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药学学报编委会2020年

2023-02-18 06: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药学学报编委会2020年

姜远英,男,1963年1月生,籍贯山东莱阳,汉族,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1988年获药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进行访问研究。原任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药学院院长。兼任上海市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药学会药理学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药学实践”杂志主编,“药学教育”杂志编委,“药学学报”编委,“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编委等职。近年来,主要从事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及真菌耐药机制研究,以寻找抗耐药真菌新靶点,并研究化合物和天然植物成分对真菌多药抗药蛋白的抑制作用。所率课题组已获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负责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已发表科研文章130多篇,其中SCI论文35篇,通讯作者SCI论文24篇;编写著作13部;获上海市药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7完成人),二等奖2项(分别为第2和第4完成人)。2010年任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2022 年 AIMBE Fellow 大名单公布:39 位华人学者当选,占比 25%

近日,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简称“AIMBE”)公布了2022年全球新当选的153名会士名单,表彰其在医学和生物工程方面的杰出成就。

据雷峰网统计,其中共有39位华人学者当选,占比已经达到25%。

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是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内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

目前,AIMBE Fellow成员中包括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8位获得总统科学、技术与创新奖章的成员、201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01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45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以下为就职于国内单位的学者名单:

陈学思

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生物高分子研究组组长 。

1988年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后在早稻田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陈学思回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博士生指导教师,从事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聚乳酸和聚-己内酯产业化等方向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2016年,陈学思入选国际生物材料与工程联合会会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学思曾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 科技 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中心项目等。同浙江海正集团合作实现了1.5万吨聚乳酸产业化,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

入选理由:在开发用于基因和药物递送、纳米医学、组织工程以及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方面做出贡献。

马光辉

马光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主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1984年,马光辉公派留学日本群马大学,获得纤维高分子工学科学士学位;1990和1993年分别获东京工业大学高分子工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马光辉在东京农工大学生物系统应用科学研究科担任助理教授。2001年回国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回国后,马光辉主要从事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其在生化工程和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蛋白质/疫苗分离介质、缓控释药物载体、免疫佐剂(疫苗递送系统)、细胞培养微载体、酶固定化载体等创新产品。

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消息,马光辉共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88项,国际专利授权12项,专利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5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

入选理由:通过创新的膜乳化技术和生物医学配方的颗粒系统设计,在生物工程方面做出贡献。

聂广军

聂广军,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国科大特聘教授, 科技 部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2年,聂广军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加拿大McGill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8年回国后,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立了“纳米生物学和纳米生物材料”实验室,组建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肿瘤纳米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生物效应等。

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消息,聂广军共申请抗肿瘤应用等相关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中国专利20余项,美国授权专利3项,日本专利1项,专利转让2项)。

入选理由:为肿瘤微环境调节纳米药物和智能抗肿瘤纳米机器人的开发做出杰出贡献。

高维强

高维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冠名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Med-X研究院副院长,Med-X-仁济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 。

1982年,高维强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同年进入中科院就读研究生并入选CUSBEA项目,1983年赴美,198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及洛克菲勒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1993-2010年,历任美国Genentech公司科学家/实验室主任、资深科学家。期间于200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青”。

2010年全职回国。担任仁济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现正承担 科技 部国家重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也是上海市教委肿瘤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和上海市卫计委重中之重临床肿瘤重点学科负责人。

高维强长期致力于“干细胞与组织发育修复”和“肿瘤发生发展(包括肿瘤干细胞)”机制研究。近年来聚焦肿瘤干细胞、耐药性、诊断和靶向治疗的 探索 以及神经损伤修复和内耳毛细胞发育再生的研究。

入选理由:对干细胞、组织再生和针对退行性疾病与肿瘤干细胞的转化医学做出贡献。

张灿

张灿,中国药科大学药物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端药物制剂与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副主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临床药物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和中国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6年,张灿获得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合成材料专业学士;2000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硕士;2003年获得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和物理专业博士。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和创新药物的研究。

曾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 科技 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关键技术子课题, 科技 部国际交流重点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4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4项,主译著作1部、参编著作3部。

入选理由:对细胞治疗和转化研究做出贡献。

王梅云

王梅云,河南省医学影像中心主任。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访问教授,国内首位国际磁共振学会认证讲师、美国放射学院首批中国影像讲师培训人员。

王梅云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研究、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曾主编《医学影像专业英语教程》1部,参编专著8部。近年来相继获得全国优秀 科技 工作者、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 科技 专家、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入选理由:对 探索 并拓展多模式成像技术在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价值做出贡献。

汤启宇 (Raymond Kai-yu Tong)

汤启宇,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

1999年,汤启宇获得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BCI)、神经工程、功能性电刺激(FES)和中风大鼠模型等。

2013年,他获得十大杰出青年(香港)奖,研究成果获得了第4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6年应邀参加达沃斯论坛作技术报告。

入选理由:研发“希望之手”上肢康复仪用于中风康复,创办香港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系。

姚建华

姚建华,腾讯AI Lab AI医疗首席科学家,拥有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学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姚建华在精准医疗,影像分析、病理图像处理,肿瘤生长预测、以及手术导航取得过突出成绩。同时,姚建华担任IEEE JBHI副主编,负责编辑多部AI影像特刊和担任多个AI顶会的Area Chair,并组织多次医疗影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际期刊和顶会上发表论文超过350篇,被引用超过14000次,h-index指数47。

加入腾讯AI Lab以来,姚建华带领团队发布多项研究与应用成果,包括中国首款获批进入临床应用的智能显微镜;为腾讯的国家级影像产品“腾讯觅影”提供技术和方案;与钟南山团队合作开发的新冠重症预测模型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并在全球80多个国家使用。未来,姚建华还将带领团队深入AI+生命科学方向。

入选理由:对生物医学图像分析和人工智能医疗保健领域的研究、临床服务和商业开发做出贡献。

全部入选华人名单如下:

中国科学院陈学思

中国科学院马光辉

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聂广军

上海交通大学高维强

中国药科大学张灿

河南省人民医院主任王梅云

香港大学汤启宇

腾讯AI Lab姚建华

雅培Qiaoqiao Ruan

雅培Tao Xin

特拉华大学Liyun Wang

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Wenyi Wei

美国西北大学Hao F. Zhang

OncoC4公司Pan Zheng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Quing Zhu

西门子医疗Rui Liao

卡耐基梅隆大学Jian Ma

休斯敦大学Ji Chen

俄克拉荷马大学Wei R Chen

特拉华大学Wilfred Chen

宾夕法尼亚大学Youhai H. Chen

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Jianlin Cheng

南卫理公会大学Jung-Chih Chiao

范德堡大学Zhaohua Ding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Yizhou Dong

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Jean Gao

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Gang Han

波士顿大学Xue Han

得克萨斯A&M大学Shuiwang Ji

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Steve Jiang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Yuanpei Li

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Chang Liu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Chunlei Liu

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Wendy Liu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Xiaole S. Liu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Ting Lu

雪城大学Dacheng Ren

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Stephen T. Wong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Nianqiang Wu

肖宏的主要社会工作简历

1991年4月-至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6年3月-2006年2月, 组建“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上海分会”, 任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三届理事长。1996年2月-2002年7月,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12月-至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委员会委员。1997年9月-2008年5月, 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三、第四、第五届副理事长。2000年1月-至今,欧洲科技编辑协会会员。2000年 5月-2008年6月,上海市药理学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年 6月-2006年5月,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委员。2000年 9月-至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1997年3月-2006年7月,上海市期刊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副会长兼科技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2003年1月-2006年7月,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2005年7月-2007年2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1996年4月-至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1996年5月-至今, 《编辑学报》编委。1999年5月-至今,《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编委。2001年11月-至今,《药学服务与研究》编委。2003年12月-至今,《中国生物学文摘》常务副主编。2003年10月-至今,《图书情报工作动态》编委。2005年11月-至今,《科学观察》编委。2006年11月-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2002年2月-至今,中国期刊协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2008年1月-至今,《科技导报》编委。2009年8月-至今,《中国中药杂志》编委2009年6月-至今,《药学学报》编委。2010年6月-至今,《机电工程》编委

陈忠的个人简介

陈忠,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在日本冈山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首批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重点培养层次、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神经科学创新研究群体核心骨干、浙江省小分子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浙江省十二五生物制药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卫生厅首批高层次青年人才、参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曾任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医学部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多次赴日本东北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中国药理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药理学会理事长。《Neurosci Bull》副主编,《CNS Neurosci Ther》《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Acta Pharmacol Sin》编委以及《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浙江大学学报》编委。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年以来在Nature commun、Autophagy、Brain Struc Func、Nature Neurosci、Neurobiol Dis等发表SCI论文140余篇。H-index为25。培养优博提名奖学生1名。毕业博士硕士生近30名。参与编写著作6部(其中1部为共同主编,2部为副主编)。获得专利2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的投稿须知

1.1 该刊设药学前沿、论文、简报、技术交流、快讯、综述、论坛等栏目。论文一般在6000~8000字,简报、技术交流一般在4000字内;快讯不超过2000字;综述一般不超过8 000字,引用文献中近5年发表的应占70%以上,并结合本人工作提出见解。以上论文均需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1.2 来稿一式两份,文责自负,须附单位介绍信(本校论文须经科学技术处审查)。作者自留底稿,不得一稿多投。请于投稿同时邮汇至本刊编辑部,附言栏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及论文题目。1.3 来稿须注明通讯作者(1位),用上标“*”标注在作者署名后,并在首页脚注处注明其电话、传真和E-mail。基金资助论文在首页脚注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在英文关键词后注明基金名称(英文)和项目编号,并提供相关证明的复印件。1.4 作者收到本刊回执,则表明来稿已进入审稿程序,若3个月内未收到有关稿件处理情况的通知,则文稿仍在审阅中,若作者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编辑部联系。基金资助论文在符合发表的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国家重大项目基金论文可进入快速评审通道,并尽快发表。1.5 需作修改的稿件,请作者按退修通知的要求逐项修改并加以说明。修改稿连同修改说明同时寄回(或发至本刊电子信箱)。退修时间超过60天,则按新稿处理。1.6 来稿是否采用,均由本刊编委会最终审定。本编辑部对来稿可作文字性修改、删节, 涉及内容的重大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文稿刊用前,编辑部与作者签署论文出版合同。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数据库,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稿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否则视为同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