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青年文摘关于抑郁症正的文章

2023-02-18 13: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青年文摘关于抑郁症正的文章

大家好,我是桃然安笙。

对于“抑郁症”这个词,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常见又不常见,却可怕的很。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取材于我自己,借此想和大家谈谈我的感悟。

刚放寒假那会去高中学校看老师,偶然得知以为之前跟我玩的不错的男同学因为得了抑郁症跳楼自杀而亡。

震惊、惋惜、沉思······我不知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具体的心理表现是怎样的,反正五味杂陈,很不好受。

上学那会,我们一行六七人时常走在一起,他很爱开玩笑,总是“大姐大”地叫着我,说起话来没心没肺。那时,我们一起说说笑笑,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很聪明,物理很好,但是他不屑于学习,他是老师常找谈话的一类学生,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他是“青春期”叛逆,没想太多。

不知怎的,我们一起聊天的时候,他总是刻意回避自己的家庭,而后用玩笑话搪塞过去。

原来,那个在我们面前嘻嘻哈哈的男孩一直都有心事,他只是表面上显得开朗、快乐罢了。

只可惜,羊已亡尽,为时已晚。

祈愿他可以在另一个世界活得没心没肺,一直快乐。

在这之前,抑郁症对我并没有很大的触动。人们总是这样,事不关己时眼前一晃而过。

但当这类事情真的发生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抑郁症”这个杀手的可怕。

我不是常关注头条的人,但是总是有一些明星抑郁症案例传到我耳中——因为有个朋友是“小八卦精”。

去年的韩国明星崔雪莉抑郁自杀也轰动了整个娱乐圈,还有观众眼中的阳光男孩乔任梁、以及我们永远的哥哥张国荣……

这仅仅只是明星圈,我们容易知道,但是还有许多平常人家也不乏出现抑郁症自杀事件,我们难以得知。

跟妈妈一起看《小欢喜》时,曾看到过乔英子因妈妈过于严厉的管教而患上轻度抑郁症,被不正当关照的她居然有一次还险些跳河。

外表活泼开朗的她内心居然有如此多的重负,但她没法向母亲诉说。幸好诊断结果出来后,英子的父母亲陪伴孩子积极参与治疗、时常开导,才没铸成大错。

据查,全球每40秒中有1人死于自杀,抑郁症致自杀排首位。

40秒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但是每过去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全球就逝去一个生命,可见抑郁症自是绝不可小觑的!

抑郁症之所以在现代越发常见,一是因为在这个发展的时代,加之以旁人的“逼迫”,人们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因承受不住压力而抑郁;

二是因为自己的心态不够好,一点困难、质疑就被打败,就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以致抑郁。

正所谓,我们无法改变出身,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人生;我们无法调整环境,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自己。

抑郁永远打败不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也同样打败不了一个乐观豁达、开心快乐的人。如果你的心态足够好,区区抑郁又何惧?

大学生跨过大学门槛并不容易,高考就是个独木桥,越过“千军万马”时,每个人的身心也会有所不同,背负高考压力时,每个人的心态也会有所不同。

记得大一开学初新生是需要进行心理测试的,一旦不合格就要接受特殊关照,是学校、社会、国家对大学生心理的关注。

纵使在学业上大学比高中轻松些,它也毕竟是个“小社会”,在大学里,你需要融入,需要在学好专业的同时也打好人际关系,锻炼各种能力,有机会也可以谈个恋爱。

种种这些都可能让你陷入抑郁:可能是被人排挤,可能是学坏了,也可能是失恋……

纵然我们从知识的海洋辗转到这片陌生的海域,已经成年了的我们也理应有信心处理好关于自己的一切。

被人排挤就要找出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其他人的问题,从而解决;

在合群方面也要考虑该不该合这个群,如果不该,独立一些也没关系,不要被其他人所感染;

失恋是很正常的,想想ta以外的东西,原来这世界还有那么多值得我们留恋的东西……

工作上中也是一样:被同事排挤、跟老板不合、经济负担太大、父母逼迫相亲等等,同样也是可以很好的解决的,前提是我们得有一个好心态,不先被其打趴下。

总之,我们要时常思考,时常保有良好的心态,切不可被当下的困难打倒,时常跟自己说,“我要做个打不倒的小强”。

正如马斯洛所说:“心态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一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一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一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也曾记得我高考失利,考试时尤其紧张,心态不好 ,这是主要原因,时至今日,我还依然记得高考时那个“水土不服”的女学生的模样,虽然后悔,也无济于事,终也考完,算是解放。

再说到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那些在封路时期逃离的已经确诊了的的人何尝不是因为心态不好,他们害怕自己被隔离,却又未曾想到只有治疗才是最好的活路。

事实证明,中国的封路、隔离、治疗等举措完全正确。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所以,上网课的朋友们,安心学习哦,开学那天很快也会来临的,我们怀着积极应对的心态,等待那个“春天”的到来。

你,一直都不孤单。

与君共勉!

文首发于vx 公众号“晚安西柚”

2020.3.30

一个温暖励志的00后姑娘

抑郁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抑郁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邻居是一个有抑郁症的孩子。

第一次这样想,是因为她总是自责,总是埋怨自己的不对,而且,她甚至对我说:“如果有机会,我就去自杀。我给世界带来了不幸!我总是闯祸,父母没有我会活得更好的……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了啊……”

我呆住了。

后来,他的父母有一次说她有忧郁症,被我听到了。我当时很同情她:她一定很痛苦呢!

我打算帮帮她。

那一天,她在天还没亮的时候,走上了楼顶,趴在栏杆上。她回头,看到了我。“你好。”她略带忧郁地说。“怎么了,又想不开啊。”我走到了她的旁边。

“我不要去医院了,我的抑郁症治不好了。”她哭了,哭得很凶:“我老是头痛……”“那是因为你心情不好”我抱住她:“好好治病,病好了以后,就没事了呢。”

我抬起头来,东方,太阳正在升起。我说道:“你看你看啊,太阳!”她抬起了头。在那日光的映照下,她像个天使。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你真美。”她呢,擦擦眼泪,奔下楼去。

过了一会儿,她进了他爸爸的车。我在楼上目送她离去。

向东望去,太阳,好美。希望她早日康复!

于是,第二天,第三天……我每天和她一起上学,放学了和她一起回家,一有时间,就去她家陪她。

她的病情,似乎有了好转。可爱的天使,我就这样陪着你,愿你高飞……

幻想是什么?现实又是什么?黑与白,对与错,美与丑……世界有两个,一个是你看到的,一个是你看不到的。把每个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好的,一部分是坏的。人群划分,一种是长得好看的,一种是长得不好看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展现给大家看到的是美好的一面,把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抑郁症、自闭症、人格分裂症等多种心理疾病呢?因为这些是人们身上共有的东西,只不过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因素而把那些问题都放大了,甚至于影响他的行为举止。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和一个长相平凡或者丑的人,多数人都会选择漂亮的人。因为人都是视觉动物。

把一个正常的人关在一间屋子里,屋子里漆黑一片。在屋子外面,放置一大瓶水,然后让水一滴滴落下,发出滴答的声音。一周后,把人送出来。你会发现,这个人已经有轻微的抑郁症了。抑郁症主要表现有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甚者悲观厌世,有自杀行为等。它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数人都是在人生的路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有了负面能量,这些能量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心里疾病。

著名的心理学家理学家马丁。塞利曼称它是“心灵感冒”。不能抱着自己决对不会有抑郁症这种心理,每个人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哪些是负面能量呢?仇恨、悲观、恐惧、自卑、消极等这些都是负面情绪。而产生的心理结果:矛盾、对立、敌意……这些心理负面的能量就会出现。然后就有消极、忧郁、病态的严重后果。所以,一旦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里有什么烦恼,你可以跟老师、朋友以及家长倾诉。还要每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要学会放松心情,学会调节,增强自己的耐压能力。在缓解期的时候,要学会减压,掌握一些能力,避免因为生活事件诱发疾病发作。

世界有两个,一个是黑色的,一个是白色的。

“广大的市民,大家早上好,今天。”

“总是一些无聊的话题,都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说辞,不能换个新鲜的吗?真是”我推开窗,享受着外面的空气,可以让我忘掉刚刚的不愉快。

我每天总是能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大人带着小孩,他们很开心。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很常见的一件事我却感到厌烦。我讨厌他们吗?当然不是,我又不认识他们,我干嘛要讨厌他们呢?可是,只要我一看见他们有说有笑,我就特别心烦。我就会想“为什么他们要笑呢?有什么好笑的,有病吧!”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所小学,现在正是放学的时候,我看见每一个家长都来接他们的孩子,我突然觉得我是不是被爸爸妈妈遗弃了,好像从我记事以来,爸爸妈妈都没有接我放学过,心里有点落寞。

不知不觉回到家之后,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我想起了我在路上看到的。5分钟之后我明白了,我习惯了一个人呆在这个所谓的“家”里,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我一个人在骗自己而已。每天看着别的小朋友在他们父母的怀里撒娇,我也想,看见每次开家长会,别的小朋友父母都来了,只有我自己是爷爷奶奶来的,没有人知道我有多么伤心。渐渐的,我不在和别人一起说话,我不在关心任何人,我不在想要活下去。

爸爸妈妈,其实我喜欢你们,我喜欢你们跟我在一起陪我玩,可是我也知道你们需要找钱照顾我。我多么希望这个社会不需要钱,这样你们就不会错过我的童年,我也不会郁郁寡欢了。

看见别的孩子和他们父母玩的很开心,我羡慕吗?我当然羡慕,可我更心疼你们。如果没有我,你们或许就不用这么累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疾病排行榜的第四大疾病,保守估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世界有3。5亿抑郁症患者,其中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抑郁症因此并被评为”21世纪人类天敌”。

抑郁症危害如此之大,其中自然也会有名人的身影,就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下这些因抑郁症而死去的伟人。

黑暗里待的久了,就会害怕阳光。梵高生活的潦倒、情感的受挫、命运的不公,让他一直郁郁寡欢,时常会选择自残的方式折磨自己,甚至用剃须刀割下耳朵上的肉。梵高的抑郁症相当严重,直到1890年7月27日,不堪心理重负的梵高终于向自己下腹开了一枪。世界都是黑白的,白天和夜晚好像并没有什么区别。曾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因患抑郁症于1961年在美国开枪自杀。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处处是紧张与压力,《老人与海》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正是海明威矛盾心态的展现。“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小说中老人的内心独白,也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抑郁,就像一张挣脱不了的罗网,将这位文学巨匠紧紧地缠绕。世界上很多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们认为抑郁症患者在无病呻吟,但其实他们过的真的很辛苦。即使是我们身边拥有最甜微笑的人,在私下可能也承受着最深的痛苦。如果在你的身边有抑郁症患者,可以的话,即使做不到感同身受也请你陪他一起度过那段黑暗的日子。

最后我想告诉抑郁症患者们,愿你以后要更加爱自己,更加爱生命。人有时候可以自私一点。就像曾经播出过的一支999感冒灵的广告那样。“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没有人会在意你的感受。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活着,没有人在乎你的境遇。行色匆匆的人群里,你并不特别也不会有优待。你的苦楚,不过是别人眼里的笑话,人心冷漠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无处可逃,然而反转前的故事,是如此真实而冰冷的在你我身边上演,这世界就是这样糟吗,故事总是有反转的。”是的,世界或许没想象中好,但似乎…也没那么糟。或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好,但你能让自己变强。你要记住要相信,这个世界总有人偷偷爱着你,愿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夜如墨,寂寞残忍地吞噬天空,任其魔爪肆无忌惮地向其扩散,七八个星,惨淡无光。

一个寂寞的阳台,一颗孤寂受伤的心。

长长的睫毛映着满眼怀恨,瞳孔之间释放出一种企图地掩盖真实,禁锢思想的扼杀,黑暗的秀以随着夜风轻轻飘荡,挑逗着一根根麻木的神经。纤细的手,在空中形成一条孤单的线,和着内心的惊愕无助,悄悄瓣在空气中散开来。

长和匠透明的杯子在在指间悠游旋走,透明的.液体暗涌着夜的黑。仿佛是一个面目狗狞的恶魔,张牙舞爪地冲着人们叫威。潇潇的空气中,弥漫着夜风清凉的味道,太淡,太淡。她轻咬了一口。微微上扬嘴角挂着鄙疑和屑。这不是酒,只是一杯透明的水,太淡,太淡。

古老的沙发和夜黑融为一体,昏黄的路光反射着金属的光寒,锐利地刺痛着双眼,一颗受伤的心灵需要抚慰,过往的辉煌如玻璃的碎灭,只在地上留下了支离破碎。曾经的坦荡无忧也只换来了今天的泪痕满面。

终于,她大呼而出,将手中平淡的下班杯子,朝着暗淡的星际掷去,企图唤回星的一点光明。在夜灯的照耀下,勾勒出一道悲伤的弧线,从而香消玉殒在天际,“哇”地一声撞倒在一地,破碎得很好听。她望着地下支离破碎的玻璃,上扬的嘴角竟是可悲的自嘲和可笑面虎。梦想刚刚给自己插上一个腾飞的翅膀,却被除数无情地拽入了黑暗的无底洞,空虚悲伤,寂寞的灵魂开始寻找一线署光,却在点燃之际倾盆大雨。

她的脸开始扭曲着,呈现出莫大的痛苦。眉宇之间,宿命的寒气犹如隔世的寒剑,足以让心冻结。洁白的开始狠狠地咬住下唇,幽深的瞳孔再一次显示了她内心的不安。

突然,她转身抓起那张打满红叉的考卷,用全身的力量将它撕碎,潇洒地抛向天际,可爱的脸颊上,是两行映着晨星沉星光芒的寒流。

抑郁,可能只是失败的结束,成功的开端。

抑郁症这个词在当下也是火的不得了了。

如果你也深受其害,请认真的听我说完。

接触抑郁症是从什么时候起呢,大概是某日闲着无聊在网上浏览资料点开了某处网址,上面赫然写着抑郁症。

抑郁症嘛,不就是闲的没事做,想得太多,读书太少。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我求求你,你别多想好不好。”

印象最深的是雪莉,那个放飞自我引起我的注意的爱笑的可爱女孩。但是她却选择了绝路。

“当你开始死去,世界突然爱你。”当雪莉自杀,那些恶鬼隐藏在人群来消费雪莉的死亡。这种爱对于活着的雪莉从来都是吝啬的。“请多多疼爱我吧。”

也许大多数人解读这种行为在自杀者心中是一种解脱,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迫不得已。因为我的世界阴暗,不曾有光探进来。这整个世界大概也阴暗极了,所以我们不是不曾选择相信世界,而是我们已经精疲力竭。

就算如此,那些躲在键盘后面的人认为,雪莉只是精神力太差。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说的话。

我问,为什么不选择帮助这些人。她说,朋友不帮助你们,是因为这个朋友不好,陌生人不帮助你们,是因为捞不到半点好处。所以在雪莉这件事上我当了陌生人。在抑郁症患者面前,女孩也做了陌生人。

你是不是满身伤疤却不敢露给别人看。

我知道你想放尽身上一切的罪恶之血,浑身腐臭味让你很难受。也许你早已麻木,这种痛感才会让你知道,意识到,感受到自己还活着。当连睁眼抬手这些动作都难已完成的时候,真的很累,你选择了种种方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你是不是无数次责怪自己去折磨自己。

你看,有人在哭,这是你的错吧。你看,有人受伤了,这是你的错吧。你看,爸爸妈妈活的这么辛苦,这是你的错吧。这所有所有都是你的错吧,错了,真的错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压的自己喘不过气。于是,这人间中的自己是个负担。

你是不是已经放弃了求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几个参与者,读几段文字,刚开始他们笑着说太幼稚了,肯定是没经历过人生。但是后来他们止住了笑容,这些文字的作者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他们是抑郁症患者,不被理解的抑郁症患者,“想多了的”抑郁症患者。于是放弃了求救,溺死在时间这条河流中。

如果你很痛很痛,可以允许你休息,但你不可以再也不睁开眼。

这个世界真的是非常非常可爱的,既然你没有办法去爱这个世界,那我替世界去爱你。

别死了,我爱你,陌生人。

说起抑郁症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可怕的概念,那就是对生活没有兴趣的人。

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人心。我接触过几个抑郁症患者,他们都可怜的让人心疼。其中有一个14岁的小女孩,我印象非常深刻。

抑郁症分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而那个小女孩是重度抑郁。初次去医院参观的时候是学校组织的,护士告诉我们说,她最怕去抑郁症患者的房间,因为他们太安静了,安静的可怕。在老师的计划里 也没有让我们去见见抑郁症患者的意思。可我却非常不听话的溜走了。我看着医院里的指示牌,然后自己摸索到了抑郁症患者的房间。

那位护士说的没错。确实,很安静。我进房间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那个小女孩。她,眼睛里没有生气,看上去没有活力。因为是夏天,穿着短袖。所以我一眼就看到了她胳膊上满满的伤痕,一道一道的有深有浅密密麻麻的布满了两只胳膊。我很吃惊吓的站在门口不敢动。她却满不在乎,甚至连头都没有扭一下。我慢慢鼓起勇气走向她,想和她说说话。

我说:“你好,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吗?”她没有回答我。我却觉得她其实是个温柔的人。我又尝试了几次,她总算理睬我了。虽然她只说了几个字,但我却很感动,因为我没有接触过抑郁症患者,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们就是那种少言寡语的人。如果他们跟你说话的话,那就证明你们已经是朋友了。我又不依不饶的跟她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我的老师就过来找我,并把我带走了。走之前我大声的告诉了她我的名字,并跟她说我一定会再来看他的。恍惚间我好像看到她微微点了点头,还笑了笑。

过了两个星期,我又跑去看她了。不过我没有先去找她,我先去找了她的主治医生,问了问她的情况。医生说那女孩是离异家庭。父母都不要她了,本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但爷爷奶奶却在前不久的一次车祸中去世了。女孩扛不住压力了就得了抑郁症。说完医生就走了,我却在那里呆呆地站了一会儿。我的心里好像暗暗决定了要做些什么,我飞快的跑去了女孩儿的房间。第一眼看到她,我觉得她胳膊上的伤好像少了。然后就像上次那样,坐在她的床边跟她说话。她见到我之后心情好像变好了,不时的也笑一笑。她是那种柔柔弱弱的女生,笑起来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我喜欢看她笑。

在说话间,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了。回过头往窗户一看,只看到了天边夕阳。我告诉她我该走了,下次再来看她,她点点头同意了,还说希望能再次见到我。我告诉她一定会的。

转眼间又过去了几年,这几年间我每隔一两个星期就去看她。她恢复的很好,已经是个健康的女孩了。我们两个也因为这奇妙的缘分成为了朋友。

其实我想说,抑郁症它并不可怕。它只是需要亲人,朋友,爱人,对自己多一点关心而已,我们应该善待这些善良的人。每个得抑郁症的人,都是天使。

生命虽然渺小,但我却希望你长长久久的平安。

一篇“抑郁”的文章

记得那天凌晨快2点钟了,因为第二天有一个公开课要做,ppt一直没有做好,就在哄娃睡着后一直做一直改,很困很累,终于满意的做完了,欠欠的刷了下朋友圈,突然几个字映入我的眼帘:乔任梁,去世,等关键词,我当时一下蒙了,我前几天刚看了《致青春2》他还是男2,我赶紧查新闻,登陆久违登过微博,果然热搜就是这个事。还看到韩寒发的一个博。原来是真的。我不认识他,也不是他的粉,只不过曾经看过一部有他的电视剧和电影,他都不是主角,还有一个综艺节目。

那晚我真的很心塞,就是这样一个陌生人,突然这样子了,知道也会很震惊,难以接受,抑郁症这个词又出现了。

自从那天起最近这几天我都有想到“抑郁症”这个事。我不是他的粉丝,也没有得过这个病,不知道为什么注意力怎么总是想要去关注这个事的新闻、微博以及衍生出来的很多人写的关于“抑郁症”的文字。

读了一篇很长很长的长微博,是个我不认识的导演的丈夫写的,曾经的抑郁症患者就此事描述自己从发现身体和精神异样后来意识到事抑郁症,再到接受治疗的过程,而且他发现病情的时候妻子身怀六甲,他有过不止一次轻生的念头。他用开放式的治疗法,告诉了家人自己的病,并且积极的找医生找专家进行吃药治疗,经过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在期待药效的时候也许最痛苦,这一次觉得有救了,每一天病情却是愈演愈烈,但是很多人也许就是没有熬过最关键的时期就已经承受不住,选择逃避了。因为抑郁症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心里有坎走不出来,或者性格内向、受过刺激等等酿成的心理疾病,它是身心同时的病变,大脑在攻击身体最脆弱的地方。

他在坐实了病情后的一天,告诉她自己得了抑郁症,妻子说:我们一起面对。那天是妻子30岁生日,怀有身孕。

后来他好了,还在这个节骨眼发了一篇很长的长微博。把我对抑郁症的了解又进一步的科普了。

昨天在一个微信服务号的推送里也看到了这样的一段,本来是买东西的“杂货铺”,作者上来不是先软文推销,而是说了自己曾经抑郁的经历,她去看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痛苦,不知道为什么父母得知了她与医生的谈话内容,质问她:我们对你哪不好,你要去死?自此完全封闭了像父母求助。父母等于封死了一扇解救她的大门。

还好自己控制了自己,意志接受专业治疗,服药,倾诉,直到康复。距今已经有22年了。

如果他们的逻辑与做法不符合常理,不能理解,也请试着理解,因为他们是病人。而且最需要有人用心倾听,仅仅是倾听而非安慰、开导,让他知道你能体会他的痛苦。

我又特意去武志红的微信公众号上看了看,因为他是心理医生,还经常跟热点,所以我特意看了下前两天的更的文章,果真是有关抑郁的,写的很长,但是以我这些天的了解,我感觉他写的理论和案例完全是心理问题、潜意识问题,而非抑郁症患者。在那篇文章的下面有很多留言,好多人说看哭了,还有说有共鸣的。

有一个人留言说:为什么不自杀?抑郁症身体会疼、会颤抖、会呕吐、会失眠,吃了二十多年的药了,也没有好转。看来你还是不懂抑郁症。

隔着手机屏幕不能知道这是谁,确实感受到了这个人的痛苦,传递着生不如死的信息。

武志红的潜意识话题也提醒了我,为何如此关注这个事。不是八卦,而是就在我的身边这些年一直有一个人在受着这个病魔的困扰,他和我一起长大,我和身边所有人一起见证他的成长他的盛开,也一起见证他是怎样一天天凋零到毫无生气。药物已经占据了接近他整个生命的三分之一了吧,别人口中的“犯病”症状,我没有见识过,只是听闻他狂躁、莫名其妙发脾气、有幻觉……前几年开始药物的副作用已经将他变成了一个大脑反应迟缓的胖子,曾经帅气的美少男永远的封存在早年的相册里边,近年这个胖子说话成了问题,不用力发不出声音,说话都成了困难的体力活。他被当成“中邪”看过无数次“大仙”,当成精神病患者住过精神病院,被精神病的保安当成疯子拖进病房,亲人在外泪如雨下,还没说完到底是谁一步步推他到深渊的呢。他是一个典型的不被理解的病人,父母的数落或许一天没有落下,每天痛表失望之情。现在,知道了关于抑郁症的症状和理论后,我突然觉得他是真的可怜,一个没有人理解包容的病人,他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纵然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房子里,开什么样的车,吃什么样的饭,结果不都是如同嚼蜡。

还好,听说最近感觉好起来了,一直在服药,希望可以好起来,让药物和大脑同时控制自己。

一个名人抑郁症患者用生命唤起了少数人对于抑郁症人群的“关爱”。世上真是什么用来折磨人的奇葩症状都有,癌症患者经历那么多症状,消瘦,疼痛,化疗掉头发都坚持到身体机能完全丧失的时候迎接死亡,而抑郁症本身不至死,却将一个人的意志彻底打垮,让一个人自己去研究死亡,计划自杀。或许身体上的痛苦和折磨每个人尚能承受,可抑郁的世界是对全部的绝望,唯有死亡可以解脱。

各种症状袭击着身体,却毫无实病,可能看不到身体上的病更难以被人理解,只能独自承受,误解与非议就是病情的催化剂,一步步被逼近死角。谁也不能保证得什么病,既然大脑可以控制大脑,每一个起点都是从认清事实开始的,也请大脑接受他。

如果有一天不幸得了这个病,请用大脑控制大脑,去治疗。

如果有一天发现身边有人得了这个病,倾听他,告诉他了解他的痛苦,帮助他去治疗。

一个抑郁症自愈者的自述

      抑郁症愈后三观重塑的现象,让我感受格外神奇,但在此之前,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身处深渊:我不快乐,对一切不再感兴趣,我莫名的难过,对一切都难过,夜晚我无法入眠,白天久睡不醒,我极度敏感,仿佛受到全世界的监督,我害怕听到电话铃声,我经历了极度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最终自我放弃...

      按传统的算法,过年的时候我就将30岁了,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事情,但在此之前我似乎并不了解自己,于是试着总结了一下。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跟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你或乐天或悲观,或豁达或谨慎,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因为这是你最开始认知世界的方式。

        撒切尔夫人有句名言:你要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你要注意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你要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你要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你要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也就是说,实际上你的行为都是你性格的折射,而性格则是你思想的折射,思想,则是你人格的折射。

        所以我的第一个总结是:在我走出社会之前,原生家庭塑造了我的半个人格——善良,乐观,对世界毫无防备。

        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否有绝对性?不是的,我们看历史上很多伟人、现实中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对他们最终起到决定作用的,不是因为原生家庭。当然,成功造就熟知,就不同原生家庭的成才比例而言,通往成功的常规设定往往更多来自于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们。

        看看即将30岁的自己,事实证明,我的原生家庭给我的那一半人格,不足以让我应对后来的现实世界。这一半的人格,可以让我这个广东小孩在遥远的云南,在西北勒乡跟哈尼族村民挖蕨菜,摘野果,跟一群当地年轻人在充满牛粪的篮球场上玩耍;可以在独角兽互联网企业内部竞争中从BD做到大区经理;但是没办法让理想在创业过程中成正比例的变现,转化为持续输出的动力。 我感受到,人类社会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有它运行的规则,每个人都有独立的角色设定,它一开始就告诉过你,这也是你亲自挑选的人生,所以你不应该表现得对这一切毫无防备。

        所以我的第二个总结是:一系列的现实经历,帮我塑造了另一半人格——认清人性的复杂,在物质社会,单纯的理想主义并不实用。

        8月的一天,在无数次彻夜失眠、动力殆尽过后,我在医院的临床心理科测出患有中度抑郁和重度焦虑。截止到今天,我可能已经自我对话过近千次,关于生命,关于本我,关于未来。我最终建议自己:把即将到来的30岁当成人生的分割线,宽容自己花了漫长的三十年来塑造人格,并接受作为我这个角色的设定。

      所以最终我的总结是:过去我所经历着的,都是一个完善人格的过程——形成独立、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自我对话、自我解读、自我认知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很痛苦。我接受这样的痛苦,也接受这样的自己。

      抑郁症和焦虑症到底是什么?那段时间也曾看过很多解释,但是那些解释总感觉跟内心深处的理解,还差点什么。有趣的是,患病前后我面对亲戚的催婚表现截然不同,对电影院大声说话的人不再直接吓止,甚至几乎听不到他们的干扰,开车不再路怒,不再对年龄的增长有内驱的焦虑,不再执着于用理想包装下的物欲...没错,我变佛系了,仿佛佛家里说的“六根清静”。 那么抑郁症和焦虑症会不会跟每个人接收“信息”的最低频率有关?焦虑症患者由于接收信息的频率更低,对环境中的刺激因素反应更激烈。 接收频率还影响每个人对于情感的感受:情绪低落,更易受他人因素如语言、微表情的影响等等,这些在正常频率状态的人眼中,是敏感的。

      为什么当一个人接收的信息频率跟正常人的频率不一样时,会产生很多病态的反应,甚至有自杀倾向? 这些问题的本质可能是意识能量的维度差,正常情况下人类的集体意识会维持在一定的能量度上,稳定的发射和接收频率让意识得以稳定互动,但是意识也会随着个体的能量度变化,表现出升维与降维,降维时能量度低接收的信息频率低,底层意识会驱使你,引导你放弃自己,以维持集体意识的能量恒;而一个人升维我们通常会说这个人有智慧,佛家则称之为“六根清静”,当意识接收更高维的高频信息,当能在有限的条件内获取最大的自然能量时,会自然过滤低维的低频信息。所以,在佛家思想里,人生是一个“升维”、“脱敏”的过程。

      那么如何改变集体意识的维度,让底层意识跃进,我亦不知,或许是共产主义,或许是天堂极乐世界。

      还好意识总是随着不同情境变化,因为不同场景能量程度不一样,这里的能量指的是意识能量,这个能量就是意识形态的粮食,本质上如同生命机体需要摄取食物一样,只是身体汲取的能量跟灵魂汲取的能量的形态不一样(佛教学说认为肉体和灵魂是两个不同的生命体),人的能量程度高,就形成了气场,当更多的相同能量的气场聚集,你就能接收到,你可以想象走进一间讨薪的房间,还有走近香火鼎盛的寺庙,那种不同的感受。

      虽然看过的关于佛学的书籍很少,了解也少,但对了解到的佛家思想很认同,我甚至怀疑我们了解到的佛法来自天外。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认知。

      佛教学说认为世间不过是灵魂投身的苦海,是处在高维的本我(灵魂)的认知系统,之于三维空间的折射。因此劝解世人不用怀有执念,所谓四大是指:地、水、火、风是构成这个表现世界的基本物质,佛说一切皆为法,如梦幻泡影,法是指因果,即万事万物的规律,而梦幻泡影指的就是“空”。 人生就是处在高维的本我前来三维空间经历的,不过是意识到折射。而实现升维,便会进入进入另一个境界,不再有烦恼、痛苦,苦行也不再轮回生死,称为涅盘。

      而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是生理上的神经感官,是灵魂与身体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所谓六根清净,是指在这个维度中六根产生六识,身体是灵魂向下兼容的工具,作善作恶,都来自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所以说人性是复杂的,指的是人与灵,兽性与灵性结合作用下的复杂反应。

      之所以把本我降维投身于三维的过程称之为苦海,是由于六根不清净,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镇,贪与镇,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镇、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就会不断轮回在这个世界,没有机会回去。 所谓六根清净,不是没有了六根,而是一开始我说的,过滤低频,不再随着外境的幻象而转,便可脱离轮回的因果。

      关于上述观点,道教的逻辑与佛教不谋而合:道教的道祖老子在《道德经》说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句也是道教思想的精华所在,也揭示了顺应三界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升维境界,在这里天、地、人为三界。道教典籍《度人经》(并非佛教《西藏度人经》)关于三界的理解与道德经略有不同: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无色界,并指出“此三界之上,飞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参洞章”。欲界,是指举心动念都是贪欲,完全以自己的私利为本位的众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比欲界高一界,《度人经集注》说:“六欲总净,超出欲界,上进一天,即登色界”;无色界,就是从有形有质上升到无形无质的境界。度人经里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又或是不同典籍关于世界本相的认知,灵魂升维的路径,在底层逻辑上是高度吻合的。

      佛教和道教文化历经千年的传播,但是始终没能成为主流又是为何?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认为可以用上述提到的“意识能量总是不断变化”,并且,由绝大多数相同频率的能量决定了意识所处的维度,集体意识对升维和降维的“异类”并不友好,有限的生命长度以及物质文明社会规则,让意识能量场作用有限,不足以去提升和最终改变集体意识的维度。

      人类的理想归宿,或许是共产主义社会,或许是天堂极乐世界。

      一个抑郁症患者,很多时候是没有听众的,这是一个很残忍的事实。 在评论区跟朋友们的互动中也提到,很多治疗之所以无效,是因为缺乏能让你感受得到的共情。所以再怎么温柔体贴的对话,之于你的感受,都浮于表面,没有进入内心、没有发现那块带有灼烧感的地方。

      这次更新其实有一个契机,就在前几天晚上,我哥醉酒给我拨了一通电话,简单寒暄了几句。即便在醉酒之后,他依然是个看起来深沉、情绪稳定的年轻人,但这恰恰不妙,引起了我的警觉。               

      因为我的抑郁症经历,撬动的过程并没有很难,只是感慨惭愧30年来,才了解真正的他:

          .......

      「我一直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一直认为我是主角」

      「我后来才发现,我不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很努力,但是我并没有尽力」

      「我也曾夜夜酒吧挥金如土,但还是不快乐」

        .......

        从小跟二哥关系最好,记得初中那会儿同校,我每每把当天零花钱用完,就跑到他教室,他会二话不说把他的全部给我。

        二哥是的内向安静的人,不善言辞,待人真诚,极致善良。直到现在我们都已年过三十,我才真正看到他安静表面下,丰富的人格结晶。跟他不同的是,一直以来我是一个更热衷于表达的人,不管用语言还是文字,更能有效的解剖和安慰自己,也便更能与过去《和解》。 现实中有很多真实的“二哥”,哪怕是他朝夕相处的亲弟弟,也可能并不了解他,这一群人,不被了解,无处消解,不能和解。 后来二哥问我对他的评价,我说:是一个比我一直以来了解的要更细腻,更具有深度的人。我说很开心他跟我讲这些,谢谢他的信任。我跟他交换分享了现状,提到这段经历对我人格形成的帮助,跟他探讨: 抑郁症是否是一种被病化的现象: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抑郁,继而不知不觉中转变心境,而后不知不觉中三观重塑,并最终把这个过程理解成为成长成熟。

        上面这段话,提到了一个词: 病化 ——也正是这篇文章的标题。一开始本想命名为《蓝》,因为,只要我们试着跳出大众思维的定式,你会发现其中暗藏巨大漩涡:不同人眼中的蓝,也许有若干个版本。但是为了维持集体意识的统一性,维持意识维度的稳定效果,你眼中的蓝,就定义了他人眼中的蓝。 我们定义人与动物,定义科学与迷信,定义昆虫有益与有害,定义人生成功与失败,也包括抑郁症。或许,如果没有刻意定义,天空会有更多颜色。或许,如果没有被病化,抑郁症经历,不过是一次清晰的成长体验。突然想起莎士比亚说: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你们听过这句话吗?

        中西方宗教对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定义有天壤之别,基督教中奉行人类中心主义,即把人类描绘成上帝最钟爱的生命状态,把他的形象赋予了人类,并告诫人类:“你们要生养许多儿女,使你们的后代遍满全世界,控制当地。我要你们管理鱼类、鸟类和所有的动物。”因此,基督教宣布说,上帝创造人类的目的就是要让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并赋予人类管理和控制大地的权力。

        而我们东方文明的世界观,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易经》主张人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佛学思想里,佛祖说“众生平等”,对待世间生命应该“以慈悲为怀”,因为“众生皆苦”,但凡生灵,都会不断轮回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间。同时,因为它们在三世中的“业力”的各不相同,决定了他们在六道中的位置也不同。 通过东西方对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定义差异,你就该觉察到意识形态的产物,远比有理有据的科学要更具影响力。它甚至直接引导集体意识的世界观,最终变成主流思想,并在很多领域形成你所见所学到的科学。 不是很理解的朋友可以翻看 《频率》 这篇文章哦。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容易被卷进了集体意识定义的惯性里:定义了何为成功,定义了何为优秀,定义了正常人,定义了抑郁症患者… 这些定义是否是不可挑战的人生律法?是否每个人都要当世界的主角?是否人生只有唯一一座灯塔?

        (待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