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内容怎么能和教材内容一样呢?
课本抄一遍就行了。同样的内容,自己能写得更出色吗???
二、 技术的含义
简单地说,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而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这个概念有些抽象,具体地说,技术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比如: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我们什么时候播种,播种前如何耕地,然后如何浇水、施肥、除草……,这些耕作方法就是农业技术。广义的说,还包括各种生产工具。
再举一些例子:衣: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 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 , 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住: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 , 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行: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 的世界 , 于是有了车船制 造技术的产生 ; 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 , 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看课本上列举的一些技术的例子。(有条件最好看视频)
三、技术的特征
技术作为对大自然的能动的改造,具有下列特征 :(1)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可以融入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劳动手段的发明创造、劳动对象的扩大和变革,直接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2)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两重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技术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属性是指在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下,技术的发展带有不同的特色和特点。 比如建筑技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建筑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四、 技术的作用
请看一个现代化的家庭的情景,劳累一天的主人驾驶私家轿车回到家里,放上一张CD唱片,轻松一下。打开空调驱走热烘烘的空气,躺在沙发上,再来一杯可乐,尽情享受高技术带来的清凉和惬意……
在很大程度上,一个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人们试图利用技术去应付、满足自身需求的水平也不同。技术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2)技术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3) 技术促进社会的变革
一、科技论文的含义� 科学技术论文简称科技论文。它一般包括:报刊科技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又分学士、硕士、博士论文。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也就是说,凡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和阐明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和各种问题的文章,均属科技论文的范畴。科技论文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体现。运用它们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发表标志着研究工作的水平,为社会所公认,载入人类知识宝库,成为人们共享的精神财富。科技论文还是考核科技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二、科技论文的特点� � 1、学术性� 学术性又称理论性。科技论文是一种纯学术性的文章。它要求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严密论证,抽象概括。虽然它取材于某一研究项目,某一实验,某一新产品研制等,但绝不是客观事物的外观形态和过程的描述,或者就事论事地进行叙述。而是经过提炼、加工,从理论上做出说明。可见,学术性是科技论文最基本的特征。 2、创造性� 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如果没有新创造、新见解、新发现、新发明,就没有必要写论文。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创造。作为科研成果的论文,它的任务即是进行学术交流,实现其科学价值。可见,广大科技人员,如果只能继承,没有创造,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得到发展。� 三、科技论文选题� 科技论文选题是确定专攻方向,明确解决的主要问题。选题不能单凭个人兴趣,或者一时热情,而要从“四化”建设事业的实际出发,选择那些有价值的,能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或在生产和建设上、人民生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有重大效益的课题。怎样选择呢?� 1、选择本学科亟待解决的课题� 各个自然学科领域之中,都有一些急待解决的课题。有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的是该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些,我们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选择这些急待需要解决的课题。� 2、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 凡是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都有重大科学价值,必将对科学技术发展起推动作用。因此,选题要敢于创新,选择那些在本学科的发展中,处于前沿位置,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课题。经过苦心研究,取得独创性成果,为人类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3、选择预想获得理想效果的课题� 选题一定要避免盲目性。选择那些能发挥本人业务专长和利于展开的课题。或者选择那些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可以发挥个人优势。题目大小适中,又选准了突破口,就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4、选择课题应注意可行性� 选题时,要考虑到主客观条件,一定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具体讲,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科学原理上是可行的,绝不能违犯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 (2)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不可贪大、甚至超过个人实际能力。� (3)考虑研究经费、实验场所(地)、仪器、设备、检测手段等条件上的可行性。不能不顾及条件,盲目上马。初学写作人员选题不宜过大,涉及范围不宜过宽,否则,困难很大,不易完成,题目小点则容易写作。只要写作方法对头,思路正确,题目虽小点则可以把论题写深写透,这样的论文还是有较高价值的。� 四、科技论文基本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论文大量发表,越来越要求论文作者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固定结构模式(即通用型格式)来表达他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这种通用型结构形式,是经过长期实践,人们总结出来的论文写作的表达形式和规律。这种结构形式,是最明确、最易令人理解的表达科研成果的好形式。其通用型基本格式构成项目如下:� 1、标题� 科技论文标题选择与确定问题,除了遵循前述的方法外,其标题应尽量少用副标题。同时,这种标题不能用艺术加工过的文学语言,更不得用口号式的标题。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醒目、能鲜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以便引起读者关注。科技论文标题还要避免使用符号和特殊术语,应该使用一般常用的通俗化的词语,以使本学科专家或同行一看便知,而且外学科的人员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这才有利于交流与传播。� 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该项主要体现论文作者的文责自负的精神,记录了作者辛勤劳动及其对人类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奉献。因此,发表论文必签署作者姓名。署名时,可用集体名称,或用个人名义。个人署名只用真实姓名,切不可使用笔名,别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住址。以便联系。�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趋于综合化、社会化,需要较多人员参加研究,署名时,可按其贡献大小,排序署名。只参加某部分,某一实验及对研究工作给以支助的人,不再署名,可在致谢中写明。� 3、摘要� 摘要又称提要,一般论文的前面都有摘要。设立该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的内容,以便确定是否阅读全文、或其中一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科技信息人员编文摘和索引检索工具。摘要是论文的基本思想的缩影,虽然放在前面,但它是在全文完稿后才撰写的。有时,为了国际学术交流,还要把中文摘要译成英文或其他文种。其摘要所撰写内容大体如下:� (1)本课题研究范围,目的以及在该学科中所占的位置。 (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主要成果及其实用价值。� (4)主要结论� 文摘撰写要求是:准确而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作评价。文字要求精炼、明白,用字严格推敲。文摘内容中一般不举例证,不讲过程,不做工作对比,不用图、图解、简表、化学结构式等,只用标准科学命名,术语、惯用缩写、符号。其字数一般不超过正文的5%近年来,为了便于制作索引和电子计算机检索,要求在摘要之后提出本篇论文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以供检索之用。� 4、引言� 引言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它写在正文之前。每篇论文引言,主要用以说明论文主题,总纲。常见的引言包括下述内容:� (1)课题的提出背景、性质范围、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 (2)前人研究经过、成果、问题及其评价。� (3)概述达到理想答案的方法。� 引言一般不分段落,若论文内容较长、涉及面较广,可按上述三个内容分成三个段落。引言里,作者不应表示谦意,也不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对论文评价,应让读者去作。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论文的创造性主要通过本部分表达出来,同时,也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好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也就是说,都应该按照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组织结构。这样就能顺理成章。正文一般由以下各部分构成: (1)研究或实验目的� 研究(或实验)目的,是正文的开篇。该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验性强的论文,先写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课题涉及面较广,论文只写其某一方面,文内则要写清本文着重探索哪一方面的问题。并交待探索原因,效果或方法。有的论文,将此部分并入引言之中,正文部分再不复述。� (2)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科研课题从开始到成果的全过程,都要运用实验材料、设备以及观察方法。因此,应将选用的材料(包括原料、材料、样品,添加物和试剂等)、设备和实验(观测)的方法,加以说明,以便他人据此重复验证。说明时,如果采用通用材料,设备和通用方法,只需简单提及。如果采用又有改进的特殊材料和实验方法,就应较详细的加以说明。如果文章在国外期刊上刊载,便于对外交流,就需要标明材料成分,对照外标号做相应的说明。� (3)实验经过� 实验经过即实验研究过程,或称实验操作程序(或步骤)等。该部分,主要说明制定研究方案和选择技术的路线,以及具体操作步骤,主要说明试验条件的变化因素及其考虑的依据。叙述时,不要罗列实验过程,而只叙述主要的、关键的。并说明使用不同于一般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从而使研究成果的规律性更加鲜明。如果引用他人之法,标出参考文献序号即可,不必详述,如有改进,可将改进部分另加说明。叙述实验经过,通常采用研究工作的逻辑顺序,而不采用实验先后时间顺序,要抓主要环节,从复杂的事物中,理出脉络,按其发展变化顺序写。并且注意所述实验程序的连贯性,要从成功与失败、正确与谬误、可能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达到严谨的科学性、逻辑性。� (4)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该部分是整篇论文的心脏部分。一切实验成败由此判断,一切推理由此导出,一切议论由此引出。因此,应该充分表达,并且采用表格,图解、照片等附件。这些附件,在论文中起到节省篇幅和帮助读者理解的作用。本部分内容中,对实验结果和具体判断分析,要逐项探讨。数据是表现结果的重要方式,其计量单位名称、代号,必须采用统一的国际计量单位制的规定。文中要尽量压缩众所周知的议论,突出本研究的新发现,及经过证实的新观点,新见解。要让读者反复研究数据,认真估价判断和推理的正确性。作者在研究中,某些见解虽未充分证明,也可阐明。有些实验结果,在某些方面出现异常,无法解释,虽不影响主要论点,但要说明,供其他研究者参考。实验结果与分析,可称讨论、或称“各种因素分析”。这一部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①主要原理或概念� ②实验条件。尤其是依靠人力未能控制的缺点,要突出讲明。 ③本题研究的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的相同或差异要讲明,并且突出研究中自己的新发现或新发明。� ④解释因果关系,论证其必然性或偶然性。� ⑤提出本研究存在的难解或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分析上述几个方面内容时,要根据各个问题的地位,相关性、因果关系以及一些例外或出现相反的结果等。均要妥为排序论述,论述中一定要符合逻辑推理形式。本部分最后也可提出下一步研究设想、或工作大纲,将供读者参考。� 6、结论� 该部分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总结。是全篇论文的归宿,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说来,读者选读某篇论文时,先看标题、摘要、前言,再看结论,才能决定阅读与否。因此,结论写作也是很重要的。撰写结论时,不仅对研究的全过程、实验的结果、数据等进一步认真的加以综合分析,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且,对论证的材料,选用的实例,语言表达的概括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等方方面面,也都要一一进行总判断、总推理、总评价。同时,撰写时,不是对前面论述结果的简单复述,而要与引言相呼应,与正文其他部分相联系。总之。结论要有说服力,恰如其分。语言要准确、鲜明。结论中,凡归结为一个认识、肯定一种观点、否定一种意见,都要有事实、有根据,不能想当然,不能含糊其词,不能用“大概”、“可能”、“或许”等词语。如果论文得不出结论,也不要硬写。凡不写结论的论文,可对实验结果进行一番深入讨论。� 7、致谢� 科学研究通常不是只靠一二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面力量支持,协助或指导。特别是大型课题,更需联合作战,参与的人数很多。在论文结论之后或结束时,应对整个研究过程中,曾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谢意。尤其是参加部分研究工作,未有署名的人,要肯定他的贡献,予以致谢。如果提供帮助的人过多,就不必一一提名,除直接参与工作,帮助很大的人员列名致谢,一般人均笼统表示谢意。如果有的单位或个人确实给予帮助和指导,甚至研究方法都从人家那里学到的,也只字未提,未免有剽窃之嫌。如果写上一些从未给予帮助和指导的人,为照顾关系,提出致谢也是不应该的。另外,有些名家、学者或教授,从未指导,也没有阅读过论文,借致谢提名抬高身价,更是不对的。我们要坚守科学道德规范,切实杜绝不良风气。� 8、参考文献� 作者在论文之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列上参考文献的目的,不只是便于读者查阅原始资料,也便于自己进一步研究时参考。应该注意的是,凡列入参考文献,作者都应详细阅读过,不能列入未曾阅读的文献。� 9、附录� 附录是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有时论文写成,临时又发现新发表的资料,需以补充,可列入附录。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 以上所谈及的论文写作基本结构格式,适用于大课题、篇幅长的论文,对于小课题、篇幅短的论文,基本结构格式可增减、合分。作者选用时,不能生般硬套,可依据具体情况,有增减、合分,最终都要服务于更好的表述论文内容。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一:《试谈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思考》
摘 要: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能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创新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技术与设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这门全新的课程,学生普遍缺乏了解,陌生感较强。刚接触时因为新鲜,有一定兴趣,但几堂课下来后,由于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课程目标。
对于一门进入高中课堂时间并不长的新课程,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程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认真设计并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一、用案例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 教育 选拔体制的大背景下,学生普遍对《通用技术》这样的科目不重视,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来学习。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情景仿真、实践创新等方式,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我们所使用中的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大多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重点突出,教学中很适用。但由于各学校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科技发展与进步带来的巨大变革,单靠教材上的案例难以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贴合自身实际,与时俱进地搜集、整理更多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来。在这方面,央视CCTV-10《我爱发明》栏目就可以作为我们案例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个栏目所讲述的发明创造案例生动、鲜活,大多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一定有高深的科技含量,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节目中来自民间的发明者的发明和制作经历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并不是只有高智商或高级知识阶层才能完成,关键在于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发现问题和大胆创新的意识。发明者的亲身讲述,让学生看到了创造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给发明者自身带来的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发明的共鸣。通过精心挑选栏目中技术难度和复杂度相对较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来作为课堂素材应用到课堂中,必然会触动学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带进技术与创新的大门。
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将技术与设计的原理结合到实践,尤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践中,理论知识就有了强大的活力。在“流程与设计”这部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和班主任配合,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协作设计一主题班会的流程,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去理解、掌握流程的概念、组成、表述 方法 等。评选出的最佳流程方案利用班会时间来具体实现,再回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 总结 流程设计和实施的得失。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设计各环节内容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只起引导和点化的作用,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
二、实践与创新的培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其课程性质强调技术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试验能力。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能展现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环节并有效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是达到课程目标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必须亲力亲为整个设计过程,在过程中展现和提高能力,当前学生普遍欠缺的基本动手技能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障碍。凡事欲速则不达,如果一心只盯着终极目标,不顾眼下的实际情况,强制拔高要求,最终可能会完全偏离预期目标。模型和实物的制作是设计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制作离不开基本工具的使用技能和对材料的认识了解。这些基本技能的具备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从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做起,暂缓或放宽对创新和探究的要求,让活动目标简单而明晰,以顺利完成活动,为后面的高要求打下基础。比如,将简单易行的“纸桥过车”“水火箭”等科技活动搬到通用技术课堂上来,尽管在活动中更多的可能是借鉴、利用别人的 经验 ,甚至是直接模仿,但学生仍然能从制作和竞赛过程中体会到实践能力的提高,既改变了之前眼高手低,看别人做简单、自己动手却困难重重的状态,又养成了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在一段时间以锻炼、形成学生基本动手技能为主的活动之后,就要转移到“多样性”和“开放性”为主的实践中来,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能力。个人认为这一类活动才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精髓所在,但这类活动自由度高,地域环境、学校条件和学生程度的差异使很难照搬书本的实例,老师在设计这类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创新为核心,精心挑选能经历发现问题、方案构思、技术试验、方案优化等过程的项目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设备和相关工具、器材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就可以选定这样一个活动内容:设计一个让鸡蛋从楼上掉下来而不破的技术方案。这个活动所需材料不多,制作中也不需要太复杂和有一定技能要求的设备,简单易行,充满趣味性和竞赛性,最后学生形成的方案也各有独到之处。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远比通用技术课程长,各学校在设备条件和教学积累上都相对较好,学生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完成相关内容,如,动画、视频演示,试验模拟和仿真等,既加深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又解决了通用技术课程设备和材料缺乏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结构设计”中,为了了解赵州桥的小拱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降低桥的承重,就可以利用Algodoo这样一个方针软件,在计算机上按赵州桥真实尺寸搭建起有小拱和没有小拱的结构模型,通过观察对比小车在桥面运动时拱桥各部分受力和载荷传递的变化,得到半圆形的小拱对桥梁承载能力基本没有影响的结论。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课程,在高中课程中才刚刚起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要走的路也会很长。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开展、研究通用技术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和积累,获取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建设多样化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促使学生的技术创造潜能及技术素养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同时也推动通用技术课程的持续发展。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二:《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状态浅析》
摘 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试验设备;能力;状态
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年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一门从无到有的世界各国争相开设的学科,一门正在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课程,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不断的积累和总结。这六年时间,我进行了三轮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似乎成了规律,因此,觉得有必要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并希冀由此让通用技术课程在我校开展得更加顺利和更好,让学生学起这门课时更加高效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每轮教学的过程总出现类似的一些特征,从学生听课表情上观察到三种学习状态:即新奇状态――正常状态――放弃状态。新奇状态是在高一开始到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前,这段时间学习效果很好,学生有渴望听这门课的感觉,老师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正常状态是在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到高二开始准备抓反向会考前期间,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效果不错。放弃状态是高二抓反向会考开始到这门课结束期间,学生处于放弃听课状态,精神状态很差,上课效果不好,学生不大配合教学,老师感觉到的是教学的痛苦。这已经成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规律性的过程。下面我初浅的分析下原因及提出一些应对办法:
1 原因分析
通用技术是一门高中才开设的课程,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加之课程编排第一章是《走进技术世界》很容易吸引住学生,自然就出现了学生开始时的新奇状态,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学生才进入高一, 其它 学科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处于自然的少有偏见的学习状态,是放松学习的时间,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好奇的学习。这就促成了通用技术最黄金的教学状态时间。而到了高中第一次月考后,来自成绩的排名,学生感受到了高考会考学科的压力,加之来至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考试的巨大威力,我每次都能从考试前后课堂学生反应看得真切,强烈的反差,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内心中的激烈变化和痛苦。考试前全班的朝气和初生牛犊般的神态,讨论时的热烈,透出学生的自信;而考试后部分学生的萎靡,耷拉的头,不愿讨论和缺少兴趣,让我感受到了遭受打击和自信受损的悲痛。每到这时,我总会想,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这么早就被我们浇灭了呢?高一上学期离高考还有很长的时间啊,给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热情和快乐时光就这么难吗?我们为什么非得让部分学生每个月都要遭到一次打击而抬不起头呢?高一上学期难道就不能取消月考和期中考吗?有必要这么早就为高考准备吗?参加 长跑 的人也是最后阶段才冲刺了嘛,从没见过好的选手一上场就冲刺的,上场就冲刺的肯定跑不出好成绩的。当然月考的威力还是远不及会考高考的威力,所以,第一次月考后,学生新奇的学习状态调整成正常学习状态,少部分分化下去,大多数能认真听课。但到了会考准备时和会考后的高考鼓动下,通用技术课学生的状态就变成了放弃状态。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况是同考试的压力和紧张程度反向的,抓考试越强,这门课就越难上,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差,学生创新的思维就越弱。我感觉到,高二学生的 创新思维 还不如高一时,为什么呢?始终想不明白。
再一个重要原因,通用技术课后面教学手段的单一,目前缺乏动手的试验设备只能单一的运用多媒体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状态差的原因。本来通用技术课程到后面应该是学生动手设计试验,这样可以持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关键的内容,这也是通用技术的灵魂所在。但我们学校目前没有试验设备与工具,处在纸上谈兵阶段,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学生验证自己设计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在制作创新设计的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带来的意志磨炼和经验的积累,也更没有办法体会到从设计到制作完成的成功喜悦的感受。这也是导致通用技术课程末期,学生不怎么听课的重要因素。
第三,这门课程的必修部分,安排的时间跨度过长,每周一课时,这样吊着,也不利于这门课的学习。如果有试验设备,或许这个问题还不突出,时间跨度安排长一点,或许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但若没有试验设备,这么安排,应该不利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
2 应对办法
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这是推进通用技术课程正常发展最佳的和必须的手段,也是发展的方向。未来这门课程的发展空间巨大,我们目前还只能上必修部分,并且没有任何的试验设备,所以,只能算开设了这门课程,严格说来,还算不上正常开设。后面的选修部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发展方向。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学是在拼高考分数,或许同时你也发现考上大学越来越容易,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未来对中学的要求会从重分数向重能力方向转化,十年后,中学或许是拼学生的能力了,那时,通用技术必是学生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所以,改变教育的观念,提前谋划,将对我校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另外,目前通用技术必修部分的课程设置为两个学年完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我觉得将其设置成每周两课时并连堂,一学年完成效果会更好,其实课本设计是如此的。就目前的学习态势,最好是高一学年上这门课程并结束,对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而言是最为有利的。当然我是站在这门学科的角度思考的,只是给一个角度的参考。
最后,引几句话,作为结束语。看国外怎么认识和对待这门课程,而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呢?摘录美国《2061计划》里的几句话:“在人类发展变化的下一个历史阶段,科学、技术、数学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社会的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并应对社会变化,是今日 儿童 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普通教育应当以神圣的方式,把技术介绍成我们的历史,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我们的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教育应当是当代儿童和青年人的基本教养。”
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论文篇三:《试谈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 文化 ;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笔者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工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结合这几年的教学,谈谈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的认识。
1 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适合的“三维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靠教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课程理念落实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课程目标,要分析本节的教材、学情,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三维目标”,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1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教材,应从全书的角度来看教材,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关联的分析,真正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1.2 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 学习方法 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而组织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1.3 制定合适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出发,确立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指的是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认知过程中 人际交往 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也包括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三者的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要想真正写好三维目标,必须仔细研读课标,仔细分析学情,仔细分析教材,一份好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从学生角度来写的,用“了解”“知道”“掌握”“通过”“体验”“感悟”等措辞,而不应该从教师角度出发,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教会学生……”等这样的措辞。
2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成功的导入形式和内容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成功的导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复习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以及实物导入等。鉴于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图片不如视频、视频不如实物的导入原则。
如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4.1了解控制”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控制现象,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尤其是对自动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在导入时选择了实物(玩具:小狗爬楼梯)导入的形式,通过打开开关,使小狗在电机的驱动下爬上楼梯。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控制现象,由于学生小时候玩过玩具,容易引起共鸣,也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
3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在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师只能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传递给学生知识,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后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的合作下,每节课都给学生印一张导学案,把比较新的技术、案例等融入到教学中来。有时也创造条件,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等。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又注入新的形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内在潜能得到激发,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在讲《技术与技术2》中“4.1了解控制”时,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控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对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笔者搜集了一些有关控制的图片以及视频如“电视制导导弹”“自动门的开与关”等。通过“电视制导导弹”的视频,学生了解了电视制导导弹是如何攻击目标的;通过“自动门的开与关”的视频,学生了解了自动门是如何实现门的开与关的,从而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控制。
4 教学与实践并重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通用技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由此可见,“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立足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技术与设计1》中的“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模型的制作(泡沫塑料模型)”和“简单结构的设计(小板凳的制作和秋千的制作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
5 教学 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后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它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笔者每上完一节课,就会静心沉思,从课的设计、师生互动、学生的掌握情况、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记下精彩的部分以及疏漏之处,写下心得与体会,作为今后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有时,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或自己对知识点讲解的想法)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要想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把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虚心向老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景华.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
[2]刘琼发.技术与设计:1[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31-140
[3]刘琼发.技术与设计:2[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07-114.
猜你喜欢:
1. 高中学生管理论文
2.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3.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例文
4. 关于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
5. 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论文
6. 高中通用教学技术论文2000字
科技小论文
1、标题�
科技论文标题选择与确定问题,除了遵循前述的方法外,其标题应尽量少用副标题。同时,这种标题不能用艺术加工过的文学语言,更不得用口号式的标题。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醒目、能鲜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以便引起读者关注。科技论文标题还要避免使用符号和特殊术语,应该使用一般常用的通俗化的词语,以使本学科专家或同行一看便知,而且外学科的人员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这才有利于交流与传播。�
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该项主要体现论文作者的文责自负的精神,记录了作者辛勤劳动及其对人类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奉献。因此,发表论文必签署作者姓名。署名时,可用集体名称,或用个人名义。个人署名只用真实姓名,切不可使用笔名,别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住址。以便联系。�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趋于综合化、社会化,需要较多人员参加研究,署名时,可按其贡献大小,排序署名。只参加某部分,某一实验及对研究工作给以支助的人,不再署名,可在致谢中写明。�
3、摘要�
摘要又称提要,一般论文的前面都有摘要。设立该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的内容,以便确定是否阅读全文、或其中一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科技信息人员编文摘和索引检索工具。摘要是论文的基本思想的缩影,虽然放在前面,但它是在全文完稿后才撰写的。有时,为了国际学术交流,还要把中文摘要译成英文或其他文种。其摘要所撰写内容大体如下:�
(1)本课题研究范围,目的以及在该学科中所占的位置。
(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主要成果及其实用价值。�
(4)主要结论�
文摘撰写要求是:准确而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作评价。文字要求精炼、明白,用字严格推敲。文摘内容中一般不举例证,不讲过程,不做工作对比,不用图、图解、简表、化学结构式等,只用标准科学命名,术语、惯用缩写、符号。其字数一般不超过正文的5%近年来,为了便于制作索引和电子计算机检索,要求在摘要之后提出本篇论文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以供检索之用。�
4、引言�
引言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它写在正文之前。每篇论文引言,主要用以说明论文主题,总纲。常见的引言包括下述内容:�
(1)课题的提出背景、性质范围、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
(2)前人研究经过、成果、问题及其评价。�
(3)概述达到理想答案的方法。�
引言一般不分段落,若论文内容较长、涉及面较广,可按上述三个内容分成三个段落。引言里,作者不应表示谦意,也不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对论文评价,应让读者去作。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论文的创造性主要通过本部分表达出来,同时,也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好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也就是说,都应该按照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组织结构。这样就能顺理成章。正文一般由以下各部分构成:
(1)研究或实验目的�
研究(或实验)目的,是正文的开篇。该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验性强的论文,先写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课题涉及面较广,论文只写其某一方面,文内则要写清本文着重探索哪一方面的问题。并交待探索原因,效果或方法。有的论文,将此部分并入引言之中,正文部分再不复述。�
(2)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科研课题从开始到成果的全过程,都要运用实验材料、设备以及观察方法。因此,应将选用的材料(包括原料、材料、样品,添加物和试剂等)、设备和实验(观测)的方法,加以说明,以便他人据此重复验证。说明时,如果采用通用材料,设备和通用方法,只需简单提及。如果采用又有改进的特殊材料和实验方法,就应较详细的加以说明。如果文章在国外期刊上刊载,便于对外交流,就需要标明材料成分,对照外标号做相应的说明。
一、科技论文的含义�
科学技术论文简称科技论文。它一般包括:报刊科技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又分学士、硕士、博士论文。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文章。也就是说,凡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和阐明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和各种问题的文章,均属科技论文的范畴。科技论文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描述,是研究成果的体现。运用它们进行成果推广、信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发表标志着研究工作的水平,为社会所公认,载入人类知识宝库,成为人们共享的精神财富。科技论文还是考核科技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二、科技论文的特点�
� 1、学术性�
学术性又称理论性。科技论文是一种纯学术性的文章。它要求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严密论证,抽象概括。虽然它取材于某一研究项目,某一实验,某一新产品研制等,但绝不是客观事物的外观形态和过程的描述,或者就事论事地进行叙述。而是经过提炼、加工,从理论上做出说明。可见,学术性是科技论文最基本的特征。
2、创造性�
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如果没有新创造、新见解、新发现、新发明,就没有必要写论文。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创造。作为科研成果的论文,它的任务即是进行学术交流,实现其科学价值。可见,广大科技人员,如果只能继承,没有创造,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得到发展。�
三、科技论文选题�
科技论文选题是确定专攻方向,明确解决的主要问题。选题不能单凭个人兴趣,或者一时热情,而要从“四化”建设事业的实际出发,选择那些有价值的,能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或在生产和建设上、人民生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有重大效益的课题。怎样选择呢?�
1、选择本学科亟待解决的课题�
各个自然学科领域之中,都有一些急待解决的课题。有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的是该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些,我们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选择这些急待需要解决的课题。�
2、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
凡是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都有重大科学价值,必将对科学技术发展起推动作用。因此,选题要敢于创新,选择那些在本学科的发展中,处于前沿位置,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课题。经过苦心研究,取得独创性成果,为人类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3、选择预想获得理想效果的课题�
选题一定要避免盲目性。选择那些能发挥本人业务专长和利于展开的课题。或者选择那些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可以发挥个人优势。题目大小适中,又选准了突破口,就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4、选择课题应注意可行性�
选题时,要考虑到主客观条件,一定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具体讲,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科学原理上是可行的,绝不能违犯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
(2)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不可贪大、甚至超过个人实际能力。�
(3)考虑研究经费、实验场所(地)、仪器、设备、检测手段等条件上的可行性。不能不顾及条件,盲目上马。初学写作人员选题不宜过大,涉及范围不宜过宽,否则,困难很大,不易完成,题目小点则容易写作。只要写作方法对头,思路正确,题目虽小点则可以把论题写深写透,这样的论文还是有较高价值的。�
四、科技论文基本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论文大量发表,越来越要求论文作者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固定结构模式(即通用型格式)来表达他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这种通用型结构形式,是经过长期实践,人们总结出来的论文写作的表达形式和规律。这种结构形式,是最明确、最易令人理解的表达科研成果的好形式。其通用型基本格式构成项目如下:�
1、标题�
科技论文标题选择与确定问题,除了遵循前述的方法外,其标题应尽量少用副标题。同时,这种标题不能用艺术加工过的文学语言,更不得用口号式的标题。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醒目、能鲜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以便引起读者关注。科技论文标题还要避免使用符号和特殊术语,应该使用一般常用的通俗化的词语,以使本学科专家或同行一看便知,而且外学科的人员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这才有利于交流与传播。�
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该项主要体现论文作者的文责自负的精神,记录了作者辛勤劳动及其对人类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奉献。因此,发表论文必签署作者姓名。署名时,可用集体名称,或用个人名义。个人署名只用真实姓名,切不可使用笔名,别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住址。以便联系。�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趋于综合化、社会化,需要较多人员参加研究,署名时,可按其贡献大小,排序署名。只参加某部分,某一实验及对研究工作给以支助的人,不再署名,可在致谢中写明。�
3、摘要�
摘要又称提要,一般论文的前面都有摘要。设立该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的内容,以便确定是否阅读全文、或其中一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科技信息人员编文摘和索引检索工具。摘要是论文的基本思想的缩影,虽然放在前面,但它是在全文完稿后才撰写的。有时,为了国际学术交流,还要把中文摘要译成英文或其他文种。其摘要所撰写内容大体如下:�
(1)本课题研究范围,目的以及在该学科中所占的位置。
(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主要成果及其实用价值。�
(4)主要结论�
文摘撰写要求是:准确而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作评价。文字要求精炼、明白,用字严格推敲。文摘内容中一般不举例证,不讲过程,不做工作对比,不用图、图解、简表、化学结构式等,只用标准科学命名,术语、惯用缩写、符号。其字数一般不超过正文的5%近年来,为了便于制作索引和电子计算机检索,要求在摘要之后提出本篇论文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以供检索之用。�
4、引言�
引言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它写在正文之前。每篇论文引言,主要用以说明论文主题,总纲。常见的引言包括下述内容:�
(1)课题的提出背景、性质范围、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
(2)前人研究经过、成果、问题及其评价。�
(3)概述达到理想答案的方法。�
引言一般不分段落,若论文内容较长、涉及面较广,可按上述三个内容分成三个段落。引言里,作者不应表示谦意,也不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对论文评价,应让读者去作。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论文的创造性主要通过本部分表达出来,同时,也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好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也就是说,都应该按照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组织结构。这样就能顺理成章。正文一般由以下各部分构成:
(1)研究或实验目的�
研究(或实验)目的,是正文的开篇。该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验性强的论文,先写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课题涉及面较广,论文只写其某一方面,文内则要写清本文着重探索哪一方面的问题。并交待探索原因,效果或方法。有的论文,将此部分并入引言之中,正文部分再不复述。�
(2)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科研课题从开始到成果的全过程,都要运用实验材料、设备以及观察方法。因此,应将选用的材料(包括原料、材料、样品,添加物和试剂等)、设备和实验(观测)的方法,加以说明,以便他人据此重复验证。说明时,如果采用通用材料,设备和通用方法,只需简单提及。如果采用又有改进的特殊材料和实验方法,就应较详细的加以说明。如果文章在国外期刊上刊载,便于对外交流,就需要标明材料成分,对照外标号做相应的说明。�
(3)实验经过�
实验经过即实验研究过程,或称实验操作程序(或步骤)等。该部分,主要说明制定研究方案和选择技术的路线,以及具体操作步骤,主要说明试验条件的变化因素及其考虑的依据。叙述时,不要罗列实验过程,而只叙述主要的、关键的。并说明使用不同于一般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从而使研究成果的规律性更加鲜明。如果引用他人之法,标出参考文献序号即可,不必详述,如有改进,可将改进部分另加说明。叙述实验经过,通常采用研究工作的逻辑顺序,而不采用实验先后时间顺序,要抓主要环节,从复杂的事物中,理出脉络,按其发展变化顺序写。并且注意所述实验程序的连贯性,要从成功与失败、正确与谬误、可能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达到严谨的科学性、逻辑性。�
(4)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该部分是整篇论文的心脏部分。一切实验成败由此判断,一切推理由此导出,一切议论由此引出。因此,应该充分表达,并且采用表格,图解、照片等附件。这些附件,在论文中起到节省篇幅和帮助读者理解的作用。本部分内容中,对实验结果和具体判断分析,要逐项探讨。数据是表现结果的重要方式,其计量单位名称、代号,必须采用统一的国际计量单位制的规定。文中要尽量压缩众所周知的议论,突出本研究的新发现,及经过证实的新观点,新见解。要让读者反复研究数据,认真估价判断和推理的正确性。作者在研究中,某些见解虽未充分证明,也可阐明。有些实验结果,在某些方面出现异常,无法解释,虽不影响主要论点,但要说明,供其他研究者参考。实验结果与分析,可称讨论、或称“各种因素分析”。这一部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①主要原理或概念�
②实验条件。尤其是依靠人力未能控制的缺点,要突出讲明。
③本题研究的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的相同或差异要讲明,并且突出研究中自己的新发现或新发明。�
④解释因果关系,论证其必然性或偶然性。�
⑤提出本研究存在的难解或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分析上述几个方面内容时,要根据各个问题的地位,相关性、因果关系以及一些例外或出现相反的结果等。均要妥为排序论述,论述中一定要符合逻辑推理形式。本部分最后也可提出下一步研究设想、或工作大纲,将供读者参考。�
6、结论�
该部分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总结。是全篇论文的归宿,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说来,读者选读某篇论文时,先看标题、摘要、前言,再看结论,才能决定阅读与否。因此,结论写作也是很重要的。撰写结论时,不仅对研究的全过程、实验的结果、数据等进一步认真的加以综合分析,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且,对论证的材料,选用的实例,语言表达的概括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等方方面面,也都要一一进行总判断、总推理、总评价。同时,撰写时,不是对前面论述结果的简单复述,而要与引言相呼应,与正文其他部分相联系。总之。结论要有说服力,恰如其分。语言要准确、鲜明。结论中,凡归结为一个认识、肯定一种观点、否定一种意见,都要有事实、有根据,不能想当然,不能含糊其词,不能用“大概”、“可能”、“或许”等词语。如果论文得不出结论,也不要硬写。凡不写结论的论文,可对实验结果进行一番深入讨论。�
7、致谢�
科学研究通常不是只靠一二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面力量支持,协助或指导。特别是大型课题,更需联合作战,参与的人数很多。在论文结论之后或结束时,应对整个研究过程中,曾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谢意。尤其是参加部分研究工作,未有署名的人,要肯定他的贡献,予以致谢。如果提供帮助的人过多,就不必一一提名,除直接参与工作,帮助很大的人员列名致谢,一般人均笼统表示谢意。如果有的单位或个人确实给予帮助和指导,甚至研究方法都从人家那里学到的,也只字未提,未免有剽窃之嫌。如果写上一些从未给予帮助和指导的人,为照顾关系,提出致谢也是不应该的。另外,有些名家、学者或教授,从未指导,也没有阅读过论文,借致谢提名抬高身价,更是不对的。我们要坚守科学道德规范,切实杜绝不良风气。�
8、参考文献�
作者在论文之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列上参考文献的目的,不只是便于读者查阅原始资料,也便于自己进一步研究时参考。应该注意的是,凡列入参考文献,作者都应详细阅读过,不能列入未曾阅读的文献。�
9、附录�
附录是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有时论文写成,临时又发现新发表的资料,需以补充,可列入附录。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
以上所谈及的论文写作基本结构格式,适用于大课题、篇幅长的论文,对于小课题、篇幅短的论文,基本结构格式可增减、合分。作者选用时,不能生般硬套,可依据具体情况,有增减、合分,最终都要服务于更好的表述论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