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西昌学院学报周六日不上班,是进行休班的,《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西昌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学术刊物,1989年创刊,季刊,季末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众所周知,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在二战中犯下了累累战争罪行。到了二战后期,经过各同盟国的共同努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是胜利在望,欧洲战场的纳粹德国战败投降,在远东太平洋战场,只有日本仍然负隅顽抗,不肯俯首就服。此时,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两个同盟国之首,为了各自的国家和军事利益,在对待日本问题上,表现出既有合作又有冲突的矛盾态度,合作中有猜疑,对抗中有妥协,两国在对日出兵问题上的种种较量,不仅体现了世界军事强国在攫取战争利益上的抗衡,也勾勒出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粗略轮廓。本期就跟您聊一聊二战胜利前夕美苏在对待日本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
1945年,欧洲战场上的对德战争已基本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中。尽管胜利的曙光已经依稀可见,但战争的形势依旧严峻而复杂,如何结束太平洋战争、迫使日本投降,是美苏等同盟国家首先需要直面的问题。由于美国是二战中对日作战的主力之一,为战胜日本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美国在如何敦促日本投降的问题上始终占主导地位。早在1943年1月,罗斯福就明确提出了要求德、日无条件投降的主张,同年11月,美、英、中三大同盟国又在《开罗宣言》中联合宣布:“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的长期作战。”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之后,罗斯福再次重申,“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同德国的战败同样重要”,“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必须像德国军国主义一样被彻底铲除。”
然而,日本政府却仍然寄希望于本国残存的军事力量,一面要求全体国民坚持顽抗,一面精心策划一种观望、拖延的“默杀”战术,期望利用外交手段和苏联谋求和平谈判,企图通过苏联的调节来争取更多“体面和平”的时间和条件。与此同时,日本军部的首脑仍然痴迷于武士道精神的疯狂战斗,提出要“以七生尽忠的信念的源泉”把战争进行到底,抱着“举国玉碎”的决心准备继续血拼。1945年2月至5月,日本国内进行了三次“兵备动员”,凑成了40个师共240万兵力,妄图依靠“在乡军队”及临时拉来的老弱病残进行“本土决战”。7月28日,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发布以后,日本首相铃木公开声称:“政府认为《波茨坦公告》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在官方的舆论导向作用下,日本国内对《波茨坦公告》未加评论,采取不予理睬、保持缄默的态度,没有意识到这是美国给予日本的最后通牒。
为了尽快结束对日战争,美国一开始计划联合苏联,采取与苏联红军合作的方式,对日本进行常规军事轰炸和本土进攻,迫使日本投降。这也是美国军事首脑审时度势、看到了太平洋战场上对日战争的艰巨性做出的决策,因为尽管美国接连取得胜利,但每前进一步都要增添一份伤亡,尽快结束战争才是减少伤亡的唯一办法。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就曾预言:“要想在日本本土使日本投降,估计要牺牲50万美国人的生命”。鉴于此种情况,罗斯福认为,当务之急是必须在亚洲大陆上找到一支能够制服日军的强大陆军,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苏军如果能出兵满洲,那将大大减少美军伤亡,并缩短战争。1945年1月23日,美国召开参谋长联席会议,会议备忘录中明确表示:“为了给我们的太平洋战役以最大的支援⋯⋯必须使俄国尽快参战”。
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就与日本因东方领土争端而摩擦不断,但苏德开战后,苏联将主要实力集中部署与西方,为了减少东顾之忧,苏联对日本的政策调整为股息忍让,希望彼此保持中立、相安无事,1941年4月,两国签署《日苏中立条约》,双方关系暂时得到缓和。然而, 历史 的发展常常令人难以预测,到了1943年,曾一度控制太平洋战略主动权的日本,深陷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战场难以自拔,美国对日宣战更是注定了日本的败局,此时苏联为了敦促美英等国开辟第二战场,主动放弃了日苏中立。1943年10月,斯大林向莫斯科参加三国外长会议的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苏联有参加对日作战的意向,苏联愿意承担东方战场的作战义务。赫尔激动异常,当即表示:“这项决定对于我国政府和人民来说是个重大的喜讯。”
1943年11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美英要求苏联落实对日作战决定,苏联要求美英履行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斯大林在此次会议上明确表示,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开始对日作战。罗斯福最终也表态:“英 美决定于1944年5月在诺曼底登陆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至此,苏美两国在对日作战以迫使日本尽快投降的问题上,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然而,合作的态势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随着形势的变化,美国越来越不愿意苏联出兵作战了,因为美国不希望强大起来的苏联插手远东事务,开始担心苏联开进东北后不再出去,担心苏联会和中共联合在华北建立一个政权,这无疑会对美国在战后独享战争胜利成果构成巨大威胁。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基于战后远东战略利益考虑,美国对苏联参战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7月23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关于苏联参战必要性一事专门征求马歇尔意见,马歇尔表示,由于美国原子弹的成功,苏联的协助已成为不必要。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这在一方面是想促使日本尽快投降,以剥夺苏联在日本问题上的发言权,另一方面也是向苏联进行政治示威。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直言不讳地说:“与其说原子弹是为了打败日本,不如说是为了在欧洲挫伤俄国的锐气。”总统杜鲁门也表示:“虽然我们迫切地需要俄国参加对日作战”,“但是我还是懂得不应该让俄国人在日本享有任何控制权”。
美国力图缩小苏联在日本问题上的影响,并不能阻止苏联出兵日本,也不能阻止苏联在二战中军事力量的逐渐强大。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是苏联国土安全的威胁,苏联为在日俄战争中丧失的权益一直耿耿于怀,对日宣战似乎只是迟早问题。1945年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9日零时,苏联远东军在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的指挥下,以西路为主攻方向,分三路对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猛攻,与此同时,苏联海军迅速在择捉岛等日本北方四岛登陆,并对这些地区进行了军事占领。接着,远东军第25集团军协同海参崴基地的太平洋舰队主力实施海、陆、空协同作战,迅速而顺利地攻占了朝鲜海港雄基、罗津、清津和元山。日本关东军溃不成军,节节败退,直至8月18日下令停止抵抗,正式向盟国投降。
实事求是地说,美国原子弹在日本本土的爆炸,再加上苏联对日本的宣战,都是促成日本迅速投降的重要因素,美苏在对日作战中的合作行动,为终止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做出了贡献。然而, 这种合作远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目标一致, 美苏两国其实都是站在各自国家利益的立场上,使得这一短暂结盟 更多地体现出双方在远东地区的争夺 。实际上,到了战争后期,美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分歧也越来越大,随着共同敌人的逐渐消失,两国为各自战后的势力范围各行其是,军事合作已居于次要地位,更多的是争取各自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因此,太平洋战争一结束,美苏围绕着核武器展开的冷战便开始迅速凸显和升级。
参考资料:
陈锦晓:《奇异的同盟——“二战”胜利前夕美苏在日本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南都学坛( 社会 科学版)》,1989年第4期
闫晶:《太平洋战场上美苏远东战略与日本投降》,《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 科学版》,2011年第1期
张卫军:《日本投降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与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 科学版)》,2003年第3期
蒲瑶:《刍议二战期间苏联对日政策之演变》,《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 科学版)》,2001年第2期
刘庆莲:《论苏联“二战”期间的对日策略》,《外国问题研究》,1984年第4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科)40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40
沈阳工程大学学报(社科)40
沈阳大学学报(社科)40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160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40
景德镇高专学报
70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科)45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60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科)50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40
孝感学院学报(社科)60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70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70
齐齐哈尔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60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40
佳木斯大学学报(社科)
70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90
邢台学院学报
70
滁州学院学报
40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40
咸宁学院学报
70
琼州学院学报
50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40
鸡西大学学报
70
绥化学院学报
70
新乡学院学报
60
贺州学院学报
40
牡丹江大学学报
60
西昌学院学报(社科)60
辽宁师专学报
(社科)70
新余学院学报
45
焦作大学学报
45
宿州学院学报
40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50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70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科)45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40
长江大学(社科)90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50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科)40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50
许昌学院学报
40
凯里学院学报
50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