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一质量管理与审核的论文

2023-02-18 02: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一质量管理与审核的论文

引导语: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关于质量管理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方电机5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自90年代东方电机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来,东方电机的质量管理走上了稳定上升的轨道,然而,我们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近几年随着东方电机产值产量的大幅提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保证东方电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正常、有效,使企业能健康蓬勃发展,建设百年东电,是摆在全体东电人面前的难题。如果把东方电机比做一棵大树,要想这棵大树能枝繁叶茂,依靠的是每一条小枝和每一片叶子的茁壮成长。在东方电机,这些小枝和叶子就是我们的班组,班组是企业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是产品质量的直接控制者,班组质量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抓好班组产品的质量,搞好班组质量管理,打造产品质量磐石,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本。

一、影响班组产品质量的因素

(一)操作波动。质量波动一般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正常波动一般因原料质量差异,设备磨损,操作调节微小变化,工艺偏差控制范围的正常变动等因素引起,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异常波动一般因操作不按规程进行,工艺执行不严,设备带病运转,监视测量不准,原料不符合质量标准等因素引起,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影响班组生产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波动,操作波动是指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操作因素,影响班组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设备、工艺、材料、环境,切实有效地把这五个因素控制起来,及时消除异常波动,就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而五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因为班组生产是靠人监控的,监控者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最终结果。产生操作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是责任心不强,也就是质量意识问题,没有做到勤观察勤调节;二是没有“三按生产”,执行工艺和操作规程不严,操作失误多;三是技术素质低,既不会分析又不会处理;四是设备维护保养差,设备带病运转;五是上下工序协调配合差,生产不稳定。这五点是导致操作波动的主要问题,只有把造成操作波动的问题解决好,把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原因”控制起来,才能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XXX电厂在安装汽轮发电机后做电气试验检查时发现转子有匝问短路现象。将转子汽端护环拆除后,发现在25#槽距槽口约300mm处1、2匝之间有一根磷铜焊丝,通过清理,共发现4根使用过的磷铜焊丝遗留在发电机转子内。事故原因是:在电机制造厂内焊接转子线圈接头时,由于操作者没有认识到该工序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未能将使用过的焊丝完全清理出去,使焊丝留在线圈端部内腔,在后序焊头、装拆木桶、配装极问块等多项工序的清理过程中,仍未能及时发现,致使将此问题遗留到电厂。前面的案例就是由于操作者责任心不强,执行工艺和操作规程不严等原因产生操作波动而造成质量问题。

(二)错误的思想观念:1 依赖检查把关。“班组出产品,质量靠检查”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职工中依然存在。反正质量有检验人员把关,只要把工时挣到手,自检(特别是手工作业)做不做没关系。出了质量问题,找检查、找工艺,跑质量处理单回用了事。2 生产进度第一。生产单位的口号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是,往往生产任务繁忙的时候就成了保量不保质,把“质量第一”放在嘴上,把“生产第一”放在手上,“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还存在。这是分配模式的考核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以产量为主的考核方式让一些人注重多挣工时,多拿奖金,反而忽视了产品质量。

(三)班组长领导意识。班组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单位,班组长俗称“兵头将尾”。面对“兵”,班组长是质量管理的策划者、监督者,质量工作的先行者;面对“将”,班组长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实践者。承担如此多职能的班组长,其质量意识好坏往往决定班组整体质量意识的好坏。XXX电机在进行厂内空载试验时,电机一次冷却水不能循环,导致电机高速空载运行时的空载损耗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的带出,电机温升过高,致使多个部件报废。事故原因是:由于试验负责人未按程序认真对试验前准备状态进行检查确认,试验人员未开启一次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进水阀门,就开车试验,从而造成质量事故。

(四)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班组内部缺乏质量监督机制,质量指标没有落到实处。质量上的大锅饭好坏说不清,责任落不实。凭感觉,“拍脑袋”定质量,不是靠数据说话。

二、搞好班组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一)班组质量管理应该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质量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影响企业声誉。不能把加强班组质量管理仅仅看做是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而要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来对待,建立以产品质量优劣作为衡量班组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志,建设以质量为核心的班组生产管理体系,创建质量优先的班组精神。

(二)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是抓好班组产品质量的思想基础,进行质量意识教育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教育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懂得产品质量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优质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兴旺和发达,能给国家带来繁荣与富强,劣质产品会导致企业丢失市场、亏损,甚至倒闭。作为企业的员工,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要有企业光荣我光荣,企业收益我受益,我与企业共命运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以一流的工作质量,为社会生产出优质产品。其次教育职工懂得产品质量优劣与生产进度,经济效益等的密切关系,没有产品的高质量,就谈不上生产的高速度,优质才能有效地增产,增加效益。产品质量低劣,是生产中最大的浪费,要克服那种只重视产量、进度而忽视质量的错误思想。

(三)严抓平稳操作,减少操作波动。平稳操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平稳操作就是要稳定工艺,一是要抓好交接班,交接班是了解上一班生产、工艺、质量、安全、设备运行及遗留问题等的过程,对于稳定下一班生产工艺和质量至关重要,要严格按交接班要求进行交接。二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求班组成员能熟练掌握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如工艺操作法,工艺条件,工艺参数,安全技术要求等。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特殊情况听从班组长或上级指示进行调整。

(四)提升员工素质,打好质量基础,广泛开展QC攻关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技术素质。以练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学习基本理论为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实际训练,通过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增强岗位实际操作本领。使其在生产

过程中同生产工具实现最佳结合,达到优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在提高员工技术水平活动中,可根据生产中实际问题广泛开展QC活动,增强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强员工自信心和责任心。

(五)建立质量看板。每个班组设立质量看板,将班组员工质量业绩状况,每日发生质量偏差情况,班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形成班组员工质量排名,质量排名和收入挂钩,建立严格的班组经济责任制。形成公开考评,公平考核的质量考核制度。班组员工每天的质量状况,产生了多少缺陷,质量评分如何,质量看板上一目了然,而到了月末,当月员工的质量考核结果也自然得出。由于考核结果与月度奖金挂钩,本月因质量问题该扣多少钱,员工心中有数。每个员工的质量评分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班组的产品质量达标成绩,将班组的质量达标成绩与班组长、工段长的月度奖金考核挂钩。这样,质量看板不仅是员工个人关心,管理人员从中可以看出各班组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质量管理员和技术人员从中可寻找质量改进的切入点。

(六)质量问题“三不放过”。质量问题“三不放过”要真正实施起来。目前,我公司在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我们很多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很不明确,例如,大部分焊接件装配尺寸超差,原因分析都为“焊接变形”,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焊接变形?没有进一步分析。其二,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帮助班组进行原因分析,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帮助分厂、班组进行原因分析的义务,针对每张NCR单,将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来,便于我们进行改进。公司开展解决常见多发病的质量攻关,我们分厂、班组也应该针对长期同一问题开出的NCR单进行QC攻关。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之一,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领导者不仅要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我们的班组长在班组质量活动中也应该让全体组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鄙视班组长与质量员的事,而是全体组员分工合作,群策群力的结果。让每个组员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班组中的角色;班组组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解决各种问题;使每个组员根据各自的目标评估其质量业绩状况;使员工积极地寻找机会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知识和 经验 。班组是公司的基石,是最小的团体单位,只有充分调动班组搞好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东方电机打造百年好店才有一个牢固的基础。

一、班组安全管理

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班组长必须做好下列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组员学习安全操作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技能,提升本人和全组成员的自我保护能力;班组要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遵章守纪,检查员工安全完成任务的情况,设备环境等的安全状况,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的情况,若发现有违章作业者应及时制止。对新员工或调动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进行安全教育等。班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班组长组织全体员工实施。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的直接指挥者?

安全生产的目的是识别风险,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损失;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安全检查、生产工艺技术安全管理、作业环境管理、物料安全管理、人员及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培训教育等;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所有设备设施、物料、环境和所有的作业活动。

二、安全生产责任

班组长是生产经营作业的直接执行者,负责一线安全生产管理,对本班组安全操作的具体贯彻落实,检查督促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对本班组的安全负责,并及时传达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的知识、法规和信息。告知员工在操作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危害,应该佩戴的防护用品,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听从的命令。若发现新的危险是现场难以解决的,应及时与上级沟通汇报,以保证安全。

总之,各级安全责任人的都应做到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估事故预防工作。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班组长岗前安全培训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班组有员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培训。班组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班组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班组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可以有讲授、实际操作、案例研讨、读书指导等多种形式。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形式有: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事故现场会、安全业务培训班等。

(二)隐患和重大危险处理

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等方面的内容,一般结合企业有关要求进行,班组要关注在本工作岗位进行作业时是否有潜在的事故隐患存在,如能在自身的能力范围进行处置的及时进行排查处置,如属于较大的问题隐患,应汇报上级部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在没有解决之前,应注意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在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有关岗位操作和工作的人员,应了解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和安全操作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对岗位操作的人员现场应急处置的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

(三)应急与事故处理

当事故发生,岗位操作员工,常常是第一目击者,班组要重视员工对事故的现场处置能力和快速响应。班组应经常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当发生事故时要第一时间上报领导。

三、班组安全检查

班组安全检查,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的机制,检查是对于安全 绩效 的监督和验证过程。通过检查实现对于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对于检查过程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采取及时的应急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一)安全检查的目的

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发现问题或隐患,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检查过程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培训需求提出进一步要求,最终的目标是减少事故风险。在检查中,可以得到各种数据,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对于班组健全工作的重要的绩效评估手段,也为将来的整改和事故分析提供很好的依据。

(二)安全检查内容

查思想和安全意识水平,对法规政策的理解;查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查隐患,在作业场所和活动中存在的,人的不规范性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查事故处理,报告、调查、分析和整改措施意见及最后的处理结论。

关于质量管理的论文

  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摘要】文章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对影响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保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四个关键因素。

  【关键词】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而更多的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换句话讲,这些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怎样才能提高这些企业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有效性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性的概念
  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按照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
  (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
  (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

  二、影响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因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咨询机构和认证结构。
  一个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咨询机构,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运行的有效性。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证机构会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审核,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之,如果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将经济利益摆在首位,降低对企业的工作标准,放松对企业的审核要求,只能使认证企业产生放松思想,对认证的目的产生错误认识,自然不利于有效性的保持和提高。
  内部因素主要有领导的认识、质量体系文件的适用性、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以及所配备的资源等。真正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同时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内部因素。
  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又是关键性因素。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组织任务分工的策划者,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他的一言一行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对贯标认证工作应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就是以此提高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迎合潮流,为拿证而贯标。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证观,才会积极推动贯标工作,使之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当企业的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认识后,其他诸如组织机构合理性、文件的适用性等只是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引下,采用正确的方法,自然会迎刃而解。

  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
  确立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正确思想认识之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个体系的有效性。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保证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贯彻
  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关键是,很多企业只是把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并没有将这句话的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自然也就不会真正实现顾客满意的要求,体系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以顾客为中心,首先企业应当想办法识别顾客的需求,并且想办法使企业中的全体人员对顾客的需求达成共识;然后要把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控制标准,并保证在转化过程没有错误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企业应当及时跟踪,并做出反馈,满足顾客的期望,甚至超越顾客的期望。这些工作显然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的所有的人员对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自己与企业、自己与顾客的关系形成一种共识,并且把这种共识带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去。
  (二)质量管理目标体系的科学性
  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但是,很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这使得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下转第18页)(上接第27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例如一些建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100%合格,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是国家有关法律对工程质量的一个最低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得验收不得使用,制定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三)评价方法的可实施性
  如何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这也是通过认证的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这也是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企业贯标认证的动力源泉。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质量成本和质量效益,确定质量体系改进的方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对质量体系做出评价。
  (四)体系自我完善功能的坚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建立了三级质量监控,并且具有自我完善的机制。但是不管体系标准本身如何科学,一些企业组织却很少能够坚持贯彻执行,认证前,大张旗鼓,立军令状,开绿灯,称之为“重中之重”;拿证后,偃旗息鼓,卸担子,亮红灯,谓之“以大局为重”。即使在生产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出于各种原因,很少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去处理,典型的表现就是很多企业的质量检查记录流于形式,反映不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各项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除了有体系文件本身规定程序繁琐,可实施性差之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如果不能形成一种对质量管理体系坚决贯彻的共识,那么不管体系本身设计多么科学,企业实施的有效性也很难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质量管理论文

高校(独立学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性问题

摘要:近几年来,在企业实施的全面质量管理已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许多高校也运用它来进行学校质量管理。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教育组织机构,其质量管理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论述了在独立学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以期对更新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传统观念与模式、构建适应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所助益。

关键词:独立学院;全面质量管理;问题

独立学院是指我国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与社会力量采用新机制和新模式联合举办的、以开展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相对独立的二级学院。自1999年独立学院试办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截止2005年6月14日,全国已有29个省市开办独立学院共292所(不包括没有在教育部正式备案的),已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14%。独立学院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其办学质量和方向、学校管理等。2005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进一步做好独立学院试办工作网络视频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我国独立学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办学质量,办学方向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学院的办学质量问题。
可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便成了独立学院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为了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运用于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譬如学校)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如学生、学生家长)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资料显示,美国在1992年全部或部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高等学校就有220所,英国目前已有26所大学按照ISO9000标准构建了自己的质量体系。我国教育界从90年代开始初步探讨来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来对高等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并使得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按照国际海事组织和我国交通部的要求,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等一批航海高等学校相继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并使得青岛远洋学院自2002年以来一些专业成为国家精品专业。可见,将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应用于高校已得到了相当的认可。本文将结合在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具体的分析在独立学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应该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以期对改善独立学院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有所助益。

一、 确定领导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十分强调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的投入和责任。全面质量管理的创始人之一戴明甚至认为,85%的质量问题归于管理者,只有15%归于工人。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学校和院系的党政一把手应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对提高本校和本院系的教学质量负有首要责任。对于独立学院而言,一般以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因投入主体不同,有的独立学院的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独立学院究竟实行什么样的领导体制才适合其办学实际,需要认真研究探索。但无论怎样,独立学院的领导体制必须保证党政各自功能的正常发挥,明确各党政领导的职责,取到领导的带头作用。ISO9000关于“领导作用”的质量管理原则认为。“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全员参与实现质量目标的内部环境”。真正成为质量管理活动的策划者、领导者和推动者领导者。可见独立学院的领导者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带头学习、理解全面质量管理,还必须亲自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同时应做好方针的制定,确定目标,配备资源,落实职责,营造环境等工作。领导者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事时要结合学院实际,在充分了解学院内外部顾客需求和人才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面的最高质量方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质量目标,明确自身对质量的责任。

二、 更新观念,提高对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模式采取的是选拔性考试教育(主要应用在英才教育中)以及以评价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应用在大众教育中)。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却是:为了使评价方便可行,评价指标越来越少,评价体系越来越简单,结果是教育质量的内涵越来越狭窄,评价的偏差越来越大,对教育教学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大。” 随着世界性的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热潮的兴起和发展,许多教育组织把全面质量管理看成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特别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工具。事实证明,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高校中对于改善高等教育质量的明显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如美国哈佛大学信息技术处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后,消除了无用的和不必要的软件开支,使其每年能在该项支出中节省7万美元 ;靠重新协调工作流程,而带来了12万美元赢余。为了提高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改进独立学院的质量管理模式,那么就需要改变全体教职员工的传统观念,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意识。(1)紧跟时代步伐,对社会需要做出敏锐反映。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范畴,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信息社会,世界经济的多元化,以及知识经济孕育了社会新的观念,教职员工只有树立与之相应的新的教育质量管理观念才能应对其挑战。为此,教职员工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对现代快速发展社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批判性的对待传统质量管理观念,构建能够改造过去、变革现在、开创未来的、具有超前性的教育质量管理观念。(2)认真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丰富教职员工的质量管理知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教职员工构建新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观念的基础。全面质量管理在教师观(提供服务者)、学生观(顾客)、发展观、评价观等上完全区别于传统质量管理观念,所以全面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可以使教职员工掌握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体系,为质量管理观念的转变奠定基础,为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奠定基础。(3)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实践。质量管理观念是在教职员工将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模式运用于实践,在实际的管理的活动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脱离了实际的、务虚空谈的质量管理观念转变只能使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改革趋于形式。教职员工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运用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分析、总结、积累,才能使质量观念不断清晰完善。

三、加强教职工的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因此对教职员工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培训的对象不同,全面质量管理的培训内容应有侧重点。对于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负责人来说,主要侧重于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及组织管理的方法、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对于教务部门的人员主要侧重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第一线的教师和职工,主要是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一些基本的质量管理知识、方法的学习,同时要注意引导教职工转变传统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对教职员工的培训可采取开办学习ISO9000系列标准的学习班,使各级领导、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等各个岗位的上教职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学校还可以请有关专家进校介绍,使教职员工能深入领会ISO9000标准的实质。培训结束后,领导小组要及时总结评估培训的效果。

四、全面建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著名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把质量管理体系解释为:“质量体系是全公司和全厂协调一致运转的工作结构,它用文件的形式列出有效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程序,以便以最好的、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公司和工厂的工作人员、机器以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从而保证顾客对质量满意和经济的质量成本。”费根鲍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整个组织一致运行的一种工作结构,这种工作结构通过技术和管理程序来加以规范,并且通过文件加以明确。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通常包括五个层次:教学质量方针和目标、教学质量手册、过程文件、作业文件和质量记录。
教学质量方针是由学校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学校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通常应与学校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质量方针对于社会应是一种承诺,对学校则是学校奋斗和努力的目标。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应形成质量文件并颁布实施。
教学质量手册是说明学校教学质量方针并规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对内,它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纲领,是教学及其相关工作“法规”;对外,它是展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动作状态和向学生、家长、社会、政府证实学校教学质量保证能力的工具。教学质量手册通常由教学副校长负责组织编写,吸收专家和职能部门代表参加,最后 由校长组织 校务委员会讨论和审查批准,由校长签发执行。
程序文件是规定各项活动程序的文件。程序文件通常规定活动的目的和范围:为什么而做、做什么、由谁来做、何时做、何地做和如何做,应使用什么样的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等。
作业文件具体规定各种工作的规则和要求。主要包括为各项实际工作的执行者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及设备操作指导书,为检验员编制的检验规程或检验指导书,为科室人员编制的岗位职责等等。
按照ISO9000标准的解释,质量记录就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质量记录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质量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质量记录是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离开及时、真实的质量记录,信息管理就没有实际意义。它是记载过程状态和过程结果的文件,是一种客观依据。它可采取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提供依据。
五、预防为主,加强实施阶段的质量监控
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对于质量改进的具体方式主要有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积极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过程效率,出了问题才纠正的被动措施只是采取预防措施不足的一种表现。独立学院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就要严把人才质量关,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允许其“生产”出“次品”和“废品”,而且全面质量管理提出,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检验只能剔除废次品,不能真正提高质量,所以在独立学校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坚持由事后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转变为积极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加以预防和主动的进行实施过程的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性,只有保证过程才能保证质量。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也具有相似性,它一般要经过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包括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就业指导与就业→毕业生质量反馈的全过程。在独立学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把握住在提供教育服务的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特别是关键性环节,使这些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因为只有对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监控,才能使学院质量管理得到持续改进。
总之,在独立学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把握住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有助于独立学院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真正将独立学院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优势,使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后起之秀。

参考文献:
1.徐建平,黄佩飞,邹健.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办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2002(3)
2.何茂勋.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 2003 (6)
3.李艳娜.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性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3(13)
4.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12-18
5.王章豹,郑治祥.基于TQM和ISO9000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理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3).
6.贾志敏.全面质量管理在美英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及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3).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补充:
您可以随时给我留言,加我后我会帮你找寻一下相关的资料。随时欢迎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