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河北金融学院考研报名时间分预报名和正式报名: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网上正式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近日教育部印发《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通知对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部署做出明确指示,明确网上报名要求如下: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8.“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9.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10.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当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11.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2.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有关2021河北金融学院考研报名时间更多详细内容可查看【2021河北金融学院考研招生简章】
有关2021考研报名时间更多详细内容可查看【2021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截止到2021年3月,还未改名为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初创阶段历经河北省分行银行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河北财金学校、河北银行学校等发展时期。1984年,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
1992年,更名为“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
扩展资料:
截止到2021年3月,学院开设有1个专业硕士培养项目、29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为主体,文、法、理、工为支撑,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参考资料:
河北金融学院-学校简介
不同地区推行了不同的业务,情况如下:
强化连接,因地制宜出台金融支持方案
1.建设银行三部门联合召开“五联”工作启动会
2021年5月26日,建设银行党务工作部、乡村振兴金融部、战略与政策协调部与湖南省分行在湖南长沙联合召开“五联”工作启动会。
乡村振兴金融部和战略与政策协调部对“五联”工作高度重视,部门内成立专门工作组,此次结对合作大有天地,“五联”各方在合作探索过程中相互促进,把社会实践活动与践行新金融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多出模式、多出经验、多出成果,着力打造标杆和典型,助力基层治理,服务国家战略。
2.上海·“乡村振兴十条”
上海市分行结合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及“三园工程”的政策导向,以“裕农通”乡村覆盖开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三步走”,与市农业农村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建行上海市分行深化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十条实施意见》,启动“新金融百日行动”,创建“乡村振兴港湾”,致力将港湾打造成为村民的村务办事大厅、金融服务大厅和民俗文化大厅,全面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3.天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金九条”
天津市分行推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9条“硬核”措施,加快推动天津市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农业产业化领域流动。措施一经推出,即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乡村百姓连连点赞,被誉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九条”。
4.四川·“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
四川省分行对标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以“金融 科技”为政府赋能,推出“农民工金融服务保障五项举措”,即助力生活服务、助力就业创业、助力权益保护、助力家人关爱、助力营造社会风尚,并细化为十六条具体措施。2021年6月,为更好地落地十六条措施,分行与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中心合作,将本行农民工服务出海至四川省农民工服务平台,建立涵盖生活生产、就业创业、社保医疗等方面的农民工金融服务专区。
细化产品,创新涉农主体金融服务产品
1.创新“裕农快贷”
卫星遥感应用上线
2021年3月28日,“裕农快贷”卫星遥感应用在河北、云南共5个地区成功试运营。该项目是国有大行首次将卫星遥感技术创新应用于乡村振兴金融领域,在“裕农快贷”中为农户增加了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增信应用,金融科技在“卫星 农业 金融”领域实现新突破,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找到可行突破口。
评分卡农险模型上线
建设银行积极与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研究分析全国农户种植、养殖等保险数据。通过接入农险数据用于农户风险画像和精准授信等业务场景,提高对不同主体类型、经营类型的农户精细化经营和风险防范能力。“裕农快贷”信用版农险提额功能已于2021年5月28日成功上线。通过引入农险特色数据,提升对农险客户风险评价的精准性。
贷后管理系统上线
建设银行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与涉农大数据应用,综合运用监测预警、额度控制、到逾期催收、可视化风控平台等贷后管理工具,持续跟踪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贷款资金支用行为、贷款资金用途,有效防控欺诈、洗钱等风险,保障“裕农快贷”资产质量,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2.便利农村日常支付
“裕农通”信用卡惠农民
建设银行推出龙卡“裕农通”信用卡,凭借该卡特有的金融、科技和服务优势赋能乡村、惠农助农。为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服务乡村县域客户,2021年以来,“裕农通”信用卡权益在原有惠农权益基础上,新增免费农技指导咨询和农产品物流优惠两项惠农权益。此外,“裕农通”信用卡持续免除主附卡年费、短信服务费及本行取现手续费等三项费用,并叠加地方性“裕农通”特色优惠,打造多元化的“裕农通”特色服务模式。
“禹道·惠农”现金管理进乡村
建设银行聚焦基层政府资金管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及农村供应链生态布局等领域中的痛点堵点,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创新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围绕提升支付结算、流动性管理、信息报告、资金监管服务便利度及适配性,探索打造建设银行“禹道·惠农”现金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着力在金融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上趟出新路。
3.保障农业生产经营
大宗商品套期保值助力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省分行将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套保业务融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客户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帮助防范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实现稳健经营,助力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2021年以来,分行以服务县域农产品客户为出发点,致力于通过建设银行大宗商品套保业务普及度及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客户综合服务方案,助力黑龙江省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首单生猪“保险 期货 银行”落地
建信期货与陕西省汉中分行携手中国人保财险汉中分公司,成功落地首单生猪“保险 期货 银行”模式。此次落地生猪“保险 期货 银行”模式,不仅是陕西省首单生猪价格保险,而且将其创新引入银行对于生猪养殖户的信贷管理中,既减少了市场价格波动给小型生猪养殖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提升了其经营性融资的能力。
4.助力农民财富管理
“乡村振兴”主题理财产品
2021年4月,建设银行在河北推出“乡村振兴”主题理财产品,县域乡镇农户购买占比达6成,将主流的资管产品下沉到乡间村头,使广大农民享受资管服务和产品收益,有助于培养乡村居民理财意识,是建设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探索。
乡村居民负担得起的保险
建信人寿通过“裕农通”APP面向乡镇、农村人群推出“爱心保”抗疫保险产品。农户以最低20元保费即可获得涵盖新冠肺炎在内的意外伤害与意外医疗保险;同时,针对回乡返程的保障需求,建信人寿推出“吉祥三保”多个出行保障计划,组合灵活、低格优惠。为做好“健康乡村”行动,为农户提供切实保障。
依托科技,搭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1.数字化孕育乡村基层治理新生态
建设银行积极打造数字化乡村基层治理服务新生态,进一步推进智慧政务服务重心下沉,打通服务国家及省市县乡村六级政府体系“最后一公里”,构建基层政府G端连接发展新格局。一是以“五中全会”精神引领新金融行动,助力城乡内循环发展畅通。二是贯彻数字化经营理念,建设农村三资监管、产权交易和智慧村务新平台。三是围绕社保资金流转、退役军人创业及政务平台融合,加速乡村社保综合服务创新。
2.数字信用分赋能乡村治理
建设银行探索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在苏州打造永联信用体系建设解决方案。整体方案以社会信用与金融信用相结合,共同构建永联村数字信用评分“永联分”。一方面,针对社会信用评价如人房管理、家庭文明积分等本地特色数据研发信用分,让信用分催生“文明风”;另一方面,针对金融信用评价引入行内信用数据产品“龙信商”评分,综合衡量村民金融信用水平,提供切实的信用生活服务优惠。三色“信用码”可支持多渠道快捷显示与查询,带动乡村治理和居民信用生活升级,以信用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3.“裕农通——乡情圈” 丰富乡村社交生活
建设银行倾情打造“裕农通—乡情圈”乡村社交生活服务。无论是常住家乡的村民,还是外出打拼的游子,散落在天南地北的村民都可以加入“我的村”,彼此分享家乡趣事,找到儿时玩伴,关爱留守老人与儿童,让亲情乡愁情有所托。同时,“乡情圈”里还有专家工作室,可获得农技专家、回乡创业者、致富带头人、乡村教师的专业指导。打开“乡情圈”村务百宝箱,开启数字化村务管理新模式,让政策传达更便捷、村务信息更透明、投票选举更轻松。2021年2月上线试运行以来,已加入村民6万人。
4.“建行云”呵护乡村振兴
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有一片满载希望的云——“建行云”。它是建设银行使用业界领先的云计算技术打造的。云资源、服务支持、安全防护和稳定运行是它对乡村振兴最温情的呵护。在这片“云”上,承载了“裕农通”、乡村振兴服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阳光村务、农村产权交易、美丽乡村等7个业务领域的12个项目,服务对象覆盖各级各地政府机构、村委会、经济合作社、涉农企业和村民等。
广泛合作,与社会各界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1.直通车·建设银行信贷直通车多地首单落地
2021年5月1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的通知》。信贷直通车是运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获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通过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担保服务,银行为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打造“经营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直通车模式。截至目前,建设银行直通车活动已在北京、河北、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实现辖内首单落地。
2.北大荒农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3月31日,建设银行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协议云签约仪式。总行副行长王浩、北大荒集团总经理杨宝龙出席签约仪式。
北大荒集团是中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经国务院同意,界定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
双方将夯实业务合作基础,推动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粮食安全生产、农业数字化建设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
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区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4月30日,内蒙古区分行与自治区农牧厅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在全区18个旗县上线土地流转平台,通过以点带面,全力支持自治区“数字农牧”平台建设,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农村牧区,助力自治区实现乡村振兴。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对建设银行提供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和三资平台给予了充分认可,并表示建设银行既有科研实力,也有经济实力,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全区“三农三牧”工作插上金融的翅膀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建设银行积极参与搭建“数字农牧”平台,为全区农牧业信息化建设贡献建行智慧。
4.贵阳农投集团·打造“贵农模式”
贵州省分行运用新金融理念,助力贵阳农投集团解决了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难点问题,从蔬菜基地建设到物流园运营再到家家户户的菜篮子,打造“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的“贵农模式” 得到了政府、企业、市民、农户的赞誉。
5.“善融商务”·开设特色产品馆
建设银行探索实践“乡村振兴 电子商务”新模式,推广联合“兴乡助农”模式。
建设银行与党政军机构、工商联、证监会、央企、高校、地方国企、社会组织等外部机构通力合作,打造央企扶贫馆,把央企定点扶贫地区的小商品和农产品销售搬到线上,截至2021年5月,“善融商务”个人商城联合扶贫兴农当年交易额已超过4000万元。
建设银行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开设“善融商务木兰馆”,践行“公益 互联网”理念,创新开展爱心购物捐赠活动,客户每购买一件爱心公益商品,订单金额的3%将捐赠给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进一步加大对创业女性的帮扶支持。
河北金融学院2021录取分数线最低分是500分,省控线是412分,录取批次是本科批次。
河北金融学院(HebeiFinance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河北省优先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初创阶段历经河北省分行银行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河北财金学校、河北银行学校等发展时期。1984年,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设有11个教学院,38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973人;有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4900余人。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河北金融学院是一所财经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设有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字经济、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精算学、互联网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建校70年。
河北金融学院简介河北金融学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河北省优先发展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学校成为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初创阶段历经河北省分行银行学校、保定银行学校、河北财经学校、河北银行学校等发展时期。1984年,升格为专科院校,更名为“保定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金融学院”。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博物馆、文体活动中心等,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弘扬“笃学、创新、唯实”的校风,贯彻“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办学理念,恪守“严谨规范、守正创新”的工作要求。学校设有研究生部、金融与投资学院、会计学院、保险与财政学院、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工程与计算机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金融科技学院、大数据科学学院等12个学院(部),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教育教学部、人文艺术教育教学部、体育教育教学部等4个公共教学部门,设有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立足人才培养特色,凝练了“思政+专业+科技”新财经人才培养理念,构建起“开环整合、高效自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财经人才。面向金融硕士研究生实行“双主体、双导师、双考核”的培养模式。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与爱尔兰、波兰、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促进我省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事业,深化“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连年荣获“河北省国际教育与交流先进集体”。
师资力量
截止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973人,其中校内硕士生导师66人,博士和在读博士占全校专任教师的40%,“双师型”教师占比30%,三个月以上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37%。学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0余名,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60余名。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开设有1个专业硕士授权点、35个本科专业;现有省级重点(发展)学科4个,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4月,河北金融学院有省级重点(重点发展)学科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校级重点(重点发展)学科4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对外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爱尔兰、波兰、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与爱尔兰、波兰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专科项目3个;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美国特莱恩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十几所境外高水平院校签署了交换生、本硕直通车、硕士海外培养等跨国双校园培养项目合作协议,接收留学学历生。学校建立了5个教师海外研修基地,开展了3个教师博士联合培养项目,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教育装备国际交流实验园”,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成立教育部备案的“爱尔兰研究中心”,成为“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截至2014年3月,河北金融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00余万册,电子图书(电子期刊)320万册(种),其中经济类图书占50%左右;有纸质型期刊1130多种,其中经济类期刊占49%。图书馆备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镜像站点,还拥有超星读秀知识库、百链云图书馆、超星移动图书馆以及中科考试资源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和3000GB多媒体视频点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