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刘年为什么不再是诗刊编辑

2023-02-18 12: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刘年为什么不再是诗刊编辑

诗人刘年街头卖诗了,他的诗集能卖出去吗?真有点担心。最近在网上搜到诗人刘年在人来人往的街上摆摊,卖他最近出版了一本诗集《世间所有的秘密》,定价60元。

刘年生于1974年,湘西永顺人。打过工,当过《诗刊》编辑,生活经历丰富。后辞职,一个人骑摩托车走天涯,远闯新疆、西藏、横断山区,一个人途经无人区,风餐露宿,寻找他的远方。

爱诗如命的刘年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这非常难得。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句朴实,平易浅显,但细细欣赏揣摩,含义深刻悠远,余味隽永。

限于篇幅,仅贴出一首诗为例,供大家欣赏。

* 永顺城

是谁偷走了我的糖果

从此,生命中的苦,越来越多

是谁抢走了我的小妹

从此,再也没有人

一天到晚地来找我

是谁哄我睡的,叫也不叫我

一个个都走了,叫也不叫我

把故乡带走了

也不叫我

可以说,现在的新诗界很热闹,但不景气,精品不多,乱象丛生。人们对诗坛对某些诗人的怪异出格行为并不看好,众说纷纭,负面评价很多。

但刘年好像是个例外。我认为他的诗歌创作是一股清流,当代文学史当有他的一席之地。

下面是当今诗人对他的评价。

张二棍:再也没有遇到一个像刘年这样的诗人了。刘年是当代诗人的一个孤本,一块独立于我们之外的飞地。

张战:诗歌是刘年的宗教,是刘年的天命。中国当代诗人中,恐怕没有谁比刘年更致力于追求人诗的合一。读刘年诗文,就是读刘年。

雷平阳:刘年是我认识的当代诗人中最具骑士精神的诗人。其诗歌有三个出发地:故乡、路上和现状……他的诗歌贴心、动人,温暖而又苍凉,适合在子夜的广场上一个人静静地读,用于个人的祭奠或自救。

你读过刘年的诗吗?以上评价你赞成吗?欢迎在评论区评论交流。

现在写诗的人都是什么人

先说两个写诗的故事,活跃一下现场气氛吧。一个是说古代有四个土财主,吃饱了撑的,约在一起去山中踏青游玩,也想模仿诗人临风赋诗,沾点风雅之气。

就听某个人提议说我们四个,每人来一句,就以眼前古塔为题,凑一首五言绝句吧。众人眯笑赞同。

提议者手搭凉棚,眼望前方,起头说,“远看一座塔”。第二个趋前几步,眨眨眼。用力看了看说,“近看还是塔”。他们继续往前,接近古塔。第三个说,“转了一圈看”,第四个很得意,说,“确实是座塔”。

哈哈——简直笑死个人了。

来说第二个故事。

有人上街,碰到村里的楞头青小山子,和他在一旁摆摊卖手工布鞋的二婶。这人听说小山子爱写诗吟诗,据说是个诗人,已加入了市作协。

这个人就问:“你的那个做鞋是干什么的?”

小山子答:“是搞创作的,写诗的。哎呀,写的诗你不懂,别说了。”

旁边摆鞋摊儿的二婶接腔说:“他是做鞋(作协)的,我也是做鞋的。我做的鞋(协)比他的作鞋(协)的好多了,穿上合脚,暖和。”

小山子情知说不来,心想这哪是哪儿啊?这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还说啥呢?他一溜烟跑了……

哈哈,好笑吧?

言归正传,题主在问认识的诗人都是什么样的人。我有微信上认识的,也有身边的几位朋友。

刘年,臧海英,两位都是当今比较有名气的诗人。我是在微信上认识的,加了好友。

刘年是湖南永顺人,40多岁,以前做过《诗刊》编辑,发现了余秀华。后来他辞职,一人骑摩托车走天涯行万里路,往各地采风。我是在微信上认识他的,聊过几次。山东德州的女诗人臧海英,与他的诗风接近,体验深刻,见解独到,诗歌风格都沉郁冷静,都有人生经历的苍凉感,深沉的生命意识,简洁的语言,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绵长回味。

各举一首两人的诗作,请大家欣赏见证下吧。

长江歌 (作者刘年)

背水的母亲,走在最前面,背水的女儿走在中间

小儿子,提着两个水瓶掉在最后

女儿觉得不够,建议再背一回

母亲同意,弟弟反对,后来还是同意了

过几天,四川与重庆地区的洪灾,将因此有所缓解

刘年的比较口语化,拥有固定的读者群体,这在当今的诗人中是罕见的。他的诗,初读,你觉得很平常,再读,就悟出悠长的意蕴来。也许,好诗都是这样吧。

下一首是臧海英的《城中河 》

河水污染了我扔石块,它吞了下去。

我扔更大的石块,它又吞了下去

我停下来

我暂时还没有更多的块

                                2016.2.29

现代新诗诗意的陡峭感、陌生化,在臧海英这里体现得更为突出。她的诗,语句贴近生活,却好像与真实的生活又隔了点距离,似乎让人看不懂,含有寓言的味道。

我身边写诗的朋友,多是业余的。平时有工作,大多是兴趣爱好所致,闲暇时偶尔聚聚交流聊天。

倒是有个专职的诗人朋友,从供职的文联工作退休下来,以诗坛为圣地,出版过几本集子。懂他的人尊敬他,略微知道的人,有的会对他说三道四。这个事怎么说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你永远占有不了你不熟悉的领地。

我当年的语文老师,早已经退休了,现在70多岁的高龄,身体硬朗,写一些七言五言的格律诗,在征文中获过奖。现在他仍偶尔将写的诗交给我,让我通过邮箱发出去。老爷子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于我而言,是很敬佩的。

其实,公正地严肃地说,诗歌是高雅的艺术,不是一般人能操弄出来的。

这样说吧,如果你不愿意只看到眼前一点点的视野,如果你需要远方,那就应该需要诗。

人活一辈子,在这个世界上游走,不应完全依靠物质生活。

诗,是你精神领域的一部分。如果你有精神领域。

刘年:郑正西伤人的七种武器

诗人的情怀

认识刘年是在他写得《为何生命苍凉如水》的诗集里,更确切地说是在这本书的后记《诗歌,是人间的药》里。在这散文诗体的语录里,诗人情感的喷发,人性地光辉,思想的闪烁,无不让人拍案叫绝,让读者情绪随着文字跌宕起伏,心净化在一片蔚蓝的海里。

他期盼:诗歌,是人间的药。当大家都追求真善美的诗意生活的时候,拜金主义引起的时代病将不治而愈。

雷平阳说刘年是中国最具有骑士精神的诗人。霍俊明说刘年的诗歌中有烈酒气和冷森森直挑命门的剑气。这种酒气和烈气在胸中搅拌,蒸腾后就激荡成一条大江。它澎湃的时候惊天动地,它们安静的时候让你黯然神伤。

诗集中鲜活而经典的句子,充满了温度,真情真性,散落在字里行间。

笑骂由你,我自为之,诗人狂放不羁的自信,跃然纸上。

在作者眼里诗歌是圣洁的,坚贞的,值得期许、依赖和义无反顾去热爱的。是他割舍不下的情人。

他的诗歌里有一缕悲剧色彩的苍凉,这与他常年的底层生活,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关,后记中也不乏记录。

读者眼里,他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有着满腔孤勇。即便前半生生活在底层,四处流浪,财不足买车,权不足使人,出去不仅要看天色,还要看脸色。仍不忘写诗的初心使命。他说:

这些在他任《诗刊》编辑,勇于发掘,并成功推出当时不名一文,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就可窥见一斑。

在炎热的夏季,找一个安静的午后,不妨读一读刘年的诗,相信心中自会收获一剂清凉。

农民诗人余秀华和李松山,怎么就能在落寞的诗坛掀起波澜?

是,现实和想象总会有很大差距,尹世平嗜酒,让她泡茶洗脚。两人经常因琐事正常,尹世平认为自己是比余高贵万倍的健全人,余秀华该好生伺候他。山野村夫,小农思想在尹世平身上一览无遗,可惜他娶了一位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人。

女人想打破婚姻的牢笼,结婚第二年,余秀华想要离婚,可惜家人不肯,毕竟生了小孩,更害怕余秀华老了没有依靠。余的心中有生出了巨大的疼痛,无人倾诉,她把自己的心情写成诗,来抚平心中的埋怨、悲愤和不安。

在1998年,她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诗《印痕》,“诗中写我自己在泥水里匍匐行走,现在想来,几乎预言了一生的命运。”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孩子慢慢长大,丈夫一整年在外打工,余写诗、喂兔子,坐在自家院子里静待岁月悄悄溜走。

《诗刊》编辑刘年是余秀华的伯乐,2014年9月将余秀华的8首诗推荐至《诗刊》发表,也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成名后的余秀华依然惦记着要离婚,对尹世平,她没有留恋,即便自己何其渴望爱情,但也不曾奢望从这个男人身上获得情感的慰藉。

等了20年,很多个日日夜夜,余秀华都想着离婚,给她拍记录片的导演范俭曾说:“有一段时间想离婚离不成,她哭得很厉害。复杂的家庭原因和一定的社会原因,让她不敢离婚。”余秀华有生命中的不幸,也有她比别人幸运的地方,坚持写诗让她出了名。

如今,她有能力去抵抗外界的阻扰和纷扰,毫不犹豫地想结束这段折磨她二十年之久的婚姻。去领离婚证的她还闹了一个笑话,工作人员问她“是不是有神经病?”她敏感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手往桌子上一拍说:“老子就有神经病。”

其实,那只不过是工作人员例行提问罢了。婚姻本是让女人幸福的一种契约关系,嫁给对方唯一且正当的理由是爱。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公平地去选择。有人被动接受,有人主动改变,但无情的是时间,推着每个人往前走。最渴望的是:爱情翻看余秀华最近的博客,有一篇文章《我用生命的二十分之一去爱你》,写给一个叫“胡涛”的男人的,在文章里,她这样表白说:我现在就沸腾着对你的滚滚思念啊我的涛,我恨我自己。我觉得读书比想念一个人好的多,我觉得我思念你是在犯罪。对爱饱含热情,似乎有点疯狂,她曾爱慕过当地的一个主持人,经常参加他的节目,醉酒后去表白,甚至惊动了110;在拍摄纪录片期间,她还爱上了一个比她大许多的文人,表白后遭拒。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