由器可以看成是
一种针对IP 网络路由需求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
随着因特网所承载的业务的演进, 因特网对于路由
器性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在交换式路由器中, 包
转发等绝大多数处理已经转移到以端口为中心的
硬件中完成, 只有路由规则的生成与维护、网络管
理和系统维护等比较复杂的工作仍由软件部分完
成。
实用中路由器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可分为三大
类: (1) 以Cisco 的IO S 为代表的专用操作系统, 常
见于网络骨干节点; (2) 以V xWo rk s 为代表的嵌
入式系统, 常见于小型办公ö家用接入设备上; (3)
采用通用操作系统的则在骨干节点和用户接入设
备上都有这类设备。例如Jun iper 的路由产品就采
用L inux 作为操作系统。通用操作系统上的各种路
由、网管软件的开发已经有相当长时间, 其功能、性
能、稳定性和升级灵活性都很优秀, 但这些软件仍
第18卷第4期
2003 年12 月
数据采集与处理
Journal of Data A cquisit ion & P rocessing
Vo l. 18 No. 4
Dec. 2003
然是针对传统路由器体系结构开发的, 无法直接应
用于新的路由器体系结构。本文提出在通用操作系
统的驱动栈中插入一个中间层, 这样对系统内核及
和运行在其上的路由、网管等上层软件屏蔽了下层
硬件的特殊性, 从而把上层软件和高速硬件平台结
合起来。该方案已经应用于高速边缘路由器中, 并
表现出了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1 交换式路由器与传统路由器在体
系结构上的差别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的第三层, 其处理工作主要
涵盖七层模型中的下三层, 包括: 物理接口处理、数
据链路层处理、网络层的路由查找、转发以及队列
管理等[1 ]。在传统的路由器体系结构中, 硬件部分
只实现物理层的处理, 其余工作需要消耗系统计算
资源完成: 包括CPU 周期、内存容量和总线带宽
等, 因此性能也受限于这些资源。而在交换式路由
器中, 路由处理机仅处理系统维护、路由表维护等
少量工作, 数据流的处理都由相对独立的硬件完
成, 不再受限于系统计算资源, 因此其性能远优于
传统路由器[2 ]。如图1 所示。
(a) 传统路由器体系结构
(b) 交换式路由器体系结构
图1 路由器的逻辑结构
传统路由器和交换式路由器在体系结构方面
有明显的区别: 在传统路由器中, 所有的物理接口
直接挂接在总线上, 内核可以通过总线直接访问这
些接口; 而在交换式路由器中, 只有控制卡是直接
挂接在总线上的, 内核必须通过控制卡间接访问各
个接口。这导致操作系统内核中代表网络接口的驱
动对象的区别: 在传统路由器中, 内核存在若干网
络设备驱动对象实例, 每个实例通过总线直接维护
一个端口, 为内核及其上面的上层软件提供基本操
作支持。而在交换式路由器中, 普通的网络设备驱
动对象无法直接维护端口, 也无法支持系统内核和
上层软件操作。因此, 交换式路由器体系结构的特
殊性使得通用操作系统和上层软件无法直接应用。
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办法: (1) 大量修改内核
和各种相关软件的源代码以适应新的体系结构。这
种做法存在开发工作量大、周期长、局限性强的缺
点, 丧失了使用通用操作系统的灵活性; (2) 在驱动
栈中增加一个中间层, 支持普通网络驱动对象所能
支持的一切操作, 这样系统内核和上层软件基本上
不必修改就可以运行在交换式路由器上。这就是本
文所提出的中间层方案。这种方案克服了第一种方
法的复杂性, 在保持灵活性的基础上, 可以快速地
把通用操作系统及上层软件移植到交换式路由器
的硬件平台上。
2 中间层设计
中间层功能包括数据通信和控制两个方面。从
数据通信方面考虑, 每个端口的功能都等效于传统
路由器中的一个网络接口, 所以每个物理端口在内
核中都应有对应的网络驱动实例。这样才能支持各
种上层软件运行, 满足数据通信功能的需要。
从控制功能方面考虑, 对上要把每一种可能的
逻辑操作映射成硬件操作; 对下要能够和多个设备
通信。上层应用包括系统维护、路由软件、网管软
件; 下层设备包括处理引擎和端口。控制功能的具
体实现和硬件平台有关。考虑到多种应用可能同时
操作一个硬件设备, 一种应用也可能同时操作多个
设备, 在实现时必须考虑到对于多并发操作的支
持。
基于上述考虑, 中间层由控制卡驱动模块和若
干网络驱动实例组成。在图2 (a, b) 中分别给出了
传统路由器的结构与驱动方式以及本文所提出的
中间层所处的位置与驱动方式。
第4 期潘 登, 等: 一种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交换式路由器操作系统实现451
图2 中间层的位置与驱动方式
控制卡驱动模块作为中间层的核心, 维护控制
卡上所有的端口、内存映射、中断和循环缓冲队列
资源。它实现了数据通道和控制通道。对下直接驱
动控制卡、与各个端口、处理引擎通信; 对上, 一方
面通过内核调用陷阱方式提供控制通道接口; 另一
方面向虚拟网络驱动实例提供数据通道接口。虚拟
网络驱动实例在操作系统内核为各个物理端口实
现网络驱动实例。它们工作在控制卡驱动模块的基
础上, 并不直接控制硬件, 故称为虚拟网络驱动实
例。虚拟网络驱动实例封装控制卡驱动模块提供的
数据传输功能, 并为内核和上层软件提供与普通网
络驱动实例相同的调用接口。下面分别给出数据通
道和控制通道的实现方案。
211 数据通道的功能与实现
虚拟网络驱动实例和物理端口是一一对应的。
内核数据收发的功能包括3 个方面:
(1) 发往某虚拟网络驱动实例的数据包应该由
其对应端口输出;
(2) 这个端口所收到的包也通过该虚拟网络驱
动实例向系统内核提交;
(3) 中间层也可以对虚拟网络驱动实例进行流
控操作, 以避免因拥塞导致数据丢失。
注意到图2 (b) 中的交换结构以定长信元交换
数据, 其格式如图3 所示, 其中信元头占4 字节, 包
括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域。对于收ö发信元, 处理引
擎号和端口号分别为该信元的源端口的和目的端
口的对应值。
根据图2 (b) 所示的系统结构可知: 由处理引
擎号和端口号可以确定端口的物理位置。控制卡驱
动模块在其内部的驱动信息数组中维护虚拟网络
驱动实例和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3 数据信元结构
发送数据时, 虚拟网络驱动实例从内核网络部
分获取待发送的数据, 偕同指向该实例自己的指针
一起提交给控制卡驱动模块。一方面, 控制卡驱动
模块通过这个指针可以对虚拟网络驱动实例进行
流控设置; 另一方面, 控制卡驱动模块根据虚拟网
络驱动实例指针查驱动信息表得到目标端口物理
位置信息, 包括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端口物理位
置信息将被填充到所有用来承载待发送数据包的
信元头中。控制卡驱动模块通过控制卡把信元送到
交换结构, 而交换结构和处理引擎分别根据处理引
擎号和端口号将信元转发到到目标端口。最后端口
从接收到的信元中恢复出原始数据发出。
接收数据时, 端口也会将数据拆分到若干信元
中逐级上传。考虑到交换结构的循环优先机制, 一
个数据包上传的过程可能被来自其他端口的数据
抢断。所以控制卡驱动模块对于接收到的信元按源
端口位置信息(包括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 保存到
不同的缓冲区中。当接收到该数据包相关的全部信
元, 控制驱动模块即可重组该数据, 并根据源端口
位置信息查驱动信息表以得到指向该端口对应虚
拟网络驱动实例的指针, 进而激活该虚拟网络驱动
实例接收数据。虚拟网络驱动实例从控制卡驱动模
块中获取数据后, 按照网络驱动的常规方式调用
net if- rx 接口向内核提交数据。数据收发实现结构
如图4 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 在交换式路由器中, 处理引擎
通过交换结构交换的是IP 包; 而通用操作系统中
452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18 卷
图4 数据收发实现结构
网络驱动通常处理链路层的帧。即控制卡驱动模块
数据通道对上对下的数据格式是不同的。因此, 在
发送数据时控制卡驱动模块需要从得到的链路帧
中提取IP 包再转发到端口; 而接收数据时则对来
自端口的IP 包进行链路帧封装再向上提交。以以
太网为例, 需要恢复的包括源和目标站的物理地
址、载荷类型和帧校验[3 ]。对于承载IP 包的以太
帧, 显然其目标站物理地址和载荷类型[4 ]都是已知
的。实现时采用的操作系统是L inux, 通过在虚拟
网络驱动源代码中进行设置可以使内核不进行帧
校验[5 ]。所以只有源站物理地址未知。如果要求硬
件给出真实的源站物理地址, 则增加了硬件的复杂
度; 而若在控制卡驱动模块中伪造源物理地址, 则
可能导致内核的ARP 管理混乱。为简化硬件设
计, 实现时采用了在控制卡驱动模块中伪造源物理
地址的办法, 同时修改虚拟网络驱动源代码, 重载
帧头处理函数[6 ]。这样内核ARP 表就不受伪造地
址的影响, 其获取和刷新通过查询端口ARP 记录
实现。
212 控制通道的功能与实现
控制功能的通信也是基于信元的, 其操作包括
维护管理和表同步两类。维护管理主要是进行各种
查询, 通常通过若干次双向通信完成。每次通信有
效载荷都只有几个字节, 由一个信元即可承载。而
表同步则是将上层软件维护的表复制到相关硬件
中, 包括ARP 表、路由和分类表等。表同步操作涉
及大量数据传输, 需要由多个信元承载。控制功能
都是针对设备进行的, 所以在控制ö反馈信元中也
必须包括目标设备的物理位置信息。
在实际运行期间, 所有的上层应用和设备之间
的控制通信复用控制通道, 其特点为:
(1) 不同的应用可能同时访问同一设备;
(2) 一个应用也可能同时访问多个设备;
(3) 同一应用对于同一个设备的操作一般都是
顺序的。
为支持这种复用操作, 所有承载控制信息和反
馈信息的头部除包括目标硬件的物理位置和操作
指令外, 还包括命令类型、应用类型信息。控制ö反
馈用信元结构如图5 所示。
图5 控制ö反馈信元结构
图5 中: 处理引擎号和端口号, 确定设备的物
理位置; 收ö发信元分别为该信元的源端口的和目
的端口的对应值; 命令码在设备和应用之间定义。
每种可能的操作分配一个代码; 应用码在控制卡驱
动模块和上层应用之间预定义。每种可能的应用分
配一个代码。这些应用包含网管、路由维护、硬件维
护和ARP 信息获取等。
上层应用通过内核调用陷井( IOCTL ) 发起控
制通道操作, 同时给出目标设备物理位置、命令类
型代码和应用类型代码。控制卡驱动模块把这些信
息填充到控制信元中再将其发往设备。设备把这些
代码直接复制到反馈信元中, 再在后面追加上反馈
信息。控制卡驱动模块为每一种应用分配一个循环
缓冲区, 把收到的反馈根据应用类型排入相应队列
中。上层应用从其所对应的循环缓冲区中读取反馈
信元, 然后根据信元中的物理位置信息、命令码就
可以确定该反馈对应的原始命令, 从而对反馈数据
进行适当处理。这样就实现了各种控制功能对控制
通道的复用。如图6 所示。
第4 期潘 登, 等: 一种基于通用操作系统的交换式路由器操作系统实现453
图6 控制通信实现结构
3 结 论
鉴于传统路由器体系结构和交换式路由器体
系结构的区别, 通用操作系统及在其上开发的路由
软件无法直接应用于交换式路由器。本文提出的中
间层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该方案全面考
虑了数据通信和管理维护方面的需求, 为上层提供
了与原有模型基本相同的接口, 并使得路由软件在
不损失其灵活性和可升级性的条件下直接应用于
交换式路由器中。虽然该方案只是在特定的平台和
特定的操作系统上得到了实现, 但是不难看出, 这
种思路对操作系统并没有特殊的依赖性, 完全可以
移植到其他通用操作系统上。本文提出的方案已经
在国家863 项目实用化综合接入系统的高速边缘
路由器的研制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本文为国
产高性能路由器的软件开发提出了一种高效快捷
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 Kuro se J F, Ro ss KW. Computer netwo rk ing: a top2
dow n app 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 [M ]. A ddison
W esley Longman′s P ress, 2001. 332~ 341.
[ 2 ] 梁阿磊, 等. 路由器体系结构及其发展[J ]. 小型微型
计算机系统, 2001, 8: 943~ 945.
[3 ] M edia access cont ro l frame st ructure [S ]. IEEE Std
80213, 1998. 36~ 40.
[ 4 ] Charles Ho rnig. RFC 894: a standard fo r the t rans2
m ission of IP datagram s over Ethernet netwo rk s[S ].
198411~ 2.
[5 ] Bovet D P. U nderstanding L inux kernel[M ]. O reil2
ley P ress, 2002. 683~ 685
[ 6 ] Rubini A. L inux device drivers. 2nd edit ion [M ].
O r2eilley P ress, 2001. 455~ 458
作者简介: 潘 登(19772) , 男,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网络
体系结构、网络安全, E2mail: pandeng@mail. ustc. edu. cn;
徐佩霞(19412) , 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音频视频
编码、非线性处理、下一代网络。
454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18 卷
来自百度: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
KEY WORDS: GIS,Design,Analysis,Application,Management,Produc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grammetry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we have found many new methods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 But there is a little research o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 is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 Now, we need use new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thod for enhancing management level. Taking “National West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 on 1:50000 Topological Maps Blank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 on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The project is remarkable, not only the task and extent is tremendous, but also the staff and stuff are excessive. The Blank Area has atrocious weather and extreme hypsography. All of the conditions increas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difficulty. For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logical budget, we designed and realized a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give the decision support to the manag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ystem’s requirement analysis,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detail.
1. INTRODUCTION
Nowaday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 are powerful and useful as means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nd research tools(Quan Bao,2004). Most GIS software is more suited to providing limited types of output than as a tool to support, at anything other than a superficial level, tactical or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To improve the usefulness of GIS as a decision support tool, two needs are apparent. First, decision-makers require methods that allow them to easily select alternatives across a number of relevant criteria. Second, it is necessary to explicitly recognize that most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volve multiple participants. Since problem solving id often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and conflicting objectives, methods that contribute toward more a completely aiding decision system are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