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科学杂志是什么字体杂志简介-膜科学与技术
国际刊号:1007-8924国内刊号:62-1049/TB创刊时间:1981年邮发代号:54-40曾用名:膜分离科学与技术
膜科学与技术杂志创建于1981年,已经有多年历史,是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有双刊号的期刊。主管单位是: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单位是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的国际刊号是...
第一论文网
膜科学与技术杂志-首页
《膜科学与技术》杂志创办于1981,影响因子0.60,现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机构收录,膜科学与技术杂志社主要收录方向:研究报告、专题综述、应用研究、动态信息_简讯、...
学术点评2019-07-31
膜科学与技术-杂志发表支持服务网
《膜科学与技术》杂志的编委会整体素质良好,学术水平高,各编委均是国内从事膜分离科学技术的专家,也是膜领域不同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膜科学与技术》杂志现有编委46人,均为教授和研究员职称...
qikan2021.com
其他人还搜了
科学杂志
在科学杂志上发文章意味着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中国最早的横排期刊是中国留学生于 1915 年在美国康奈尔创办的《科学》杂志。因为该刊是在海外创办,没有传统束缚,且内容全属自然科学,所以该刊自创办起就采用横排和新式标点。1919 年 1 月...
pub.bnu.edu.cn2019-12-23
参考文献用什么字体
参考文献用什么字体 第一部分:扉页 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其他填写内容在横线上居中(指导教师不需填写职称),使用宋体三号字。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内容摘要 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在第二...
文书帮2020-12-02
sci论文一般用什么字体-学术论文网
问:sci论文手稿一般用几号字体 答:正文通常是10号Times New Roman,但是每个出版社的具体要求可能不同,通常会有instruction for authors,或者Guide for authors之类的,在杂志的投稿页面...
芝士回答
1965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兰亭集序〉的真伪》一文。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晋代)墓志来看,...
芝士回答2022-03-15
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分别用什么字体 几号字-芝士回答
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会因杂志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想多占一点格子小四也有用的。字体一般都是宋体正文。如果是英文的话就用12号字体两倍(或1.5倍行距),Times New Roman. 论文提要(一般情况下是...
芝士回答2021-03-14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_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杂志社-首页
产品参数: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快捷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4-7313 国内刊号:11-5843/P 邮发代号:80-207 创刊时间:1996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
杂志之家
文献综述的字体格式
文献综述的字体格式 篇1 文献综述正文格式: 一、1.一级标题(用黑体小三号) 2.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3.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 (除各级标题外,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行距设置为1.25倍) (图、表和...
应届毕业生网2020-12-16
1.在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官网注册投稿,稿件审理状态随时在线查询。
2.投稿→汇款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审稿费(50元)→初审→外审→编辑审阅→通知录取→汇款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版面费(每页450元)→校对→刊登。
3.文稿经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编辑部专家审定后录用的,刊登前两个月会通知作者。
注:凡收到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收稿通知后3个月内未收到对稿件的处理通知,则说明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改投他刊,须来信(挂号)与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联系。否则因此造成的损失,由作者负经济责任或其他责任。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开通在线查稿系统,如需查询请登录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网站
凡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必须严格按照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稿约要求及退改意见修改,务请2个月内修回并通过网上发回至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杂志编辑部将随修改稿一并寄出。如因他故(例如补充资料、实验或另做实验等),超过时限,以新稿处理。
建筑类期刊比较多,比如某某建筑,某某建设,一般来说,你一听名字就比较好听的,什么建筑,这样的,就是比较难发表一些,而且费用贵一些,当然,要记得建筑专业期刊刊号后面是TU,如果后面补上TU,就不是专业建筑期刊,这个差别还是挺大的。淘淘论文网上有一些建筑专业期刊,建议你先去看一下。
江苏理工学院代码是1146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江苏理工学院(Jiangsu-University-of-Technology),简称“江苏理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首批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学校前身是1984年创办的常州职业师范学院,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常州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定名为江苏理工学院。
截至2021年9月,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亿元。
历史沿革
1984年5月18日,常州职业师范学院正式成立,次年9月,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开始招生。
1987年1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常州职业师范学院更名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1988年9月,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1年8月,常州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并入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2002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2004年12月,江苏省常州会计学校并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2012年9月,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2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有教职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12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4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近460人,博硕研究生导师180余人,聘请学术和产业界知名专家近90人担任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产业教授。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5人,获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以及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等人才项目150人次,拥有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项目(基地)20余项(个),国家级一流(品牌、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等省级及以上一流(品牌、特色)专业、一流(精品)课程、规划(重点)教材近120个(门、部)。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江苏省品牌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会计学、教育学、通信工程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化学类、设计学类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英语、服装与服饰设计、会计学、应用化学、软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有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有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
获得荣誉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科研机构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16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拥有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3个,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点1个,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1个,常州市级科研机构3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120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3亿多元,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00余件。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3月,江苏理工学院图书馆有馆舍面积3.38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4500多席,馆藏图书189.25万册,中外文现刊827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04.10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77.15万册,引进各类数据库32个,自建数据库7个;馆藏文献以工科为主,兼及人文社科、管理、艺术等学科,形成了以机械、材料、电子信息、计算机、化工、管理、艺术、教育等学科的馆藏特色;图书馆是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以及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专家学者赴德、美、英、加、日、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访学或交流。聘请外籍教师百余名来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
学校代码查询方法:一、《报考指南》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二、《招生计划》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三、官网查询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浙江工业大学既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入选“111计划”、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历史
1953年7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据根据政务院“必须对中等技术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整顿和发展”的指示精神,发文将浙江省温州工业学校、浙江省杭州工业学校化工科、江苏省苏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化工科合并,并选址杭州市建校,校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校园占地235亩,设无机物工艺、分析化学、化学工厂机械装备等3个专业。三校合并后,有学生835名,19个班级(其中6个在温州)。浙江省温州工业学校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杭州化学工业学校温州分校。
1953年9月10日,学校正式开学,14日举行开学典礼,是为校庆纪念日。
1954年暑假撤销温州分校,迁回杭州。
1958年,列为省管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58年6月,学校归属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校名改为浙江化工专科学校,当年招收专科生。
1960年2月,浙江省委决定在衢州城郊以浙江化工专科学校为基础,衢州化工专科学校并入,建立浙江化工学院,校址选在衢州城南石室公社(今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烂柯山下。
1960年2月22日破土动工,开始了第二个校园的建设。
1962年8月,校名改为浙江化工学院,同时撤消杭州分部,中专恢复杭州化工学校建制,改由浙江省化工厅领导。
1963年7月,浙江化工学院、杭州化工学校又同归化工部领导。化学工业部决定浙江化工学院迁回杭州,与杭州化工学校共同使用文一路校舍,并负责领导杭州化工学校。
1965年11月,两校再次归浙江省管理,浙江化工学院又迁回衢州原址办学。杭州化工学校仍留在杭州,由省化工厅领导。
1966-1976年期间文化大革命,其中1966-1970中断招生四年。
1970年7月27日,浙江省革委会决定撤销杭州化工学校,将学校(包括147名教职工及有关校产)并入浙江化工学院,人员与物资于当年11月起分批迁往衢州。
1978年5月12日,浙江省委下文创办浙江工学院,校址选在西湖区(现为下城区)上塘公社潮王、东新大,规划用地430亩,按3000名学生规模设计。同年7月29日,组建“浙江工学院筹建领导小组”。1979年4月4日破土动工。
1979年,浙江工学院宁波分校(宁波市一所工科大专学校)创建;成立第二年,浙江省轻工业厅与宁波市政府协商,决定办一所以培养纺织工业技术人才为主的省属中专,在浙江工学院宁波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浙江省纺织工业学校(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校址迁到江北区姚江边上。
1980年,浙江化工学院作为建校基础并入浙江工学院。
1980年8月4日,浙江工学院临时党委成立,确定了边基建、边迁校、边办学的方针。
1985年,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创办。
1991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开始与祖籍嘉兴的台湾实业家张子良先生洽谈捐资在浙江工学院基础上共建浙江工业大学之事。
1993年12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学校下设工商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和工程技术3个学院;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
1999年7月,省政府发文,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定名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校区;学校决定在之江校区创办民办机制运作的独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2001年3月,浙江省政府下发专题会议纪要,将省建材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并入浙江工业大学。
2010年3月,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升格更名为衢州学院。6月,浙江工业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7年3月 ,浙江工业大学社会主义学院正式成立。7月,浙江工业大学签约对口支援宁夏理工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3125人,其中专任教师2277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8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7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05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浙江省特级专家9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2月,学校设有26个二级学院和1个部,另有独立学院1个,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3个、11个省一流学科(A类)和7个省一流学科(B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浙江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个,省优势专业17个,省特色专业12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业催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
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机械工程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省重点学科:化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中药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结构工程、新闻传播学、桥梁与隧道工程、设计艺术学、食品科学、应用数学、刑法学、光学、教育技术学、化学生物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农药学、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省优势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应用物理学、工业设计、自动化、软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土木工程、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牵头建设)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1个、浙江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2个(包括参建)、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浙江省工程实验室2个。
截至2021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共建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
学校先后有4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2月,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已达1028万余册,中外期刊37174种。其中印刷型图书231.4万册,电子图书163.7万册,印刷型期刊合订本20.2万册,电子型期刊合订本87.2万册,硕、博士论文322.4万册。主要收藏中、英、德、法、日、俄等文种的专业文献,文献覆盖文、理、工、法、农、经济、管理、医药、教育等学科门类,尤其以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经贸管理等类文献最为丰富。被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授予“浙江省高校图书馆2013—2014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