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政治经济外交1500字论文

2023-02-18 08: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政治经济外交1500字论文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 争的浩劫。其次,核 武器的大规 模杀 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 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 战争与地球同 归于尽。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 发世界性大 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 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 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 争
首先是国际恐 怖主义问题。2012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 裂的倾向。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最后还有愈演愈烈的贩 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 病扩散、肆无忌 惮的海 盗活动,以及日益严重的非法移民等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
首先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 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 事调整与变革。其次是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 土与领 海争 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人,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另外,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也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核 武器的垄 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到一个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时期,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 胁。
二、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中国也同样面临重大威 胁
三、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须承担来自美国的压力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人,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在这一地区频频进行军 事演习,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进行有力延伸。为了推进“重返亚 洲战 略”,奥巴马政府还全面参与亚太事务,积极加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高调介人中国南 海问题,对中国的领 土问题指手画脚,试图遏 制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领导力。目前,美国在中国周边加紧构筑针对遏 制中国的“C’’ 型军事包 围圈,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基地密度已比冷 战时期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应对策略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软实力建设
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加速和平崛起的进程。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本国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必将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力争获取更多发言权,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力度,壮大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从国内来看,要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金融危机不仅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也重创了其软实力。这说明美国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当然这里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既有经济上的问题,也有政治和社会、文化上的问题。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普世价值影响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大降低,而以政治和社会稳定、渐进改革、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有效调节、注重实体经济等为特点的中国模式则经历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当然,中国在软力量建设上还应继续培育自己的核 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及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
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妥善处理好中国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中美关系。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并没有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人和外国市场的准人。I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均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倘若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经济发展无疑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也将严重受挫,甚至难以实现。因此,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合作总体比较顺利,在许多问题上中国秉持了务实灵活、温和求实的原则,这确实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韬 光养 晦战略,但是中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两国今后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文化领域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但无论出现怎样的矛盾,中美关系都不会全面恶 化,两国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分 歧。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 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目前,主要战略力量围绕国际格局调整转换中的权利重新分配展开激烈博弈,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较量空前激烈。尽管现存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有着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地方,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但这一体制仍对世界和地区安全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能推倒重来和“另起炉灶”,而应该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要认识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并善于抓住机遇,以建设性的方式推进变革,确保变革过程的稳健和结果的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
由于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经济权力的再分配不像政治权力再分配那样敏感,因此,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应该首先从经济层面人手,通过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促使中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和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其次要推动国际政治体系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使其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特别是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扩大中国在这一重要的决策机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持积极态度还有助于防止中国被视作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2)

分析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形势与政策的影响 论文1500~2000字

2012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2012年以及过去的2011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国家兴起,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1已经走过大半,我们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期待绿色。
简单地从几个大国来看:美国力不从心,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东南亚,以遏制中国;欧盟与欧元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欧洲领导人正竭力与危机奋战;俄罗斯痛感资源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决定加大外交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力度;日本经济本来就萎靡不振,在经历了9级地震后,国家经济更是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国外交活跃主动,在国际经济复苏、全球综合治理、地区形势稳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国内CPI持续上涨、与周边国家间领土争端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1、新兴大国在各领域发挥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加快
亚、非、拉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保持强势发展势头,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为代表,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1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比重将达52%,历史上首次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G20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具有相对优势,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各大国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互动更加活跃。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内涵更加复杂。传统国家间阵营和界限趋于模糊,利益组合趋于复杂。围绕气候变化、核安全与防扩散、国际金融改革等议题,各国根据不同利益需要结成不同联盟。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国际权力更加分散。普通民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增加。
2、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许多不确定风险
2010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回暖迹象。但另一方面,各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导致政府债台高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2010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达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2011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恶化。日本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200%,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20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但震后重建可能会给日本带来一丝转机。
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强劲,但面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风险,并且可能将风险传导给亚洲其他国家。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至于增势是否减缓则存在未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仍然很不乐观。
IMF《全球金融报告》认为,尽管世界经济仍在复苏,但全球金融体系发展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同时,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逐渐改善,但要取得更大进展则需化解主要银行系统的遗留问题。然而,巨大的下行风险仍然存在,发达国家面临着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挑战。事实证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对金融危机冲击有更强的抵抗力,但其金融体系依然脆弱,并面临着遭受巨额资本流入冲击的风险。
3、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中美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朝鲜半岛剑拔弩张:朝鲜与韩国依然对“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闹得不可开交,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得以延续。朝鲜和韩国之间再度出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相当大。由于双方领导人在国内政治领域中的回旋余地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军事摩擦和冲突的控制将更多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等周边大国的克制与约束。
第二,中东地区的情况令人担忧:阿以谈判再一次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告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度搁浅,而且很难在近期内再度开启。从2011年7月起,美军将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但撤军规模也有可能取决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的工作绩效。由于巴基斯坦坚决拒绝美军跨过巴阿边界围剿藏匿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组织,而美国扶植的卡尔扎伊政府又十分脆弱,所以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规模也迟迟难以决定。伊朗核危机在经过一系列外交折中之后仍然处于僵持阶段。
第三,2011年非洲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苏丹于2011年1月8日就南部苏丹是否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投,南北双方尊重公投结果,和平分手,结果还不错,没有带来大规模冲突。再看利比亚,卡扎菲与反对派双方你争我夺,北约组织对其进行军事打击,施行空袭,对人民在成了巨大伤害,不断有人员伤亡。
第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1号,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使塔利班武装分子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无疑是全球打击恐怖分子上重要的一笔和胜利。但恐怖主义泛滥依然像乌云一样给世界压力,《人民网》5月2日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篇注明是知名媒体评论员写作的文章,题目是“拉登被埋葬在春天里,但美国反恐战争仍在严冬”,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美国的中东反恐策略从未成功,反而是越反越恐”。
最后,中国周边很不安定:首先表现在与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因南海争端分歧扩大,越南菲律宾不断扩充军备,进而耀武扬威,但最近似乎有缓和之势;其次,钓鱼岛争端,中日关系一度紧张,但因为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此事似乎暂时搁置;最后是中印间领土争端,印度通过进口先进装备不断提升其军事力量,与中国形成对抗。而我国一直本着和平对话解决问题的方针,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交涉,争取不直接与其产生军事冲突,一方面大力提升我国军事防御能力,东风21-D、歼-20、航母等先进军事武器不断亮相,以震慑其他国家。
2390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