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有关牛奶的食品安全事件论文

2023-02-18 09: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有关牛奶的食品安全事件论文

食品生产诚信为首

古人说得好:“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个人诚信、企业诚信、行业诚信,都是社会诚信大厦的基本单元。这次一些奶粉企业用极不自重的方式给整个社会诚信抹了黑,给社会心理造成了痛苦,给本已脆弱的诚信体系当头一击。一些食品企业频繁造假的事实,也再次让整个社会集体思考:没有诚信基石,难建和谐大厦;没有诚信基石,难享小康成果;没有诚信基石,难成百年大业。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基础就是信任,也就是说,我们在市场上购买别人的商品,首先假定这个人不会因为趋利而坑害我们,否则,交易就无法完成。当一个行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普遍丧失了基本诚信,丧失了最起码的敬畏之心,丧失了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他们生产出来的食品自己都不敢食用,怎么能指望他们愿意为质量而付出,愿意为他人的健康而负责。

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过去的公共利益和无私奉献过渡过现在的自我利益,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价值观念的失衡直接诱导了企业整体信用水平的下滑。法制的不建全,国家质检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执行不力,也为企业钻空子留下了余地。即使有关部门查出了企业的诚信问题,但目前也相对缺乏查处这方面失信企业的的法律依据。现阶段也只能依靠企业自身的监督、消费者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诚信本身就是一个依靠口碑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守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如果一个企业为了追求眼的利益弄虚作假,那么消费者对其产品失去了信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失去市场失去立锥之地,意味着要重新建立起品牌、口碑和市场信誉度,需要在未来花很长的时间,但也不一定会有结果。诚信的缺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可能导致一个企业或是一个行业都限入危机之中,如果稍有处理不当,可能这个行业或是企业就从大众视野里消失了

诚信是市场经济运作的首要条件,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跨国公司,只有诚信的企业才能走得更长更远。一个不讲诚信的品牌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奶粉门”事件对中国乳品业的打击是巨大的,处理不好,一个百年品牌就可能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它昭示了国家质量监管部门的不力和诚信制度的缺失。

一个具有诚信的企业,不仅可以减低运作成本,提高效率,为人们和社会高度负责,还可以为社会其它企业树立起一个诚信的榜样。一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与支持,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诚信的支持。除了监管机制的有效制约,还需企业本身对质量的严格把关,做到诚信为本服务社会,更需要广大的消费者积极的监督和参与,共同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诚信氛围

中国古人即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警训,数千年来,诚信一直毅然屹立于礼仪之道上。

在现代社会中,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都会毁了宝贵的名誉。一个企业,更是如此。

一个泱泱大国里权威的企业,从一步步的发展,一点点的成长到建立起雄厚的基础,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是需要多少汗水呀!但这个著名的民族品牌三鹿让我们失望了。国家给你免检产品的特权,百姓给你充分的信任,但是,你却让无辜的婴儿付出生命的代价!贪小利而吃大亏,从三鹿奶粉导致婴幼儿中毒事件中,我也看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反面教训”,信用来自于我们自身的道德力量,万事都要细心谨慎,任何时候的任何一点侥幸心理,都可能会引发不可估量的灾祸。

灾难已经发生,我们只能吸取教训,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都不放松,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用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真严谨,再次撑起一片信任的天空。

关于三鹿奶粉的报道接连不断,各大城市紧急应对措施立刻启动,各城市的所有三鹿奶粉全部下架,三鹿公司也宣布召回8月6日以前销到市场上的所有奶粉,卫生部印发与食用受污染三鹿奶粉相关的婴幼儿结石诊疗方案,由卫生部牵头的联合调查组已赶赴奶粉生产企业所在地,会同当地 *** 查明原因,查清责任,并将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

看到国家对三鹿奶粉事件给予的重视,我们这些消费者也可以稍稍的安一下心了。可是,回想整个事件,也不禁让我们寒心。

根据资料显示,关于三鹿奶粉事件,早在一个多月以前在网络上就有网友举报过三鹿奶粉存在问题,可是没有任何人给予重视,到今天“甘肃奶粉”事件发生了才来调查, *** 是不是做的晚了点呢?这是不是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轻视呢?

再说说三鹿奶粉的厂家,作为一个食品生产的厂家,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的生产厂家,对于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吧!作为刚刚出生的婴儿,好多器官都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在喂养的时候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就非常的严格,只要稍微的一点不注意,就可能引发儿童的一些疾病。这些想必厂家一定会非常清楚。那为什么厂家在生产的时候就不能把好各个关口吗?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三鹿奶粉是在原奶收购过程中被不法分子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至于是否在生产环节也添加了三聚氰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还不能确定,仍在进一部调查。那么请问既然问题产生是在源头是否就说明是因为三鹿集团对制作过程监管不严造成的呢?再说,产品从生产到出厂要经过很多的环节,就连我们这些消费者都知道,产品在出厂之前一定要经过最后一道关口的检查,确认合格后才可以销到市场,那么,三鹿公司你是否有做过品检呢?

从事情被彻底公开到三鹿召回8月6日之前销售出去的奶粉,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其实三鹿集团早在8月份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奶粉存在问题,但是因为之前出厂的时候没有做品检而不敢确定,然后才对后来出厂的产品进行了品检,才出现今天的只召回8月6日以前的奶粉,8月6日以后的产品都不含有三聚氰胺,无须召回的事情呢?

说罢了企业,我们再说一下作为三鹿企业奶粉代言的明星们,她们是不是有真正让自己的孩子适用过这样的奶粉,然后才来代言呢?还是根据厂家的需要,为了自己的酬劳,而寐着良心的去做这个广告的呢?对于产品的质量和功效她们是否真的有所了解呢?如果都没有用过,没有了解,她们有什么权利在广大消费者面前为厂家卖弄他们的商品呢?她们的职业道德在哪里,她们的责任和义务再哪里,她们不该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道歉,而忏悔吗?

其实,对于三鹿奶粉事件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值得我们去探讨。作为消费者,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利益,捍卫自己的权利,真心希望三鹿奶粉事件会有一个合理而妥善的处理,也希望事件的受害者能够得到应有的赔偿,而相关的责任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1.最近被炒的沸沸扬扬的”三鹿事件”相信所有人都对三鹿失去了信心,这也包括对于伊利和蒙牛等一线奶业的看法,不再相信这些大厂家的产品,索赔甚至已经达到了上百万,这对于三鹿来说打击确实不小甚至已经到了破产的地步,看着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得了肾结石忍不住让人流泪甚至会痛恨三鹿这些以挣钱为目的而不顾及消费者身心的生产者。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完达山,在所有的检测中只有完达山没有“三聚氰胺”,使得不少消费者暗暗松了一口气,还有一种奶可以喝,昨天我去超市买酸奶发现只有完达山和一些我没有见过的牌子,说实话不免有写难过,那么多的大牌子似乎一夜之间就没了。无独有偶,完达山的药物注射液被紧急叫停,这是否在告诉我们不要相信任何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东西呢?不少消费者是否和我一样在想以后到底要不要买呢?一个品牌从出现到变成世人皆知的大牌子需要很多努力和很多坚持,但最终的成功很可能因为一件事情而功亏一篑,在这种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保护……

2. 9月中下旬,全国医疗机构共接诊、筛查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婴幼儿近万名,临床诊断患儿1250余名(其中2名已死亡),事件波及影响到千万个家庭。奶粉商利欲熏心的毒手伸向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弱小生命在商业利益的黑手下痛苦啼哭。事件的发生令人发指。

看法一:近期陆续发生的毛发酱油、工业盐泡菜、劣质龙口粉丝直至劣质奶粉事件,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食品安全网还存在很大的漏洞。据了解,目前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药监、商务等将近10个部门,虽然他们在日常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多头执法势必造成职责分工不明,相互依赖、推诿等不良现象,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的机制,所以尽快修补好“食品安全网”势在必行。

看法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只是个导火索,这根导火索却引爆了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内幕。这就是经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婴幼儿奶粉三氯氰胺含量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但愿这只是极少数,不是我们平时常说到的“行业潜规则”。

看法三:面对各种突发事故,我们很自然会想到的是领导的责任、具体人的责任。但我们同时也应该呼吁民众树立应有的责任心,那就是树立道德观念。过去几年,中国问题食品频生,从苏丹红一号、有毒大米、孔雀石绿,到去年的毒豆奶、毒饺子和近期的奶粉事件,中国的问题食品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显然是商人的商德问题。本次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再次引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得不让人忧心透露出来的中国的道德危机。

看法四:近日,一家网站进行“你接受哪种食品危机处理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接受领导出面道歉的仅有3票,占全部投票的1.13%;愿意接受“巨额经济赔偿”的有50票,占18.8%;愿意接受“企业停产取缔”的有35票,占1 3.16%;愿意接受“严厉一查到底”的有178票,占66.91% 。是的,道歉代替不了什么,道歉只能表明一种态度,传递一种对事件性质是非判定的基本认知,甚至不能代表真诚。让我们来质问这些劣质奶粉企业:“为何不在东窗事发前出来道歉?为何在事件发生后还有那么多真相被一一曝光?”而他们在道歉中对此并没有任何坦白。

看法五:在不少地方,目前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还处于空白状态。这次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查获的劣质奶粉成本低、平均售价低,加之农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居供阀垛合艹骨讹摊番揩多,孩子大多留在家中由祖辈代养,无法实现母乳喂养,便宜奶粉便成了婴幼儿主要的营养来源,这就为劣质奶粉充斥农村市场创造了条件。因此,急需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创造条件提高正规企业的产品在农村市场的份额。

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 *** 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包括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成立由卫生部牵头、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参加的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石家庄市 *** 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等人被免职。他们应该承担责任,免职是应该的。

面对重大突发事故,我们在惊叹“伤亡惨重”和“损失巨大”的同时,很自然会想到的是“追究领导责任”。既要追究企业领导和部门领导的责任,又要追究 *** 领导和上级领导的责任。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一起事故的酿成,几乎都是由两种责任所导致,一种是领导的责任,一种是具体人的责任。具体人的责任虽然多是具体的和局部的责任,但却往往是最初的和直接的责任。所以我们在问责领导的同时,也应该呼吁民众树立应有的责任心。

河北三鹿集团婴幼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三鹿奶粉之所以使6200多名婴幼儿患病,主要是有人往奶粉里掺加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近日,此案取得重大进展。涉嫌犯罪的正定县耿氏兄弟,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事情似乎很简单,因屡次交奶检验不合格被拒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后得知向牛奶中掺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可增加蛋白质检测指标。于是耿氏兄弟自2007年底开始,从行唐县一化工商店购进三聚氰胺,勾兑后掺入销往三鹿集团的牛奶中。以后每天生产、销售这种掺加三聚氰胺的牛奶约3吨。耿某接受警方讯问时供认,他本人清楚“三鹿集团要的是纯的鲜牛奶,不能掺任何东西,而且这些牛奶就是要加工给人吃的,化工原料不是人吃的东西”。当被警方问及是否知道这种行为的后果时,耿某说:“没问过,也没想过,只知道对人体无益。”耿某同时承认,他本人和家人从不食用这种掺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

事实很清楚,耿氏兄弟往鲜奶中掺加三聚氰胺,就是为了赚钱。这年头,赚钱不容易,赚大钱更不容易。据说,从2004年开始,耿氏兄弟就投资建了一个挤奶厅,并且自养了300多头奶牛,连老婆女儿都发动起来。但因为质量问题,他家的奶经常交不出去,整车整车的倒掉。于是他就想出这么一个怪招,加了三聚氰胺,所有的奶都能顺利的交出去了,钱也源源不断收到自己手中。

钱确实是个好东西。正如鲁褒的《钱神论》所言:“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所以有些人便把赚钱作为人生最大的奋斗目标。早晨想的是钱,晚上想的是钱,生产想的是钱,销售想的是钱。只要能赚钱,什么都敢干。

他们忘了,还有一件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就是责任。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这个世界承担责任。领导有领导的责任,民众有民众的责任,富人有富人的责任,穷人有穷人的责任。作为一个生产者,不掺杂,不使假,不违章,不留隐患,就是责任。你对别人负责,别人才能对你负责;你维护别人的安全,别人才能维护你的安全。

三鹿奶粉事件,随着国家行政机器的强力介入,已经真相大白,相关问责和处理工作料将持续而严肃地迅速推进。

在三鹿之后,又有数十家奶粉品牌因程度不同地含有三聚氰胺而被“点名”、封杀。

当所有的媒体对三鹿、对不法厂商口诛笔伐的时候,公众也在不断追问:在频频发生食品公共安全事故背后,谁该担当责任?如何才能吃得安全、活得安全?

其实,我们在以旁观者的心态追问别人这一切的背后,或许忽略了一个应该被追问的对象,那就是“我自己”。

是的,在我们不断追问奶粉怎么啦?食品怎么啦?监管部门怎么啦?中国怎么啦?世界怎么啦?那些没有良心的造假者怎么啦……追问这一切的同时,是否还有必要追问一句:我怎么啦?我们怎么啦?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的是关于母爱的自我拷问。

在奶粉事件的背后,相当一些具备母乳喂养条件的母亲,在铺天盖地的“母乳喂养好”的宣传浪潮中,为了很多这样那样的理由,却依然选择了让孩子喝奶粉。最终,碰上了“大头娃娃奶粉”、“肾结石奶粉”……在谴责造假者的同时,我们是否自我反思过:人类文明不断进化,可那份最原始最亲切的母爱呢,是否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喝不到喝不足“妈妈的奶”的现实背景下,母爱在悄然退化?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喝母乳,应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最自然的“人权”和母爱享受。可是,很多妈妈却做不到这一点,无情地剥夺了孩子的这项权利。对此,有网友甚至尖锐地反问:“女人的奶,孩子吃不到,难道正在沦为女人的饰物和男人的玩物?”

伪劣奶粉伤害了孩子,也在拷问我们:这背后,是否也一点点有母爱退化的因素?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人性进行自我反思。

社会学一个最浅显最基本的逻辑就是:社会是由一个个自然人组成的,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理论上讲,一切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的出现,其背后均可以找到人性卑劣的影子。

从齐二药假药事件,到凤凰大桥的垮塌,从山西溃坝灾难,到三鹿奶粉事件,无不可以看见人性卑劣的痕迹。以三鹿奶粉造假事件为例,首先是源自原奶供应商出于私人利益非法最大化的掺假,然后是企业出于集体利益的不负责任、草菅人命。

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应该说, *** 对社会负有当然的法定管理责任。而从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出现的概率来分析,公共管理必定会有盲点和死角,任何一个 *** 管治下的社会,都会程度不同、频次地出现这样那样的危机和问题。

那么,靠什么来维系一个具有最大安全系数的和谐社会呢?答案是:除了 *** 有力的监管,就是人性的善良回归和道德约束。

谴责三鹿事件责任者的同时,我们是否更加需要从人性的角度扪心自问: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自己,是不是一个基于某种利益的造假者呢?

为了全勤奖,或许我们有过找人代打卡的“造假”;为了毕业,或许我们有过悄悄抄袭某段论文的“造假”;为了成交,或许我们有过给客户浮夸产品功能的“造假 ”;为了升职,或许我们有过虚报自我业绩的“造假”;甚至,为了一次说不清道不明的美丽约会,或许我们有过以“善意的谎言”敷衍另一半的“造假”……

如果上面类似的种种“造假”你曾有过,那么,谁又敢保证,假如你就是那个“三鹿”的原奶供应者,某一天,基于利益或出于无知,你就不会往里面掺杂三聚氰胺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原奶供应者掺杂三聚氰胺,与我们每个人的某一次造假,其人性的虚伪和退化,是等距离、同性质的,不同的,只是后果。

这样看来,假如我们只知道谴责别人,而尚未学会反思与律己,那么,就没有谁能够确保“三鹿事件”以及类似悲剧不再重演。因为,人奶少了,牛奶无奈替代;人性善良缺失,虚伪与险恶必定丛生泛滥。

求写一篇食品安全形势的论文1000字

求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的的论文2000字左右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

 关于这个食品安全问题的论文

  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还在鸡蛋中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大家的心。
  在我们的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着。我的乡下老家盛产食用菌,记得上次回家时,我参观了整个香菇的制作过程。我与叔叔一起走进菇棚时,一股带着香菇味的暖流迎面赴来,叔叔告诉我这里就是做香菇的地方,并示范给我看制作过程。只见叔叔与其他小伙子在一起干了起来,我正看得着迷,可看到最后我感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只见他们把做好香菇筒袋,放入石蜡液体中浸泡。叔叔告诉我,用石蜡浸泡后不但可以保证菌棒不发生烂棒,同时可以防水,等香菇生展后还可以保证香菇水分不丢失,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我听了他们对石蜡作用的介绍后,使我对“石蜡”这两个字越想越不对劲,决心弄个明白。
  回到家里,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全力搜索有关石蜡的知识。终于明白了它的真面目。原来,蜡是一种工业用品,也叫工业石蜡,它是一种复杂的化学成分,其所含的危险成分主要是苯,它是对人体一种十分有害的物质。专家指出它是人体皮肤癌、肺癌产生的罪魁祸首。看了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就是电视上宣传的严格禁止的“蜡菇”。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这些菇农,为了自己挣大钱,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在食用菌生产中放入了工业石蜡,制造出毒香菇。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罪行为,他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如果这些香菇出口国外还会引起外交纠纷,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他们这样做实在是不应该啊。
  原来食品安全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可能正在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想,我们国家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制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的宣传中,让更多的人认识食品安全的危害,抵制农药食品、化学食品、问题食品,这样才能让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同行。

  食品安全与人性
  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
  提到食品安全,人们心中是异常关心的,关注的。因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文化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注水肉”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随着食品的多样化发展,各种添加剂不断翻新、涌现,不断被加入食物中。肉松中有添加剂,奶粉中有三氯氰胺。虽然现社会食品的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但可能都是消费者心中所默认的,考虑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时候,你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你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但有时吃的是“问题食品”,你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生产商这样生产“问题食品”,我认为这不但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声誉。这样做无疑是一种羞耻,一种无能,一种人性泯灭的表现。
  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出售商和制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
  企业固然有他们应该负担的责任,但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也不能从旁而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护民众健康是他们的责任,有句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者,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是重中之重,如今《食品安全法》已让部分民众吃了颗“定心丸”。食品安全已有标准,但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标准”,有时是标准不能落实,因为个别地方官员、领导和生产制造商“勾结”,有所谓的免检产品,不用检查就发放卫生许可证,直接出售。这样可以说不为党负责,不为人民负责。
  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自我安全健康保护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买食品不能单纯的相信吹嘘的广告:质量第一,等等的。从某些消费者理解到,他们全凭广告,坦言道:有质量第一的谁还买质量第二的食品?话说回来,自己不对自身健康负责,何人还会关心你?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在如此严峻的问题面前,为什么还要出现“问题食品”?所谓的人性都到哪里去了?作为自然界生物链的最顶端,我们不是自食其果吗?

  关键词:食品安全论文 公共安全 监管
  Abstract: Food is essential material base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o food safety has been got personal and even the world’s attention.Because of the changing needs of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Eating and Drinking of people becoming more diverse.Hygiene and food safe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It is become a public safety problem .We should intensify efforts to control it.
  Key words: food safety supervise public safety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64人。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二是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三是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四是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五是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先圣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包括了对社会公德的追求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请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是否离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传统美德越来越远?是否已经背离了社会公德?沉痛的教训告诉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