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公路学报外审一天回来了

2023-02-18 12: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公路学报外审一天回来了

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1 岩土工程学报
2 建筑结构学报
3 土木工程学报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
6 工业建筑
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 中国给水排水
9 岩土力学
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
11 施工技术
12 建筑技术
13 世界建筑
14 建筑科学
15 世界地震工程
16 建筑学报
17 混凝土
18 工程勘察
19 城市规划
20 暖通空调
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 建筑机械
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 新型建筑材料
27 空间结构
28 城市规划汇刊

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1 水利学报
2 泥沙研究
3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水利水电技术
5 人民黄河
6 水力发电
7 水科学进展
8 人民长江
9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0 水力发电学报
11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3 长江科学院院报
14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综合性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铁道学报
2 铁道车辆
3 中国铁道科学
4 铁道运输与经济
5 内燃机车
6 中国铁路
7 铁道建筑
8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改名为: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9 铁道工程学报
10 路基工程

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汽车工程
2 中国公路学报
3 汽车技术
4 公路
5 桥梁建设
6 公路交通科技
7 现代隧道技术
8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与西安工程学院学报的一部分合并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 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
10 世界汽车
11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12 中外公路

中国公路学报的获奖情况

(1)2001年,《中国公路学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成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2)2004-2012年8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1988种学术期刊综合排名,根据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中国公路学报》综合排名分别为第1位是中国公路交通领域惟一获此殊荣的学术期刊。《中国公路学报》入选2011年度排名前300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3)在1999年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4)2000年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5)在200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期刊审读评比中,被评为200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优秀期刊。

徐进的简 况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十余项;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30篇被SCI和EI期刊检索,论文被引用达200余频次,出版学术专著一本,申请发明专利4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开发道路辅助设计/安全评价/驾驶仿真软件6款,并已在多条山区公路的设计实践中得到应用。担任《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系统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徐进博士取得了以下方面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突破性进展。1.构建了“驾驶人-车辆-道路(环境)”虚拟行驶系统(RDVES),使用该系统可以实现针对既有道路、公路设计方案、新建道路的多种驾驶模式下的不同车型的行驶仿真试验,尤其适用于线形复杂的山区道路汽车行驶仿真,可以得到整车以及车辆各关键部件的行驶响应参量以及驾驶输入量(转向输入、油门制动输入、档位变化等),为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化衡量公路行驶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了分析手段,同时可进行多种车型的极限行驶状态仿真试验,得到临界行驶条件。此项技术为道路设计质量分析、事故再现与机理分析、极限仿真、车辆安全运行管理、交通工程仿真提供了分析手段和技术支撑。此方面的系列性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公路交通科技》《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等期刊上。2. 提出了“在道路条件-驾驶输入-车辆行驶动力学-车辆运动学层面上协同分析驶离路面事故以及单车碰撞事故”的理念,用RDVES虚拟行驶系统进行事故的行驶过程重现,通过分析不同道路条件下的车辆行驶响应和、驾驶输入量变化,研究道路条件参数与车辆运行稳定性和驾驶负荷之间的敏感性和相互关系,先后得到了侧向风事故、S型曲线车辆驶离路面事故、直道积水路面行车事故、隧道洞口车辆事故、弯道避让事故、弯坡组合路段大型车辆事故的力学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为降低山区公路单车事故的发生几率,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系列性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中国机械工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等期刊上。3. 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山区公路汽车运行参数采集和驾驶行为参数采集。包括单车(移动测试车)连续行驶采集和路外特征断面采集,获得了汽车行驶轨迹、行驶速度、横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行驶姿态、转向输入、驾驶员心电/肌电等参数的连续变化特征和统计分布特征。根据以上参数,明确了设计速度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目前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的优势和局限性。基于海量的汽车运行参数和驾驶行为参数的海量实测数据,首次明确了我国山区公路的代表性驾驶行为模式,包括代表性方向控制模式(轨迹选择模式)和代表性速度控制模式,并研究了不同方向控制模式与速度控制模式之间的匹配性。此项研究为公路设计理论中驾驶行为假定的修正、计算系数的修正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等期刊上。4. 山区道路汽车横向加速度实测研究。获得了六车道(及以上)、四车道、二车道等3类公路上大型车、小型车的横向加速度分布以及特征分位值,总体上掌握了山区公路的行驶舒适性水平;首次建立了适用于我国道路条件的分公路类型、分车型的ay-R回归模型和ay-V回归模型,包括均值模型和极限值模型。而我国上一次大规模的相关调查研究是在2002年左右,而十年多来,我国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驾驶员构成、经济水平乃至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申请人开展的此项研究能够准确反映出这些方面的变化对汽车横向加速度和驾驶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此项成果可以为运行速度建模、路面设计、平曲线超高以及曲线半径的极值设置提供计算依据。此项成果发表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5. 提出了“视窗”假设和“前视断面选点”的轨迹计算策略,首次建立了面向复杂山区公路(赛道)的汽车行驶轨迹决策模型;揭示了轨迹-速度之间的耦合机理,首次建立了基于前视轨迹曲率的山区复杂道路汽车行驶速度决策模型。进一步发展了驾驶员预瞄跟随理论,并填补了山区复杂道路驾驶行为决策领域的空白。所建立的轨迹-速度决策模型,与现有的“预瞄-跟随”模型组合,可形成“决策-预瞄-跟随”驾驶员模型,进一步完善了驾驶员模型结构体系,本项成果已经成功用于“人-车-路(环境)”仿真系统构建,为复杂道路的车辆行驶仿真提供目标轨迹和目标速度。系列性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公路学报》等期刊上,并申请发明专利2项。6.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行驶轨迹-行驶速度”协同控制的山区公路平面线形设计理论与方法,该方法成功解决了目前设计速度方法和运行速度方法的缺陷,更贴近山区公路的真实运行情况,在5条山区公路新建设计和改扩建设计项目中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该理论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道路设计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进步,即从设计速度方法→运行速度方法→多驾驶模式“轨迹-速度”协同控制方法的发展演进,为提升我国山区公路的运营安全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此项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并出版学术专著一本。7.通过海量的道路实测数据,深入分析道路条件-驾驶行为-车辆动力学-车辆运动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首次建立了三维线形条件下的复杂道路重载车辆行驶速度解算模型体系,包括通道宽度影响模型、曲线转角影响模型、圆曲线速度模型、长直道速度模型、路面状态限制速度模型、纵向加速度(减速度)模型、重车爬坡模型、驾驶习惯修正模型等一系列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型组,给出了复杂道路运行速度预测的完整方案。该项成果解决了目前预测重载车辆运行速度时需要针对平曲线路段和纵坡路段分别预测的局限,特点是能够快速解算,且具有足够的精度。由于能够计算出任意等级、任意复杂线形的山区公路的大型车行驶速度,该模型已经用于多条山区复杂道路的多车型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道路限速管理以及安保工程项目。系列性成果发表在《中国公路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版)、TRB 93rd annual meeting上。

高级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

高级工程师是中国专业技术职称工程类中的高级职称(职称改革后称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也是最高职称。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级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两篇,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我作为公司工程技术骨干,自20XX年被评为工程师后,一直从事公路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并多次被交通局借用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及桥梁建设管理工作,在工作之余,不断加强技术理论学习,取得了吉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证书,结合工作实际在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篇,通过几年的工作和学习,无论在实践经验还是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各种路桥建设管理工作

20XX年在区交通局从事区重点工程的监理工作:3月--9月份担任区重点工程一、二合同段的监理工程师,一合同为3孔10米和4孔13米的西营2个桥该桥,基础为混凝土扩大基础,下部结构为重力式U型桥台和墩柱,上部结构为空心板,总投资175万元,二合同为西营商业街路面,全长1.5KM、宽18M,路面结构为12CM水稳 20CM水泥混凝土,总投资180万元。9月--12月担任济南东区一号路二期工程路基二合同段监理工程师,该合同段全长1400米,按城市道路一级设计施工,总投资700万元。

20XX年-20XX年分别XX市旅游路二期工程路面工程二合同和XXX道110线改造工程担任项目总工。旅游路二期工程按照城市道路设计,全长8.24公里,路面宽20米,路面结构为15CM二灰土 2*15CM二灰碎石 12CM沥青混凝土,我公司承建二合同,总投资1490万元,在该工程施工中对原路基的不足、沿线群众出行干扰较多及绿化等其他队伍的配合问题的进行了合理科学的安排,使该工程圆满按期保质的完成。XXX道110线改造工程全长16公里,路面结构为2*16CM二灰碎石 9CM的沥青混凝土,总投资6000万元,该工程的圆满完成,受到了业主的好评,为我公司在开辟内蒙施工打下了基础,使我公司近几年在内蒙的取得了更多的工程项目。

20XX年在区交通局从事工程管理工作,20XX年参与了区重点工程XX路东段第二合同段的建设管理工作,在该工程中充分利用原路面。首次提出在县乡路采用冷再生技术,不但节约了大量资金,保证了质量,还做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共完成投资840万元。20**年从事桥梁建设管理工作,参与了XXX大桥的建设管理工作,参与了历城区其他6座危桥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共完成桥梁建设373.2延米,3632.8平方米,共投资950万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800余万元,在XXX大桥的施工中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克服了软土地基、大斜面岩石等施工的技术问题,使该工程做到了实用和经济的完美结合。2016年参与了区重点工程XX路第一合同段的建设管理工作,在该工程中妥善处理了技术与现实的冲突,即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达到了沿线群众的满意,收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共完成投资1000万元。

二、加强技术理论知识学习,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更好用理论指导工作,近几年我坚持技术理论的学习,加强XX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路桥)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圆满修满学分,并师从力学专家XXX教授,完成硕士论文《二灰碎石基层在XX县乡公路中的应用研究》的撰写,顺利通过硕士论论答辩,论文时候答辩老师的好评,并被中国优秀博硕论文网收录。

在工作中自费订阅了《中国公路学报》、《XX大学学报》、《公路科技》等专业杂志,通过专业杂志及网络,不断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写了不少专业文章,其中,《特殊环境下预应力T梁桥的施工设计及质量控制》在《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杂志20XX年底6期发表。《农村公路招投标工作怎么管》在《中国公路》杂志20XX年第2期发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于20XX年更新发布,我在20XX年3月参加了省交通厅举办的新定额编制办法宣传贯穿学习培训班,学习了新定额的变化内容和使用要点和编制办法,为更好的从事工程施工和管理打下了基础。

20XX年,为更好的完善自身理论知识,扩展知识面,我参加了注册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20XX年通过1门,今年已全部考完,成绩没下来,自己感觉能够全部通过。

总之,通过不断学习、培训,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公路工程技术看似简单,但实际是一门理论颇深、涉及知识面较广的学科,涉及经济学、力学、材料学等一系列的学科。在技术更新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不不会被淘汰落伍。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有不明白的就想有关专家请教,使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发扬优点,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更加努力的学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通过两者的完美结合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各位同事的协助下、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制度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半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一、20XX年上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完成设计院的移交,收集设计院所有设计资料提供于设计院,正式开展与设计院的各项工作,将设计工作推向正常流程。

2、楼根据公司要求调整成户型及楼位确认,与设计院确认各方案,提交设计院开始进入施工图设计,前期的基坑开挖图及桩基图多次调整出图。

3、协助招标小组进行楼勘察单位招标,完成楼勘察工作,将勘查报告提供设计院进行开挖图设计、出图。参与楼支护单位招标、支护方案的审查。楼试桩图出图。

4、与设计院沟通、去现场查看栋楼,与设计院专业人员交流设计意见,完成生活水泵房、消防泵房出图,楼配电室出图。

5、组织楼桩基施工图交底答疑,将答疑结果提供设计院,出正式答疑纪要。很好的完成与部、部、部、部等部门的紧密配合工作。

6、楼绿化景观设计完成出图,并去现场指导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小区景观路网平面方案,小区绿化方案完成。

7、户型方案完成,与设计院确认出图时间,施工图设计工作步入正轨。总体规划重新调整,配合部一直继续进行总平规划调整。

8、认真审核施工图,严格从公司角度出发,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且尊重各方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9、楼施工图设计完成,小区鸟瞰图完成、各楼的外立面效果图。

10、完成总工办的日常性工作,收集、整理总工办的资料、文件,为部门领导提供各方面的资料、文件支持。

二、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沟通能力还应加强,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对其它专业不太熟悉,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出现错误。应主动加强和其他部门同事的沟通,通过公司这个平台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公司资源,提高主观能动性。

2、专业面狭窄,作为一名甲方土建工程师,应该是一专多能的,这样才符合公司发展的需求。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其他专业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

3、对于工作过程中的前瞻性、计划性不够强,在以后工作中提高自己对于会发生问题工作的预见性,尽量不出问题,当遇到问题时能做到有条不紊的处理。

三、下半年的工作展望

现楼,已进入正式施工阶段,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紧密围绕在公司的总体计划纲领下,切实可行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加努力,更求进步,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做一名合格的人,争取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我精心推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